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2章 第一章 白骨

汉魏风骨 第2章 第一章 白骨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0:46 来源:文学城

“别让他跑了,快追!追上了给我往死里打!”

乱哄哄一片,一群乞丐为了争夺半张跌在泥里的胡饼,将宛城闹市搞得鸡飞狗跳,神情麻木的布衣路人,早已对此街头乱象熟视无睹,纷纷让开道来,揣手入袖,驻足旁观。

被追赶的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矮小瘦弱,浑身是伤,还有泥坑里摔过的痕迹。衣裳虽然破烂,看着却像是从哪个大户人家逃脱奴籍的小厮,还有那一头短发,都与周遭古朴的打扮格格不入。

阴云密布,古道黄沙飞扬,他戴着粗布面罩,频频回顾,惊惧无助的眼神望向四处,却陷入更深的绝望。

跑!跑!跑!

他拼命地跑,抱着将死的心态,用尽前生今世所有的信念和希望。他敏捷地跳开街市杂物障碍,纵然手臂撞到推车也反应不大,就像从前跟乞丐们抢食一样,东拐西拐,沿着土墙窜逃。

一切都熟练得让人心疼。

少年最终甩开乞丐,闯进巷陌旮旯,他埋头蜷缩成一团,跟旁边冻僵的尸体没什么两样。一直蹲到街上乞丐骂咧声远去,他才从脏兮兮的杂草堆里探出小小脑袋。在那蓬松的额发下面,遮掩着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隐约能教人辨出他的真实性别。

这时,她忽而看清——这里不是流民夜宿的居所,而是无人问津的乱尸堆,那横七竖八躺着的,都是横遭瘟疫病亡的贫苦人民。她掩嘴别过脸去,几乎哭出声来,可她一步步往后退去——她只能不停往后退。

她在大街上拼命地跑——即便没有流氓再追赶她,再与她争夺食物。

她趁门卫不防,混入杂乱肮脏的流民堆里,跟着他们溜出城门。

横渡淯水,向着北方,向着故乡!

她在坡顶最后回望一眼南阳,眼神坚定,决心孤身流浪。

可流民队伍之间,她寻不见青壮男丁,她只能看见,那些个瘦骨嶙峋、鬓发苍苍的老人拄杖行乞;只能看见,面黄肌瘦的妇人,狠心将嗷嗷待哺的婴儿丢弃在草丛旁;她眼里,仿佛只剩无尽的黑暗、无尽的绝望、无尽的死亡。

她明白,疫气流行下,小州郡早已十室九空。河北战火频仍,中州十五岁以下无籍男子被拉去充军也是寻常。

方圆百里平原,她望不见农舍炊烟。

这里有错乱的季节,这里蝗虫飞窜漫天,这里农民耕地颗粒无收,这里黄金不如斗粟。

大疫未艾,官道两旁杂草丛生,新尸堆聚,虫鼠四窜。

滚滚沙尘之中,阳光的照耀,她感受不到一丁点。

天气渐渐变冷,南阳的流民不再北上。

她携着恐惧,独自走过一处又一处人迹灭绝的村庄;也怀着悲痛,看着年纪和她相仿、皮肤黝黑的的小姑娘,上一刻还盘腿坐在断墙下啜泣,下一刻却被人拖走,死死地掐断了脖子;她弄来许多污泥在脸上,咬破嘴皮溢出血,佯装得了时疫,故意恐吓着那些面容小凶恶的瘦汉;她掩着褴褛的衣袖,走进一座不知名的小城,终于在经过一家贩卖人肉的小铺时呕吐不止——只见一个赤条条的死婴正被倒吊起来秤卖!

她拔腿便跑,疯狂地哭泣,直直地倒在枯黄的草地上。

她终于明白了。

她被命运诅咒了。

这是一个吃人的时代。

这是一个瘟疫的时代。

瘟疫开启的乱世,也是瘟疫结束的乱世。

这个世界就像一滩沼泽,她越挣扎,陷得越深。

不管她怎么跑,不管她怎么逃,都摆脱不了身后的追杀。

……

醒不来。

醒不来?

崔缨猛然睁开双眼,坐直身子,急促地呼吸着,良久才缓和——依旧是汉朝时的床榻,只是没了四角红帐,更没有女尸在旁。

“醒了!醒了!”突然有人撩开帐门,一阵惊呼。

崔缨抬眼望去,是几个侍婢打扮的人。

“快去禀告二公子,崔姑娘醒了。”

崔缨掀开被子,坐在榻沿,抬手抚额,仍觉着有些轻微的眩晕感,但伤口已经被包扎,手脚上的冻疮也都上了药。环顾四周,怎么看这儿也像是个将军的营帐。无意从怀中摸出一物,正是昨夜某人递给她擦泪的方巾,见有人上前,她下意识藏回怀中。

三五侍婢端着玄赤两色的漆盘来到榻前,站成一排,接连呈上盥洗盘、澡豆碗、漆漱杯、铜镜、严具和新衣。中有一人,执木梳上前,为她梳理黑直的长发。

三年了,头发长得可真快啊。

隔着朦朦胧胧的铜镜,小崔缨呆呆地望着,那个脸色苍白的女孩儿,她也隔着朦朦胧胧的铜镜,呆呆地望着崔缨。

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崔缨。

那么,究竟镜中人是她,还是镜外人是她呢?

“崔姑娘,前额还疼吗?昨夜医官说了,并未伤及要害,只需静养多日,自会痊愈的。公子嘱托我等要好生照顾姑娘。”

“会留疤么?”崔缨突然问道。

“这……”梳发侍婢正要拿盘中缨带为她束发,闻言一怔,与旁众相觑。

那缨带乃是丝绢所制,甚是好看,崔缨先手将其拾过,胡乱绑了个现代的低马尾发型。

“多谢各位姊姊。我……不喜欢被人伺候,你们把东西放着,便出去罢。”

侍婢们相顾无言,将东西放在案几便出了帐。崔缨起身,用手掬了一把清水,泼到脸上,感觉清醒不少,于是换上了整洁的新衣。

那是一套素青色的曲裾深衣,显然是贵族女子服饰——长长的衣摆和宽广的袖口让以往穿惯了短褐的她,一时不太适应。一闭上眼,仿佛昨日的噩梦就能重现。

作为一名不合格的穿越者,她几度在这个三国世界丧命。重生已是十多年前的旧事,崔缨那时只是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记忆越遥远就越是模糊,太多痛苦不堪的乱世流离生**验,刺激着脆弱的神经,关乎自己前世的身份,也只能在梦中慢慢寻求答案。

幸好,都过去了。

不管怎么样,从今天开始,她都要彻底摆脱从前那种煎熬的苦日子了。想到这,崔缨微微扬了扬嘴角。她开始仔细观察四周陈设,身体还有些虚弱,但仍好奇地凑前,仿佛在欣赏着一件件稀世珍宝,就像在后世的博物馆里观览一样。

对于刚从地狱里活过来的崔缨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无比新奇,无比有趣的:帐内连枝灯数盏,炉盆火烧正旺,屏风叠叠,案几上书简累累,她拾起看了几眼,见是班固的《白虎通义》,便放回了原处。角落里摆挂着各式各样的武器,有长戟、长戈、长弓、长剑和环首长刀。架上挂着一副玄甲,寒气逼人,她轻抚甲面铁片,脑中瞬间浮现昨日乘马的画面来,仍有些后怕。汉代军营玄赤两色的鱼鳞甲最为常见,这一身明光玄铠,倒委实稀罕。

崔缨款款行至旁侧挂起的一块白布前,仰头细览。

这是一张精制的青冀幽三州地形图,河间国、渤海国、清河国、平原郡等郡国都可寻见。南皮地处渤海国,城北密林处有个红圈,沿着漳河南下,便是清河郡。看来,她很快就能回家了。

“你果然识字。”帐门口传来一声笑。

回身看去,只见曹丕一身便服,正提着食盒上前,崔缨顿时有些紧张,于是低下头,后退数步,局促地将双手摆在身后,不知如何安放。

“冀州不日将平,你看那偌大的幽州,亦将是我们曹家的囊中之物,袁氏兄弟,又算得了什么呢。”曹丕得意洋洋地站在白布前,野心勃勃。

第二次见到曹丕,崔缨仍是害怕,但她好像想起了什么,不由自主地嘀咕道:“姓曹的都那么拽吗,先平定三郡乌丸叛乱再说吧……”

“什么?”曹丕仿佛听到了什么。

崔缨摇摇头,仍旧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

曹丕凑上前,怪笑着追问:“唇色苍白至此,竟如此怕生吗?”

这是她不知哪来的勇气,眼不眨心不跳,只挑眉反问他:

“我为什么要怕你?”

那是一双如夜空般深邃而望不见底的眼眸,像紫钻石一样锐利,也像星海一样神秘。眼睛是心灵之窗,可崔缨猜不出,他曹丕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确实不怕,昨儿个可是敢挥刀砍人呢。”曹丕轻笑着,在案前坐下,打开食盒,里头正是飘香四溢的肉汤和胡饼。“饿了吧,快坐下来,我给你带了些吃食。”

崔缨愣愣地坐下,并不敢动筷。漂泊多年,九年不识肉滋味;圈禁月余,两日未进水米。此时此刻,她最需要的,并非什么绫罗绸缎,也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一盅热乎乎的肉汤,一碗多馅的胡饼,仅此而已。

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

她明白,这一切都是崔琰侄女的名号带给她的,若没有这层身份,她什么都不是。

“谢谢,谢谢你……”

“先莫要急着感动,你倒是说说,谢我什么?”

“多谢丕世子救命之恩。”

曹丕怀疑自己听错了,却面露欢笑:“你刚刚……叫我什么?”

“曹将军……多谢你昨日救我。”

曹丕环抱双臂,保持微笑:“我可不是什么将军,他们都叫我二公子,若论辈分,你唤我阿兄也行。”

“不敢。”崔缨面露怯色。

“有何不可?我家中也有几个姊妹,与你年纪相仿的。”曹丕眼珠一转,抚着下颔看得崔缨浑身不自在,只听他话里藏话问道:“小妹妹,知道为什么听你说是清河崔氏就帮你么?”

还不是因为曹操想招揽河北大儒崔琰,你曹丕能立功了么。崔缨心里虽这样想,却努力把自己表现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她摇了摇头,问:“公子怎么认识家叔的?”

曹丕哂笑,再抛问:“你既是崔家失散多年的女儿,怎会出现在袁家,还跟袁谭的女儿如此相似?”

“我是被袁家抓进去的。”

“巧合的事多了,也就成了怪事,”曹丕站起,走到小崔缨身后,俯身柔声道,“就怕妹妹只是个袁家细作啊,又或者,身上还流着袁家的血呢。”

崔缨仓皇,连忙起身对曹丕鞠躬,笨拙地模仿着这个时代的揖礼:“缨儿自幼被人牙卖到荆州,没入奴籍,所幸开蒙较早,在崔府时就学了不少学问,至今没忘。我是凭着孩提时的记忆来到清河平原一带的,结果碰上袁军,就被他们带到这里来了,可能也是长相的缘故吧……但我真的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您要是不相信我的身份的话,等回清河县,我阿翁阿母一定能认出我来的!”

曹丕见她言语真诚,半信半疑。

“曹公子,是遇见您我才捡回性命,请公子受民女一拜,救命之恩,崔缨今生今世都将铭记于心!”

曹丕暗自低语“我要你终生感激有何用”,继而将她从席上扶起。

“快起来吧。不必多礼,只要姑娘身份无虚,以后你我兄妹相称都可以。”

他将筷子放到她手心,补充道:“你且请安心留在军营里,我父亲已经知道你的事。不消几日,姑娘便可同家人团聚。”

心情起伏多次,久久不能平复,崔缨仍生怯地坐下,默默啃食漆盘上的胡饼。

看她快吃完时,曹丕突然问道:“你说你叫‘崔缨’?可是‘鸟鸣嘤嘤’的‘嘤’?”

没来由借用一句《诗经》里的话,想必是想试探自己的学识。小崔缨咬下一口胡饼,眨巴眼,思量片刻,目光落在曹丕案几的竹简残片上。

“公子稍等,我这便写给你看。”

于是她口中叼着半张胡饼,跪坐在案前,开始磨墨。曹丕双臂环抱,饶有兴致地在一旁看着。只见她信手抓来案上的竹片,飞快提笔,蘸墨在竹片正面写下“崔缨”二字,多年未曾用笔,手抖的不行,但她仍诚挚地双手递在曹丕面前。

“我叫崔缨,不是袁莺,也不是鸣嘤,是班定远‘投笔请缨’的缨’。”

“你还知道班固?”曹丕笑着接过,却露出迷惑的表情,崔缨这才发觉,自己仓促下竟写成了行楷,还是简体字!

她立即换了另一竹片,正襟危坐,一笔一画地写出繁体隶书的“崔缨”。没想到,曹丕还是很诧异,这次直接伸手夺过两块竹简,观摩起她写的字。

“好——好一个班定远投笔!我没想到,你不过小小年纪,搦翰竟如此熟练,真难得啊!姑娘此字,足以自证身份也。”

崔缨微微一笑。

在古代,只有贵族阶层的女子,才有条件习礼教而通文墨。

二十多年现代教育,打破了崔缨与他们这些贵族的阶级隔膜。

曹丕兴奋地来回走动:“我这就把竹片给父亲看去,他素来喜爱书艺,见此四字,定然会十分欢喜!”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曹丕已经带着两块竹片出了营帐。

“哎——”

但愿此次逞能,不要惹来祸事才好。崔缨暗暗保佑,见门口没人,便也撩开门帘,偷偷观察四处。

天气晴明,映入眼帘的,是林立的营帐、气势赳赳的巡逻兵、寒气逼人的金柝与铁衣。遥遥传来营中兵士们的歌声,崔缨听得不是很真切,什么“艾而张罗”,什么“雀以高飞奈雀何”。

她迈出帐门,走下木阶,俯身从泥地里拈起一株绿植,放在阳光下,细细把玩。好在已是初春,伸手接取阳光,已有淡淡的暖意,她情不自禁地闭上了眼,悠悠然,享受起这份劫后重生的喜悦。

是的,她叫崔缨,是清河崔氏,也是历史上那个会被曹操赐死的曹植发妻崔氏。

当年她从出生起,就知道了这个注定被赐死的结局。所以才会逃离崔府,所以才会被拐卖,才会逃荒成乞丐。可命运兜兜转转还是直接把她送到了曹家人手里,这一生,她到底能否扭转自己的命运?

或许,这场荒诞的历史大戏,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