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云天下赋 > 第25章 故垒西边(一)

浮云天下赋 第25章 故垒西边(一)

作者:夜满青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2:25:40 来源:文学城

启元元年进士榜的消息传到南方的时候,山间的最后一轮野菊花还开着。漫山遍野,橙橙黄黄。

清澄江依山而流,向北泻出平地,形成了一步大沼泽,分割中原与南境。由此再往南走,山越来越多,天也越来越热,虽已入冬,途中反倒减了衣服。

张秋凛乘着南下的船,心想难怪叶青玄会喜欢光州——玄儿习惯了北方的严寒,在异乡过的第一个冬天,至少屋子是暖的。

大沼泽形态不定,逢雨季便要疯长,故除了熟悉地貌的当地人,人们不敢随意出入,在地图上也常是一块白色。这里极不适于行军,在张秋凛那些年看过的军旅舆图上,都把这条路打了个叉。

南行途中,每五百里有一码头,建有客栈一类设施,官民一用,只不过是凭借官府文书可免去银两。

“去卫城还有多远?”

“再往前一百里就是了。”客栈的伙计回答。

张秋凛吃了碗面,还没忘记这一路上探听民情的要务,便与伙计攀谈起来。

“卫城吏治如何?”

“我家就是卫城的,我看你远道而来跟您实话实说,真挺好的,周围方圆八百里所有的郡县,就数我们最富。再加上占地地方好,外面不容易打进来,这些年躲过了战乱。这还要多亏了孟太守为民谋福祉,喏,你看看,这间客栈就是他翻修的喽。”

“多谢。”

南下一路上多见积贫陋病,风俗习惯还似百年前。但她深知南境久为蔽塞预远土,能有今日一派安宁,已是莫大发展。

一路上探听了不少,大多一样的说辞。百姓们提起卫城的太守孟章,也就是她这通判未来的上司,全都赞不绝口。

张秋凛也很期待见这位孟章孟太守。

听闻孟章有个么女,她倒是见过了。

前段日子在京城,方循和温柏寒似魔怔一般,常在她余光里唉声叹气,好像以为她听不到似的。

有一天温柏寒左思右想,决定道出真相:“你在均州的相好有新的相好了……听说还不只一个,叶姑娘年轻貌美还腹有诗书,书院里都是年轻男女......”

她打开门把温柏寒丢了出去。世界就清净了。

张秋凛早听说过孟怀昱,戏楼那一晚打过照面,她觉得叶青玄在京城多几个朋友没什么不好,总好过孤身一人独自闯荡,有个朋友能互相照应。

“你就不怕她喜欢上别人?”方循嘲讽着道,“之前太小才那么容易被你骗了吧。”

张秋凛抿着嘴。可惜方循比她高且重,拖拽不动,不然也一并丢出去。方循冷哼一声接着道:“你倒挺自信的。”她反唇相讥:“像你这样的都能成婚我还愁什么?”

嘴上说着不在意,可她一路上的心思却还是纷纷扰扰,不像少时那样容易专心。而后听闻孟怀昱落榜而归,竟然心中窃喜,又暗骂自己太不厚道。

说什么不在意,都是骗人的。

清澄江的水如其名,碧色如玉,澄澈见底。江心的风浪稍平,张秋凛便探身出去,在水中瞧着自己的面容。

那是一张骨相深邃又周的脸,一双黑眼珠炯炯有神,不论看着谁都像在逼问,正气凛凛。她的母亲曾是榆州倾城倾人心的美娘子,浓眉大眼便是随了她,骨骼随了父亲,比一般女子更高大些。

张秋凛以前从来没关注过自己的外貌。但古话说的好,人为悦己者容。

若论外貌,这天下比她胜者数之不尽;若论才华,这......能数出一二十个还是有的。

不过叶青玄应该不会那么肤浅,只为美貌而喜欢她。

她在江面上顾影自怜了不到半个时辰,被自己这幅怨妇姿态吓着了,当即抖擞精神、削尖眸色,重新回到那股“凡吾生所需之物皆归吾有”的自信中,长身站在船头,眺望岸上摇晃的旌旗。

“那边是什么?”

“是新帖的采诗榜。”船夫道。

那人接下去讲起了新朝皇帝如何派来采诗官到光州,慢慢地开始追忆当地曾出过几个进士、自吹自擂起自己的家乡。张秋凛的思绪也逐渐溜走,望着船帷外新绿的蒲柳,想起来这一路南下愈历愈新的异乡景色,无意识地点头应和着,直到船夫问了一句:“这位大人,您来卫城做什么的?”

张秋凛猛然回神,凄凄的目色扫过木栏上钉的竹板,见一首小雅诗题于其上,久经岸边风雨搓磨,字迹已然不清。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她没直言做官,却说是“来此地寻人”。船夫煞有介事的“哦”了一声,开始仔细地打量起她的容貌:二十余岁、独身行旅的女子,看上去颇有文化,也不乏盘缠钱粮。只身一人来光州寻人,寻什么人?

“可是来寻情人的?”

官家子女,不为柴米油盐之扰终日奔劳,方能有遍访江山、寻人叩门的本钱与心思。

张秋凛只是笑了笑,却也懒得与人说。

相比与古时分隔两地、戍守边疆的佳偶,她与叶青玄确是幸运百倍,总在各路他乡遇到,似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她被派到光州是因为南境疑有动乱,而叶青玄大概率是为了寻访故友顺便来光州采诗的,可这丝毫不影响张秋凛觉得二人就是有缘。天意自在人谋。

光州地处南陲边境,不及北方繁盛,但别有一番秀丽山水,藏锋于浓雾云海之间。

张秋凛默默想着,也不知叶青玄的行程如何,几日抵达卫城?随行者几人?会不会拜临太守?届时她这个通判将以何面目与人再相会?临别时讲的那一翻掏心窝的话,未料她是否还记着。

从前她身居高位,世代做官,熟悉京城百况;而叶青玄较她年轻五岁,初来乍到,寒门独木,万事初涉。

而今时局扭转,她已被远谪边疆,人生地不熟,回京之期遥不可数,反倒是叶青玄蒸蒸日上,黄金白上新昂首,遍游神州,好不威风。

卫城外有护城河环抱着城郭。城墙不算高大,城外水系却修得十分阔气,让她这个从水乡来的人都颇感震撼。清澄江到此水流湍急,地势骤跌,夹岸砂石荆棘遍布,每逢汛期涨水,殃及沿岸村寨。

城外三十里处崖口修水堤成坝,等江水流到了卫城城外,已经变得乖顺的像只猫咪。

此时正值出汛,入城河道闸口很窄,呈上下两路,船行至此,便按序排着进城,缓慢而拥挤。

张秋凛从船里走出,想一睹卫城风貌。

奈何她刚站到船头,前后相邻的船只突然挤到一起,砰地一撞,船身剧烈晃着,而她还没站稳脚跟便措不及防地跌落入水中。

“——救人啊!”岸边的人喊。

张秋凛并非完全不会水,只是事发突然,浸水的衣物又十分沉重。她反复扑腾了几次,周围的船只却乱哄哄地挤过来,水流东一阵西一阵,忽起忽沉。

她失了方向感,眼看着天光近在眼前,却无论如何也游不到。旁边的两只船还差点夹了她。

忽然右手被什么东西提住,狠狠地一拉,要脱臼一般,上半个身子出了水,身上分量骤然轻了。

阳光照得人刺眼得睁不开眼,周围人声嘈乱。她半眯着眼,想是眼前之人搭救了自己,顾不上湿衣颤颤,便要相谢。

“你们快去拿条毯子,给这位姑娘披上。”

救她之人言语清晰,对周围人是命令的口吻,而语调明丽。

张秋凛依命裹上了毯子,方抬眼打量此人:一身紫袄外面罩着一层纱衣,垂发低髻,圆面细目,乍一看样貌可亲,落在人群里不瞩目。从衣着举止上看,是出自读书人家。

“娘子家居卫城何处?我改日当登门拜谢。”

“不必。”那人一挥手,像是觉得麻烦,“我船上宽敞,你不若上我的船,我顺路送你进城。”

张秋凛给旧船夫付了钱,上了这位女子的船。与女子同行有几个侍卫打扮的、几个丫鬟打扮的,一行人全都坐在一处,有说有笑,吃着竹篮子里新采摘的浆果,也给张秋凛分了一个,酸得她的牙差点掉了。

“姑娘,你去哪里?”

张秋凛在脱口说出自己的去处之前,犹豫了一番是否要到客栈停留,但她转念一想,衙署里总有一两间下榻之所,且备着她的新官府,不必乱费这么些周折。

“我去一趟府衙里办差。”

对面的紫衣娘子听她这样说,先是一顿,随即暗暗抬眸打量她。

张秋凛道:“娘子只管顺路将我放在临近处即可,我可以自己走过去。不知顺路否?”

“大人放心。”紫衣娘子转头道,“顺路的。”

*

卫城太守府。夫人魏芳歇正准备午膳,可女儿一早出门,迟迟未归。

“这孩子真是的,出门一上午,让客人在家里等着。”

叶青玄道:“夫人别着急,子曦并非贪玩之人,许是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等她回来讲给我们听吧。”

“来吧,允和,不等昱儿了,咱们几个先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