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71章 廷议北伐事

汉魏风骨 第71章 廷议北伐事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6 17:41:13 来源:文学城

度月如日,转瞬间,便到了夏天。

军师祭酒府已有声声蝉鸣,彼时彼刻,崔缨正在堂上,一边拿着户扇给郭嘉吹凉,一边与他谈话。

“王师修整时日已足,这几日,司空府只怕须有不少厅议,届时汝随我同去。”

“又要打仗了吗?”

“嗯,若不尽早除去袁氏余孽,只怕后患无穷。”

崔缨把头低下:“先生,您当真……决定了不留守邺城吗?”

“曹公北征乌丸之意久,其受董昭之建,已暗通二渠,以备北伐输粮之用。辽西作乱之焰正炽,趁此平定燕地,恰是良机。只是军中文武,怕有不少人会阻拦,他日议会,嘉定然是要力劝曹公的,而主战者又必随曹公出征。”

“先生可知,并非所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都称作‘勇士’……”

“只要能助曹公完成大业,飞蛾扑火,在所不惜。”

“……”

崔缨忍着伤恼,欲言又止,还是没办法告诉他赤壁之战历史的真相。

郭嘉见她不再发牢骚烦他了,乐呵呵道:“缨儿,汝可知,人为何而活?”

崔缨摇摇头,又点点头:

“在后世有个宇宙学家,他毕生都在研究黑洞理论,他说‘人类为什么要去寻找黑洞?——因为,它就在那里’。民生多艰,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先生问的问题本身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有我爱的人在这个世界,所以活着有了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去找到活着的真理?因为真理就在那里,这就是我崔缨坚持要改命的原因!”

“欲求鱼和熊掌兼得,可焉?”郭嘉正色,苦口婆心劝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郭嘉从不信命,但既知结局已定,此时走与那时走,又有何区别?”

他长叹一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几月,缨儿同郭某说起后世那么多诗词,只有一句,我是真喜欢。”

“何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崔缨掷下户扇,两腮鼓鼓的,将头扭了过去。

“缨儿,本朝不比你那世界,这儿礼教甚繁,对女子拘束犹苛,一些为人妇之道,学在心里,终归无妨。嘉与世长辞之后,你可要好好听你叔父的话,慎勿触曹公之威,记住了吗?”

崔缨默不作声。

……

四月月底,曹操接连召开会议,与群臣商议往后军计。

只是郭嘉没想到,除了他一个,其他文武大臣皆担忧荆州刘表会趁曹操北伐之际,偷袭后方许昌。于是郭嘉力排众议,坚决支持曹操北征乌丸计划。

一时间,议厅争辩不休,如此激烈的文武舌战场面,崔缨还是头一回见。与此同时,丕、彰、植、尚、真等公子皆在场,年轻后生们,无不眼睛发亮。

崔缨听闻战事将启,荡寇将军张辽早已从临颍屯兵而还。虽说那年自南皮还邺,也曾粗略见过他一面,此番却是首回细细盯量。

果真一身英雄气!

崔缨前世久仰张文远大名,今日竟有幸遥遥望彼风姿,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只不过,今天,他与南征派站一队。

“天子于南许,四方诸侯莫不虎视眈眈,而今,公却要北向,遥征燕地,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天下,恐公大势将去矣。”张辽拱手上前进谏道。

“道远深入,非完计也。望曹公三思。”领军史涣附议。

“张将军此言差矣,嘉知诸君心中所虑,不过荆州背袭之患。诸君且复听嘉言,再决心意不迟——”郭嘉负手振袖,朝曹操一揖,娓娓向众臣道来:

“曹公今虽威震天下,然胡恃其地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一举破灭也。此破敌良机,机不可失;且袁绍尝有恩于胡虏,而熙尚兄弟犹存。今北方四州之民,徒以公威暂附耳,曹公德施未加,舍而南征,若熙尚依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北地未稳,后患未除,谈何南征?愿公深思熟虑之。”

分析时局,反将一军,郭嘉让在场群臣皆沉默。

曹操摩拳擦掌,还有些顾虑:“刘备非池中之物,其手下关、张二人皆万人敌,如若袭许,为之奈何?”

郭嘉轻笑道:

“武将虽勇,孤掌难鸣,譬若善樵之夫身居茫海,遍无柴薪。刘备此人,于司空而言,是‘非池中之物’,于刘景升而言,未为不是。荆州刘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自恐不能制备;轻任之,则备不为其所用。此番北伐,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郭嘉对人性的预判,又一次引得曹操连连称善。

韩浩表示赞同,对史涣说道:“今公兵势强盛,威加四海,战胜攻取,无不如志,不以此时遂除天下之患,将为后忧。且公神武,举无遗策,吾与君为中军主,不宜沮众。”

荀攸等谋臣欲言又止,终已作罢。

不知是何缘故,曹植忽而跳出来反驳道:“父亲,孩儿以为,此行征辽尚有不妥之处。”

诸臣目光皆集聚在少年曹植身上,曹操眯了眯眼睛:

“哦?植儿且说来。”

曹植也无惧色,像是即兴作文,心高气傲地说道:

“且不论那山高路远,天寒地冻之境,于行军多有不便。父亲自官渡以来,东讨西征,扬威八方,敌寇莫不束手北面。小子敢问祭酒,今袁氏残党已成末路,势之大小已明,假以年岁,自当崩解就擒,何必兴师动众,以小易大?不若劝课农桑,修我王师,屯我许田,先定荆楚,北塞自应望风臣服。”

崔缨不乐。这如何能忍?我家奉孝好不容易劝动的人心,怎可被你动摇?

“缨有一言!”她连忙起身喊道,向曹操与诸臣行礼罢,与曹植四目相对。

曹植斜视了她一眼,嘴角轻扬。

“敢问兄长,可曾记得刘、项故事?”

“自然知晓。”

“刘、项之不敌,兄所知也!项羽昔日虽强,七十馀战而未尝败北,然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虽有恃勇无谋之故,亦有纵敌养患之故也。如今袁氏余孽流窜燕北,正是一举歼灭平复之机,如何可等?”

“举国远征,跋涉千里,得不偿失!”

“战还未战,你怎知得不偿失?”崔缨紧紧逼近,“初,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伐韩,张仪以蜀‘戎夷之地’为由,急进谋策;司马错则谏曰‘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此诚先见之明。今王师若舍燕伐楚,他日刘表、孙权外阴结辽东,共抗我军,更将何如?”

“妹妹也记得司马错谏伐蜀之事?”曹植笑道,“秦军伐蜀,可得饶地富民缮兵;燕地干寒,纵拔其城,亦不足补三军之失。二者怎可相提并论?妹妹以此例驳‘急进谋策’,却不知谁是‘司马错’,谁是‘张仪’!”

儒生辩论成了孺子辩论,且争得面红耳赤,见此情境,许多文武属臣都掩袖失笑了。

“可平定辽东,得二袁之首,怎么也不当‘得不偿失’啊?”

“平辽东?得二袁?”曹植笑得前俯后仰,“好妹妹,二袁在辽西,你到底晓不晓得何为‘三郡乌丸’啊?”

这次不仅文武属臣,连曹丕、夏侯尚也忍俊不禁了。

口误,真的是口误!你们信我!

崔缨又羞又恼,只好用眼神跟曹植较劲。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情急之下为压曹植的气势,崔缨竟将此句脱口而出。说完她自己都愣住了。

议事堂鸦雀无声。

曹操突然大笑,指着他俩说道:“好一出两小儿辩战!哈哈哈!”

曹植还想上前同她辩上几句,郭嘉却将崔缨拉回一旁。

“四公子,臣有一言,不知可解公子心中疑虑否?”

“愿听先生指教——”曹植也不正视郭嘉,只傲慢地虚作一揖。

郭嘉抿嘴,蹑步上前,侃侃而言:

“公子先前所谓北塞自将‘望风臣服’,恕臣不敢苟同。

“昔,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掳掠汉民十余万户。袁绍为稳冀地,尽立其酋首为单于,以本族女为已女妻之。当年袁氏于北狄之恩惠,并不在少。辽西单于蹋顿尤强,尝得袁绍厚恩,故熙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司空今已初定冀州,若不能彻底铲除北狄祸害,如何还幽燕太平,如何使民心臣服?

“幽燕伐狄,师出有名;地虽贫瘠,犹可作藩翼。‘故拔乌丸,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公子啊,天下战局瞬息万变,若无碾压之势,二袁的头颅,可不会凭白捧到司空面前。”

曹植哑然良久,终究拜服,他恭敬一揖,讪讪退下了。

郭嘉拂袖转身,正色道:

“曹公,恕嘉多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若非当年曹公轻易放纵了刘备,怎有今日刘备之后患?嘉斗胆谏言,赌那刘表断不会出一兵一卒。愿明公及早定计,勿失良机,空教二袁羽翼渐丰,遗数世之憾!”

崔缨在郭嘉身后暗叹!

从分析局势到分析对手,现在又揪住曹操的心病,直接挑明关系利害!这郭嘉洞悉世事、分解兵事的本领,她可算见识了。好一场揣摩人心的赌局,好一个郭奉孝!你处处为了曹氏着想,竟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作赌注啊!军旅苦寒,易染疾疫,你那么聪明,怎么可能没有算到?你只是避开不提!

“奉孝所言极是!”曹操拍案定议,即刻下令,部署北伐之事。

曹操走下阶,一手拉着郭嘉,一手拉着张辽,面朝众臣,笑道:“诸君,孤有奉孝文远,辽国之事可定矣!”

众臣皆笑。

“孩儿请命随军,与父亲同在!”曹植连忙跪请道。

“子桓亦愿同往!”曹丕亦跪于前。

“还有我!”崔缨也笑着凑到曹丕右手边。

曹操抚须笑吟吟,连连点头,把目光投向曹彰:“彰儿,那此番,就交由你来守这邺城了。”

曹彰一脸懵然,摸着脑袋,还没反应过来,从军幽燕的机会已经被抢光了。

崔缨在众人欢笑声中偷偷仰视郭嘉,只见他面有怡容,所有目光都倾注在他曹公身上。

于是低眉叹气。

北征乌丸,战端一开,意味着郭嘉的寿命已进入肉眼可计的倒计时间。

崔缨,你真的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啊啊啊,怎么掉了一个粉,不要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1章 廷议北伐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