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生若梦 > 第3章 双珠凤·送花楼会(2)

浮生若梦 第3章 双珠凤·送花楼会(2)

作者:青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7 15:42:46 来源:文学城

照片上的小生一身奴仆打扮,左手擎着花篮,右手水袖挥摆,神采奕奕,顾盼生姿。

“这是《送花楼会》吧?”王绍杰问。

陈云笙点头:“我第一次看梅姐的戏就是《双珠凤》。后来和梅姐提过一次,她就送了我这张照片。你看,后面还有她题的字。”

王绍杰翻看背面,果然有一行娟秀字迹:“虞孟梅赠陈云笙小姐惠存。”

“梅姐的父亲是老师,”陈云笙略带感慨地说,“她识的字多,写得也好。我认的好多字还是她教的。”

这和以前的采访有出入。王绍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我怎么记得二位初次见面是四一年,陈女士演《拷红》的时候?”

“那是我和梅姐正式认识,”陈云笙说,“其实我知道她比那早多了。那会儿我可爱看她的戏呢。”

“您竟然是她的戏迷?”王绍杰有些意外。

陈云笙笑道:“可不是么,看第一出戏时就迷上了。”

“虞女士的气质确实很适合文必正这样的角色。”王绍杰说。

“我那个时候哪知道文必正是谁?”陈云笙端详那张照片,像是对王绍杰倾诉,又像是自言自语,“我就觉得她怎么演得这么好看。我在科班时学过小生,但是看梅姐的戏之前,我从来没想到小生还可以有这种演法。梅姐在台下很有女人味,可是一上了台,她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的人学戏多半是因为家里穷,可她不是。她是真的喜欢唱戏才来学,为了学戏的事还和家里闹翻过。她演什么都像,大概天生就是学戏的料。看《送花楼会》的时候我心里想,要是可以和她同台就好了,演不了霍定金,我演个秋华也好啊。可是她那么红,我这样的小角色根本接近不了。真就像戏里唱的,‘从此是千丝万缕将人系,恨侯门似海难相逢……’”

***

一转眼,陈云笙在上海已经唱满一个月了。

说唱满其实不够确切。他们这班子小,人手不够,陈云笙刚来,资历又最浅,大半时间都在跑龙套,经常演一天下来,连句唱词都没有。好在她年纪小,老班主临走时又叮咛过,说上海藏龙卧虎,要她放平心态。师姐也和她说,哪个唱戏的不得从灶间(注1)做起?所以陈云笙并不觉得委屈。有时演个有几句唱词的角色,她还能兴奋好半天。

第一次拿到包银,陈云笙先把要寄给乡下家里的钱拨出来收好,然后就冲去戏院买票。看的当然是虞孟梅。

短短一个月,虞孟梅三个字已经从完全陌生到如雷贯耳。别说听戏的,就连陈云笙所在的剧院,虞孟梅近来排什么新戏也是大家日常谈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同唱小生的王桂花说起虞孟梅也很服气:扮相好,演技佳,中气足,唱起戏有如行云流水。祖师爷赏饭,自己功底又扎实,她不红谁红?

虞孟梅有时也会去电台演唱。巷口卖糖炒栗子的店铺为了招揽顾客,每次碰上虞孟梅唱电台,都会加大广播音量,放得整条巷子都听得到。陈云笙借着为师姐买栗子的机会去听过,她的唱腔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缠绵悱恻,韵味浓郁,千变万化。任何唱段到她那里都能变得灵动无比。

才来上海几天的时候,陈云笙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去看虞孟梅的戏。是以一有了钱,她就迫不及待赶去虞孟梅挂牌的戏院。没想到当天的票已经售罄。她只买到了几天之后的票。

想到今天是无望见虞孟梅了,陈云笙心里一阵惆怅。她在戏院门口徘徊许久,忽然灵光一现。剧场的格局都差不多,她的话应该很容易摸到后台的位置。要是能偷偷混进后台,说不定就能见到虞孟梅了。

说干就干,陈云笙果断向后台走去。一路上她都在为自己的机智窃喜,谁知一到后台,就看傻了眼。

后台门口里三层,外三层,被年轻姑娘们围得水泄不通。里面最显眼的是一个穿金戴银的小姐,身后还跟着一个丫环并一个老妈子,每人手上都抱着一个木盒子。

“哎,你说这黄大小姐今天又带了多少金子来?”有人在陈云笙耳边说。

陈云笙回头,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和她一样梳着两条辫子,瓜子脸,一身阴丹士蓝布旗袍,看着像个女学生。

“金子?”陈云笙不解。

对方瞟她一眼,略有些轻蔑:“新来的?”

陈云笙点头。

“这位黄大小姐啊,”她颇含酸意地和陈云笙解释,“算得上虞孟梅的头号铁杆了。三天两头来这堵人,还每次都带一大把金银,看见虞孟梅进出就往她怀里塞。”

陈云笙咋舌。她在乡下、上海都演过戏了,不是没见过戏迷。但是这么狂热还这么有钱的却是头一次见。

“不过啊,”女学生挥着手绢扇风,一脸得色地笑道,“虞孟梅一次都没收过。视钱财如粪土,我就知道我没喜欢错人!”

陈云笙默默退走。自己刚才是被什么东西蒙了心,竟然会觉得后台堵人是个妙招?

“哎,你怎么走了?”女学生在她身后喊,“虞孟梅还没到呢!”

才走出去没多远,陈云笙就听到一阵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她猜着是虞孟梅来了,停住脚步,回头张望。可是除了一片攒动的人头,她什么都没看到。

算了,陈云笙摇头,还是过几天来看戏吧。

***

到了听戏那天,陈云笙早早回到住所,挑了半天,选了一件月白的棉布旗袍换上,又在脸上抹了一点粉才赶去剧场。

进场后发现剧院已经爆满。陈云笙扫了一圈,没看见前几日的女学生,倒是发现那位黄大小姐在。这次她没再带丫环和老妈子,但是依然打扮得珠光宝气,十分耀眼。她坐在前排最好的位置上,抱着一大捧鲜花,姿态竟十分端正。这让陈云笙对她微微生出一些好感。至少这位大小姐是认认真真来看戏的。

这时锣鼓一响。陈云笙知道戏要开始了,急忙找到位子坐下。刚刚坐稳,台上就开演了,然而还不是正戏,而是一折《相骂本》。这主要是彩旦和小旦的戏,又是垫场,虞孟梅当然不会出现。好在是出热闹戏,多数观众也看得有味。演完了《相骂本》,才轮到大戏开场。

这日演的是《双珠凤》,讲的是才子文必正在问心庵邂逅小姐霍定金并拾得其珍珠凤,意欲归还却被其婢女秋华所阻,于是他卖身进入霍府为仆,伺机示爱。一日,文必正奉太夫人之命为霍小姐送莲花,却在途中被秋华盘问。秋华几番戏弄试探,最后还是被文必正的才华折服,引其上楼,玉成好事。最后文必正与霍定金订下终身之盟。

这是小歌班时代(注2)传下来的老戏,陈云笙对这戏算得上烂熟于胸,看得也比旁人仔细。

虞孟梅饰演的文必正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喝彩。演霍小姐的那位花旦虽然也很不俗,可在观众中的声势比起虞孟梅却是逊色许多。

陈云笙看过虞孟梅的照片,也听过她唱电台,可是直到这时见了本人,才真正意识到她有多出色。

凭心而论,虞孟梅的嗓子并不是很亮,音域也不算高,但是声音醇厚,中气极佳,咬字外松内紧,小腔尤其丰富。她的唱腔看似随意,实则韵味十足,听在耳朵里无一处不熨贴。再加上扮相俊朗,身段潇洒俐落,眼睛极为有神,一颦一笑都是说不出的风流蕴籍。

那时的陈云笙识字有限,虽然看得出虞孟梅的种种好处,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只能在心里一遍遍感叹,怎么会有这么俊的小生?因此即使早就知道剧情走向,她还是跟着台上的文必正一会儿忧,一会儿喜。不知不觉,戏就演到了《送花楼会》。

这一场是文必正奉命送花,与霍小姐相会的重头戏,中间有许多做工。只见虞孟梅身着仆装,手托花篮登场。不过先绕舞台走一个圆场,接着在额头上擦了把汗,然后潇洒地甩了一下水袖,整个剧院就已经沸腾了。

“兴冲冲奉命把花送,哪顾得酷暑炎热日当空……”等虞孟梅一开唱,观众已经如痴如醉。前排的黄大小姐拼命鼓掌叫好。陈云笙面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是波澜起伏。明明是普普通通的身段动作,又是听过不知多少次的唱段,怎么她就能唱得如此扣人心弦?

之后的戏顺理成章。才子佳人订立鸳盟,互许终身。鲜花、银元纷纷向台上飞去。黄大小姐扔完了带来的赏银还嫌不够,激动地褪下自己颈间的项链,手上的镯子、戒指,拼命往戏台上扔。谢幕时,又是她第一个冲上去献花。

虞孟梅虽然不怎么收黄大小姐的金银钱财,却很少拒绝她递来的花束。双手接过捧花时,她甚至还对黄小姐露出一个柔和的笑容。这无疑是黄小姐最幸福的时刻,高兴得眼泪都下来了。

陈云笙无花可献,也没有金银首饰可以扔,只能站起来大力鼓掌。除此之外,她特别注意了一下演霍小姐的花旦。这位虽然唱得不错,但似乎不是遥不可及的高度。如果她足够努力,将来是不是也能和虞孟梅站到同一个舞台上?

(注解请看作者有话说)

注1:做灶间就是跑龙套的意思。看范瑞娟老师的访谈,说她们那时其实很少用龙套这个词。

注2:1906年越剧诞生,从这时到二十年代的时期,被称为小歌班时期。这时主要是男班艺人演出。

《双珠凤》是老戏,按本文的时间线,其实应该找早期四工调的版本,但是我始终没找到这部份资料,所以这里参考的是后来陆派的版本,特此说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双珠凤·送花楼会(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