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红楼续梦 > 第6章 第 6 章

红楼续梦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圣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1:42:21 来源:文学城

且说宝玉和师傅一路云游至京都,宝玉还顺路回家探望了妻儿。随后师徒二人又继续在外面云游了一些日子,才返回了寺院。这几天,宝玉虽然还生活在寺院里,但是他在练功和修炼的时候总是有些走神,精神有些集中不起来。儿子那胖乎乎的小脸不时的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妻子那充满期待的眼光叫他难以忘怀。宝玉觉得他许到了该向师傅辞行还俗,回家去过一个平常人的生活的时候了。

宝玉出家后,一直在这座寺院里修行,这里也是他开悟顿觉的地方。这座寺院的环境十分幽静,林深时见鹿,清晨闻鸟鸣。当年宝玉初次来到这里,便立刻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而且宝玉对周围一切并不感到陌生,好像是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在随后的几年里,宝玉心静如水,万念皆空,他在师傅的点拨下,功力和功德确实是大有长进,而且宝玉天生就悟性极好,又有善缘。

但是最近宝玉突然有了想要还俗的想法,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有些顾虑的。一趟京都之行,让宝玉最终拿定了主意,回家去过一个平常人的生活。其实,师傅已察觉到了宝玉的心思,宝玉的师傅慧宇法师语重心长地说道:“近来我已看出你有些心神不定,想必是心里有事。如果我勉强留你在寺院里修炼,你的功力也不会有太大的长进。因为诸法都离不开一个空字和静字,而且还要顺其自然。你虽有善根,但也只能是这么样了。以后你什么时候心静下来了,可以随时再回到这里修炼。只要我还在这里,当然是可以接纳你的。”

宝玉听完了师傅的这一番话话,他向师傅行了师徒大礼,说道:“我十分感激师傅这几年对我的知遇之恩,和耐心点拨,教我开悟明理。但近来我心中有事,总是不能静下心来继续在寺院中修行,甚是辜负了师傅的厚望,想想倍感惭愧。但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都会尽心尽力地做些善事以积功德,决不会辜负师傅对我这几年的教诲。”

师傅回道:“这样便好。”

宝玉出家修炼的这座寺院,座落在一处群山怀抱的高山上,这里风景秀丽,山势雄伟,悬崖峭壁与外界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上山的道路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在夏季,由于路边长满了野草和树枝,如果是不熟悉这里的环境,一个人是很难走上山去的。

这座寺院的建筑群主要分为前后殿,和几个辅助建筑,外有起伏的围墙。前殿也就是主殿,被建得飞檐流阁,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中,显得十分幽静和神秘。寺院里常年香火不断,晨钟幕鼓,和尚诵经的声音此起彼伏,听了叫人肃然起敬。

这座深山古刹距离京都至少有上千多公里的路程。而且这段路途不但十分遥远,也曲折难行。在旅途中有时需要乘坐轮船,或是换乘马车,有时候还需要在旅途中的客栈里小住上一个晚上。

话说宝玉终于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师傅和寺院里的住持,他带着自己的行李下山了。几个和他相处甚好的师兄弟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然后大家才挥手告别。

宝玉下山后,先是骑着马向北走了一整天的路程。在傍晚的时候,宝玉在附近找了一家小客栈过夜。第二天的早晨,宝玉随便吃了点东西,登上了一艘客轮继续北上。有时宝玉在船舱里呆得腻烦了,他便会到甲板上观看一下两岸秀美的风景。

傍晚的时候,船舱外阵阵凉爽的微风吹进了船舱里,叫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宝玉走出了沉闷的船舱,一个人到船甲板上观赏夜月下的江景。这艘叫《顺风号》的客轮,是一艘不太大的新船,船上的乘客也不是太多。

一阵江风吹得宝玉神清气爽,此时的他触景生情,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宝玉抬头望着夜空中朗朗的明月,他时而低头俯看着缓缓东去的江水,只见水面上风轻浪细,银波粼粼。宝玉不由得想起了大诗人李白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宝玉的心情何尝不是如此呢。

流动不息的江水让人的心情难以平静,家人近来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妻儿正在远方向他招手和呼唤,宝玉恨不能生出一双翅膀立刻飞回到京都。但宝玉转念又一想:回到家里,他需要面对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父亲那极其严厉的训斥和责问。一想到这里,宝玉顿时就没有了精神,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走回到船舱里。宝玉一脸茫然的斜躺在船铺上,他显得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

宝玉住的是一个散客舱,里面共有三名船客,另外还有几个铺位是空闲着的`。紧靠船舱门口的船铺上,住了一个叫李四的北方人,他今年大概能有三十几岁,他是个外出干力气活的乡下人。李四在外面为人处事向来都是老实巴交的,他更不会说谎骗人,李四只知道靠自己的力气来赚钱养家糊口。这回他在南方刚做了几个月的工,因为得知家中的父亲得了病症,所以他才匆忙的辞掉了这份工,急急地赶回东北的老家。

宝玉的铺位和李四紧挨着,二人在旅途中不时的地说一会子闲话,所以一路上倒也不觉得寂寞。

住在最里边的那个船客叫王虎,他今年能有五十来岁。王虎是个做药材生意的小商人,常年在全国各地跑生意,他说起话来总是油腔滑调的。此人是个见面三分笑,遇人自来熟的家伙,他还是个无所不知的万事通。王虎很喜欢在别人的面前吹嘘他以前是如何做生意的,以及他这半辈子在江湖上是怎样的见多识广,他见到和听说过的那些奇闻怪事,用他自己的话说,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且说王虎见宝玉无精打采地回到了船舱里,躺在自己的船铺上闷闷不乐,老半天也不见他说一句话。便问道:“这位兄弟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儿,只管说出来听听,看哥哥我能不能帮你。”

宝玉回道:“其实我心里也没有什么太要紧的事情,只是自己离开家的时间太久了,现在有些想念家人而已。”

王虎笑道:“这个事情好办得很,等会儿我给你们说一个笑话儿,你们听了,都不会想家了。”

李四在一旁说道:“不管它好歹,随便说出来个笑话听一听便好。大家都不说话,这船舱里甚是闷得慌。”

王虎接着又说道:“其实,年轻人出门在外想媳妇是很正常的,只是有的人不肯明说出来罢了。我在外边跑了几十年的生意,开始的那几年我也很想家。现在呢,不管我到了哪里,那里就是我的家。我现在每天只要有酒喝、有肉吃,能赚到大把的银子,我便开心了。”

李四在旁边笑道:“王老哥给我们讲几件你在外边遇到的新鲜事,也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王虎十分有把握地说道:“这个没问题,一会儿你们听了我讲的故事,会笑得肚子痛了也说不定呢。”

宝玉从船铺上坐起来,笑着说道 :“你果真有这样的把握?我看未见得呢。”

王虎道:“你们想想看,我在外面跑了几十年的生意,天南海北的我哪里没去过,怎么会不遇到些离奇古怪的事情呢。我今天和你们说的这些事情和人,都是别人对我说的,或是我亲眼看到的。你们听了可别不相信,别以为我是在胡诌乱扯的哄你们玩呢,那样就没意思了。”

宝玉听了笑道:“王老哥是位爽人快语之人,现在只管把你这些年来,在外面遇到的那些奇闻趣事,说出来几件让我们听听。我们两个现在正闷得慌,又何必管它是真还是假呢,只要是能让我们开心和解闷就行。”

王虎听了,清了一清嗓子说道:“现在咱们就言归正传,我要说的这位大官人是个旗人,他的官职是个道台,官阶为四品。我们在很多年以前就相互认识了,他这个人为人处事还不错,就是爱讲究个排场和面子。后来,因为他为自己的亲戚谋取私利,并因此惹上了一场不小的官司,他也因此丢掉了这个官职。

这位道台在前几年做官的时候,也是顺风顺水的。他的几个外甥和表侄得知他做了大官,便都过来投奔他做官亲。现在这位旗人虽然丢掉了自己的官职,但是他仍旧喜欢讲究排场和门面,有时他还会拿他的这几个亲戚当下人使唤。但是他只会提供给他们饭吃,喝一点小酒,并不会发给他们一点月钱。”

宝玉笑道:“他的几个亲戚不用出去辛苦的做事情便有酒吃,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还想怎么样呢。”

王虎道:“正是呢,如果家里有了什么客人来拜访他候,这几个亲戚就站在那里撑门面。等一会客人们前脚走了,他们便没事了,会像一家人那样,坐在同一个餐桌上吃饭。如果是赶在年节的时候,这位前道台的小姨子、外甥女也会过来帮他做些家务事呢,因为这位道台从前过惯了一呼八应的生活。现在他的手里虽然没有太多的钱了,但他仍然不想放弃以前那样的生活习惯,和热闹的场面。你们看这位大官人真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你们认可他这样的作为吗?我是觉得没有什么意思。”

宝玉听后心想:我们家以前在荣国府里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家大业大,很多远亲和近邻都喜欢往一起凑个热闹,到了后来贾家的门面只是在那里强撑着。宝玉随口说道:“这个道台的几个亲戚都是没有本事的,所以他们能有个地方混吃喝便知足了。果真是有些本事的,道台想留住他们,恐怕他们还不肯呢。”

李四在一旁说道:“这正应了我们乡下人的那句老话: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为官一回,终身都不愁吃和穿,这就是大家都想去做官的道理。我们这些出苦力气的,一天不出去干活就没有吃喝。依我看,那个道台的几个亲戚也是好运气的,像这样好的差事哪里找去,既不用干活人又能吃饱肚子。”

李四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个烧饼坐在船铺上不停地吃着。虽然他吃得比较小心,但还是掉落下来几小片烧饼渣和几粒芝麻。李四并没有用手把它们从船铺上划拉到地上,而小心的把它们都捡起来,并放到嘴里吃了下去。随后李四又喝了几口水,他便躺在船铺上不语言了。只用了不多一会儿的工夫,李四便发出了呼噜声。

宝玉笑着对王虎说道:“瞧,你说的这些故事都是上好的催眠曲。我现在也有些睁不开眼睛了,我们还是睡觉吧”。

王虎回道:“好吧,明天我给你们说一段比较惊险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太平常了,你们听了没有什么意思。”

第二天的早晨,几个人吃过了早饭,一起来到船甲板上晒太阳。他们看了一会江景,又说了几句闲话儿,这时的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

宝玉笑道:“船舱外面的甲板上有些热,我们不如回船舱里听王大哥再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吧。”

大伙听了都说好,随后几个人便回到了舱内里。宝玉和李四都躺在自己的铺位上,继续听王虎讲故事。

王虎笑道:“这个故事可是我本人亲身经历过的一段往事。前些年我在江湖上游荡和做生意,自然是遇到了很多事情,也结交过几个不错的朋友。十多年前,我在南方做生意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姓黄的广东人。大家都叫他黄老板,这个人做起生意来是既稳又狠,他很会赚钱,而且是不择手段。只要是能够赚到大钱,黄老板是什么样的事情都敢做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他合伙做了好几年的生意,我们还真的赚了不少钱。我们主要是合伙往东南亚的国家发送货物,如茶叶、瓷器、药材,和杂物等。等我们的货船在境外卸完了货物后,我们也会在当地采购一些国外的商品运回来,如珍珠、玉石、翡翠原料等,有时候也会采购一些国外的稀有木材。

可是,有一次我们真的是吃了个大亏,一场天灾**把我们几年赚到手的钱几乎都赔了进去,也可以说是血本无归。我记得那一次我们在国内采购的货物最多,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租用的货船就出发上路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当我们的货船行使到大海上时,突然遇到了强力的台风。最后这股超强的台风竟然把我们的货船给刮沉了,一大船的货物就这样打了水漂。事情发生后,船老大生死不知,几个船员也都下落不明,我们请来的代理采买的人员也失踪了。当时我们这几个东家简直是欲哭无泪,但只能是自认倒霉,牙掉了往肚子里咽。

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就别提我们的心里有多么沮丧了。遇到了这样的倒霉事,我们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此后我们的生意是没有办法继续做下去了,因为我们的手里已没有足够的钱去上货和租船。

在接下来那段时间里,我们只能是各自做些小本生意,小打小闹,苟延残喘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可是像黄老板那么强势的生意人,他怎么肯会善罢甘休呢,他的眼珠都快急红了,他对我说:“如果我们几个人想要翻盘,挽回那次失去的损失,大家就得冒一次更大的风险,孤注一掷,奋力一博。否则,这辈子我们都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我对黄老板说:“只要有钱赚,我愿意继续跟着黄老板一起干。大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想赚钱哪里会没有点风险呢。”

可是谁知道此时的黄老板为了赚钱,他已经急红了眼,竟然动起了歪念头。

宝玉听到这里,十分好奇地问了一句:“那黄老板动了怎么样的歪念头?王老哥快些说出来听听。”

王虎听了拍手笑道:“兄弟们,惊险的内容还在后面呢。我现在讲得口干舌燥的,李兄弟先给我倒一杯水来,我喝了,再继续给你们讲故事。”

王虎接过了这水碗,他一仰脖连着喝了好几口水下去,王虎继续讲道:“这一次黄老板决定连手古董贩子和盗墓贼,一起做贩卖古董文物的生意。甚至是连贩卖走私毒品,黄老板也敢做,他是什么赚钱就干什么。黄老板对我说:“干这一行来钱最快,否则我们很难捞回自己的本钱来。”当时我听他这么说,着实被吓了一大跳。我考虑再三,还是怀着侥幸的心里准备跟着黄老板一起干,但等钱赚得差不多了,立马来个金盆洗手,远走高飞。

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确实是赚了不少钱,但我也开始有些害怕了。这毕竟是一个高利润、高风险的违法勾当,一个不小心,可能会被官方抓去坐大牢。但黄老板对此全然不顾,他说:“我们男人做事情千万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否则这辈子将一事无成。我们现在刚刚上手,赚了点钱,岂能见好就收。”

有一天我们费了不少气力,并花了很多银子收集上来的一批明朝的古董文玩,在出关的时候,全部都被关口的衙役扣下没收了。官员说我们有非法盗窃古墓的嫌疑,因为其中的几件物品应该是皇家御用的。黄老板告诉他们,这几件东西是我们在乡下收集上来的,而且还花了不少银子,不管我们怎么说好话,这些东西最后还是被人家给没收了,这一次我们又损失了一大笔钱。对此,黄老板一直怀恨在心,他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了一条毒计来。

且说这一天,在河南的北闸关口检查站,突然有一个探员来报,说是有一批违禁的私货明日想要通关。这批走私的货物是几个盗墓贼,非法从皇家的墓地里盗窃出来的珍贵古董。它们被藏放在一个紫红色的大棺材里面,到时候几个家人将会详装扶棺治丧,要回老家去安葬灵柩的模样通过此关。

在关口做事的差役听了,觉得这件事情关系十分重大。因为此事一旦查侦和追究起来,是必要开棺验真假的,所以他们便急忙地回明了上面。而且那个探员也一口咬定,这是一批被盗窃的皇家文物确凿无疑。因为这是他的一个老乡亲眼看到的,并告诉了自己,怎么会有假呢。

第二天的上午,果然有几个送殡的人员运送一口紫红色的棺椁经过此地,他们在那里等待允许通关。一个身材不高的孝子戴重孝,另有几个随行的家人皆身着素服冠。关口的官员随即就将他们几个人扣住了,说他们的棺材里面装有私盗的皇家古董。那个孝子听了愤怒不已,他大声地喊道:“你们这简直是一派胡言,大白天的无理取闹。谁会拿自己的亲戚开这么大的玩笑。”几个家人也一起走上前来,与那个官人理论争辩。

那个官员说道:“我们哪里会无中生有呢,这是一个探员事先过来通报过的,我们也是例行公事。”

这时候上面派下来的一个专员也到了,大家在一起商量了好半天,一致认为除了打开棺材,验明真假,否则实在没有别的法子。这时专员大人走上前来,他详细地盘问那个孝子:“棺材里面装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孝子答道:“是我娘的尸首。”

专员又问道:“你们这是要往那里去?”

孝子答道:“我们打算护送她的灵柩回原籍老家安葬。”

一个官员在一旁听了,说道:“虽然你们刚才说得头头是道,但我们也是在例行公务,而且已有探员特意前来通报给关口,我们怎么能不查看一下呢。不开棺验过,大家便难知真假,我们是绝对不会放行你们通过此关口的。”

那孝子急的大声吼道:“开棺验尸,大逆不道,是罪大恶极的。你们这是欺民妄法,世上那里有这样的天理。”

在场的官员听了专员的吩咐,也一致同意开棺验尸。那孝子此时却趴在棺材上面嚎啕大哭。其中有一个心细的官员瞧见,那孝子虽然在大声地哭叫,但他不时地拿眼睛往一旁偷看。他悄悄地将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位专员,几个官员愈加相信这是一伙正在走私古墓随葬品的贼人。这时上面派来的那位专员大人已经有些恼怒了,他叫两个差役把那孝子强拉到一旁。又叫人找来了人力工,几个力工七手八脚的仅用了一会的工夫,便打开了那口紫红色的大棺材。”

王虎讲到了这里,他却不肯继续往下讲了,只是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吸着烟,一付耍滑头、卖关子的样子。

李四一看急了,他赶紧恭敬地递上一杯水去,王虎喝了水,他眨了眨眼睛,抓了抓头皮,他还是没有要继续往下讲的意思。李四这时那里肯依,他赶紧上前央求道:“王大哥求你快些讲下去吧,不要再吊我们的胃口,故意制造悬念了。”

王虎笑道:“我还要再想想怎么讲呢,你们先不要着急。”

李四一听不干了,说道:“王大哥,哪里有你这么消遣人的?”

宝玉在一旁笑道:“我现在听得有些困倦了,说故事的先生也疲乏了,不如我们下午再继续听这个故事吧。”

王虎看了宝玉一眼,问道:“贾兄弟,你猜是怎么着?”

宝玉笑道:“我猜那口棺材里面一定是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王虎诡秘地一笑说道:“错,随后这口棺材便被几个力工给打开了,大家上前一看,全都傻眼了。在那口紫红色的大棺材里,哪里有什么皇家墓地里随葬的古董文物,那分明是一个已经断了气的老妇人,她正直挺挺的躺在那里。那个孝子见了如何肯依,他二话不说上前一把拉住那位专员,一定要同他一起去见官。

上头派来的这位专员大人,此时他已不似刚才那般的淡定,他见状顿时也乱了方寸。这位专员已经为官十几年了,他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专员的嘴中不住地说道:“这,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去把那位探员找来问话。”

几个官员立刻围拢过来,他们尽全力拉开了那个孝子。这时大家回过头来,再去找那个报信的探员,他早已不见了踪影。

大家在一起商量了半日,最后才算是说妥当了。另买一口上好的棺材,重新收殓了这位死去的老太太。这位倒霉的专员哭丧着脸带领着众官员,皆身着素服上前祭拜过,又另外赔了那孝子六百两银子,此事这才算了结。

此时,那位专员在心里暗想:我好歹算把这件事情给压下了,这次自己虽然讨了个没趣儿,当众出了一个不小的洋相。但这总比叫那混账小子闹腾上去,万一再丢了官职要强得多。

这北闸关口经过了这一番折腾,自知吃了个大亏,以后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还敢轻易的惹事上身,凡事他们都睁着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

这位心毒手黑,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黄老板,此后便更加的嚣张了。他开始明目张胆的贩运古董文物,甚至还大张旗鼓做起了贩卖烟土的生意。一段时间下来,黄老板又赚得钵满盆满。他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赚到手里的钱数,已超过了他先前很多年赚钱的总数。这可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宝玉听后急忙说道:“这个姓黄的混账小子也太缺德了,为了钱竟将他老娘的尸首暴露在众人的面前。他做了一件伤天害理和不可饶恕的事情,他真的是坏透了,以后他必会遭到报应的。”

王虎在一旁听了拍手笑道:“这位贾兄弟,你是真笨还是假傻呢。这个老妇人的尸首多半是个叫花子或是要饭的。也没准是诡计多端的黄老板从停尸场里面,花上一、二两银子买回来的。”

宝玉听后,顺口说了一句:“噢,也许是这样的。”他随后转过身去,躺在了自己的舱铺上,心里头在琢磨一些自己的事情。

李四则是羡慕地问道:“请问王大哥,这几年你跟着黄老板做事,这钱恐怕是也没少赚吧,身价恐怕早已发达了?”

王虎听了冷笑道:“我看到黄老板这种人做生意,竟使出了这般阴险毒辣的手段,实在是太不仁义了。我真的是领教了,也有些后怕了。他这样的作为迟早是个毛病,搞不好以后会掉脑袋或坐大牢的。从那以后,我便离他而去,我们是老死不相往来。我现在只是做些收购中药材的小生意,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就行了。拿了不义之财,迟早会遭报应的。现在自己做生意,不用担惊受怕,必以前踏实多了。”

第二天的早晨,几个人忽然听到船仓的外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事情,赶紧爬起来到甲板上一看,原来是客船已到了山湖城码头。王虎已先一步到家了,他急忙回到船舱里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宝玉和李四随后一直把他送到船甲板上,他们一起向王虎挥手告别。

宝玉大声地喊道:“王兄,我们后会有期。”

王虎也微笑着向他们挥了挥手,说道:“祝你们两个好运气,早日发财致富。”

客船刚刚停靠在码头上,几个挑夫、接客人的,以及附近的客栈派来接人送客的伙计,也都立刻蜂拥而至,一起冲上船来,他们大声地喊叫着,试图能多招揽一些生意,现场是一片混乱。也有些乘船的旅客正在陆续地下船,人来车往,码头上十分的喧哗和热闹。

宝玉和李四站在船甲板上看了一会热闹,随后他们便回到了船舱里。二人又说了一会闲话,便各自躺在自己的舱铺上想着心事。船舱里没有了王虎,立刻就变得清静了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