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6章 第五章 袁莺(下)

汉魏风骨 第6章 第五章 袁莺(下)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0:46 来源:文学城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谁不是这偌大世界的孤独旅人呢?谁还没有一个死亡的归宿呢?

人们恐惧死亡,并非因为死亡本身,而是害怕未知。

死后的世界,也许真的是唯物主义吧:灵与肉俱灭,就像你从未出生一样——你还有出生前的记忆吗?

曾有个冷眼看透世界的人说,死亡啊,它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扼腕叹息也好,长歌当哭也罢,我们终究不是神,没有时光倒流、颠覆时空的本领,不论我们再怎么悔恨叹息,再怎么痛哭流涕,我们都回不到过去。

“如果你一直想见谁,迟早能见得到。”

可有的人,注定会让你等上无比漫长的时光,也许下一个十年,你们就会在某个街道转角碰见,也许直到你独自走到生命尽头,那个人也不会出现。

崔缨又陷进无尽的深渊里了。

或者说,她从未在高考前夜那场梦里醒来。

在梦里,天边仍是橙红色一片,晚霞伴着夕阳,一同飞落山头。

她看见自己提着一袋火龙果,缓缓走到那栋熟悉的教学楼下面。

铃声一响,许多学生背着包,拥挤着下楼,她就站在那儿,痴痴等着一直想等的人儿。

可她终究没有等到一个人。

蓦然回首,还是病房里那台嘀嘀作响的心电监护器。

坠落——坠落——

她在不停地坠落,只有孤独和恐惧裹挟全身。

她明白,她不是没有明天,她是有太多的遗憾遗落在昨天了。

“阿姊,为什么翁翁他会死啊?”

“也许,我们已经到了要和很多亲人告别的年纪了。

“为什么?为什么?谁规定的?凭什么啊?”

……

又是一夜乱梦。

又是一夜惊悸。

什么生离死别,什么悲欢离合,什么贵贱尊卑,将崔缨的心绞得痛苦不堪。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粒,眼角也有泪痕,她从噩梦中惊醒,赶忙抓住帘幔,支起身子坐在榻上,久久不能平复。

你好像,已经很多年,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前世年少的记忆,今生流离的苦难,恍若就在昨日,一道在你心底留下重重的伤疤。

可怕的并不是噩梦。

可怕的是,醒来后,现实其实一点儿也没变。

你无依无靠,从此还要寄人篱下,伴虎求生。

“缨妹,还未醒么?已经辰时了。”

帐外突然响起了现实生活中曹丕的呼唤声。

“进来吧。”

说毕,方觉声音沙哑。

帐外先是照常进来几个侍婢,她们趋步上前,一个打起帘幔,其余皆高高捧起梳洗器皿,跪在阶下,较先前还要恭敬几分。

甚至可以说,更为卑躬屈膝。

崔缨叹息着,说不出话。

曹丕撩帘入帐,他静静走近,于榻沿坐下:“为何脸色如此之差,莫不是受凉了?”

曹丕自然而然地抬过手背,欲试她的额温,她却下意识躲避,让他的手尴尬地悬在半空。梦魇余悸未消,更想起昨夜宴会上的事,崔缨莫名对他的亲近多了几分抵触。

崔缨直勾勾地盯着曹丕,恨不得即刻就窥探他的真实内心。

如果说曹操是一只凶猛的老虎,那曹丕就是一只漂亮的狐狸。

她想靠近他,却又不敢靠近他。

“为何又似昨夜那般看着我?”曹丕似乎觉得很好笑。

他大概直到现在还以为,她昨晚脸色不佳,只是听了家里的噩耗精神恍惚吧。当夜在座,又有谁能猜得出,一个小孩子懂那么多人情世故呢?又怎么可能想象得到,一个十三岁的躯体里,装着二十三岁的魂魄。

曹丕好像试图安慰她,却说不出任何温情的话。

但他最好不要提起她生身父母的事,因为她已经咬着下唇颤抖着牙床,只怕下一秒就要掉下泪来。

于是默然相对良久,曹丕只好说出来意:“既往者,无可无奈。‘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今儿个还是首日,快些起身梳洗,随我一同去拜见父亲吧。”

父亲?你爹是我哪门子父亲?现下掌控着我生杀予夺婚配大权的曹阿瞒么?

晨昏定省是古人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子女不免要与长者问答,接受学业功课方面的考察。身居乱世,常年征战,四处奔走,曹操家教竟仍如此严苛。那么,培育出一位开国皇帝、一位黄须猛将、一位仙才诗人、一位罕见神童,以及多名能诗会赋者的一代枭雄,到底算不算一位合格的父亲呢?

崔缨没有答案,也没有勇气拿上一生作赌注,去寻找答案。

但她别无选择。

一夜惊魂,勾起她与曹丕初见时,袁宅后院那段血腥的记忆来。

她也不下榻梳洗,只别过眼去,低头沉默不语。

见她一声不吭,曹丕挥令侍婢放下梳洗器皿,退出帐外。

他面色冷淡,沉吟道:

“怎么,是昨晚被父亲吓着了吗?昨日你好好在校场练着弓,自己任性跑出场界,谁又能救得了你?你也是命大,碰巧赶上你阿叔来了——”

“丕公子!”崔缨打断他的话,直接问他,“假如我真是袁谭私女,对你毫无作用,你那日在袁府中,会不会也毫不留情地杀了我?”

曹丕眯起眼睛:“原来,你一直忌惮着那天的我。”

“请回答我……”崔缨声音抖得自己都听不清。

“会,而且如果你骗我,你会比袁谭妻妾死得更惨。”

“袁家女眷,便不是人么?”崔缨热泪滚滚,悲痛不已,掩袖哭道,“为什么司空要下令,杀害那些无辜的妇孺?”

“无辜?”曹丕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他一把扣住她的手腕,质问道,“你被袁家人弄得半死的时候,可曾对袁谭喊过一句‘无辜’?官渡一战,若败的是我曹家,他们袁家也会同样对待我们!”

曹丕又狠狠将她的手腕甩开,起身背对着她,义正严词道:

“纷争乱世,人命如草芥,你不踩着他人的尸体,自有人踏上你亲人的尸身。我让你早些明白,是为你好!这世上,只有敌我之分,没有无辜!”

曹丕的善意警告,他对这个世界无比清醒客观的看法,崔缨却一句也不想听。

她实在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设定,她眼前朦胧,似又看见荒野之上,那一堆堆腐烂的白骨。

曹丕抱臂冷笑:

“今晨,父亲新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与立碑’,这条令很快便会布告整个冀州。你不用再担心,以后会被人掳作人殉了。”

“……”

“昨夜宴会上,令叔敢当众诘问父亲,自是令叔之节,却不知,多年以来,父亲已明施诸多仁政。你若没听过,我便一一念给你听——

“建安七年《军谯令》,抚慰官渡战亡将士亲属,‘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

“建安八年《修学令》,‘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建安九年《蠲河北租赋令》,免除一年赋税,百姓无不拍手称颂。后又下新租令,重法扼制豪强擅恣,一改袁氏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之局面。

“世人多言父亲征城掳地,不恤生民,却鲜有人知他亦常发悲悯之心。

“去岁冬日,父亲远征袁谭,百姓拒征椎冰,悉数逃亡,父亲初下令绝不纳降者。然亡者自首时,父亲谓曰‘若释尔等,则与军令相违,若杀尔等,则于情不合’,故而劝他们归去,隐匿山间,莫教兵士们看见。那些百姓谢过父亲,掩涕而去,却终为兵士所获。”

“后来呢?”小崔缨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后来曹司空有处置他们吗?”

“没有‘处置’,都放了,你可满意?”

得到这样不正常的答案,崔缨仿佛很是失落。

她知道,不管她怎么挣扎,现在都必须去接受现在曹操养女的新身份,都要去跟曹操这样危险的人物打交道。史书中的崔氏女是卷入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曹操借以打压曹植势力的工具。

可至少目前,她是安全的。是不是将来只要她谨慎一点,再谨慎一点,和曹家人尤其是曹丕搞好关系,远离曹植,她就会没事?

和曹丕静对良久后,崔缨终于缓过神来,决心面对一切。

“当初公子答应过我,会带我回家,如今……还作数么?”

曹丕环抱双臂,仍在榻沿坐下,语气渐趋柔和:

“自然作数,过几日你便可随我一同回邺城了。”

“我的家,在清河,不是邺城。”小崔缨认真地跟他说道。

曹丕眼珠转动几下,旋即微笑,俯身平静地看着她,说:“都是一样的。”

“这不一样,”小崔缨仰头盯着他的眼睛,急切地恳求道,“我想先回清河,同我那年幼的弟弟团聚,我还想替我阿翁阿母守丧三月,这些,你都能帮我求来吗?”

“我会跟父亲禀明的。”曹丕只淡淡地回应。

崔缨欲言又止,叹了口气,只好低下头去。

“既如此,公子请到帐外等候,我这便梳洗换装。”

“还叫公子呢,该唤二哥了。”

这份善意,并未将崔缨的心融化多少,她复杂地看着曹丕那张脸,终究莞尔一笑:

“是,二哥——”

……

漱毕,整容装,崔缨跟随曹丕去了曹操的大帐。

初春的日光并不刺眼,她却怔怔地站在帐外,睁不开眼睛,也迈不动步伐。

仿佛有股力使劲把她往前推,可她回头一看,身后并无一人,只有曹丕在前方微笑招手。

为何这段进帐的路程如何漫长?

她走得极慢。

她不清楚她看到了什么,或许,是过去十多年的人生,又或许,是未来十多年的人生。

可她最终只看到——帐中安坐着一个细眼短髯的中年男子,他正披着长袍,在案前俯首捧卷。

崔缨知道,从此刻长跪于案前问安起,她便正式成为曹家的一员了。

那么,我是崔缨,是袁缨,还是曹缨呢?

为了弄明白这件事,她恍惚了许多天,更糊涂了许多年。

……

数日后,斥候传来消息,说袁熙袁尚手下焦触、张南二人反叛,来投曹操,袁氏兄弟遂遁逃乌丸。平定冀州自此告一段落,幽州已成为曹操下一个目标。除了追击袁氏兄弟,还有许多颁令□□之事,一时并不能引军还邺,曹操遂撤了南皮城郊屯兵,欲与一众幕僚入南皮城短居数月。

崔缨的请求得到了曹操的准许,他让崔琰先带她回清河崔府,待他日大军返邺时再一同随往,又令回邺成婚的曹丕顺路送她和崔琰一行。一路虽是平原,车却仍有不少颠簸,可崔琰安坐在车厢内,闭目静思,神情如漳河水一般平静。

崔缨偷偷推开马车前窗,从缝隙中往外瞄了几眼,但见曹丕、曹真、曹休等人策马在前,欢声笑语。车后还有许多随行货物,想来应是曹操赐与曹丕成婚的贵重礼品。

沿途的漳河,倒令她想起那日在曹丕帐中看见的地图,崔缨这才猛然发觉,一条漳河,竟将南皮、清河、邺城连在了一起!

天下竟有这般巧合之事。

抵达清河崔府时,已是酉时时分,太阳落山早,城内街道显得格外冷清。崔缨如果不曾记错的话,今日应是元宵。可为何连崔府这样的大宅院,也不过只挂了两只灯笼呢?

门前铁狮早已锈迹斑斑,院里的棠梨树枝也探出了墙外,在灯笼的映照下,萧条景象清晰可见。府丁打着灯笼,将她迎进门,若非亲眼所见,这清幽的宅院,很难教人相信是冀州第一名士的家宅。可即便如此,前堂后院,这里的一切,于她而言,都无比熟悉而陌生。

远远就听见有小孩在喊:

“阿姊!阿姊!”

崔缨定睛一看,只见一个梳着丱发的小男孩,从内院奔出,后面还跟着一个妇人和一众仆婢。小男孩扑上前,紧紧把崔缨抱住,正错愕间,只听叔父崔琰说道:

“这是你一母同胞弟,铖儿。”

她那小她四岁的亲弟弟崔铖,竟是这般瘦弱的小男孩!

铖儿啊铖儿,数日前在梦中,我们见过面的啊。

一时间,崔缨百感交集,泪洒庭院。

“阿姊,你终于回来了…………”铖儿撅起小嘴,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清话,“阿叔说过,阿姊一定会回家的,铖儿日日等,夜夜盼,总算把阿姊盼来了……”

崔缨搂住弟弟的脖子,不停安慰他:“好铖儿,不哭啊,回来了,阿姊回来了……”

一抬头,却见楹柱旁还藏着两个文静好奇的男童。

“锐儿,铭儿,还不快出来拜见你们堂姊。”崔琰喝道。

在妇人牵引下,两小童怯怯地走下阶,和崔缨照了面后,又藏回妇人身后。

“是你婶婶。”受叔父指点下,崔缨即刻行跪拜大礼。叔母不禁掩帕拭泪,铖儿却带着锐儿、铭儿拉起小手将崔缨围住,欢呼雀跃。

与今世家人相见,意料之外的热情,给崔缨心下不少慰藉,她抹着泪,笑个不停。一番寒暄后,崔府上下其乐融融,整个庭院都洋溢起温暖的气息。

这时,曹丕突然笑着拍掌,随后便有数名随行的曹兵,将一箱箱物件抬进府内,崔府上下莫不惊愕。

曹操的令使上前,振袖站定,空口宣读道:

“汉司空行车骑将军领冀州牧辟崔琰及恩赏令——

“河北初平,理征青、冀、幽、并四州知名之士,以为省事掾属,匡济世事。今有清河崔君,品行淑良,为冀州士首、国之桢干,直言善谏,宜作百官范,特辟琰为冀州牧府别驾从事,赐锦裘一领,青毡床褥两具,官绢一百匹,钱十万,八百里骅骝马一匹,赤戎金装鞍辔四副,铃眊一具,错彩罗穀裘一领,织成靴一量,有心青衣二人。礼虽轻薄,以天下知孤求贤之意尔尔。”

见崔琰率亲眷府丁叩谢,曹丕上前,折腰作揖,亲自扶起。

崔琰吩咐家丁备下晚膳后,对曹丕说道:

“天色已晚,还请各位公子暂栖鄙府,待天明后再出发。”

“也好。”

曹丕、曹真、曹休等人遂各在客房住下。

旅途劳顿,用过晚膳后,在叔母怀中和弟弟们畅叙良久,不觉间便是二更天了,叔母便教侍婢伺候崔缨早些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