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 第19章 大燕伪官王维(五)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第19章 大燕伪官王维(五)

作者:江觅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2:07:42 来源:文学城

李损之暗暗记下远处几人的模样:“他们不会符箓,平凡书生,这次输定了,我们何必惧怕?”

“我……就是觉得朝廷里坏人太多。”

李损之忽然挺起身子:“等我中进士!”

“之前陆贽陆相公,十八岁进士及第,”元稹见他一下子蔫巴巴的,“抓紧一点!走啦,走啦,我们可别令对面的人起疑。”

“回家温书。”

他竟然真的好学。

【唐肃宗李亨即位之后,王维逐步升迁,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升至尚书右丞,但依旧心怀惭愧,上表辞官,他的弟弟王缙回京。】

【彼时,王缙远守边疆,王维担任要职,然而王维在菩提寺中下定决心,回来之后要遁入空门,可是出于对王缙兄弟情深的珍重,在朝中任职不敢离去,可一天一天下来,王维却觉得更加亏待王缙的付出。】

【王维孤身一人,如今时局所迫,怕是一别之后即是黄泉再重逢,便不再恋阙,甘心归于田园,专心礼佛。】

【可是天宝年间,王维在朝堂之上,同样遭到冷落,平日闲暇,被人嘲笑,他却全然无事,一边奉命作诗歌颂圣恩,一边私下闲笔讽刺当朝宰相。】

【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天声也是奇怪,都讲到肃宗李亨了,却调过头说起天宝旧事。

这些年来,刘禹锡平时将天声全当耳旁风,此时却觉得颇有深意。若是按照柳宗元的思路,他肯定认为天声让他们回头看当年事。

当年托顾少连的福,刘禹锡得到百炼镜,他却从未和他谈起镜子的怪事。

是时候了。

刘禹锡前去拜见顾少连。

“镜子?”顾少连一愣,“可真有什么说头?你应当听说了吧?宫里的人为了镜子大费周章,圣人正在气头上。”

“听说了。”

太子李诵的长女德阳郡主,向来受皇帝李适宠爱,虽然已经出嫁,但她想回宫随时可以来。然而上次回宫,一见面就掉眼泪,问原因也说不出来什么,只说是思念家人。

后来太子调查清楚,从广陵王妃那里听说,德阳郡主夫家的镜子和宫里的不同,对镜化妆总不满意。

人啊,就是得用自己习惯的镜子。

广陵王妃说自己在嫁妆里放了常用的镜子,但是来了之后就没再见到。她听闻德阳郡主哭得梨花带雨,也学着样子,抽抽嗒嗒可怜兮兮。

广陵王妃,可是郭子仪的孙女,她受到委屈,况且是这种小事,李适便答应立马解决。

不知怎的,找两面镜子,渐渐变为让扬州进贡,现做现取,钱从税里出。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正月,皇帝下诏免除裴延龄在任期间百姓未缴纳的两税前,大约六百万贯。

如今却因为镜子一事无理取闹。镜子别想要了,李适见别人也不满。

旱情严重,公卿仍然大肆养花,他们知道明目张胆挖井不好,便连花带叶整一株移植到自家,罚!

财政紧缺,发给驻军的粮草朽败,相关人员贬为远州司马!宰相挪用赈灾粮草,罢相!宰相泄露禁军秘事,黜为郴州司马!

东宫因此有传言,这些都是没有镜子的报应。

“广陵王大婚,是贞元九年,”刘禹锡回忆道,“当时曲江宴上的镜子,能看到异象。广陵王妃可否知道些什么?”

顾少连沉思片刻:“知道也不能说。知道也无大用。”

镜子上所见,比不上亲身体会。

公主王妃对镜梳妆,她们在镜中浓淡合适,人眼来看却是另一回事。

圣人批阅奏章,宰相朝中决断,同样类似于镜中景象。

“比方说国子司业阳城的奏章,”顾少连问道,“他送别何蕃那天,你去了吧?”

刘禹锡颔首。

“奏章上他写道,何蕃欺压同窗,想以何蕃归省为契机,重振学风。”顾少连叹了口气,“二十年了,前任司业为何没提何蕃的作为?圣人便认为是阳城上任后处理不善,太学生才隔三差五举报何蕃的恶行。”

“或许是国子司业通情达理,他们以为无解的事,遇上阳城,才有有勇气向礼部申诉?”刘禹锡问道。

“礼部事务不少,还要应付太学生,岂不是阳城管教不当?”顾少连反问他,“我听说了,阳城去国子监之后,何蕃的诗文被推到贡院,算是他有作为……”

刘禹锡洗耳恭听。

“太学考试难度降低,学生水平不好区分,何蕃才脱颖而出,”顾少连无可奈何,“京城贡举名额本来就多,是其他地方的几十倍,外面早就不满了,等到年底贡生见面,他们聊起来发现京城科举再度宽松,会引发不满啊。你当年应举,也不是没有听说过此般流言。”

“是。”

“出去看看好啊,京城鲜花似锦,外面的疾苦,只靠听说可不行,”顾少连劝道,“听说今年柳宗元制举登科了?你去转告他,文字简单直白切中要害是好事,但伤害的感情,难以修补。”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刘禹锡听劝,他想去扬州,因为百炼镜,也因为家里有事。他以为柳宗元会依依不舍,没想到柳宗元毫不挽留。

“你去扬州能待上多久?”柳宗元问道,“能带走镜子几个月,我还能舒心一些。之前一听天声,就想比着镜子上的文字来看,最近终于发现只听天声的乐趣。”

“趣味何在?”

“镜子上会配图画,天声说《西施咏》讥讽宰相,大抵是显示朝堂上的画。倘若镜子在我手边,满怀期待地拿出来一看,发现不是西施本人,该有多失望。”

“那我带走镜子,你千万别后悔。”刘禹锡回答他,“要是镜子上把牛仙客画得奇形怪状怎么办?”

“离了李林甫‘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之后,他原形毕露了呗?是天声仙人看得真切。”柳宗元顿了一下,“上次我们在国子监送别何蕃,其实最后我想点开镜子上的一篇文章来看。”

“哪一篇?”

“不过算了,我拿到国子司业阳城的奏文,他写他要整顿学风,否则愿意去下州教化百姓,或者事成之后,把学规著作成书,推向乡间。”柳宗元眉头一皱,“那时候,你还担心他会因何蕃牵连遭贬黜,如今看来他的志向,并不在长安。”

“他不提整治学风的方法,倒是对之后做好了打算。”

“这种琐事,怎么能让圣人烦心呢?他当年任谏议大夫时无所事事,不就是这样的态度?”柳宗元笑了一下,“只要他最后出手就行。但愿他不要听了其他人的想法之后,再挑一个跟风。你可别担心啦。”

“我不担心他。倒是……”刘禹锡欲言又止,“你想点开的是那一篇?”

柳宗元接过镜子一看:“你正在看的这一篇。”

《我靠崩人设后在陛下手中苟命》

游戏测试工程师阳道州,一朝穿越,成了唐朝某村贫困户的长子。

这设定他很熟,典型的炮灰NPC,不用劳烦系统解释,然而系统对他千叮万嘱,必须按照剧本扮演角色推进关键剧情。

关键剧情:村里一户人家遭到失窃,村长指认是一位少女所为,但却说不清被窃之物。正义的你,站了出来,指认少女偷……。

阳道州擅于推理,说不清的即是无形之物。他大声指责少女:“偷情!”

任务完成!

而后阳家三兄弟,皆不能婚娶。

关键剧情:朝廷赈灾,阳道州排在全村最后一个。领取救济粥时,伤了朝廷使君的眼睛,胥吏怒斥使君要对他追……

阳道州长于文辞,此处定然不是实词,他轻轻地说:“追到手!”

任务完成!

一纸诏书,阳道州赶赴京城,担任要职。

关键剧情:朝堂之上,宰相犯错,朝臣紧急上奏,阳道州也不例外,他前去延英殿和圣人说情……

阳道州总结归纳,剧情绝对不简单,他一脸镇定:“说情话!”

任务完成!

圣人暴怒无常,阳道州得以苟活。

……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读完这篇文章,刘禹锡和柳宗元根本听不进去“君宠益娇态”这几个字。

一日清晨,柳宗元在大明宫外遇到太学生们。一眼望去,根本数不清人数。他过去一问,才知道阳城被出为道州刺史,太学生来大明宫叩头请愿留下。

太学生认为阳城冤枉,礼部早就对其恨之入骨。但是阳城的本意,没人问过他。

柳宗元时任集贤殿正字,他进入大明宫,便向人要来诏书的草稿。竟然有人说阳城是藏污纳垢,毕竟同僚在边上感慨,史书上见过太学生集体闹事,没想到如今的大唐也会有。

“撵是撵不走的,也有损朝廷尊严,”同僚叹气,“他们堵在西门,今天傍晚回家,只能绕远路了。”

柳宗元不乐意。他今天还要为刘禹锡送行,迟到了可不好。

只能靠他自己了。他写了封信,用镜子的“崩人设”之法,托人念给门外的学子,以示声援。太学生的表情,柳宗元见不到,但是夕阳下宽阔的大路,令他气爽神怡。

“我,集贤殿的柳宗元,庆幸生逢这个太平清明的时代,却不能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吏部,无力挽留阳城,令我倍感遗憾。但是看到太学生今日之举,实在心悦诚服。”

元稹和李损之听闻阳城被贬,便赶往大明宫,正好从柳宗元的长信开头听起。

“彼时我尚年幼,想入太学,拜师学习,修身养性。时人却称太学生们,懒散成性、浑水摸鱼、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满口恶言、欺辱老生、威胁幼小、顶撞老师、欺辱贤才……我听了惊怕不已,痛心疾首,不敢逗留,只得回到乡下刻苦学习。”

元稹和李损之噗嗤一笑。

“如今你们团结一致,振奋人心,是过去那些人说错了吗?还是国子太学的人变了?我心想,这一定是宽宏大量的阳城对你们潜移默化的结果!有人说阳城降低考试难度,嘉奖你们愚蠢不堪的文章,丧失为人师表的原则。然而,孔子门下也有狂放不羁的学生,阳城不决绝缺点明显的学生,他的行为堪比孔子!”

句句夸奖,越听越不对劲。

太学生们一片骚动。

“况且,阳城在朝廷有口皆碑,圣人放他去教化一方,还是留他在太学困于一隅,孰优孰劣,显而易见。太学生们,你们叩头请愿,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更是出于大唐的大局。希望你们坚持下去,让你们的功绩值得史官的记载,努力多贺!真心为你们感到高兴!”

听了这话,太学生中有人说再不见阳城就来不及了。

他们急忙赶去送阳城上路。

元稹愣在原地。

所以送别何蕃时见到的外人,也不在他的对立面?

人心太复杂。就像是西施从浣纱女,摇身一变就让人伺候,再也不理过去的友人。

【本章注释】

王维《西施咏》

元稹《阳城驿》

白居易《和阳城驿》

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原文就是阴阳怪气的调调)

-

(五代)赵莹、刘昫《旧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王溥《唐会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大燕伪官王维(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