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红楼续梦 > 第5章 第 5 章

红楼续梦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圣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1:42:21 来源:文学城

且说贾政的一家老小为了给他贺寿,特意进城里吃了多半日的生日酒席。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去前门附近的戏园子里听了几出戏,接着大伙又去城里几处甚是热闹的景点瞧了一瞧,下午的晚些时候他们才回到府里。全家人在城里游玩了这多半日,各个都累得疲乏不堪,回到家里他们吃过了茶,便都回自己的屋里歇着了。

王夫人由于平时不大出门走动,所以她今天进了这趟城里,回来之后两条腿便被累得一阵酸痛。此时她正斜躺在炕上歇着,小丫头荷香在一旁给她捶腿。

薛姨妈回屋里吃了一会子茶,又躺在炕上小歇了一会儿,她一时睡不着,便过来找宝钗说话。薛姨妈刚一进门,就瞧见贾岩在地下玩耍得正高兴呢,薛姨妈随口说道:“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甚是招人喜爱。他进城里玩了这多半日还嫌不够,这会子自己又玩上了。”

宝钗回道:“这孩子的精神头儿足着呢,成天家玩他也玩不够,我才叫他去炕上睡一会儿觉,他说什么都不肯,这么大的孩子正是不知道乏累的时候。好在岩儿的脑子还算是好用,学什么东西也不吃力。我教他背诵的那些古诗或是识字,他都学得快记得牢。”

薛姨妈听了笑道:“那就好,我外孙子以后必是个有成立的。岩哥儿,你上午在城里玩得可是开心吗?”

贾岩回道:“当然开心了,还是城里好玩的地方多,瞧着也热闹。饭庄里的饭菜比家里的好吃多了,过几天我还要去城里吃饭。”

贾岩的几句话把薛姨妈给说笑了,她摸了摸贾岩的头顶,说道:“这孩子真是个知好歹的。你娘说你的记忆力好,学东西又快。现在你给我背诵一首古诗听听,如果你说对了,过几天还领你进城吃饭去。”

贾岩一听高兴了,他立马放下了自己手里的玩具,站直了身子,将两只小手放在身后,大声地背诵起古诗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宝钗在一旁问道:“岩儿,你还没有背诵完这首诗歌呢,告诉姥姥下一句是什么?”

贾岩想了想说道:“母亲,我一时记不起来了。”

薛姨妈在一旁笑道:“岩哥儿能背对这两句古诗也是不易的,再过几日还领你进城里玩去。岩哥儿,可想你父亲了吗?”

贾岩回道:“我想了,我父亲在外面做事情,他没时间回家来看我。”

薛姨妈问宝钗道:“瞧瞧,这么大的孩子现在什么都知道了,他说得怪可怜见的。宝玉说他要回来,怎么过了这些日子还没有个动静,该不会又生了什么变故吧?”

宝钗回道:“应该是不会的。宝玉做事情就是风一阵雨一阵的,总是叫人琢磨不透。他已经走了这么些日子,理该叫人给家里捎个口信来才好呢,现在已经走到哪里了,几时才能够回到京城。”

宝钗和薛姨妈又说了一会儿话,便起身一起往王夫人的屋里走来。二人进了屋里,宝钗上前向王夫人问了安好,丫鬟银玲过来给大家递上了茶水。

薛姨妈坐下便问道:“姐姐今儿进城里玩了这多半日,现在可歇过乏来了?”

王夫人回道:“我回来后觉着身体子疲乏得很呢,刚才我小睡了一会儿,也没能解过乏来。我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了,怕是没个三天两日的缓不过乏来呢。”

宝钗笑道:“等会儿姨娘吃过了晚饭早点歇着吧。我保你今晚能睡上一个好觉,明儿一早便能恢复精神了。”

薛姨妈道:“再过几日我打算和钗儿去寺院里上香许愿。姐姐也和我们一起去吧,咱们诸事都图个平安吉利呗。”

王夫人回道:“这些日子我的身子懒怠着呢,精神也短了,动一动就觉着身上累得慌。不如你和宝丫头先去吧,我缓些日子再说。”

薛姨妈听后问道:“这样也好。姐姐近来感觉是怎么样的?用不用请个大夫来家给你瞧一瞧?”

王夫人回道:“前些日子宝钗请了个大夫来家给我瞧过了,先生也给我把了脉,还开了两付中药,吃了药下去也未见怎么样。有时我感觉着胸口闷得慌,身子也懒怠活动,吃东西没有什么胃口,我还是先在家里静养一些日子再说吧。”

薛姨妈想了一想,对王夫人说道:“姐姐的身子弱,还是在家里好生歇着吧。我这次来京城,还带来了几只上好的人参,等会儿叫钗儿给你送过来,煮好了汤喝下去,可以强身子呢。”

王夫人笑道:“那敢自好,不用急的。我这个病症是老毛病了,时好时坏的也有了一段时间了,哪里会立马就见了效果呢。”

薛姨妈和宝钗又在王夫人的屋里坐了一会儿,便各自回屋里歇着去了。薛姨妈找出来那几枝上好的人参,打发大丫头翠微给王夫人送了去。

薛姨妈在屋里逗着贾岩玩了一会儿,又和宝钗说了会儿无关紧要的闲话。大家吃过了晚饭后,由于白天进城里游玩得有些疲乏了,各自吃过了茶,又洗漱了,便早早地去歇着了。此一夜无话。

且说薛姨妈和宝钗近几日一直在商议着要去寺院上香许愿之事,直到今天的早晨,她们才得已成行。几个人乘坐着家里的一掛四**马车,还带着两个小丫鬟,她们一路急急地赶往在京城附近最有名气的红螺寺上香许愿。

这红螺寺可以说是远近闻名的,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且它在佛教界也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个寺院特别受到了一些女子佛教信徒的青睐,很多人甚至不惜远道而来。许多到这里上香许愿的香火客都认为,在这里许下的心愿是最为灵验的。

宝钗母女二人来到红螺寺拜佛许愿,唯一的问题是路途稍远了些,但是心诚则无难事。宝钗和母亲在家里就已经商量好了,宝钗说:“我们出这次门实在不易,等我们赶到了那里,可以先在寺院的附近找一家小客栈,咱们先小住上一夜。第二天的早晨,我们再上山拜佛,这样做时间会更从容些。等我们拜过了佛,下山用过中午饭,然后起程往家里赶路,咱们晚到家一些也没要紧的。”

薛姨妈道:“这样使得,你就看着办吧。”

且说薛姨妈一行人乘坐家里的那掛马车,连着不停地跑了多半天的路,在下午的时候,她们才到达抵了红螺山下。几个人找了一家小客栈,随便地吃了点东西,便早早地在客房里歇着了。第二天一早,薛姨妈和宝钗等一行人先在客栈里用了些早餐,随后她们便开始去红螺寺拜佛。

这座寺院的周围古柏参天,绿树掩映,红螺寺的主体建筑分为前后殿,碧瓦红墙,十分壮观。庙宇的顶上铺满琉璃瓦,飞檐流阁,浑然大气。此时殿前殿后,正香烟缭绕,慕名而来的香客和游人摩肩接踵。宝钗和薛姨妈一径来到了大殿里,在观音菩萨像前跪拜和许愿,她们在内心里默念请菩萨保佑全家人出入平安,诸事如意,并保佑宝玉能早日安全地回到家里。

随后,宝钗又给寺院里捐了些香火钱。几个人在山上往四处转了一转,游玩了一会,瞧了一瞧山上的风景,然后大家才开始下山。她们回到了客栈里,整理好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东西,又去附近吃了些便餐,然后才乘坐着马车直接打道回府。

薛姨妈和宝钗从红螺寺回到府上,天色已是掌灯时分。她们先到王夫人的屋里小坐了一会儿,向王夫人叙说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薛姨妈说:“去红螺寺拜佛许愿的香客很多,山上也有不少外地的游人,寺院里的香火很旺。听说女子去红螺寺许愿是最为灵验的,以后找个时间我陪姐姐也去一趟红螺寺。”

宝钗也在一旁笑着说道:“这红螺寺确实是很值得一去,庙宇精美,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名山古刹,香客许愿灵验,只是来回的路途稍微远了一些。什么时候太太觉得方便了,我们陪你去那里拜佛许愿。”

王夫人听后笑道:“听你们说得这么灵验,我还真的想去那红螺寺里拜拜佛,许下一个吉愿呢。”王夫人吩咐大丫头银玲道:“你这就去叫厨房里准备些饭菜,她们走了这么远的路程,现在必是乏累了。等会儿她们吃过了饭,好早点回屋歇着。”

薛姨妈和宝钗草草地用过了饭,便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屋里。此时薛姨妈觉着身上十分的疲惫,她连吃了几小钟茶,便早早地躺在炕上养精神,只用了不多一会儿的工夫,薛姨妈便睡着了。

宝钗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妥当了,她坐在桌边吃了一会儿茶,又楞了一会神儿,便起身去外间洗漱了。宝钗走过去看了看贾岩,见他睡得正香,便给他掖了掖被子,自己也去炕上歇着了。

此时外边的天色已经大黑了,而且还刮起了风。一个在厨房里做事的刘婆子,正要去厨房里拿点什么东西。她刚走到厨房的门口,就听见里面有人在小声叽叽咕咕地说话,她心想:这就奇了,这个时候厨房里通常是没有闲人来的,而且他们也不点个蜡烛,黑灯瞎火的只顾在里面混说些什么鬼话。瞧他们这样鬼鬼祟祟的样子,必是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刘婆子越想越怕,她转念一想:这个与我有什么相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便按着原路退了回来。但是刘婆子转念又一想:不行,我得去禀告主子,万一明天大家都吃出什么毛病来,那可就不得了了。

刘婆子一边想着就朝宝钗的屋里走来,到了门口处,她对秋月说自己有要紧的事情要禀告二奶奶。秋月劝道:“刘妈如果是没有什么太要紧的事情,就请明儿再来禀告二奶奶吧。她今儿刚出了一趟远门回来,此时身子疲乏得很,她刚刚才睡下了。”

刘婆子听后回道:“我现在有一件顶要紧的事情,必是要禀告二奶奶呢。你还是替我回了吧,如果真的是闹出了什么事情来,那可不是玩的,我们管谁都担当不起呢。”刘婆子便把自己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秋月。

宝钗的大丫头秋月听完了,她也很是无奈,她只得进屋里叫醒了宝钗。此时宝钗刚要朦胧地睡着,她的身上懒懒的,实在是不想起来。宝钗躺着想了一想,又楞了一会神儿,她在心里痛骂了一句:“真是荒唐,黑天瞎火的不回去睡觉,在厨房里混折腾些什么,真是活见鬼。”

随后,宝钗只得硬着头皮爬起来,小丫头赶忙过去修剪好了灯花儿。宝钗穿好了衣服,出来先问明了情况。宝钗叫人去把阿福喊来,她自己带着小厮和两个丫头,外加上那个刘婆子一道去厨房里看看究竟,倒底是谁深更半夜的在这里装神弄鬼。

几个人吵吵嚷嚷的一起向厨房这边走来,他们刚走到厨房的门口,冷不防的从厨房里快步跑出一个年轻的女子,她的衣服有点凌乱,而且神色十分的慌张。刘婆子举起手里的灯笼往前一照,大家才看仔细了,原来她是王夫人屋里的小丫头荷香。荷香连头也没敢抬一下,一溜烟地跑掉了。

紧接着,又有一个男子从厨房里走出来了,大家一看,原来是贾环。贾环看起来非常的生气,他简直是怒不可遏,贾环气急败坏的用鼻子哼了一声。随后贾环朝走在最前面的刘婆子狠狠的啐了一口,他大声地骂道:“真是活见鬼,半夜三更的遇到了你这个倒霉的货,你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下贱奴才坏了我的好事。”贾环一边气呼呼地说着,头也不回一下,一径回自己的屋里去了。

宝钗走过来,又进厨房里看了看,她轻轻地摇了摇了头,说了一句:“深更半夜的好没意思,搅合得大家都不得安宁。”

随后,她们一行人来到了王夫人的住处,宝钗问丫头银玲道:“太太现在是否已经歇着了?”

银玲回道:“是的,太太已经躺下好一会了,估计她现在已经睡着了。”

宝钗告诉她:“那就先别打扰太太了。不过今天晚上你一定要看紧了荷香,别叫她出来胡走乱动。其它的事情等明儿一早上再说吧,现在大家都回去睡觉吧。”

宝钗说完,自己也回房里歇着了。此一夜无话。

第二天的早晨,宝钗匆忙地吃过了早饭,她便一径来到了王夫人的屋里,宝钗先给王夫人请了安。随后宝钗坐在炕前的一把椅子上,她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王夫人。宝钗又道:“荷香这丫头已经来了一年多,平时做事情看着还不错,她怎么这般不知道尊重些呢。这种事情传了出去,好说不好听呢。”

王夫人听后脸色变得越发的难看了,她怒道:“你说的这些事情可是真的?我还真的没有看出来,荷香这个小蹄子竟有这么大的本事。”

宝钗回道:“我哪里会平白无故的冤枉了她,这是我昨儿晚上亲眼看到的。”

王夫人对站在一旁的大丫头银玲说道:“你这就去把荷香给我找来,我要当面问问她做的这些好事,她的眼里还有我吗。”银玲答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不一会儿的工夫,银玲便把荷香领进了王夫人的屋里,荷香进来她二话不说,便直接跪在了地上,荷香哭着说道:“请太太饶过我这一次吧,下回我再也不敢了。”

王夫人生气的用鼻子哼了一声,怒道:“还有下一次,你想得到美。”

荷香“呜”,“呜”地哭道:“太太,我知错了。”

王夫人生气地用手掌拍了一下桌子,痛骂道:“你这下作的坯子,混帐不知臊的东西,没有一点廉耻的贱货。平时我白对你好了,你太让我失望了,小小的年纪连脸都不要了,你这是想叫我跟着你一起丢人现眼不是。你现在给我从实说来事情的经过,如果你敢用半句谎话来蒙骗我,我必会揭了你的皮不可。”

荷香哭诉道:“是贾环他先来找我的,不是我主动勾引他的。我已经和他说过好几次了,这件事儿使不得,如果是叫太太知道了,可就不得了了。”

王夫人坐在一旁听后冷笑道:“好一个口齿伶俐的美人儿,看着怪可怜见的。你不用和我强嘴,苍蝇怎会去叮无逢的鸡蛋,可见你们平时都是臭味相投的。我来问你,大半夜的你们跑到厨房里去做什么?你倒是话说呀。”

荷香哭道:“昨天晚上我去仓房里拿衣物,在院子里碰到了贾环,他说找我有要紧的事情,我就跟着他过去了。呜,呜。”

王夫人听了大怒道:“你纯粹是在编排一些骗人的鬼话,我就不信你好好地呆在自己的屋里,他敢过来把你强拉了去。什么事情白天办不了,非得等到深更半夜的去办。难道是我冤枉了你不成?你不用在我面前装出一付可怜相,你这个不知羞耻的东西,现在你就给我滚出去,我见了你就生气。先把荷香给我看管起来,看我得了空怎样处置你。”

宝钗告诉银玲道:“你出去看着她些,别让她胡乱走动。”

王夫人生气地说道:“真的是气死我了,我讨厌什么,她就偏偏给我来什么。把她撵出去算了,以后我再也不想见这个下流的小蹄子。她竟然把事情闹到了我的屋里,这个还了得。”

宝钗在一旁劝道:“太太还是先消消气吧,为了一个不懂事的丫头,和她生这么大的气实在是不值得,气大了伤身体。”

王夫人叹道:“现在我年纪大了,精神也短了。近来我对家里的事情不管不问,她们便趁机肆意妄为,想在这里闹翻了天不是。”

宝钗道:“荷香这丫头是个顶糊涂的东西,那里有这么做事情的,小小的年纪完全不知道学得尊重些。她又是在太太的屋里做事的,平时说话办事更应该小心一些才是呢,这种事情传了出去不好听呢。”

王夫人叹道:“这可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初大老爷看中了老太太屋里的丫头,他还知道找个人过来说合说合。贾环这小子坏得很,他看上了我屋里的丫头,竟直接伸手拉了过去,他的眼里还有我么,真的是黄鼠狼生豆杵子,一代不如一代了。”

宝钗站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太太以后不想再见到荷香了,叫她走了倒干净,省得她在这里无事生非,净干些丢人现眼的事情。我这就打发人去把她的家人找来,叫她们把荷香领回去算了。”

王夫人朝宝钗摆了摆手,说道:“你先坐下,让我再仔细地想一想。我被这小蹄子气得一时糊涂了,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她了。”

宝钗在一旁劝道:“其实太太也犯不上和她动这么大的肝火,气大伤身子。如果看着荷香实在是不顺眼,便直接把她撵出去就算了。家里再去找一个合适些的丫头来,又不是什么难事儿。”

王夫人自怨道:“事情哪里是这么简单的。宝钗,你还记得吗?前番,我屋里的丫头金钏儿做错了事儿,我一时生气就打了她一巴掌,并把她撵了出去,谁知道这丫头的气性太大,回家后竟投井自尽了。二一回,则是宝玉身边的丫头晴雯,她平时做事为人那付轻浮和张扬的狂相,叫我实在是看不惯。我在一气之下就痛骂了她几句,并把她撵了回去。可谁知道这晴雯丫头回家之后,便气得几日不吃不喝,随后她一蹬腿便死了。我吃斋念佛几十年积得的那点功德,竟被这两个死丫头给折去了大半儿。一想到这些,我现在便不知道该如何发落眼前的荷香了,此事叫我心生顾虑。”

宝钗在一旁听了连忙劝道:“太太是个慈善的人,大可不必为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烦恼。这都怪她们自己没有造化,做起事来不知道个深浅。”

王夫人叹道:“这话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现在我该怎么处置荷香这个小蹄子呢?我不给她些颜色看看,就出不了我心里的这口恶气,以后家里谁还会把我当回事。就这样把她撵了出去,甚是便宜了她。而且这里又是京城,我们都生活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办事情更要多加小心才好。万一再闹腾出些什么事端来,我们实在是不好收场呢。”

宝钗想了想说道:“硬的使不得,咱们就来软的。太太大不了再做一次好人,我们不如干脆就把荷香送给贾环,叫他把荷香收了房作了妾,此事就算一了百了。免得这种不光彩的事情传扬出去,坏了咱们贾府的名声,这种事情确实是好说不好听呢。我们这样做也算是成人之美,做了一件好事呢。”

王夫人听后皱了皱眉头,说道:“这样做也不算是很稳妥,这会让他们以后更加得意了,更不把我当一回事了,说不定他们还会闹出什么得寸进尺的事情来。我成天家看着他们这对冤家出来进去,得意洋洋的样子,心里少不得会被他们气得发慌呢。”

宝钗思忖了一会儿说道:“如果太太实在不想见到他们,干脆就叫贾环搬出去住,让他们在外面自立门户好了。贾环也老大不小了,整日待在家里,不出去做事情,这如何使得。”

王夫人听了笑道:“这个主意倒是使得。以后我倒是不想见他们,可是你想让他们住在哪里呢?他们总得有一个自己的住处才行,否则在老爷那里也是说不过去的。”

宝钗回道:“咱们家在外城现在还有一所空房子正闲着。可以叫他们过去先收拾一下,暂时住在那里。他们搬了出去,这个院子立马便会清静了许多呢。”

王夫人想了想说道:“宝钗,你的这个主意倒是合我的心思,但要得到老爷的许可方可行事。等到了晚上,我过去向老爷说明这件事情的厉害关系,估计他也会同意的。毕竟贾环现在也老大不小了,他总是腻在家里,整日混作乱闹的怎么行。”

晚饭后,王夫人来到了贾政的书房里。她把贾环和荷香在昨天夜里所做的那些好事儿,原原本本地都告诉了贾政。贾政听了,他只是坐在那里思而不语。

王夫人又道:“环儿现在也是老大不小了,他应该成家立业了。环儿整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像这般样子也不是个事儿。既然是环儿喜欢荷香,我看不如就把荷香给了他,叫环儿可以纳她为妾,没准二人日后还能早得贵子呢。以后他们在一起稳妥地过日子不就得了,老爷还会了去一份心思呢。”

贾政听后眼睛一亮回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也不知道环儿是怎么想的。可是他们成了家以后,二人住在哪里呢?”

王夫人说:“咱们家在外城还有一所空房子,现在正闲着呢。我们可以打发人先去收拾一下,然后叫他们俩个住进去就好了。环儿如果成了家,他们以后必会好好地过日子的,因为环儿非常喜欢荷香这丫头,这样不是省去了老爷的一桩心事吗。”

贾政听了点头笑道:“这个主意甚是使得,正合我意。可是他们以后靠什么过日子呢?他们二人现在也没有个固定的收入来源。”

王夫人道:“这事儿我倒是没有仔细地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想大福大贵难,居家过日子总会有法子的。”

贾政沉吟了片刻道:“我看不如把咱们家在张家湾的那个当铺给了环儿吧,他们居家过日子总是要吃饭的,没有一点钱花怎么行。另外我再给他们拿些银子办喜事儿,我这也算是尽到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王夫人回道:“既然如此,那就照老爷的意思办吧。”

贾政道:“我们现在倒是商量妥当了,但还不知道环儿的意思是怎么样的呢。”

王夫人听了笑道:“家里替他考虑得这么周全,他哪里有不依的道理。更何况环儿还甚是喜欢荷香,我们这也是成人之美,做了一件大好事儿呢。”

贾政点了点头说道:“既是这样,叫环儿立马到书房里来见我。”

不多一会的工夫,贾环来了,他进屋后便跪在地上,给贾政磕了一个头,说道:“父母在上,孩儿给你们行礼了。”

贾政见了立马变色道:“起来吧,孽障。你在家里做的好事,你可知错吗?你们完全没有把我放在眼里,此事传扬出去成何体统。”

贾环连忙回道:“儿子实在不敢惹父亲生气,我只是一时鬼迷心窍,便身不由己了。事后我不但十分后悔,还真的有些后怕呢。愚儿行事鲁莽,不知深浅,愚蠢至极,又触犯了家规。现在儿子已知错悔改,并以此为戒,以后决不会再犯类似的过错,如果再犯愿接受父亲的重罚。现在只求父亲给孩儿一次改过的机会吧。”

贾政听贾环如此说,心里的火气顿时消减了大半,他的口气缓和了些说道:“你也老大不小了,已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既然你喜欢荷香这个丫头,今日我就当着大家的面做主,把荷香赐与你,也算是成全了你们。你可以将她收房作妾,以后你们一定要好自为之,当然了你还需要问问人家的父母是否愿意。你们以后在一起要好好地过日子,别再给我添麻烦、惹乱子,更不要辜负了我对你们的一片好心。”

贾环听后连忙跪下再次磕头,口中连声说道:“父恩浩荡,儿终身难报。此后我会谨记父亲今日的嘱咐,自立而为之,绝不会让父亲再为我操心。”

贾政又道:“你说得倒是好听,知子莫如父,你现在哪里有养家糊口和自立的本事。今天我把家里外城的那套空房子给你,过些日子你们找人过去收拾一下,便可以搬出贾府了。另外我把家里仅有的一间当铺也送给你了,是希望用它来帮你养家糊口。另外我会再给你些银子,你们可力所能及地办些事情,尽量把成家的这件事情办得像样些、体面些。我做为父亲,已经尽力了。”

贾政停了停又说道:“但是,环儿你一定要记着我今日对你说的这些话,以后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力求一个稳字,切记不要轻信一本万利,或是一夜暴富的美事。眼高手低或是好高骛远,会让你血本无归的。以你的那点小本事,以后能够保证一家人的生计就应该知足了,你还想怎么样呢。我并不指望你会有什么太大的出息或是光宗耀祖,那是难为你了。我想以后是不会再有任何人给你钱花了,你们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比什么都强,我也就放心了。”

贾环连忙答道:“儿子知道了,我必会记住父亲今日对我说的这些教诲。”贾环一边说着,又想跪下磕头。

贾政说道:“你听懂了我刚才说的这些话便好,你起来且回去吧。”

贾环向贾政和王夫人行了礼,他倒退着往后走了几步,才转身出了贾政的书房,然后贾环开心的一溜烟儿地跑开了。

可是谁料想此事竟是一波三折,好事多磨。又过了些日子,荷香她娘竟找了一个媒人过来向贾环提亲,想让贾环明媒正娶她家的荷香。贾政听了心中略感不快,他心想,这不是得寸进尺吗,家里还要额外准备一份正式的彩礼。但是贾政转念又一想,这样做也不错,可以把环儿的婚事办得更体面些,风光些,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一生当中的大事情。

贾政和王夫人商量了一好会儿,又叫人把贾环找来问了一问情况,原来这也是贾环的主意。贾政听了,欣然允诺,他笑道:“我儿的成亲之事丝毫也马虎不得,家里再多给你添些银子,尽量把你们的婚事办得体面些,到时候我们必会过去吃喜酒的。”

贾环听了连忙说道:“孩儿十分感激父母的恩惠,日后必会好自为之。”

贾环自小就不太喜欢读书,他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事。少年时的贾环是十分顽皮和淘气的,但是他还是颇有些心计的。当年贾环只有十来岁大的时候,有时候赵姨娘指使他去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贾环一旦察觉到这样做可能会对自己不利,他便会拒绝参与其中。

又过了些日子,贾环和荷香找了几个人帮忙,一起过去收拾好了那套空房子。他们把房子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二人又添置了一些生活上的日用品和铺盖,购买了一套全新的家居。

贾环又去求别人写了两幅对联挂在大门上,左联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右联是:辛苦做事赚钱忙,横批是发财致富。他们又去买回了两个红色的灯笼挂在大门外面,寓意是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随后他们择吉日准备操办自己的婚姻喜事,还给亲朋好友发去了请帖。

又过了几天,正是贾环和荷香二人选定的好日子,他们特意在新家制办了几桌酒席,并邀请了一些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吃喜酒。贾政和王夫人也都到场了,贾政当众勉励两位新人道:“今日是你们大喜的日子,我们特意前来吃喜酒,并感到十分的开心。你们以后一定要勤俭持家,发家致富,白头偕老,把小日子过得红火些才好呢。”

新娘美、新郎俏,他们二位新人在大家面前向贾政和王夫人拜了三拜,感谢她们的养育之恩。然后二位新人又拜过了天地,这时酒席宴会便正式开席了。二位新人频频向各位亲属和来宾敬酒。喜事办得相当的热闹和喜庆,贾政见了心下也喜欢。

王夫人的心里虽然还略有怨气,但碍于颜面她也过来吃了两钟喜酒。她心想:这二人虽然先前做的那些事情甚是欠妥当,但他们毕竟都是晚辈,而且事已至此也不必和他们过于计较了。再说了,自己这也是做了一件成人之美的好事呢。如果贾环两口子再能生下个一男半女,老爷见了还不知道会怎么乐呢。

贾环巧戏荷香,不成想美事成真。他不但如愿以偿地抱得美人归,还得了一套房子,现在他已和荷香结为正式的夫妻,这可真是双喜临门,结局完美。

此后贾环自立门户,在社会上单打独斗。他虽然从小不肯用心读书,又十分淘气和顽皮,但是贾环长大后,他却颇有做生意的头脑,办事心思缜密,日后他要想尽办法赚钱养家糊口。贾环心想,自己如果不混出个人样来,便对不起父母。人各有命,富贵在天,这以后的事情没法看去,说不定自己也会发大财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