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春秋时期越国苎萝山的浣纱女,她随人学习梳妆打扮,练出雍容雅步。彼时越王勾践网罗天下绝色美人,西施转身入了吴王夫差的后宫。】
【王维《西施咏》前两句便点出越王勾践爱求美色,却从未选中西施,转眼西施却在吴国风生水起。】
【通常认为,西施成为吴王夫差的妃子,是越王勾践的美人计。王维却将重点放在西施入宫之后的变化上。】
【王维《西施咏》其后三句,以前西施在越国名声不显,进入吴王宫后却被推举成天下第一的美女。自此有宫女侍奉,深得吴王夫差喜爱,愈发美艳,甚至吴王夫差过于宠溺,不论是非对错。】
【王维《西施咏》最后两句,他笔锋一转,落在越国浣纱溪边,将其西施过去的同辈,明明当年西施美貌不甚突出,如今却天壤之别。东施效颦,学会了西施的本事,却不知西施之所以有今日,是因为她背后的人。】
【王维以“容貌”指代“才气”,写《西施咏》来讽刺往日默默的小官,因为受君主恩宠,摇身一变成为朝中要臣前后的朝廷乱象。】
【开元年间,由李林甫引荐,从边疆小吏升为当朝宰相的牛仙客;天宝年间,因杨贵妃得宠,一年之内兼领十五个使职的杨国忠;胡人将领安禄山,精通六蕃语言,却被拉拢过来效忠大唐,他们都是王维眼中的“西施”。】
【一朝富贵,众人恭维。而贫困时的微末之交,“西施”未曾理会。若是西施真那么绝色,最重美女的越王勾践为何不将这越国美女留在身边?是吴王夫差慧眼识珠,是另辟蹊径求取异国风情,还是中了敌对势力的阴谋?】
【君主未曾想过,攀附西施的人也不在乎。那些攀附者,随之高升,反而嘲笑起清醒自立的人。天宝年间,王维有诗《重酬苑郎中》,“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以此来回绝别人对他的笼络之心。】
【吴王夫差曾经大破越国,全国气势大振。越王勾践兵败,退守会稽,对吴示弱求和,借机富国强兵,十年之后,勾践一举灭吴。】
【然而吴国,早在吴王宫中堆满进献而来珍奇异宝和身边环绕越国美人时埋下危机。史书上的记载,清楚明确,大唐的圣人却在吹捧和粉饰当中,沉迷歌舞游乐。王维作诗讽谏,却是石沉大海。】
【……其实,李白也写过西施,名为《咏苎萝山》。但他写的主题和王维相反,“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李白的意思是,西施高贵不可攀,而不是身后一堆宫女追着跑。】
【……你说王维和李白,他们是不是故意同题而作,却写相反的话呀?好,我以后不提李白了!】
大明宫中,李适不在。
他听闻外面上百太学生聚众闹事,也只是额头轻点,瞪了报信人一眼。
佛寺之中,岂能喧哗。
李适烧香祈福,可比国子监的学生重要多了。
他们读书出来不一定成器,可是朕在乎的神策军护军中尉霍仙鸣功劳之大,有目共睹。
可是他怎么就生病了呢。
长安的佛寺僧斋拜了一半,全都求过一遍他就会好起来吧?
李适这家烧香过后,启程去往另一家。
路上,他诗兴大发。他问随行的人,诗中有禅意的诗人都有谁。
在世的诗僧,自不必说。李适问起官员,身边的人只能举出王维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李适听了旁人背了几句,问:“爱卿,你最喜欢哪一首?”
“《西施咏》,此诗并无佛理。陛下,佛寺往来妇人诸多,却难得有诗着眼于妇人,所以臣偏爱这一首。”
李适知道西施是谁,非要说她和佛寺有关,不无道理。西施曾经是寻常农户女,比起道观,这些人本就更爱拜佛。
“背一遍。”李适命令道。
大臣肩膀一震,声音颤抖,而且微弱。
李适听明白了,西施有人伺候才是。他赶紧给霍仙鸣赐绸绫,赠马匹,派郎中,希望他快一点好起来。
一切并不如愿,霍仙鸣久病不愈,一夜暴毙。
李适想起《西施咏》,忽然觉得是围绕西施的宫女心思不纯,妄图除掉西施,要不然王维怎么忽然写起西施的浣纱伴了呢?
他下令彻查霍仙鸣身边左右小使,有人称霍仙鸣饮食习惯特别,不与他人同食。李适便认定是神策军内有人投毒,抓到一个可以的就要流放,没过多久,诏书下了几十封。
紫宸殿内,李适面有忧色。
东宫那边送来时令水果,说是广陵王和王妃亲手摆好的果盘,颜色鲜艳,样式有趣,李适一下子被逗笑了。
可是自打霍仙鸣中毒身亡,李适不肯乱吃东西。
他把果盘就近赏给翰林院的诸位大臣。
众人平安无事。
李适会心一笑。
文臣信不过,宦官有内鬼,说到底还是自家人好。
他望着翰林院,不经意想起陆贽的身影。
陆贽精通医术,没比较过,但在他心中不亚于御医。如果他还在,就像是当年陆贽和霍仙鸣同在那样就好了。
须臾之间,李适下命让人修一修翰林院的园子,花叶太多,遮挡光线,影响学士工作。
才不是担心以后会再次触景生情呢。
【安史之乱后,王维却再也没有当年的心境。他害怕旁人忽然而来的目光,担心史官笔下的污言秽语,昔日写下的诗篇,昔日赢得的名望,都因为他曾为安禄山把持的大燕国任职,而化为乌有。哪怕他当时托成自己生病,怕是时下的人也以为是洗脱名声的借口。】
【王维的笔下,《少年行》的游侠成群结队,《田园乐》的隐士村里有人搭话,《李陵咏》中的将军会在异邦邂逅知己,《西施咏》中也不忘了回头思念浣纱伴。】
【但是他孤身一人,没有子嗣,盼着与亲兄弟相依为命,却远隔天边,回到辋川别业,处处行遍都会响起起裴迪的话语,一心礼佛,却浮现出当年在佛寺初逢孟浩然的身影。】
【……但王维还是靠他的弟弟王缙才免于一死啊。队长的这个稿子,重点放在了友情上。】
【……王缙和元载一起贪污敛财啊,唐朝诗人两两其名,奸臣和贪官出双入对。稿子里回避他的个人背景,这不就是和王维所担心的那样,文学成就会被他当过伪官的事情埋没?】
【……唐代宗李豫盛赞王维是“天下文宗”,也是因为王缙整理遗稿进呈之后。大贪官推荐的诗文,值得信任吗?大贪官的兄弟,会是好人吗?】
【……你觉得文学成就和个人品行无关,那么干嘛不同意我把王缙的介绍加进去嘛。王维是因为当时唐肃宗李亨不追究他的责任,否则哪里熬得到文集进呈的那一日。】
【……那我换一种说法,好不好?王维的弟弟王缙为了捞他哥哥,不惜带兵攻陷敌营,为了还哥哥名誉,一步一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就为了当上宰相的那一天,向唐代宗李豫呈上《王右丞集》。】
【……王缙听见有人提起王维当年担任伪官的往事,他决定依附元载,贪污受贿,自建佛寺让造访官员百姓施舍捐资。王缙败坏自己的名声,全都是为了衬托他家哥哥的高贵品格。】
【……是,李白是青莲居士,真正出淤泥而不染,不依附于权贵,不苟且于官场,潇洒一生。你不让我提李白,你这时候却来提他。】
【……队长现在这个稿子,显得王维贪恋红尘,一生为情所困。】
【……亲情友情当然是情,爱国情怀也是爱呀。】
【……王维的“黄狮子案”,当然可以算作他困于人情,长了教训。受张九龄牵连,也是因为他不懂得见风使舵及时攀附李林甫。被囚在洛阳菩提寺,也是他不像乐工那样果敢反叛。
你实习的时候,经历了什么?得出的都是这样的结论?】
【……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前程,忘了为人处世的道理。王维虽然一生吃了少亏,但是他问心无愧吧?
行啦,就按照队长的思路来做,我不改啦。】
天声语毕,刘禹锡收到柳宗元寄来的信和礼物。
一样接着一样,他已经分不清东西的前后顺序。他先拿起书信一看,是两篇关于阳城的文章。
一篇鼓励国子监的太学生继续无理取闹一下去,一篇纪念阳城在国子监设立新规,尚未推行就吓退酗酒闹事不常归省的学生。
如今才多久没见,文章写得比韩愈都好。
这让三试连中的刘禹锡情何以堪。
何况,刘禹锡还是靠着百炼镜上的提示,才勉强与其一争。
必须要私下努力才是,之前怕被人反超,如今是步人后尘。
刘禹锡拆开柳宗元送来的礼物,一方砚台。
这是何意?
刘禹锡翻来翻去,没找到前因。既然拿到,那就用上吧。
写文,他暂时失了胆量,但是写诗,他还有点自信——
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
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
烟岚馀斐亹,水墨两氛氲。
好与陶贞白,松窗写紫文。
反正只要夸赞柳子厚就够了。
【纵观王维的贬官生活,他初期为偿人情而遭到贬谪,心中挂念家中兄弟,重新任职养家,后期为报恩情,恩人被贬,他也同受牵连,而后战乱被俘,却因为昔日积累的情谊,免受惩罚。】
【王维的诗词创作题材,也因为他贬谪的经历逐渐广阔。特别是隐居辋川别业时的山水田园诗,情感克制,却诗句如画,正是起伏不定之中沉淀出的人生厚度。】
【唐朝十大贬谪诗人第十名,王维。高低起伏的人生,山水城镇间往返,成于岐王的知遇之恩,败于张九龄的提携之情,但是在洛阳受俘期间,他正如他的名和字——
“维摩诘”,“无垢”,洁净自立,不染凡尘。】
元稹捧着百炼镜,读着上面的《我靠崩人设后在陛下手中苟命》,陷入沉思。他和李损之可没想让阳城贬去道州那么远的地方,但是百炼镜上的文章,早就暗示了阳城的下场。
更令元稹疑惑的是一首乐府长诗《道州民》,写得还挺有趣的,但边上注有“美贤臣遇明主也”,可是正文道州的任土贡,名为“矮奴”,年年上供。
太可怕了。
这种事情当然要阻止!
拿人当贡品的事情,要是让外邦知道可不好。
元稹感觉自己已经听到吐蕃人的笑声了。
他把《道州民》反复看了几遍,目光落在作者上面。
之前的韩愈,不知何许人也。
这次的白居易,他又是谁呀?
【王维辞官之后,他给过去的好友逐一写信作别,了结此生心愿。只是唐肃宗李亨收复长安,但战乱尚未结束,有些人逃离两京,再无返回之日。】
【王维年少时,在岐王李范宅里做客,那时相熟的人已经不知去向何方。以前李龟年常常唱起“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家人离散,流离失所的战乱时期,有谁还愿意听到送别去。】
【人生末年的王维,不知李龟年身在何方,还会不会再唱起旧日的他所作之词。】
【王维《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京洛之间,江南水乡,天各一方的人,久别重逢之时,忽然听到《相思》一曲,有谁不会停下步伐。】
看了一眼收藏和最新章点击量[爆哭]
【本章注释】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王维《重酬苑郎中》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李白《咏苎萝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王维《归嵩山作》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王维《齐州送祖三》
-
王维《西施咏》
王维《江上赠李龟年》
刘禹锡《谢柳子厚寄叠石砚》
白居易《道州民》
-
(五代)赵莹、刘昫《旧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大燕伪官王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