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归长安见闻录 > 第2章 第 2 章

归长安见闻录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April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3:21:36 来源:文学城

陶融离开长安十四载,自然已经不记得归家的路,他掐着手指算了算,得出归家只需要沿着大路朝前走就能到的结果。

他又用铜钱验算了一下,看到卦象显示模糊的正确,他决定相信,他牵起骡子,打算顺着这条大路朝前走。

在他身后的农家夫妻,见他似乎打算直接沿着金光门大街走,迟疑了一下,梁五郞挑着担子快速上前叫住他。

“道长,我们要到西市,也是走这个方向,不知是不是同行?”

陶融有些疑惑,难不成这两夫妻还有其他困难,所以邀他同行?

王玉娘也走上来了,轻声道:“道长,绕着走坊内的小道就可以骑骡子。道长……。”

陶融见她有些欲言又止,看了看自己牵着的骡子,又看看宽阔大道上只有寥寥数人,立刻想明白了,点头道谢:“多谢提醒。”

梁五郞夫妻笑笑,给他指了以往自己进城到西市走的小道给他,他们挑着担子,肯定没有道长走得快,这道长虽然衣着普通,但气度不凡,肯定不如他们这些农家人好脚力,要是牵着骡子走大道,多累啊。

陶融可不知道这两夫妻是看他长相,觉得他脚力不好,他跟着师父在深山修行多年,体力可好着呢。

不过有骡子肯定比走路快,他打算今天就回到家里,师父送了信件回家中,大约家里已经等着他回去了。

他上了骡子,夫妻指的路与他算的方位相同,骑骡子还能花更少的时间,估计他今天就能回到家中。

坊内很热闹,钟声敲响后,城门开放,长安城里的居民也随着钟声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坊内靠主路位置的房屋,有很多朝着路边开了门,一些卖早点的店铺早就摆开做起生意。

陶融一心想着先回家去,连经过热闹的西市都没有停下,一心避让。

胡人做的带芝麻的烧饼带着浓郁焦香;老夫妻的蒸饼档口前,围满穿着各色布料的客人,口中喊着要不同馅料的蒸饼;馎饦摊支出来的小桌上坐满了人,在带着凉着的晨风里,埋头吸溜吸溜的吃着。

陶融握着缰绳,看着前方的路,过路摊子的香味不断飘进他鼻子,引动着他昨晚只吃了一个干饼的肠胃。

骡子哒哒脚步轻快,身姿灵活的从人群中穿过,已经走出了西市。

再回头也不好,陶融有些懊恼的皱皱眉。

旁边坊市突然传来一声高声吆喝:“糖油饼新鲜出炉咧,走过路过的娘子郎君都来看看,又香又甜用了足足的油炸的酥脆的好吃糖油饼~”

陶融拉了拉缰绳,专心向前的骡子扬了扬前蹄,调转方向。

一人一骡往前走了一段,走进旁边的坊门,就见已有好几个挎着篮子的妇人围在糖油饼铺前,一个壮汉站在油锅旁捞着糖油饼,包着头的妇人则利落的包着客人们要求的数量一一递出去,招呼着吃着好下次再来。

轮到陶融的时候,他要了两个。

妇人笑着应了声好,用干叶片包好递给他:“道长小心吃,刚炸好的油饼里面可烫了。”

“福生无量天尊。”陶融将准备好的铜板递给妇人。

正准备离开,陶融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声哀哭,原本一直带笑的老板忍不住皱起眉头,探头看了看街上的客人,原本打量着周围店铺思考要买些什么的客人,脚步都变得匆忙。

壮汉把捞好的糖油饼放到托盘里,安慰自家娘子:“忍忍吧,明天应该就……。”

他说话很含糊,陶融已经拿着包好的饼重新牵起骡子,没听到他后面的话,却也猜出这些声音的来源。

那些哀哭里夹杂着一些丧乐,估计是在大办丧礼,闹得动静太大,经过的人听到都觉得不吉利,于是在附近的店铺也受了影响。

陶融捏着有些烫手的饼子,一手牵着骡子,顺着丧乐传来的方向走去。

办丧那家离坊门位置很近,绕到第二条街听到的声音就更大了,后面开了铺子的店可能受其影响,个个开了门却都几乎看不到里面有客人。

连经过的路人也少得可怜。

陶融打开了包糖油饼的包装,撕了一角塞进嘴里,入口那一刻烫得他舌尖缩了一下,但咀嚼起来,能感受到饼皮被炸得酥软,里面夹着的糖已经融了,吃起来甜度刚刚好。

他在心里夸赞了一下老板的手艺,怪不得一出锅,就有那么多人去买。

他沿着街道走到第三条巷子,听到的哀乐跟哭声越发明显,仿佛一浪接着一浪,极有规律,陶融看到一家门头看着就很是富贵的宅子,黑漆大门大开四处挂着白,门口空地撒着厚厚纸钱,两个披麻戴孝的仆人边哭边往化盆里投纸钱,一道影壁隔开了外人随意看进宅子里的视线,但鼓、箫组成的哀乐,念经声、仆人的哭泣声却能很清晰的传出来。

陶融看着这样哀泣的场景,却奇异的感受不到亡者的气息,他又掐指算了算,依旧算不出什么信息。

他皱起眉觉得不对,他的卦术不精,但不至于连这样大的丧礼里的亡者信息都算不出来。

难不成他的卜算不进反退了?

陶融感觉手上传来拉扯感,一侧头就见他手里的糖油饼除了被他扯下来的一角,现在又没了一大半,那好骡子睁着乌黑的眼睛合着嘴咀嚼得欢快。

他看了看沾着骡子口水的糖油饼,有些生气,揪了一把它的大耳朵:“我买了两个,你怎么把两个都咬了!”

骡子无辜的晃晃脑袋,想甩掉他的手,陶融无奈,跟一只骡子讲道理是不可能讲明白了,他将剩下的糖油饼包好,塞到褡裢里,压低声生气的道:“剩下的也不给你吃,等我吃饱了再说。”

骡子发出沉厚的叫声,拱了一下陶融的手。

陶融四处看看,在第二条街侧面夹道里看到个画着羊头的幌子,他拉着骡子往那边走去。

他走近,穿着很旧却保持着整洁干净的老妇人就迎上来了,等注意到他一副道士打扮,她的表情有些犹豫,像在纠结是否要招待。

但没等陶融说什么,老妇还是主动招呼了:“小道长,我这小摊子卖的是羊杂羹跟杂粮蒸饼,只要六文一碗,要来一份吗?”

陶融走近已经闻到了香气,他礼貌了一笑:“劳烦店家给我一份羊杂羹。”

老妇人应了一声,仔细擦擦板凳招呼他坐下,守着炉子的年轻妇人听到陶融的话,就从煮好的汤锅里舀出羊羹,老妇人示意她送到桌上,自己则掀开蒸笼取出一个蒸饼。

陶融在摊子外用脚尖划了一个圈,让骡子站在里面等待,自己坐到了桌边。

“小道长,我这小本生意也没什么赚头,这杂粮蒸饼也是自家做的,你要是不嫌弃就尝尝吧。”老妇人用干净的碗装着蒸饼送到陶融手边,脸上的褶皱都盛着笑意。

“福生无量天尊。”陶融微微拱手:“多谢老缘主,你的面相一看就是善良之辈,心中愁苦今日过后就解决了。”

老妇人一听,立刻一喜:“承道长福言。”

陶融有些奇怪:“你家人问题本来就不重,养一段时间就会好,为何这样担心?”

老妇人看了一眼不远处还传来哀乐的方向,叹息一声,摇摇头:“这、还是不打扰道长吃东西了。”

陶融没强求,他点点头,低头开始吃羊杂羹,虽然看起来客人稀少,但这家摊子用的材料依旧很好,吃起来不比他从前吃过的羊羹味道差。

他喝了几口羹,又拿起杂粮饼吃,虽是用杂粮做的,但是口感并不粗糙,嚼起来颇有些嚼劲。

他来时一路□□饼摧残的胃口,总算又好了。

摊子外的骡子看着主人吃得香,刨着蹄子,发出低沉的吭哧声,陶融装作没听到。

老妇人跟媳妇在炉子旁低声商量着什么,不时又看看那只焦躁但依旧站在原地的骡子。

直至陶融吃完,年轻的妇人才走过来,有些为难的道:“道长,您刚才跟我阿姑说家人会好,但我们还是有些担心,想向您求一个平安符。”

“我看你们面带喜色,不用平安符家人也无事的,难道是有什么隐情?”陶融知道时机到了,指指凳子:“不如两位跟我说说吧?”

姑、妇二人听他这样说,对视一眼,坐下开始讲他们遇到的事。

这事,也跟前面办丧那家有些关系。

老妇人自称姓赵,年轻妇人姓张,他们夫家姓吴。

这家羊杂羹的摊子,是年轻妇人跟她家的夫君经营的,六天之前有一队打扮怪异的胡僧进了他们店铺,吃完之后围着小摊念念叨叨了一番,便表示用祈福抵了饭钱,但吴小郞不愿意,那为首的僧人明显不快,指了指吴小郞的腿,便带着其他僧侣扬长而去。

等吴小郞去追他们,却不知被什么绊倒了,摔折了右腿,吴娘子跑去请了医者过来,花了许多钱将折腿接上,那时吴小郞的神志还是清晰的,但回到家的他就开始发高热,这几日一直高热不退,只能一直喝着药汤吊命。

家里只有羊羹摊子这一营生,张娘子不得不强撑着继续开摊子,赵老娘来帮忙,但这几天那边的大户办丧事,声音实在太大,很多往常来这边吃羊杂羹的老客都觉得晦气,就算馋这一口了,也宁愿走远几步,到西市吃去。

“我们这摊子本来就是小本营生,如今……。”张娘子想起这几天白天守着只有几个客人的摊子,晚上回去之后还要担心高热不退的郎君,忍不住落下泪来。

赵老娘也目念悲意,但她却有一事想问清楚,她期盼的问:“道长,我家小儿是不是被那胡僧下了恶咒?真能平安无事?”

陶融选择到这个摊子上来吃东西,就是看他们位置好,想了解一下对面那家的情况,听张娘子说了他们的经历,他基本就能确定,那家确实有不对的地方。

他先安抚这对承担了许多压力的姑、妇,双手掐诀:“福生无量天尊,你们一家一向与人为善,遇到这些事情也能坚强面对,三清不会容许善有恶报的,不必担心吴小郞的问题。我没在现场,不能看出那胡僧是不是真的对吴小郞下了恶咒,但办丧事那家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很可能是那些僧人捣鬼,不知可否与我讲讲那家的事?若有问题,我既然经过,必不能不管。”

姑、妇俩心下稍安,面前这小道长看起来虽年轻,但行事说话间却令她们极信服,特别是张娘子,她那天也见了那些僧人,这几天听到那边一天几次的传来丧乐声跟哭声,浑身都不自在,但她又怕不来开门赚不到钱,家里支撑门户的吴小郞真出事,家里没了银钱就真的没法了。

但今天这道长进来,她心里慌张的情绪一下子就定了。

听道长说家里夫郞无事,她也莫名很相信,而且刚才她跟她家郞君的阿娘商量,两人居然有一样的感觉。

现在道长说吴小郞没事,又似乎想了解僧人做的恶事,要给那些僧人教训,她们一面是期盼能为自己出一口气,一面也觉得要惩治恶僧,不能让他们害了更多人。

张娘子想了想,开始道:“那些僧人到摊子上是六天前,第二天那家就突然办丧,今天是第五天了。”

“办丧的是那家的妾室。”赵老娘补充“宅子刚置办起来的时候,我见过那妾室两次,是个很俊秀的小郎君。”

张娘子怪道:“咦?不是个爱时兴装扮的小娘子么?”

陶融微一皱眉:“特意置办的宅子安置两个外妾?”

赵老娘摆手:“不对,那家管家说家里只有一位,他家小郞特别受宠爱。”

糖油饼作者想象的味道是红糖饼哦,我自己做过,手艺不精有,但也还行嘿嘿[哈哈大笑]

20250918 调整对‘婆婆’‘婆媳’这样的描叙。唐朝妻子对丈夫的母亲,称‘姑’或‘舅姑’(‘舅’指丈夫之父;母亲称儿子之妻,常用‘妇’、‘新妇’,描述二者直接用‘姑与妇’‘舅姑与亲妇。婆婆、婆媳等口语化称呼宋之后才逐渐普及。丈夫之姑,称呼姑母;丈夫之舅称之为舅父

20250929 捉虫,修改掉了明显错误,金光门到朱雀门外这一段大道,可称之为金光门大街,有名的朱雀大街,是自明德门至皇城朱雀门这一段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县的大街,修增了一下词句,便上下文更顺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