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厦门的潮汐,在看似重复的涨落中,悄然改变着海岸线的模样。几年光阴流转,足以让许多种子长成树木,让许多微光汇成星河。
虞向晚的《千重镜》系列巡展,从厦门出发,走过上海、北京,甚至抵达了国际舞台。她的艺术不再被简单归类为“女性艺术”,而是被视为探讨现代人普遍生存状态、角色冲突与精神追求的深刻表达。
她成立了一个小型基金会,专门资助那些关注社会议题、尤其是女性与儿童生存状态的青年艺术家。她的工作室依然在华新路的老别墅,那里成了许多年轻艺术创作者心中的“灯塔”之一,她常常与她们分享经验,也从不吝于为她们引荐机会。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吴漾为她梳理价值叙事的画家,她本身,已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
吴漾在北京主导的“影响力投资”基金,已然成为业内的标杆。她成功地将社会效益与财务回报深度结合的投资理念,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评价体系。她不再需要费力地去证明“女性议题”的商业价值,因为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投了票。
她变得比以前更加忙碌,但眼神里的光芒却愈发沉静从容。
她与虞向晚的“双周之约”雷打不动,那条连接北京与厦门的航线,记录着她们聚少离多的岁月,也见证着她们精神世界的紧密相依。
她在北京的高层公寓里,始终留着那盆从厦门带来的茉莉,花期来时,满室生香,是她坚硬商业世界里最柔软的锚点。
刘佳在独立负责了几个成功的文化项目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她选择回到校园,攻读社会创新与公共管理的硕士学位。
她对前来与她谈话的吴漾说:“吴总,是‘厦门她生’和后续的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改变不仅仅发生在资本市场或艺术画廊,它需要更底层的、系统性的推动。我想去学习如何做到这一点。”
吴漾看着她眼中熟悉的光芒,那是与自己当年相似的、对创造更大价值的渴望,她给予了全力的支持。
沈明钰的“织语”科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情绪健康领域的头部品牌,并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她本人也从一位专注于实验室的科学家,成长为一位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女性企业家。
她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倡导将情绪健康管理纳入企业员工福利体系,从更宏观的层面推动着社会观念的进步。
梁婧律师成立的公益法律服务组织,专注于职场公平与反歧视领域,承接了越来越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件,推动了相关司法解释的进步。她与虞向晚、沈明钰依然保持着联系,她们的小群名称,从最初的临时讨论组,变成了带着岁月痕迹的“她生力量”。
又是一个黄昏,吴漾从北京归来。她没有提前通知,拖着行李箱,像无数个寻常归家的日子一样,推开了华新路老别墅的院门。
院子里,虞向晚正和几个年轻的艺术学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一个社区艺术项目的方案。夕阳的金辉洒在她们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上,也洒在虞向晚带着笑意的眼角细纹上。
看到突然出现的吴漾,虞向晚愣了一下,随即笑容在脸上绽放,如同被夕阳点燃。她对学生们说了句“今天就到这里”,便起身迎了上来。
“怎么突然回来了?不是说明天吗?”
“想给你个惊喜。”吴漾看着她,目光柔和,“也想来感受一下你这座‘灯塔’的光芒。”
学生们识趣地告辞,院子里只剩下她们两人。晚风拂过,带来厨房里炖着汤的温暖香气。
“都好吗?”虞向晚接过她手里的行李,自然地问道。
“都好,”吴漾环顾着这个愈发充满生机与能量的家,轻声回答,“你这里也是。”
她们没有谈论具体的成就,那些外界的认可和头衔,在归家的这一刻,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们都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并且这条道路,因为彼此的存在,而充满了底气和光芒。
晚餐后,她们依旧坐在那张老藤椅上。夜空中有薄云,月光朦胧。
“有时候觉得,我们好像真的改变了一点点世界。”虞向晚靠着吴漾的肩膀,轻声说。
“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吴漾握住她的手,看着夜空中偶尔穿透云层的星子,“是我们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同时,也恰好照亮了身边的一小片地方。”
她们不再是最初那个需要激烈碰撞、相互证明的个体。她们成为了彼此环境中稳定的一部分,像潮汐与海岸,像灯塔与航船,在动态的平衡中,构成了彼此生命中最坚实、也最自由的背景。
浪潮永不停歇,灯塔光耀不息。而她们的故事,早已融入这潮汐与光影之中,成为这个不可逃脱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关于女性精神、深刻联结与永恒生长的,未完待续的篇章。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