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系列像一块巨石投入舆论的深潭,激起的远不止涟漪。支持者为之振奋,认为其精准撕开了职场性别歧视的温情面纱;而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则如同汹涌的暗流,迅速向虞向晚涌来。
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针对她个人的攻击:“炒作”、“贩卖焦虑”、“挑起性别对立”、“画这种东西心理阴暗”。
更有甚者,开始人肉她的背景,将她的作品与她同吴漾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不堪入目的揣测和污名化。一些原本有意向合作的画廊和机构,也态度暧昧起来,电话明显少了。
压力最大的时候,虞向晚甚至不敢打开社交媒体。她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对着画布,却感觉画笔沉重,色彩黯淡。那些恶意的词汇像冰冷的针,刺穿她努力构建的内心壁垒。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过于“偏激”?这种直接的、近乎控诉的表达方式,是否真的有益?
吴漾在北京也感受到了波及。在一次重要的LP(有限合伙人)沟通会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男性投资人,当着众人的面,半开玩笑地对吴漾说:
“吴总,你们基金关注的方向很特别啊。不过,投资还是要谨慎,别被一些过于‘情绪化’的社会议题裹挟了。你看,你那位艺术家朋友最近搞出的动静,对品牌形象未必是加分项。”
他将虞向晚的艺术创作轻蔑地定义为“情绪化”和“动静”,并试图以此质疑吴漾的专业判断。吴漾脸上的笑容瞬间冷却,她放下手中的资料,目光平静却极具力量地看向对方:“张总,首先,虞向晚女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引发的是对社会结构性问题的严肃讨论,这与‘情绪化’无关。其次,我认为,能够敏锐洞察并回应最真实的社会需求,恰恰是最高级的商业洞察力。我们基金关注的,正是这些未被满足的、巨大的需求所带来的投资机会。这与被什么‘裹挟’无关,而是基于严谨的市场分析和价值判断。”
她语气平稳,逻辑清晰,没有丝毫退让。会议室内一时寂静。那位张总脸上有些挂不住,讪讪地没有再说什么。但吴漾知道,这只是开始。保守势力的反扑,往往不是正面的对抗,而是这种无处不在的、试图将你边缘化和污名化的软性打压。
与此同时,梁婧的法律诉讼也进入了最艰难的取证和法庭辩论阶段。对方公司聘请了强大的律师团队,试图将降职原因归结为“业绩调整”或“团队协作问题”,极力淡化性别和生育因素。梁婧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偶尔在与虞向晚、沈明钰的小群裏透露出的只言片语,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这个由她们三人构筑的同盟,也并非铁板一块。
沈明钰的“织语”智能手环正处于市场扩张的关键期。这款产品通过监测心率变异性、皮肤电活动等生理数据,结合用户自主的情绪日志,能较为精准地识别和追踪女性的情绪波动周期,尤其是与生理周期、工作压力相关的情绪耗竭状态,并提供个性化的正念呼吸引导、短期休憩建议,甚至连接线上心理咨询师。
它切中的正是当代女性普遍面临却长期被忽视的“情绪劳损”痛点。然而,此刻产品口碑和市场份额正在稳步爬升,沈明钰担心虞向晚事件引发的激烈舆论风波,会被竞争对手利用,给产品贴上“激进女权”的标签,从而吓跑一部分潜在的主流用户,对于公开声援虞向晚表现得有些犹豫。
而梁婧则希望虞向晚能更直接地参与到线下抗议和法律声援活动中来,认为艺术家的在场更具象征意义。
一次三人的视频会议中,这种分歧隐约浮现。
“向晚,我知道你压力很大,但现在的舆论热度,正是推动案件关注度的好时机,如果你能出席下周的法院外声援……”梁婧语气急切。
虞向晚揉了揉眉心,声音沙哑:“梁律师,我理解。但我需要一点空间……那些恶意评论……”
沈明钰插话,语气谨慎:“其实……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更……温和一点的表达方式?毕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矛盾。‘织语’现在数据增长很好,它正在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帮助无数女性管理情绪健康,这是一种更柔性的、从日常生活入手的赋能。如果这时候卷入过于激烈的舆论漩涡,我担心会影响它触及更多需要它的人…”
短暂的沉默。三种不同的处境,三种不同的策略,在压力下产生了微妙的裂痕。沈明钰并非不支持,但她选择了在她看来更能保全实力、惠及大众的路径。
虞向晚挂断视频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外部的攻击尚可抵御,但盟友间因处境不同而产生的理解偏差,更让她感到无力。她走到院子裏,看着吴漾上次回来时一起种下的那棵小树苗,在夜风中微微颤抖。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吴漾发来的视频请求。接通后,吴漾似乎刚结束应酬,背景是北京酒店的房间,她脸上带着倦色,却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虞向晚情绪的异常。
“怎么了?今天是不是很难?”吴漾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带着熟悉的关切。
虞向晚将梁婧和沈明钰的分歧,以及自己内心的挣扎和迷茫,缓缓道出。
吴漾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给出建议。直到虞向晚说完,她才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向晚,记住,我们每个人战斗的方式不同。沈明钰需要在商业规则内打开局面,用科技产品默默改变无数个体的日常生活;梁婧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寻求突破,为所有人建立制度的保障;而你,你的战场就是你的画布,负责惊醒麻木,撕裂假象。没有哪一种方式更高明,更没有哪一种方式是容易的。”
她顿了顿,目光深邃:
“感到迷茫和脆弱,不代表你做错了。这恰恰说明你在直面真实而复杂的困境。不要被‘完美女性主义者’的标签束缚,我们有权脆弱,有权选择自己的战斗方式。你的画,已经撕开了一道口子,让光照了进去,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胜利。至于同盟,”她微微一笑,“求同存异就好。真正的联盟,不是步调完全一致,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奋战时,知道彼此是可靠的後盾。”
吴漾的话,像一块沉稳的基石,稳住了虞向晚摇晃的心神。她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吴漾在更广阔、也更复杂的战场上,为她提供了战略性的视角和情感上的绝对支撑。
第二天,虞向晚给梁婧和沈明钰的群里发了一段很长的消息。
她坦诚了自己目前承受的压力和需要调整的状态,表达了对梁婧工作的全力支持,也理解了沈明钰选择用产品稳健渗透的策略。她最后写道:
“我们的道路或许暂时岔开,但目标始终一致。各自努力,山顶再见。”
这条信息,如同一次真诚的沟通,弥合了潜在的裂痕。梁婧回复表示理解,沈明钰则发来了一个拥抱的表情,并附言:“谢谢你理解。‘织语’会继续用它的方式,守护万千女性的情绪绿洲。你的画,是我们的战鼓。”
风暴并未停息,恶意依旧存在。但虞向晚重新拿起了画笔。她不再仅仅描绘痛苦与控诉,开始加入更多象征力量、互助与希望的元素。她画女性之间相互扶持的手,画在荆棘中依然向上生长的花朵。
她知道,前路漫长,荆棘密布。但她也知道,她有自己的定点——那份来自另一个灵魂的深刻懂得与坚定支持,以及那个在风暴中依然努力闪耀、彼此守望的女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