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生若梦 > 第41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6)

浮生若梦 第41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6)

作者:青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7 15:42:46 来源:文学城

太平山原指龙虎山以东,薄扶林以北,马己仙峡以西的地带,共包括扯旗山、歌赋山和奇力山。不过港人所说的太平山,多半是指扯旗山这座主峰。

山上气温清凉,又有缆车通往山上,交通便利,夏天尤其适宜来此避暑。

虞孟梅和陈云笙第二天就来太平山了。两人坐缆车上山,在炉峰峡下了车,沿路走向山顶。

山上原有总督山顶别墅,但是前几年打仗时遭到破坏,已于去年拆除,如今只剩一个孤零零的守卫室还伫立在那里。两人转了一圈,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倒是山顶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让人身心舒畅。蔚蓝海水起伏,海船穿梭往来。山风温柔吹拂,带来阵阵沁人的凉意。

陈云笙只觉得心旷神怡。

之前山顶的地段一直只能由外籍人士居住,不许华人入住,直到今年港府才取消了这条法规。然而此处地价昂贵,就算不再限制华人,也要大富大贵的人家才能住进来。陈云笙自然没期望自己能住到这里来,而是指着对岸葱茏一片的九龙半岛,忽发奇想地对虞孟梅说:“梅姐,哪天我们要是不唱戏了,就去那里住吧?”不待虞孟梅回答,她已然觉得自己的想法十分荒唐,摇头说:“不过梅姐怎么可能不唱戏呢。我也只是想想罢了。”

虞孟梅微笑着对她说:“也不一定啊。戏也不会唱一辈子,总有退隐的一天。等我唱不动退出了,就陪你去那里住。”

陈云笙想梅姐还这么年轻,等她唱不动,那得是多久远以后的事了。不过能得到虞孟梅这样的许诺,也足够让她高兴了。

之后两人听本地的游客说太平山的夜景颇有可观之处,便不急着下山,在山顶新开的露天茶座消磨时间,等着日落。

“梅姐喜欢香港吗?”喝茶时,陈云笙问她。

虞孟梅想想,回答说:“这里和上海有很大不同,但我想应该还算喜欢吧。这里几乎没人认识我们,在街上闲逛的时候会觉得轻松很多。不过没有名气也有坏处,我俩要是哪天忘了带钱,再想靠卖唱赚钱,就没这么容易了。”

陈云笙知道她指的是几年前她俩一起在街上唱《白蛇传》那次,跺脚嗔她:“你还好意思提!丢死人了!以后谁还要和你卖唱!”

“好好好,”虞孟梅举手投降,“以后都我一个人丢脸,陈小姐只要在旁边收钱就行了。”

“我也不是不愿意和你唱,”陈云笙这时反倒笑了,“可是梅姐那时也太捉狭了,竟然唱《仕林祭塔》。”

虞孟梅也笑道:“你唱白娘子,我演你儿子,平白矮一辈,看将起来,分明是我比较吃亏。”见陈云笙又要瞪过来,她再次举手投降:“好好好,我以后再不唱《仕林祭塔》了。下次我唱《十相思》,这总行了吧?”

“不好,”陈云笙摇头,“太悲了。要唱就唱《十八相送》啊。”

“好,依你,”虞孟梅笑道,“唱《十八相送》。”

陈云笙看了她一阵,眨了眨眼睛:“我怎么觉得梅姐今天对我特别好?”

虞孟梅“咦”了一声:“这就叫好啊?难道说我平时对你很不好?”

“不是不好,”陈云笙说,“但是不会像今天这样百依百顺。”

虞孟梅失笑:“对你好还不行了啊?”

陈云笙想了一阵,脑中忽然灵光闪现,一脸严肃地问:“梅姐,你老实说,除了《客途秋恨》,是不是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戏想改?”

虞孟梅喷笑,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在陈云笙心里,自己究竟是个什么形象?她再三向陈云笙保障,绝不是为了戏的缘故。

陈云笙将信将疑,一边喝茶一边不时望向虞孟梅:“真的啊?梅姐,你要是想做什么戏,就对我明说,真的没有关系。你想排的哪出戏我没答应啊?”

虞孟梅懒得再和她纠缠这个问题,直接伸出手:“你看,太阳要落山了呢。”

陈云笙抬头,天边那轮红日果然正在沉落。晚霞渐染,很快将两人的面庞映得通红一片。

虞孟梅握着她的手,忽然轻声哼唱一句:“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

陈云笙记得这是《客途秋恨》里的句子。虞孟梅唱的这句,调子已经很准,虽然咬字还不十分像,却也依稀有几分南音的韵味。唱到“个对双.飞燕”时,她更转向陈云笙,笑吟吟地看着她。

陈云笙听出来了,梅姐这是以双飞燕比她们自己。她心里一甜,轻轻坐近了,靠在虞孟梅的肩上,与她同看夕阳。

***

二十多年后,陈云笙再去回想那天,其实已经记不大清那天在太平山上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了。大概是港口照影,海上波光,又有万家灯火,从山间一直连绵到海边。她记得清楚的,反而是两人相依相偎时的喃喃低语,以及虞孟梅温柔含笑的眼神。一切的璀璨,都及不上那对清明的眼。

“那时……”她抚摸着两人第一次来港时的一张合影,幽幽开口,“我以为我们可以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下去……”

王绍杰看向那张照片,似乎是两人站在剧院门口拍的。

“这是陪梅姐去看粤剧时请人照的,”注意到他的疑惑,陈云笙笑着解释,“记得那天看的是《十奏严嵩》。”

在香港那会,除了四处游玩,还陪虞孟梅观摩了不少当地的戏剧。记得有一次,她们还在当地人指点下,去看过一晚上天光戏(注1)。因为听不懂粤语,陈云笙看这些戏时不是没觉得气闷过。可是如今想来,那样的陪伴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王绍杰竟然也知道《十奏严嵩》这出戏,点头道:“粤剧的江湖十八本之一。是好戏啊。”

陈云笙笑道:“王先生真不愧是戏剧报章的记者,连这个都知道。其实那时我和梅姐谁都没听懂台上唱的什么词。不过梅姐还是很欣赏演海瑞的那个文武生,说是唱做俱佳,可以借鉴。”

“哦?不知道是哪位名角呢?”

陈云笙回想一阵,摇头道:“名字我不大记得了,好像……是姓桂吧。”

王绍杰想了想:“桂名扬?”

“对,”陈云笙笑了,“是这个人。”

“四七年下半年,我去看两位的戏,”王绍杰说,“就觉得虞女士的唱腔好像有了些变化,莫非是受了他的影响?”

“也许吧,”陈云笙摇头,“她没和我说过。”

王绍杰想起虞孟梅和陈云笙便是在这年年底拆的档,轻轻叹息:“四七年的确发生了很多事呢……”

注1:天光戏:从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的演出。

《十奏严嵩》是粤剧的老戏,江湖十八本之一。任剑辉六十年代拍过电影《大红袍》,就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故事情节与史实相差甚远,但是我个人觉得《大红袍》是任姐巅峰的演出。任姐早年出道是和黄侠侣学艺,后来转学桂名扬。《大红袍》里的表演应该就是桂派的风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6)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