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漾带着那张速写和一颗被点醒的心,重新投入了战斗。
她没有简单地用这张画去替代数据,而是将它作为全新叙事的核心。她连夜召集团队,推翻了过去侧重于技术参数和市场规模的PPT,重新制作了一份演示文稿。
开篇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图表,而是虞向晚那几幅充满故事感的速写,配以简洁有力的文字,直指当代女性在家庭与职场间所承受的“情绪劳损”这一痛点。
她用数据支撑痛点背后的市场规模,用技术方案展示解决的可行性,但整个报告的魂,被虞向晚的画笔注入了情感的温度和强大的共情力。
在最后的董事会陈述中,吴漾没有过多纠缠于“狼性”与否的争论,而是将沈明钰博士团队的女性特质,重新定义为一种优势——
“她们对目标用户群体的困境有更深切的理解和共情,这种洞察力是产品能否真正触达用户内心的关键。而这,正是冰冷的算法和数据所无法替代的。”
她展示了一张图表,对比了传统评估框架和融入“用户共情洞察”新维度的评估框架。“我们投资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解决一个真实、普遍、且未被充分满足的社会需求的可能性。这份可能性所蕴含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最终将转化为坚实的经济回报。”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几位之前持反对意见的合伙人,看着屏幕上那些直指人心的画面,神色有所松动。最终,大老板一锤定音:“吴漾的这个新角度……有点意思。这个项目,可以按新框架再深入评估,如果后续数据支撑到位,我原则上同意进入下一轮。”
这不是完全的胜利,但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僵局被打破了。
会议结束后,吴漾回到办公室,关上门。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城市的灯火如星辰般铺展开来。她没有立刻开灯,在渐暗的暮色中站了一会儿,感受着胸腔里那颗激烈跳动的心脏慢慢平复。
一种久违的、近乎于喜悦的情绪,在她体内流淌。她不仅仅是为推动了一个项目,更是为自己找到了一种新的、更完整的“武器”而感到振奋。
她拿起手机,点开与虞向晚的对话框。指尖在屏幕上停留了片刻,删删改改,最终只发出了一句话:
吴漾:董事会通过了,谢谢你的画。
几乎是在下一秒,对话框顶端显示了“对方正在输入…”。
几秒钟后,回复跳了出来。
虞向晚:真的吗?太好了![撒花表情] 是你的坚持和策略成功了,画只是个小参考。
吴漾看着那个活泼的撒花表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能想象出虞向晚在手机那头,可能是在她那间杂乱却生机勃勃的工作室里,露出如释重负的开心表情。
吴漾:不是小参考,是关键。晚上有空吗?一起吃饭?
发出这条邀请时,吴漾的心跳漏了一拍。这超出了纯粹的工作范畴,带着明确的私人性质。她有些不确定,但这股冲动压倒了平日的谨慎。
这一次,虞向晚的“对方正在输入…”显示了更长时间。
虞向晚:好。不过我知道的都是些小馆子,怕你吃不惯。
吴漾:地点你定,发给我就好。
放下手机,吴漾走到落地窗前,看着脚下璀璨的城市。一种陌生的、轻快的期待感,像夜风一样拂过她的心间。
另一边,虞向晚握着手机,脸上有些发烫。她没想到吴漾会直接邀请她吃饭。她翻着手机里收藏的餐厅列表,那些她常去的、充满烟火气的小店,似乎都与吴漾身上那种高级写字楼的气息格格不入。最后,她选择了一家位于沙坡尾避风坞边的海鲜小炒店,环境不算高档,但食材新鲜,味道地道,关键是,可以坐在户外,看着港湾里的渔船和星星点点的灯火。
她怀着些许忐忑把地址发了过去。
晚上七点半,吴漾准时出现在小店门口。她换下了西装,穿着一件质感很好的浅灰色羊绒针织衫和深色牛仔裤,头发松散地披在肩头,少了几分职场上的凌厉,多了几分柔和。她站在那些略显简陋的塑料桌椅旁,并没有显得突兀,反而有一种奇异的融入感。
“这里……可以吗?”虞向晚有些不好意思地问。
“很好,”吴漾在她对面坐下,目光扫过不远处波光粼粼的水面,“很舒服。”
点菜自然是虞向晚主导,清蒸小青龙、酱油水杂鱼、炒海瓜子、紫菜蛤蜊汤。等待上菜的时候,气氛有些微妙的安静。不再是工作会议室,也不是雨夜办公室,这是她们第一次,以纯粹的个人身份坐在一起。
“那个项目,后来是怎么说服他们的?”虞向晚好奇地问。
吴漾便将如何运用她的速写作为叙事核心,如何重构评估框架的过程简单说了一遍。她没有夸大其词,但虞向晚能从她平静的叙述中,感受到那份惊心动魄和最终的畅快。
“所以,我的画真的帮上忙了?”虞向晚眼睛亮晶晶的。
“帮了大忙。”吴漾肯定地点头,看着她,“你让我看到,我赖以生存的理性,只是一只翅膀。和你在一起……”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最终坦诚地看着虞向晚的眼睛,“我才感觉自己终于能飞了。”
这句话,比任何直接的赞美都更有力量。它不是在说“你帮了我”,而是在说“你让我变得更完整”。虞向晚的心猛地一跳,脸颊有些发热,低下头,用筷子无意识地戳着桌上的餐巾纸。
菜上来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吴漾似乎很享受这种市井风味,吃得比平时多。她们聊起了各自领域的趣事和烦恼,虞向晚说起被咖啡馆老板用“曝光度”压价的无奈,吴漾则分享了投资圈里一些看似光鲜实则荒诞的见闻。她们也聊起了厦门,吴漾说她虽然在这里工作多年,却很少有机会像这样静静地坐在路边看风景;虞向晚则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她写生过的每一个角落。
“华新路那个别墅,我朋友回复了,这周末方便的话,可以带你去看一下。”吴漾状似不经意地提起。
“真的?太好了!”虞向晚惊喜道,随即又有些犹豫,“不过……价格方面……”
“先去看看环境再说。”吴漾打断她的顾虑,“我觉得你会喜欢。”
晚餐在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结束。吴漾坚持买了单,理由是“庆祝项目突破”。两人沿着避风坞慢慢走着,夜风带着海水的微咸,吹拂在脸上,很舒服。路灯将她们的影子拉长,又缩短。
走到虞向晚工作室楼下,两人停下脚步。
“今天……谢谢你。”虞向晚抬头看着吴漾,路灯的光晕在她眼里闪烁,“晚餐,还有……所有的事。”
吴漾看着她,夜色柔和了她平日里过于清晰的轮廓,那双眼睛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格外深邃。
“该说谢谢的是我。”吴漾轻声说,“向晚。”
她又叫了她的名字。这一次,更加自然,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昵。
虞向晚感觉自己的心跳声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弯起眼睛,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那,周末见。”
“周末见。”
虞向晚转身上楼,脚步轻快。吴漾站在原地,看着那扇老旧的木门关上,才转身走向停在路边的车。坐进驾驶室,她没有立刻发动引擎,只是看着虞向晚工作室窗口那盏温暖的灯光亮起。
她想起今天在董事会会议上,那一刻的福至心灵。想起虞向晚低头画画时专注的侧脸,想起她看到新工作室希望时亮起的眼神,想起她此刻在楼上那盏灯火后。
一种清晰而强烈的感觉,前所未有地攫住了她。
她拿出手机,点开虞向晚的对话框。那个撒花的表情还停留在上面。
她缓缓地,认真地输入:
吴漾:在我这里,你的价值无需评估。你是我的“基准投资人”。
点击发送。
她没有等回复,将手机放到一旁,发动了汽车。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载着她,驶向那个可以俯瞰城市灯火的公寓,但这一次,她感觉那个冰冷的空间,似乎也不再那么空旷了。
楼上,虞向晚看着手机屏幕上那条新信息,反复读了好几遍。窗外是厦门的夜色,远处演武大桥的灯光如项链般璀璨。她将手机轻轻按在胸口,那里,有什么东西,正破土而出,带着温暖的、坚定的力量。
她们一个在资本的浪潮里重新找到了感性的罗盘,一个在艺术的孤岛上望见了理性的灯塔。
共振,已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