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146章 淇水扬其波

汉魏风骨 第146章 淇水扬其波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20:05:28 来源:文学城

曹军一路南下,每个驻点都不会耽搁太久。于是第三日天还未亮,传卒便来催促后营军队赶路。曹植舍了前驱部队,自来曹洪营里陪崔缨骑行。在经过一处名唤“鹤壁”的村落时,已是黄昏时分,曹操见淇水河岸景色甚美,便让大军就地休整,起灶生火。

淇水两岸,有绝壁的草木蓊郁,也有滩涂碎石堆积,有一眼不到尽头的桦木和山杨,时而一只野鹤,声声唳鸣,掠过天际,静谧无痕。

近处浅溪,清冽晶莹,带着欢快的先秦歌谣,从褐色石砖古道上,汩汩流过;远处深潭,碧波荡漾,仿佛铺满层层绿松石,可照见那弯弯的山峦倒影。

崔缨坐在巨石上,双臂后撑,晃荡着双腿,抬眼望去,见断崖上蔓生着的薜荔和女萝,还有桑叶枯黄,风一吹来,参差披拂,袅娜绰约,恍若耳畔传来山鬼的吟哦,实在是美丽极了。

可不知为何,崔缨并不快乐。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许是《卫风》里这句,勾起她怀乡之情。

白云深处,是她永远回不去的的故乡。

“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又或许是这句,让崔缨对现实有了更深刻切肤的体会。

青春的爱,热烈时啊,如淇水汤汤,飞扬半空,溅落在飘舞的车帷,也打湿了少女的裙裳;当爱意流归沉寂,却如深潭幽深,凄神寒骨,那时候,再想回到最初的淇岸泽隰时,又怎么来得及呢?

云谁之思?云树之思。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不必站在桑树之巅,才能感知最轻微最凛冽的寒风。只须伸出纤细的手指,敏感多情的人,就能被变化无常的世情伤害,以至凉意缠绕全身,深入骨髓。

“噗——”

一声水花溅起,把崔缨惊醒。却见曹植笑吟吟站在对岸,正把玩手里的石子,一个个抛向空中,又灵活接住。

“阿缨,想什么呢?那么出神。”

未及崔缨回应,他倒兴致盎然,自顾自打起水漂儿来玩。三两下挥臂,扁石飞出,连跳数次,曹植身姿轻捷,乐此不疲,即兴吟诗道:

“柔桑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伊人在水一方,淇水美景,真乃天下奇绝——”

崔缨笑问他道:“大诗人,你是什么时候跑到对岸去的?快回来吧,那边山路陡峭,蛇虫又多。”

“我会怕么?”曹植说着,就从身后掏出一根竹竿,“你瞧着,我学那任公子,给你钓上一条大鱼来!”

曹植提到的,是《庄子》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夏侯尚拾捡柴禾,在一旁经过,听到后,也不停下脚步,只戏谑地笑道:

“有的人啊,用几千斤重的钩绳,用几十头牛当诱饵,蹲在会稽山上,垂钓东海,等了一年,才能钓到鲸鲵,鲸鲵掀起的巨浪,比泰山还要高;而有的人呢,却只看到大鱼分食给苍梧以北的人们,能获得多大的声誉,也学着拿起钓竿和纶线,跑到山野沟渠边,钓上一百年,也只能钓到几条鲫鱼,连果腹都难。唉,可叹,可悲啊……”

崔缨被这话吓得面如土色。

曹植隔得远,没听清,便问崔缨:“阿缨,那个家伙嘀咕什么东西,是在骂我么?”

崔缨连忙尴尬地笑道:“怎么会呢……他也跟你一样,在吟诗呢。”

曹植也不专注钓鱼,只跟崔缨隔着淇水闲聊。

“这一带便是战国时卫国疆域。阿缨,你还记得卫懿公嗜鹤的故事吧?”

“记得。”

“此地鹤壁之名,便与当年卫懿公在宫廷西北等处养鹤有关。相传,常有仙鹤栖于南山峭壁。山水养人,郑卫之风,吾今日得见其妖丽也!”

“我可对卫懿公的什么仙鹤不感兴趣,”崔缨笑,“倒是先秦第一才女许穆夫人,我十分喜爱。心怀家国之念,可以是许穆夫人的‘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也可以是子桓哥的‘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阿缨,这些年你真是越来越奇怪了,老提二哥的诗做什么?”

崔缨不语。

曹植继续说道:“但提起卫国,我想到的,却是孔夫子的得意门生端木赐,是义答燕丹的游侠荆轲,是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却隐居清溪的鬼谷子。”

崔缨仍是沉默。

“西南处不远,便到卫国旧都朝歌了。趁着今夜天气清凉,阿缨,你同我一起骑马去古城里逛逛呗。”

崔缨汗颜:“行军打仗呢,你偷着去玩,也不怕曹洪将军按军法打你……”

“哈哈,没事儿的!子廉叔跟我关系可好了,打小他就宠我,还常常借钱给我出府玩儿!”

“这样慷慨么?”

崔缨似乎想到什么,笑问道:“那你借了人家的钱,可有还清呢?”

“肯定都还清了呀!每次跟子廉叔借的钱,我都从母亲给的例钱里双倍还他,子廉叔很高兴,每次出去逛街,都会带我去买好多好吃的!哎,说起来,父亲当年是真小气,从不肯多给我们兄弟零用的贯钱的……”

曹植的声音很响亮,对岸的人都能听见,笑得夏侯尚有些蹲不稳。崔缨回头时,见他已经立起支架,用铜鐎斗烧火炖汤了。可一旁的竹篓里却空空如也。

这时,在河对岸垂钓半天的曹植,也开始抱怨:“这水太清太冷太浑浊,根本没有鱼!”

“那就快回来吧,太阳都下山了。”崔缨唤道。

于是曹植起身,收卷竿纶,顺着原路小洲返回。

“谁说没有鱼呢?”

身后忽穿来夏侯尚的讥笑。

曹植与崔缨都愣愣地站定。

只见夏侯尚用脚背踢起木架上悬着的长矛,轻松抓住,勾起竹篓,甩给崔缨手里接住。而后漫不经心地来到岸边,对着淇水绿潭,四五下猛搠,三两下翻滚,很快便有潭泥底藏着的草鱼跳出水面,一条条迸溅起水花,都被夏侯尚独臂抡着长矛,一一拍打进崔缨的篓筐里。

崔缨抱着满满的一筐鱼,震惊不已。

“平原侯,在下这擒鱼的功夫,比之您的石漂游戏,如何?”夏侯尚莞尔道。

面对这**裸的挑衅,曹植也不作声,只拉着崔缨要走,却被夏侯尚横矛拦住。

“你——”

但见夏侯尚不语,冰着一张脸,只用长矛将崔缨怀中竹篓挑走。兀自走在他们两人前头,冷冷地念起一句诗: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崔妹妹,你好自珍重。”

曹植迷惑:“他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事,别管他,走,我们炖鱼汤去。”崔缨拉住曹植的衣袖,软语相劝,跟曹植围坐在炉火前。

天渐渐黑了。

夏侯尚温好热酒后,给三只碗里都倒满。然后用长匙搅拌着铜鐎斗里的热汤,娴熟地放佐料去腥,将最嫩滑的腹鳍周边鱼肉都挑了出来,舀掉鱼刺,盛了满满一大碗,就递在崔缨面前。

崔缨看着身旁满头黑线的曹植,一声不吭,并不敢伸手去接。夏侯尚便把食碗放到地上。曹植怒色渐盛,眼神几乎快把夏侯尚剜下块肉,都被崔缨暗暗拉扯住,不让他俩争斗。

于是曹植站起,也盛了一碗鱼汤,跟崔缨那碗换了。

在篝火前,曹植厉言质问道:“伯仁哥,你难道不知道,惦记别人碗里的鱼肉,是很不安分地么?”

虽然只是宣示主权,但不知为何,崔缨右眼皮一跳,不是很喜欢听见这样的话。

夏侯尚呷了一口鲜美的鱼汤,装糊涂道:“哦?可这鱼,似乎是我抓来的——平原侯,您确定——这鱼儿真在你碗里么?”

夏侯尚后半句一字一顿,让曹植气愤得握紧了拳头,连带起席边的泥沙。

“且即便在君侯碗里,您又怎么保证,这鱼儿不会溜回鱼塘里呢?”

崔缨听得这样阴阳怪气,脊背发凉,连忙打圆场尬笑道:“哈哈,什么鱼儿碗的,鱼都煮烂了哪能回到鱼塘里,快喝吧你们俩!”

崔缨悄悄将手覆在曹植鼓起的拳头上,曹植这才怒气渐消,从鼻翼扇出长长一气。

拖延一日,就多一日变数,这次从征,我一定要立下军功,赢取父亲的同意。曹植这样想道。

这时,两个军士们搬来一些猎来的山禽,且炙烤熟了,陈放在曹植面前,恭敬作揖道:

“公子,这是我们主公给您送来的,请慢用。”

曹植听说是曹洪让人给他送来,一扫先前不快,故意多看了夏侯尚几眼,用匕首从炙盘里挑了块拳头大小的肉块,递给崔缨。

崔缨那时,正捧着鱼汤碗吹气,喝了几口鱼汤,腹中暖和,见曹植如此殷勤,愈发坐立不安了。

“这三日路上颠簸,吃不得腻味的……还是你吃吧,子建。”

“我说拿着你就拿着。”

曹植不管不顾,只把匕首上的肉块蹭进崔缨的碗里。崔缨便把碗放下,只把手伸来篝前烤火。

当日虽不曾下雨,但入了夜分,便跟下雨时一样寒冷。三人围坐在篝火前,都不禁裹住了外袍。

秋风伤人肺腑。

三人一时无话,各饮闷酒。

曹植打破沉寂,抱怨道:“这鬼天气,怎么老是暖一阵冷一阵的!”

崔缨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叫‘锋面雨’。”

曹植和夏侯尚同时向她投来奇怪的目光。

崔缨笑着把酒碗放在一边,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里画起来,曹植好奇去看时,却见几个箭头,和几个“冷气”“暖气”字样。

“锋面活动时,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就会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唉,这都多少年过去了,中学地理,全忘光了。”崔缨嘀咕道。

夏侯尚冷哼:“不知所云。”

曹植却笑着让崔缨再讲一遍。

崔缨见气氛活络不少,便打算跟曹植聊聊:什么“西征可能要穿过三大阶梯”啦,什么“秦岭-淮河一线是很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啦,“温带季风气候到温带大陆性气候”,“崤山和黄河之间的函谷关,是重要的军事关隘”,等等,她自觉能让曹植感兴趣的话题。

可就在这时,从远处营帐走来一人,打断了他们。

只见那人生得精瘦白净,端的好个俊俏模样,服饰华美,阔步骄横,在火燎的映照下,愈显熠熠生辉。他见了曹植,纳礼便拜:

“小人孔桂,见过平原侯。”

崔缨认得这孔桂,而且十分厌恶。他是天水郡人,精通博弈、蹴鞠,仗着容貌姣好,逢人便会说谄媚之语,原本在许都任骑都尉,这几年跟在曹操身边,跟杨修一样深受喜爱,因此得了曹操不少的财宝赏赐。五官中郎将府和平原侯府,两边都很亲善于他。

曹植笑问:“叔林兄,你找本侯有何事呀?”

孔桂笑道:“曹将军特遣小人来问公子,此炙肉滋味,美否?”

曹植点头。

孔桂又俯身凑近,对曹植耳语,却让崔缨夏侯尚都能听见。

“曹将军还问,主帐设宴,更有朝歌名倡,善弹古曲,能于足上舞,不知公子赏脸否?”

崔缨惊愕。

一瞬间想了很多。

早听闻曹洪恃宠而放荡,没想到才到行军三日,就如此明目张胆地在后方辎重队里取乐!曹洪亲近曹植而与曹丕不睦,夏侯尚又是曹丕的人,难道……等等,孔桂说完这些话时,这曹植怎么一点神色都没变?

曹植与崔缨相视,明显目光有些许闪躲。他拂袖婉拒孔桂道:

“今夜困乏,姑且不去赴宴了。烦劳转告子廉叔,这份意思,小侄心领了。”

“公子切莫推辞!”孔桂亲昵地将曹植拉起,“不过寻常家宴,曹将军还宴请了令堂,还有刘将军、杨公子、阮先生他们,都在呢!好几位名士奉将军令,新作了诗赋,将军还亲点阮元瑜作檄文。公子快快跟我走吧。”

曹植推脱不过,忙回头问崔缨:

“阿缨,你与我同去么?”

崔缨不语,只冷眼看着曹植。那眼神似乎在说:

刘将军,还能有哪个刘将军,不就是前年曹丕甘蔗宴上,你我在高楼上一起吐槽过的刘勋?他是曹操收拢的江淮豪强,是曾欺男霸女的庐江太守。跟曹洪习气相媲,都是军中豪右,门客子弟极多。这次西征,你曹子建要敢跟他们混在一起,就不必再来找我了。

夏侯尚似乎看出来,崔缨很反感曹植跟这类人接触。于是只在一旁呷酒看戏。

曹洪与卞夫人亲善,这是人人皆知的。曹洪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一批人,早年荥阳之战,曹洪把马让给了曹操,躲开了董卓军队的追兵,卞夫人便一直把曹洪当亲弟弟一样照顾,还收养了他的女儿曹仪,甚至跟曹洪乳娘关系亲密,无话不说。

有卞夫人在主帐招唤,曹植是不想去也得去了。于是半推半就,跟着孔桂走了。

只留下崔缨在身后驻立。

“天寒了,要不,去我营帐坐坐?”

夏侯尚关切地问道。

“何必多情?”

崔缨冷冷撂下这一句话,也不知说给谁听的,转身欲走。却被夏侯尚张臂拦下。

“论作诗,我不如他。但来我帐中,有你想看的《司州山川兵要图》。”

崔缨眼前一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