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福肴酒馆之山河弈 > 第15章 第十三章 幼童失踪案

福肴酒馆之山河弈 第15章 第十三章 幼童失踪案

作者:一夜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6 20:47:33 来源:文学城

于崇谙看着纪凌,眼底掠过几分赞许和欣慰,显然对纪凌方才的安排深以为然:

“侯爷要查全境的案子,莫不是早已断定,幼童失踪绝非辅湘县一处特例?”

纪凌抬眸迎上他的目光,眼神愈发深邃,语气笃定道:

“辅湘县一个县便有百起失踪案,若只是单独个案,倒还能勉强解释。”他指尖在案上轻轻一点,将线索逐一串联。

积石冢里那些献祭的父母和小石棺里的犬齿,被人高调转移的卷宗,再加上京中莫名其妙的指令——这几桩事拧在一起,绝不可能只牵扯一个县。

说到此处,纪凌语气微沉,眼底掠过一丝痛惜:“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得有多少孩子失踪。”

曾岐在一旁听得心惊,连忙补充道:

“侯爷说得在理。当年下官去邻县交接公务时,曾听那边的官员提过,说他们县也有过类似的幼童失踪案,只是数量没那么多,最后也不了了之了。当时下官没在意,现在想来,恐怕这真的是涉及我大遥全域的案子!”

于崇谙的心沉了下去。若真是这样,那这背后的势力得有多庞大?能在全境范围内操控这么多案子,还能让刑部调走卷宗,让地方县衙压下不报,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他想起厉王,当年厉王胁迫他时,只提了师父的挂画,半句未提幼童失踪案,可此事既牵扯到刑部,那厉王若想插手其中也并非难事。他甚至想到当年因怯懦被废黜的皇长子,今上继位至今,这位久居深宫的皇长子一面都没有露过,可先帝给他这个软弱无能的皇长子留下了多少暗中势力,就无人可知了。如果再往上想……

正堂里陷入沉默,只有风击窗纸的声响。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曾岐才小心翼翼地开口:“侯爷,现在天色已晚,下官已让人备好薄酒小食,不如先用膳歇息?等江公子从京城带回消息,我们再从长计议?”

纪凌看了一眼于崇谙,见他脸色有些苍白,右腿不自觉地微微蜷缩,便点头道:

“也好。曾县令,关于当年的案子,还有什么你记得的细节,明日我们再细谈。另外,派人守住积石冢,不许任何人靠近,也不许声张,免得打草惊蛇。”

“下官明白!”

曾岐连忙应下,起身亲自引着衙役将两人往膳堂去。用过膳后,曾岐本想留纪凌和于崇谙就在府中歇息,但于崇谙推说酒馆内恐有事情亟待处置,执意要回。

纪凌也以酒馆内自有房间,不便叨扰县令为由,跟着于崇谙一同告辞。曾岐无奈只得吩咐备下马车,将两人妥帖送离。

望着远去的车影,师爷终究按捺不住疑惑,轻声问道:“大人,您为何对那位姓于的老板也这般敬重?莫非他……”

“不可说。”

*

于崇谙没有直接去酒馆,而是将纪凌一起带回了自己居住的小院,派人提前给纪凌收拾的房间就在他主屋的隔壁。

进屋后,他坐在床边,刚想伸直右腿,就传来一阵尖锐的疼,额头上瞬间冒出细密的冷汗。他下意识往床头摸了摸。指尖触到一个冰冷的盒子。那是他回来时福喜放到房间里的卸面工具。

“叩叩叩……”敲门声突然响起,于崇谙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疼意。

“进来。”

纪凌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之前那个装着伤药的瓷瓶,径直走到床边蹲下。

“侯爷怎么来了。”于崇谙看着纪凌本想起身,却碍于腿伤无法动弹,眼看着小侯爷走到自己身边蹲下,还有些不自在。

纪凌的目光先是落在在于崇谙的右腿上,又不自觉飘向他的脸:“又疼了?”

“嗯。”

于崇谙本想说没事,可一对上纪凌的眼睛,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应下,视线扫过纪凌微蹙的眉峰,忽然伸手将床头的小盒子拿了过来:

“正好,侯爷之前不是问我面具的事。”

纪凌握着瓷瓶的手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他在积石冢外的林中听到于崇谙说烧伤是假的开始,就十分想要看看,这么多年过去,这人现在是什么模样。只是当是于崇谙说了没有溶胶的工具,才没有继续追问。

此刻见对方主动提起,纪凌竟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舌尖像是被堵住了一般,一个字都吐不出来。是该催促先生摘下,还是该故作平静的说“不急”。他突然懂了远行的人站在故土门前时,既盼着推开那扇门,又怕门后景象与记忆相去甚远,那份近乡情怯般的复杂心绪,竟在此刻与自己奇妙重合。

“现在要摘吗?”纪凌抬起头问道。

“对。”于崇谙看着纪凌的反应,嘴角翘了翘忍住没笑出声。他打开盒子,里面并排放着三根银针,针尖打磨的非常圆润光滑。

于崇谙捻起最细的那支,在盒子旁边的膏体中划拉了两下,之后针尖灵活的探到耳后,找准面具接缝处轻轻一挑。

纪凌屏住呼吸,看着他用另一只手抚上脸颊,拇指抵住下颌线轻轻一推。薄如蝉翼的人皮面具像被封风起的蝶翼,从左侧脸颊缓缓剥离,露出底下白皙的皮肤。

当整个面具被摘下时,烛光恰好落在他的脸上。没有纵横的疤痕,没有狰狞的旧伤,只是比纪凌记忆中清瘦了许多,可那双眼睛依旧亮得惊人,鼻梁高挺,唇线分明,依旧是那张能让年少时的纪凌偷偷描摹半宿的好看面容。

“先生……”

纪凌的呼吸漏了半拍,眼角有些泛红,手里的瓷瓶差点没有拿稳。他怔怔地看着于崇谙,记忆里的轮廓与眼前的人慢慢重合,只是褪去了那时的意气风发,多了几分沉稳的锐利。

“怎么,吓到了?”

于崇谙将面具收好放进盒子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冰冷的盒面。其实他早就能摘,只是不知该如何面的纪凌可能露出的同情的目光,毕竟当年分别时,他还是张没有经历过风霜的脸。

纪凌猛地回神,低下头去弄伤药:“没有,就是没想到……”

他倒药的手有点抖,棉布上的药沫堆得有些歪:先生比以前更瘦了。”

于崇谙低低笑了声,他看着纪凌小心翼翼将药摊在棉布上的动作,连带着心里那点说不清的滞涩都消失了些。

“这些天在积石冢走了太多路,来不及换针,侯爷先等在下把针换一下好不好?”

他没再别开脸,就这么看着纪凌低垂的眼睫,声音比刚才更松弛了些。

“好。”

纪凌看见于崇谙卷起裤腿,熟练的拿刀烤火挑出银针,又拿了新的针重新对着膝盖那个针眼扎回去。火光在他指尖明明灭灭,纪凌忽然攥紧了袖口。

那人挑针时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仿佛扎进皮肉里的不是针,而是空气。可他偏能看到针尾刺入时,于崇谙颤抖的手和喉间极轻的一声气音。

当年在侯府,这人连研墨时手上沾了墨渍都要仔细擦上半天,如今却对着身上大小伤痕熟视无睹。

纪凌心头泛酸,低头去看棉布上抹着的药沫——原来有些疼,是可以藏在笑纹里的。

等于崇谙换完针,纪凌将手上的棉布轻轻敷在于崇谙的膝盖上:“许威是我爹当年的部下,为人正直,不会徇私。”

纪凌突然开口说道:

“他若搜集到全域的卷宗,我们就能知道这案子到底牵扯了多少地方。”

于崇谙抬眸看他,眼里满是复杂:

“对方既能操控这么大的案子,其势力必然根深蒂固。”

“不管对方是谁。有多大势力,我们都要查下去。那些孩子现在生死不明,那些父母的献祭不能白费。而且……”

纪凌的语气无比坚定,目光落在他脸上:“我不会让你再像当年那样,独自面对这些。”

于崇谙的心猛地一揪,眼眶好像有些发热,轻声道:“多谢侯爷。”

纪凌笑了笑,帮他把裤腿放下,收拾好药瓶:

“时辰不早了,先生早点歇息。若是腿再疼,就敲墙,我就在隔壁。”

等纪凌走后,于崇谙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他想起积石冢里的小石棺,想起那些系着红绳的祈福牌,又想起曾岐说的“百起失踪案”,心里一阵发寒。若是江彦暄带回的卷宗里显示全域有数千起类似案件,那得有多少家庭在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

*

与此同时,江彦暄快马加鞭赶回京城,直奔刑部尚书府。

许威听闻纪凌的指令,立刻召集刑部官员,连夜打开案宗室,翻找近几十年的卷宗。

烛火在刑部大堂里燃了一夜,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时,许威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脸色变得无比凝重。

光是整理出来的,标注“幼童失踪”且“查无结果”的案子。就已经超过了三千起,涉及全域十多个州府,上百个县,而这只是初步调查的结果。

*

于崇谙是被窗外的鸟鸣声吵醒的,他睁开眼,只觉得膝盖处还有些酸胀,想起昨夜纪凌为他敷药的场景,心口难免泛起一丝“徒弟长大了”的暖意。

他起身下床,刚洗漱完毕,就听见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江彦暄略显气喘的声音:

“侯爷,于先生,我回来了!”

于崇谙连忙打开房门,就见江彦暄风尘仆仆的站在门口,身上衣袍满是灰尘,眼底带着浓重的血丝,和身后跟着的手下一起抬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盒。

纪凌也闻声开门,快步走了过来:“怎么样,许大人那边有结果了?”

“有了!”

江彦暄点头道,声音因激动还有些发颤:“许尚书连夜召集人手整理卷宗,这是初步结果,全在这里了。”

他低头示意一下木盒,“我们进房说,这里面的内容实在骇人。”

几人走近纪凌的房间,江彦暄将木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

清式彩画:

1、清代官式彩画以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为主导。

2、和玺彩画: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以及一些很重要的建筑上。

3、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应用范围广于和玺彩画,一般官衙,寺庙的主殿或者一些牌楼等建筑上都用这种彩画。

4、苏式彩画:江南苏杭地区民间的传统彩画,苏式彩画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因此多用于园林建筑以及生活区域的建筑。

*知识有限,探索无限,具体细节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十三章 幼童失踪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