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棺书 > 第3章 无名陵秘,离魂惊变

棺书 第3章 无名陵秘,离魂惊变

作者:鲸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7:15:17 来源:文学城

风裹着草屑,从后山刮来,带着未散的雨雾潮气。沈砚辞攥着那半枚青铜棺钉,指腹反复摩挲云纹。与谢寻递来的完整棺钉一对,兽首纹路严丝合缝,连岁月磨出的细微划痕都能对上。两枚跨越二十年的信物,终于在今夜重归完整。

“丞相的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尽快离开这里。”谢寻将背上的包袱紧了紧,里面除了那卷《兰亭集序》摹本,还有半张泛黄的陵寝地图。他转身往荒草深处走,玄色短打下摆扫过带露的草叶,留下一串湿痕。

沈砚辞跟在后面,目光却没离开地图。那是用桑皮纸画的,边缘已经脆化,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几条蜿蜒的线,其中一条直指万安山深处,旁边写着“无名陵”三个字。字迹潦草,像是仓促间画就——她一眼认出,那是父亲的笔迹。

“这地图是你从哪里找到的?”她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难掩的颤抖。

谢寻脚步一顿,回头看她时,眼底的冷意淡了些,多了点复杂的情绪:“在你父亲的衣冠冢里。当年沈家灭门后,是我母亲偷偷将他的衣物收了,埋在万安山脚下的乱葬岗,这地图就藏在衣冠冢的腰带夹层里。”他顿了顿,补充道,“我母亲曾是沈家的侍女,当年若不是你父亲护着,她也活不下来。”

沈砚辞的心猛地一沉。她从不知道父亲还有这样一位侍女,更不知道他竟有衣冠冢留存。这些年她只当父亲的尸骨早已无存,每次祭典,都只能对着空牌位跪拜。如今得知他还有遗物留存,鼻尖竟有些发酸。

两人沉默着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一处隐蔽的山洞。洞口被藤蔓遮掩着,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谢寻拨开藤蔓,示意沈砚辞先进去,自己则守在洞口,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山洞不大,里面铺着些干燥的稻草,角落里堆着几个陶罐,还有一盏油灯。沈砚辞点亮油灯,昏黄的光瞬间填满了狭小的空间。她这才发现,洞壁上刻着些模糊的符号,像是某种标记——那是墨吏勘验陵寝时用的“方位符”,用来记录地宫的结构。她从小看到大,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是你母亲选的地方?”沈砚辞转头问。

谢寻走进来,将洞口的藤蔓重新拉好,点了点头:“她知道我在找陵寝的秘密,特意选了这里,说这里离无名陵最近,也最安全。”他说着,从包袱里拿出那卷《兰亭集序》摹本,摊开在稻草铺成的“桌”上,“你看摹本的背面,用的是‘水浸墨’,只有用陵寝里的朱砂水浸泡,才能显形。”

沈砚辞凑近一看,果然见摹本背面隐隐透着点暗红色,像是有字迹藏在纸里。她想起父亲曾说过,水浸墨是沈家的秘传,用淘米水混合炭黑制成,寻常水浸不透,只有朱砂水才能让字迹显形——这是墨吏用来传递秘密的法子,没想到父亲竟用在了摹本上。

“我们什么时候去无名陵?”沈砚辞抬头问,眼底满是坚定。她已经等了二十年,再也不想等下去了。

谢寻却皱了皱眉,看了眼洞外的天色:“今夜不行。丞相的人肯定在搜山,而且……”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点不易察觉的犹豫,“无名陵的入口藏在一处陪葬坑下,那里机关重重,必须等到天亮,看清方位才能进去。”

沈砚辞没有异议。她知道陵寝机关的厉害,稍有不慎就会丧命,谨慎些总是好的。两人就着油灯的光,继续研究地图。谢寻将他知道的关于无名陵的信息一一告知——那是座未被记载在史料里的陵寝,传说是开国皇帝为某位功臣修建的,可具体是谁,却没人知道。

不知不觉间,天快亮了。洞外传来几声鸟鸣,雾气渐渐散了些,露出淡青色的天空。谢寻站起身,说要去外面打探消息,让沈砚辞在洞里等着。可他刚走到洞口,突然脸色一白,身子晃了晃,差点栽倒在地。

“你怎么了?”沈砚辞急忙扶住他,指尖触到他的额头,竟烫得惊人。

谢寻咬着牙,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没事……老毛病了。”他想推开沈砚辞,却浑身无力,眼神也开始涣散,像是看不清东西。

沈砚辞心里一紧。她曾在医书里见过类似的症状,那是“离魂症”的表现,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甚至忘记部分记忆,多是因头部受创引起的。她扶着谢寻坐在稻草上,仔细查看他的头部——果然在他的后脑勺,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像是被钝器所伤。

“这伤是怎么来的?”沈砚辞问,语气里多了点关切。

谢寻闭着眼睛,呼吸有些急促,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十年前,我去找你父亲的衣冠冢时,遇到了丞相的人,被他们打晕后扔在了乱葬岗,醒来后就有了这毛病,每月十五都会发作一次,每次发作都会忘记些事。”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点自嘲,“有时候我甚至会忘记,自己为什么要找无名陵。”

沈砚辞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看着谢寻苍白的脸,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曾对她说过,做人要恩怨分明,不能因为仇恨,就忽略了别人的善意。谢寻虽然是盗墓贼,却一直在帮她寻找真相,甚至为此落下了病根,她不该一直对他抱有戒心。

她从包袱里拿出随身携带的伤药——那是墨吏常备的,用来处理勘验陵寝时遇到的伤口——小心翼翼地涂在谢寻的疤痕上。谢寻的身体僵了一下,却没有推开她,只是闭着眼睛,任由她动作。

“谢谢你。”谢寻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沈砚辞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帮他涂好药。山洞里很安静,只有油灯燃烧的“噼啪”声,还有两人的呼吸声。她看着谢寻的侧脸,突然发现他的眉眼间,竟有几分像前朝皇室的人——她曾在皇家档案馆里见过前朝皇帝的画像,眉眼间的轮廓,与谢寻惊人地相似。

“你……是前朝的人?”沈砚辞忍不住问。

谢寻的身体猛地一震,睁开眼睛看向她,眼底满是震惊,像是没想到她会看出这一点。他沉默了很久,才缓缓点头:“是。我是前朝的皇子,谢景渊。当年前朝覆灭,我母亲带着我逃了出来,隐姓埋名,才活了下来。”

沈砚辞愣住了。她从没想过,谢寻竟是前朝皇子。难怪他一直在找传国玉玺,难怪他对陵寝的秘密如此执着——他是想复国,想为前朝皇室报仇。

“你找传国玉玺,是为了复国?”沈砚辞问。

谢寻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以前是,可现在不是了。”他看着沈砚辞,眼神里满是认真,“我母亲临终前告诉我,前朝覆灭是因为君主昏庸,百姓疾苦,就算复国,也改变不了什么。她让我别再执着于复国,而是要找出当年前朝覆灭和沈家灭门的真相,还所有人一个公道。”

沈砚辞的心彻底软了下来。她看着谢寻,突然觉得他们两人,其实是同一种人——都背负着血海深仇,都在寻找真相的路上孤独前行。如今他们终于找到了彼此,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等我们找到无名陵的秘密,我帮你查清前朝覆灭的真相。”沈砚辞认真地说。

谢寻看着她,眼底渐渐亮起了光,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希望。他点了点头,说:“好。我们一起,还所有人一个公道。”

两人正说着,洞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人喊:“谢寻!快出来受死!丞相大人说了,只要你交出地图和玉玺,就饶你不死!”

谢寻的脸色瞬间变了,他猛地站起身,握紧了腰间的短刀:“他们找到这里了!你从后门走,我来挡住他们!”

山洞的后门藏在洞壁的另一侧,被一块巨石挡住,只有谢寻知道怎么推开。沈砚辞却摇了摇头,从袖中拿出银挑针,眼神坚定:“我不走。我们一起挡住他们,一起去无名陵。”

谢寻看着她,眼底满是感动。他点了点头,用力推开了后门的巨石:“好!我们一起走!”

两人钻出后门,顺着小路往万安山深处跑。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可他们却跑得越来越快,像是要把所有的仇恨和痛苦,都甩在身后。阳光渐渐升起,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身上,像是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

沈砚辞看着身边的谢寻,突然觉得,或许这趟寻找真相的路,并不会像她想象的那么孤独。有谢寻在身边,她好像有了更多的勇气,去面对那些藏在陵寝深处的秘密,去面对那些可怕的敌人。

他们跑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了一片废弃的陪葬坑。坑口杂草丛生,边缘的砖石已经风化,看起来荒芜了很久。谢寻停下脚步,指着陪葬坑说:“无名陵的入口,就在这下面。”

沈砚辞看着陪葬坑,心跳不由得加快。她知道,这里面藏着她父亲留下的秘密,藏着沈家灭门的真相,也藏着前朝覆灭的原因。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里的青铜棺钉,对谢寻说:“我们进去吧。”

谢寻点了点头,率先跳了下去。沈砚辞紧随其后,落在陪葬坑的底部。坑底很暗,弥漫着腐朽的气息,还有点淡淡的血腥味——像是不久前有人在这里打斗过。

两人借着从坑口透进来的阳光,仔细查看周围的环境。陪葬坑的墙壁上刻着很多壁画,大多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看出些零星的图案:有士兵打仗的场景,有大臣议事的画面,还有一个穿着龙袍的人,正对着一幅地图发呆。

“你看这里。”谢寻突然指着一处壁画,语气里满是惊讶。

沈砚辞凑近一看,只见壁画上画着一个穿着墨吏官服的人,手里拿着一枚青铜棺钉,正将它插入一个石槽里。石槽的形状,与他们手里的青铜棺钉一模一样——那是无名陵的钥匙!

“我们找到钥匙孔了!”沈砚辞兴奋地说。

谢寻点了点头,从怀里拿出完整的青铜棺钉,走到石槽前,将棺钉小心翼翼地插了进去。只听“咔嗒”一声轻响,石槽缓缓打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那是无名陵的入口!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激动和期待。他们深吸一口气,举着油灯,先后钻进了洞口。洞口里面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的墙壁上刻着很多文字,都是前朝的隶书,记录着无名陵的建造原因——这里埋葬的,不是什么功臣,而是前朝的一位太子,他因为反对丞相的暴政,被丞相陷害,秘密处死。开国皇帝为了保护他的尸骨,才修建了这座无名陵,将他的遗体藏在这里。

沈砚辞看着墙壁上的文字,心不由得一沉。她终于明白,为什么丞相一直要找无名陵,为什么他要追杀谢寻——因为这里藏着他陷害太子的证据,藏着他通敌叛国的秘密,也藏着沈家灭门的真相。

通道的尽头,是一间宽敞的墓室。墓室的中央放着一口巨大的石棺,石棺的表面刻着精美的花纹,都是前朝的图腾。石棺的旁边,放着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一卷竹简——那是太子的遗书,上面详细记录了丞相陷害他、通敌叛国的罪行,还有沈家因为发现了这些罪行,被丞相灭门的真相。

沈砚辞拿起竹简,看着上面的文字,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她终于找到了真相,终于可以为沈家平反,为父亲报仇了。

“我们终于找到了。”谢寻走到她身边,声音里也带着激动。

沈砚辞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对谢寻说:“我们把这些证据带出去,交给皇帝,让丞相受到应有的惩罚。”

谢寻点了点头,刚要说话,突然脸色一白,身子晃了晃,再次倒了下去——他的离魂症,又发作了。

沈砚辞急忙扶住他,心里不由得担心起来。她知道,离魂症发作时,患者会失去意识,甚至忘记重要的事情。她必须尽快带谢寻离开这里,找个安全的地方,让他好好休息。

就在这时,墓室的入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还有丞相阴冷的声音:“沈砚辞,谢寻,你们以为找到证据就万事大吉了吗?今天,你们都得死在这里!”

沈砚辞的心猛地一沉。她握紧了手里的银挑针,挡在谢寻身前,眼神坚定地看着丞相和他带来的士兵:“我不会让你得逞的!我会把你的罪行公之于众,让你受到应有的惩罚!”

丞相冷笑一声,挥了挥手:“给我上!把他们杀了,证据抢回来!”

士兵们蜂拥而上,沈砚辞虽然会些功夫,却寡不敌众,很快就被逼到了石棺旁。她看着眼前的士兵,心里不由得绝望起来——难道她和谢寻,今天就要死在这里吗?难道父亲留下的证据,就要这样被销毁吗?

就在这时,谢寻突然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眼神里满是冰冷的杀意,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把长剑——那是他从士兵手里夺来的。他挡在沈砚辞身前,对她说:“你带着证据先走,我来挡住他们!”

“我不走!要走一起走!”沈砚辞坚定地说。

谢寻看着她,眼底满是感动。他点了点头,说:“好!我们一起走!”

两人并肩作战,与士兵们展开了激烈的打斗。沈砚辞的银挑针虽然小巧,却异常锋利,每次出手都能击中士兵的要害;谢寻的剑法更是精湛,每一剑都带着凌厉的杀意,很快就杀了好几名士兵。

丞相看着眼前的景象,气得脸色铁青。他亲自拿起一把大刀,朝着谢寻砍去:“逆子!我今天非要杀了你不可!”

谢寻毫不畏惧,举起长剑迎了上去。两人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沈砚辞则趁机收拾了剩下的士兵,走到谢寻身边,帮他一起对付丞相。

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丞相终于体力不支,被谢寻一剑刺穿了胸膛。他倒在地上,看着谢寻和沈砚辞,眼神里满是不甘和怨恨:“我不甘心……我不甘心……”

沈砚辞看着死去的丞相,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仇恨,终于结束了;那些被冤枉的人,终于可以沉冤昭雪了。

她和谢寻收拾好证据,走出了无名陵。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沈砚辞看着谢寻,突然觉得,或许这趟寻找真相的路,并不会像她想象的那么孤独。有谢寻在身边,她好像有了更多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日子。

“我们去皇宫,把证据交给皇帝吧。”沈砚辞说。

谢寻点了点头,牵着她的手,朝着京城的方向走去。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渐渐远去,却留下了一段关于正义、关于勇气、关于爱情的传奇故事,在万安山的风里,轻轻流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