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生若梦 > 第4章 双珠凤·送花楼会(3)

浮生若梦 第4章 双珠凤·送花楼会(3)

作者:青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7 15:42:46 来源:文学城

看过虞孟梅的表演后,陈云笙唱起戏更加卖力了。不管日场夜场,有唱词还是没唱词,她都卯足了精神头演。别的演员只要临时有事不能演出,不管文武正反,男女老少,她都愿意顶替。剧场不演出的时候,她又会自己过来跑圆场、练身段。这疯魔劲头让剧院的人都吓了一跳。大家唱了这么多年,也见过不少勤勉的人,可是跑龙套都疯成陈云笙这样的却是少见。师姐王桂花有次还旁敲侧击地问她,是不是乡下家里有困难,才这么不要命?

陈云笙不好意思和师姐说她那点隐秘的小心思,只说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想多多学习,才算是糊弄过去。

她这番努力没有白费。她在科班打的底子就好,嗓子也亮,现在又成了百搭(注1),自然不缺上台的机会。台上多了,再经常跨行,演戏渐渐得心应手。剧团见她演得好,还肯用功,也愿意把戏份吃重的角色给她。时间一长,观众便开始注意到这个新面孔了。

年轻小姑娘,扮相清丽,演戏认真,还天生一副好嗓。这样的人,观众很难不喜欢。唱戏是靠本事吃饭的行当。功底过硬的人只要得着机会,很容易一路飞升。到四一年春末的时候,陈云笙已经能在这小剧场唱二肩旦了。

即使这样,她也只能算是初露头角,和虞孟梅这样的名伶还是没有什么交集。而且夏季很快到了。有地位有名望的演员这时候都要去歇夏,虞孟梅当然也不例外。看来这一年,她还是不大有机会认识这位当红小生。

名角纷纷歇夏,观众却还有看戏的需求。剧团中下层的职员也需要养家糊口,因此很多人愿意在这时节组成临时班底演出。夏天虽是淡季,却也是二流演员最好冒头的时候。

陈云笙很早就决定不歇夏。师姐王桂花对她的勤奋很是赞赏,鼓励她说头几年虞孟梅没这么红的时候,也经常在夏天组班演出。不但如此,王桂花还在中间牵线,帮她介绍了另一个小剧团的二肩小生李玉琳。

她和李玉琳一拍即合。两人搭档,很快凑齐了一副班底。民国三十年夏天,陈云笙第一次在上海当上了主演,剧目是《双珠凤》。

选定这部戏后,陈云笙和李玉琳还进一步决定,要按虞孟梅的路数演。这固然有陈云笙的一点私心,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李玉琳能学虞孟梅的唱腔。虽说只能学个七分像,李玉琳的台风也不及虞孟梅潇洒,但是在虞孟梅离开上海的一个月时间里,应该足够为他们吸引一批虞孟梅的戏迷。倒是陈云笙自己和梁艳芳的声线相差太远,和李玉琳反复商量、推敲之后,她觉得不必一味模仿梁艳芳,倒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说不定还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半个月紧张排演之后,临时班底的大戏就轰轰烈烈上演了。

事实证明,她们的决定十分正确。虽然也有非虞孟梅不听的死忠戏迷,不过多数人并不介意在虞孟梅缺席的时候退而求其次。两人排演的《双珠凤》大获成功。自然也有部份戏迷批评李玉琳只得其形,没有虞孟梅本人的风骨,又说陈云笙唱得完全不像梁艳芳。批评归批评,她们这部戏的票房却是奇佳。陈云笙虽然没学梁艳芳,但其唱腔动听,嗓音甜美,最初的不适之后,不少观众也认为她的唱法有一定特点。这为她赢得了不少关注。陈云笙也第一次拿到大笔丰厚的包银。

第一出戏成功后,两人再接再厉,又紧锣密鼓地排了另一部大戏《珍珠塔》。

这也是老戏,也仍是虞孟梅演过的。这部戏说的是官宦之子方卿家道中落,去襄阳找姑母借贷,却被姑母羞辱,愤然离去。幸而表姐陈翠娥得信,假借送干点心之名暗赠珍珠塔。姑丈陈培德也闻讯追到九松亭,将女儿许配方卿。不料方卿回程途中,珍珠塔竟被人劫去。方卿冻饿雪地,为人所救。劫匪典当珍珠塔时被陈府发现,得知方卿下落不明。后来方卿赴试得中,乔装再到陈府,最终令姑母愧疚,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戏和《双珠凤》不同。文必正虽然卖身为仆,却只是为了找机会向小姐示爱,实际上还是一个贵公子。《珍珠塔》却是真正的穷生戏。陈云笙还没看过虞孟梅的《珍珠塔》,怎么都想不出她那浊世佳公子的派头演方卿是什么样子?

李玉琳却是看过的。排戏时她告诉陈云笙,虞孟梅演技精湛,唱作俱佳,尤其中间《跌雪》一折功底极深。当初她就是凭着《珍珠塔》一炮而红。陈云笙听得惊奇不已。这虞孟梅到底有多少神通?

惊叹归惊叹,戏还得排。八月初,李玉琳和陈云笙的《珍珠塔》上演。

因为有了《双珠凤》打下的基础,这一次戏迷的购票热情有所增加。更可喜的是,观众们已经适应了陈云笙的唱腔。即便这出戏并没有很多的花旦戏份,陈云笙的《赠塔》和《哭塔》还是获得了不少好评。

一个夏天的忙碌,让陈云笙收获颇丰,靠着这两部戏积攒了一点名气不说,还无意中将她自己的名字传到了一个关键人物的耳朵里。

***

相比之下,虞孟梅的这个夏天过得不太顺心。

在上海,她是虞孟梅,是大红大紫、呼风唤雨的名角;回到乡下,她叫虞瑞华,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儿。

父亲是中学□□,薪奉微薄却很有读书人的自觉。当初他就极力反对女儿学戏。偏偏虞孟梅胆子大,偷偷从家里跑了,到女子科班拜师学艺。刚出科的那几年,她还没有成名,每次回家总免不了被父亲冷嘲热讽,说她自甘下贱。如今她红遍上海,父亲又嫌弃她在上海认过房娘,抛头露面,是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哪怕他们现在住着的大宅是虞孟梅出钱修建翻新的,父亲仍然认为女子唱戏不是正道。

虞母倒是不像虞父这样严厉,对女儿这几年的辛苦也看在眼里。然而她终究也只是个乡间妇人,总想让她找个好人家嫁了,安安稳稳过日子。

若只像以往那样念叨几句,虞孟梅忍耐一下也就罢了。谁知昨天母亲竟然期期艾艾地和她说,隔壁王婶有个侄子,人很老实,也读过书,如今在县里当职员,问她有没有兴趣见一见?

虞孟梅气极反笑,上海多少富家公子追求,她都不屑一顾,如今竟要她和一个小职员相亲?

见女儿不吭声,虞母苦口婆心地劝道:“瑞华啊,你年纪也不小了。这唱戏能唱一辈子么?还是找个好人家过日子是正经。”

在母亲的絮叨声中,虞孟梅寻思着,是不是找个由头提前回上海算了,哪怕是去赵家陪干妈打牌,也不会比在这乡下家里更无聊。

可巧,她正要找借口离家,吴太太就给她发了一封电报。虞孟梅看完电文,二话不说,当即辞别父母,打包回上海了。

吴太太只比虞孟梅大两三岁,性子十分活泼。上海的太太戏迷里,虞孟梅也就和她是真正要好。吴太太夫家虽然尚算宽裕,却绝没可能让她大手大脚花钱。若没有缘故,她不会给自己发这封电报。可恨她为人捉狭,电报里又不明说是什么事,只神神秘秘地告诉她有惊喜,让她早些回上海。

虞孟梅左右不想在家里待了,便借着吴太太的名义回去上海,看她葫芦里卖什么药。

到了上海,放下行李,她就直奔吴家。

她来得这么快,倒叫吴太太吃了一惊:“你今年倒回来得早。还以为你怎么也要歇满一个月。”

“不是你说有惊喜么?”虞孟梅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最好是真惊喜,不然可对不起我这一路的风尘仆仆。”

吴太太亲手泡了茶,眉开眼笑地从厨房走出来:“我告诉你,绝对是真惊喜!”她把茶杯放到虞孟梅身前,笑着问:“去年春天的事,你还记不记得?”

“去年春天……”虞孟梅想了一阵,仍是一脸茫然,“什么事啊?”

“你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吴太太嗔怪地瞪她,“大概三月初的时候。我们一起去赵家打牌,路上听见有人唱越剧。我当时觉得怪好听的,还想进去打听,你拦着不让。我后来还埋怨过你几次。记起来了吗?”

“哦,那件事啊,”虞孟梅笑了,“怎么突然跟我翻这笔旧账?”

“你那时不是说,迟早会知道是谁,让我等着吗?”

虞孟梅一本正经地点头:“好像是这么说过。”

不过那小姑娘还太稚嫩,怎么也要再打磨个两三年吧,不知道吴太太心急什么劲。

“还真让你说准了,”吴太太婀娜地一个转身,从客厅抽屉里拿出一张戏单,仪态万方地拍在桌上,“我前几天找着这个人了!”

注1:百搭指杂学各个行当的演员。

继续夹私货。陆锦花老师的《珍珠塔·前见姑》。不过要说明的是,虞孟梅的原型并不是陆老师。只是前面写到的两部老戏刚好后来都成了陆派的看家戏:)

sv.□□/x/page/c0395xmfsow.html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双珠凤·送花楼会(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