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棺书 > 第4章 墨府疗愈,秘陵血证

棺书 第4章 墨府疗愈,秘陵血证

作者:鲸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7:15:17 来源:文学城

永安三年深秋的雨,终于在第七日停了。晨光透过墨吏府的窗棂,落在案头那卷残破的碑文拓片上,将拓片上模糊的“沈”字照得清晰了几分。

沈砚辞刚用朱砂补完拓片的最后一笔,就听到院外传来轻微的响动——是谢寻醒了。

她起身走到廊下,看到那个本该躺在东厢房养伤的人,正扶着廊柱站在院里。玄色短打外罩着件她找出来的旧棉袍,宽大的衣摆晃荡着,衬得他身形愈发单薄。

他垂着头,左手食指无意识摩挲着右手腕上的淤青——那是昨日被杀手的锁链勒出来的印子,此刻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紫。

“怎么起来了?”沈砚辞的声音比往日软了些,没有了在陵寝里的冷硬,倒多了点寻常女子的关切。

她走过去,将手里的暖炉递给他,炉身裹着厚绒布,还带着余温。

谢寻接过暖炉,指尖碰到她的手,两人都顿了一下。他的指尖冰凉,带着常年握洛阳铲留下的粗糙触感;她的手也冷,是常年待在阴湿陵寝里落下的毛病。

“在屋里待着闷,想出来透透气。”他说着,抬头看向沈砚辞,眼底还带着刚睡醒的惺忪,少了些往日的警惕,多了点少年人的柔和——这是他失忆时才有的模样,像层薄雪覆盖了尖锐的棱角。

沈砚辞没戳破他的异样,只指了指院角的石桌:“我煮了姜茶,一起喝吧。”石桌上放着个粗瓷壶,旁边两只茶碗,热气正从壶口袅袅升起,混着姜的辛辣和红糖的甜香,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两人相对而坐,谢寻捧着暖炉,目光落在石桌下的木盒上——那是昨日从无名陵带回来的,里面装着那具沈氏骸骨和血书。

他没问里面是什么,却也没移开视线,像个好奇却又不敢多问的孩子。

沈砚辞看在眼里,心里忽然软了一块——他清醒时是步步为营的前朝皇子,失忆时却成了这样小心翼翼的模样,倒让她想起小时候在家族书房里,偷偷翻父亲藏起来的话本时的样子。

“你识字吗?”沈砚辞突然问。

谢寻愣了一下,点了点头:“识得一些。”他的声音很轻,带着点不确定,像是在回忆自己到底会多少字。

沈砚辞从袖中取出那张修复了一半的家族碑文拓片,推到他面前:“帮我看看,这几个字是不是这样补。”拓片上有几个字被磨损得厉害,她昨日补了三遍,总觉得不对。

谢寻凑过去,指尖轻轻拂过拓片,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他的目光落在“忠”字上,眉头微微蹙起:“这个字的竖笔应该再直些,你父亲写书法时,最讲究‘横平竖直’,说这样才配得上‘墨吏’二字。”

沈砚辞的心猛地一跳。他怎么知道父亲的书法习惯?

她抬头看向谢寻,却见他眼神茫然,像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

“你……”她刚要追问,就见谢寻突然捂住头,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暖炉从他手里滑落在地,发出“咚”的闷响。

“头……好痛……”谢寻的声音带着痛苦的喘息,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眼神开始涣散,“我好像……忘了什么……”

沈砚辞急忙扶住他,指尖触到他后颈的疤痕,那里还带着未散的热度。她知道,他的离魂症又发作了,这次比上次更突然。

“别想了,我带你回屋。”她半扶半搀着谢寻往厢房走,他的身体很沉,大部分重量都压在她身上,呼吸里带着姜茶的甜香,还有点淡淡的药味——那是她昨日给他敷的伤药味道。

将谢寻安置在床上时,他已经昏昏沉沉的,嘴里还在喃喃自语:“棺钉……血书……不能忘……”

沈砚辞坐在床边,看着他痛苦的模样,心里忽然生出个念头——或许,她可以试试用父亲留下的法子,帮他稳住记忆。

她起身走到书房,从书架最底层取出一个紫檀木盒。盒子上刻着沈家的徽记,里面装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是父亲当年记录的“墨吏秘录”,其中有一页写着“以魂定忆”的法子——用患者熟悉的物件,配合陵寝里的安神香,能暂时稳住混乱的记忆。

她翻到那一页,指尖在“需患者至亲之物”几个字上顿了顿,心里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从腰间解下那半枚青铜棺钉,放在了小册子上。

回到厢房时,谢寻已经醒了,正靠在床头,眼神清明了些,却带着点茫然。

“我刚才……是不是又忘了什么?”他问,声音里带着点自嘲。

沈砚辞将安神香点燃,放在床头的小炉里,淡淡的香气很快弥漫开来,是陵寝里特有的松烟味,能让人平静下来。

“没忘什么重要的事。”她说着,将那半枚青铜棺钉递给他,“这个,你拿着。”

谢寻接过棺钉,指尖摩挲着上面的云纹,眼神渐渐变得复杂:“这是……沈家的徽记?”他清醒了。

沈砚辞心里松了口气,点了点头:“是我家族的信物,当年灭门时,母亲塞给我的。”

谢寻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昨日在无名陵里,那具骸骨……是你家族的人,对吗?”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沈砚辞没有隐瞒:“是。从服饰来看,应该是我父亲的贴身侍从。他手里的血书,写着‘丞相通敌,沈氏蒙冤’。”

她说着,将木盒打开,露出里面的骸骨和血书。骸骨已经有些风化,手指的位置还保持着攥紧血书的姿势,血书的字迹已经发黑,却依旧能看清上面的字——那是用鲜血写就的控诉,每一笔都带着绝望和不甘。

谢寻看着骸骨,眼底的情绪渐渐变得激动,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棺钉:“丞相……又是他!”

他的声音里带着恨意,还有点压抑的痛苦,“当年前朝覆灭,也是因为他通敌!我父皇发现后,还没来得及处置他,他就联合大胤的军队,推翻了前朝!”

沈砚辞的心彻底沉了下去。她终于明白,沈家的灭门和前朝的覆灭,都是丞相一手策划的。他怕沈家发现他的秘密,怕前朝皇室卷土重来,所以才赶尽杀绝。

“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证据,把他的罪行公之于众。”沈砚辞的声音里带着坚定,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清冷,多了点复仇的火焰。

谢寻点了点头,从怀里取出一张折叠的纸,递给沈砚辞:“这是我根据母亲留下的线索,画的开国皇帝陵寝的大致地图。传闻传国玉玺就藏在那里,或许里面还有更多关于丞相的罪证。”

沈砚辞接过地图,展开来看。地图上用朱砂标注着陵寝的大致结构,还有几个红色的叉号,应该是机关的位置。

她的目光落在地图中央的“地宫核心”上,那里被画了个圈,旁边写着“玉玺在此”四个字。

“开国皇帝陵寝的机关很复杂,尤其是地宫核心,据说有‘十死无生’的阵法,我们得好好准备。”她的语气里带着谨慎,毕竟那是皇家最隐秘的陵寝,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谢寻却笑了笑,眼底闪过一丝狡黠:“你忘了,我可是‘古董贩子’,最擅长的就是破解这些机关。”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把小巧的洛阳铲,铲头泛着暗哑的光,“而且,我还有这个。”

沈砚辞看着他手里的洛阳铲,又看了看他眼底的笑意,心里忽然觉得踏实了些。有他在,或许这趟开国皇帝陵寝之行,不会像她想象的那么可怕。

接下来的几日,两人都在墨吏府里准备。沈砚辞整理了父亲留下的陵寝机关图,标注出所有可能遇到的危险;谢寻则修复了从黑市买来的盗墓工具,还教沈砚辞如何用洛阳铲探测地下的结构,如何辨别陵寝里的毒气。

闲暇时,沈砚辞会教谢寻辨认棺木的年代,她指着院角那口备用的棺木,说:“这是金丝楠木做的,你看这纹理,是‘水波纹’,只有生长在南方深山里的千年楠木才有这样的纹理,用来做棺木,能防腐千年。”

谢寻听得认真,时不时会问些问题,他的眼神里满是好奇,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

谢寻也会给沈砚辞讲前朝的故事,他说:“前朝的皇宫里,有一座‘听雨轩’,每到下雨的时候,雨水落在轩外的芭蕉叶上,声音特别好听。我小时候,母亲经常带我去那里看书。”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对往事的怀念,沈砚辞静静地听着,仿佛能看到那个小小的皇子,在芭蕉树下,依偎在母亲身边看书的模样。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了几日,直到第五日的清晨,墨吏府的大门被敲响了。

沈砚辞打开门,看到李属官神色慌张地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张公文。

“沈大人,不好了!丞相大人说您通敌叛国,要亲自来墨吏府搜查!”李属官的声音里带着焦急,公文在他手里微微颤抖。

沈砚辞的脸色瞬间变了。她知道,丞相终于忍不住要动手了。

“李属官,你先回去,就说我病了,不便见客。”她说着,将李属官打发走,转身回到院里,看到谢寻已经站在廊下,手里拿着那把洛阳铲,眼神里满是警惕。

“他来了。”谢寻的声音很沉,带着冷意。

沈砚辞点了点头,从书房里取出那卷血书和家族碑文拓片,还有开国皇帝陵寝的地图,将它们仔细地收进包袱里。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尽快去开国皇帝陵寝。”她的语气里带着坚定,眼神里没有了丝毫的犹豫。

谢寻点了点头,从怀里取出两枚青铜棺钉——一枚是完整的,一枚是沈砚辞的那半枚。

“我们把棺钉带上,或许能用上。”他说着,将完整的棺钉递给沈砚辞,“这枚棺钉,或许就是打开地宫核心的钥匙。”

沈砚辞接过棺钉,将它和自己的那半枚放在一起,心里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预感——这两枚棺钉,不仅是寻找真相的线索,或许还藏着更深的秘密。

两人收拾好东西,从墨吏府的后门悄悄离开。后门外面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落叶的声音。

他们沿着小巷往前走,很快就出了城,往万安山的方向去。

刚走到万安山脚下,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还有人喊:“沈砚辞,谢寻,你们跑不了了!丞相大人说了,抓住你们,赏黄金千两!”

沈砚辞和谢寻对视一眼,加快了脚步。他们知道,丞相的人已经追上来了,必须尽快进入开国皇帝陵寝,否则就会被抓住。

两人沿着山路往上走,山路崎岖,满是碎石和落叶,走起来很费力。谢寻时不时会停下来,用洛阳铲探测地下的结构,确认陵寝的入口位置。

沈砚辞则在一旁警戒,留意着身后的动静,马蹄声越来越近,已经能隐约看到远处的人影。

就在这时,谢寻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面一处隐蔽的山洞:“陵寝的入口就在那里!”他的声音里带着兴奋,眼神里满是期待。

沈砚辞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山洞被藤蔓和杂草遮掩着,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两人急忙跑过去,谢寻用洛阳铲拨开藤蔓,露出山洞的入口。入口很小,只能容一人通过,里面黑漆漆的,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土腥气,和无名陵里的气味一模一样。

“你先进去,我来断后。”谢寻说着,将洛阳铲递给沈砚辞,自己则从怀里取出一把短刀,眼神里满是决绝。

沈砚辞没有犹豫,弯腰钻进了山洞。山洞里很窄,只能容她勉强通过,她扶着洞壁往前走,指尖能摸到粗糙的岩石,还有些细微的划痕——那是有人曾经来过的痕迹。

身后传来打斗的声音,还有谢寻的闷哼声。沈砚辞的心猛地一紧,想要回去帮他,却听到谢寻喊:“别回头!尽快找到地宫核心!我会追上你的!”

她咬了咬牙,加快了脚步。山洞里越来越暗,只能看到前面微弱的光,那是陵寝里的磷火,在黑暗中泛着淡淡的蓝。

她知道,前面就是开国皇帝陵寝的地宫,里面藏着所有的真相,也藏着她和谢寻唯一的希望。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山洞终于到了尽头。尽头是一扇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着精美的花纹,是开国皇帝的图腾。石门的中央,有一个凹槽,形状与青铜棺钉一模一样。

沈砚辞从怀里取出那枚完整的青铜棺钉,深吸一口气,将它小心翼翼地插入凹槽里。只听“咔嗒”一声轻响,石门缓缓打开,露出里面宽敞的地宫。

地宫的中央,放着一口巨大的金棺,金棺的表面镶嵌着各种宝石,在磷火的映照下,泛着璀璨的光芒。金棺的旁边,放着一个玉盒,里面应该就是传国玉玺。

沈砚辞走到玉盒前,刚要打开,就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她猛地转身,看到谢寻浑身是伤地站在那里,玄色短打被鲜血染红,左手还在不停地流血。

“你没事吧?”沈砚辞急忙跑过去,从怀里取出伤药,帮他包扎伤口。

谢寻摇了摇头,笑了笑:“没事,就是一点皮外伤。”他说着,看向金棺,“我们快看看,里面有没有丞相的罪证。”

两人走到金棺前,合力将棺盖推开。棺里面躺着一具穿着龙袍的骸骨,骸骨的手里,紧攥着一卷黄色的绸缎——那是开国皇帝的遗诏!

沈砚辞将遗诏展开,上面的字迹虽然已经有些模糊,却依旧能看清上面的内容:“丞相通敌,谋害忠良,若后世子孙发现,必诛之!”

真相终于大白!沈砚辞看着遗诏,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她终于为家族平反,终于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我们终于找到了。”谢寻的声音里带着激动,他看着沈砚辞,眼底满是温柔,“现在,我们可以回去了,让丞相受到应有的惩罚。”

沈砚辞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将遗诏和玉玺收好。两人并肩走出地宫,阳光透过山洞的入口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像是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

身后的马蹄声已经远去,丞相的人应该已经被甩掉了。沈砚辞看着身边的谢寻,突然觉得,不管未来还有多少困难,只要他们在一起,就一定能克服。

他们沿着山路往下走,朝着京城的方向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仿佛在预示着,属于他们的光明,终于要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