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镇小不分东市西市。镇子中心是商业集散地所在,外围的空地都可以摆摊。
每到逢集时,有很多人在此摆摊。道路两边都是临时摆摊的,只有一个下脚的地方可让行人通过。
清溪镇不是军事据点,没有军队驻镇,也没有镇长。镇上民政、司法、赋税等事物都由济源县县令安排的巡检管辖。
村民想要办事可以去济源县或者等巡检在清溪镇才行。
这也是姜财来惊讶姜明改户帖这么快的原因。
时机就是这么刚刚好。
谢行和姜明到时,路上已经挤满人。两人在外围紧挨着一个瘦脸的大娘放下竹筐。
大娘见竹筐里是野菜,不影响她卖鸡蛋鸭蛋,这才卸下心防。
姜明先铺一层草席,然后才放上簸箕。竹筐里的野菜都拿出来,按种类不同摆放。
三文钱一斤的放簸箕里,两文钱的直接摆草席上。
两人没带秤,在家时已经用稻草绑成小把。一小把就是一文钱。
“哟,真讲究。”大娘说。
谢行说:“簸箕是拿来卖的。大娘要簸箕不?”
大娘不接茬夸他们的野菜水灵。
“都是挑得最嫩的。你瞧。”谢行随手扒拉着水芹:“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姜明说:“大娘,来点野葱不?和蛋一起炒比种的更香。”
大娘……怎么做生意做到她身上来了。
“小竹篮也是拿来卖的,五文钱一个。大娘买来装蛋刚刚好。”姜明再接再厉。
“我有竹篮呢。有需要再买。”大娘说完果断扭头跟旁边的人说起话,屁股也慢慢挪过去。
姜明心里呵呵笑着。这些大娘婶子的,一旦你搭她的话,三五刻能把你全家挖个底朝天。
万一她听过姜明克亲的谣言,怕是要乱嚼舌根,姜明怕影响他赚钱。
谢行拿着两个小竹篮爱不释手。这可是手工制品,就卖五文钱一个,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可恶,居然还没有人买。古代得人工是最不值钱的玩意。
卖不完他再拿回去自家用。
还真别说,他们位置选的不错。时不时有人见野菜新鲜来问价,每过一会总能卖出去一小把。
大娘脸上又重新挂起笑,只是依旧不跟他们说话。不少人过来问价,买完野菜还会挑两三个蛋走,说一起炒着香。
一共十斤野菜,卖到中午只剩两三把。竹篮无人问津,簸箕倒卖出去两个。
谢行一盘算,两个人折腾两天,野菜卖出二十三文。谢行来卖菜不是图几个铜板,但依旧对他造成满满的伤害,都不够精神损失费。幸好他不用靠卖菜谋生,不然他和姜明都得饿死。
尤其是还要背着竹筐走上两个时辰,谢行对卖野菜赚钱彻底死心。
集市上的人肉眼可见的少了,剩下两小把谢行不想再等。他们把卖剩的野菜竹篮都收进背筐,由谢行背着。
他们往里面的集市走。
每走到一个铺面,谢行都会认真观察,卖价几何,人流多不多,他会问姜明的看法。
他想得更多的是姜明能不能独自撑起这个铺子。
姜明对此一无所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集市上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有卖。只是一想到还要自己人肉背回去,谢行就丧失购买的**。
姜明更不用说,他没有花钱的**。
在谢行的坚持下,中午在路边的面摊吃的。老板手艺没谢行好,也有可能是不舍得放料的原因。
一人一碗面,谢行吃个半饱。姜明花出去十八文。
卖野菜的二十三文还没焐热,只剩五文钱了。
谢行把自己碗里的肉片分一半给姜明。姜明舍得点素面,面对他来说已经很好吃。
“我们两个都是肉面了。”谢行乐呵呵的。
谢行分一半肉给他,他一定吃不饱。姜明觉得自己像个守财奴。吃完面见谢行意犹未尽的,姜明欲言又止到底没说出再点一碗的话。
像他这样才是持家有道,现在多攒点银子将来才会越来越好。回家自己做可不用十八文。
在这里吃面就是败银子。早知道不该听谢行瞎忽悠,该带上干粮。
“忍忍就过去了。”姜明安慰道。
谢行身上有银子,只是不好当姜明的年花。
“我不饿。你能给我点面吃已经很好了。”
听到没有,满满的谴责。他可是上交了上百两,姜明连多给他点一碗面都舍不得。
姜明很惊讶:“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
他用一种孩子懂事了的眼神看着谢行,满满的欣慰。
谢行……倒反天罡。
他二十四岁,比姜明大六岁,两个代沟。不过谢子涵的确小姜明一岁,谢行只好憋着。
谁叫他是冒牌货呢。
集市最里面卖的是布料,还有女子哥儿的首饰胭脂。
这里算是小镇的高档场所。首饰胭脂在谢行看来不够精致,他看不上。
不过可以买一些给哥哥,回去后都是古董。听说那边的专家喜欢得紧。
清溪镇只有四五家卖布匹的。店铺像一个大杂烩,布料成衣甚至首饰胭脂都有。谢行挑了一间大的进去。
“客官看点什么?”店小二迎上来。
姜明走到摆放布匹的货柜前说:“买些布料。”
谢行紧随其后,为了方便挑布料,他把竹筐放在脚下。
“夫郎随便看,咱家颜色多价格也实惠。”店小二机灵,一看看出两人谁是当家做主的。
姜明很快挑好,小二拿出算盘算价钱。他买的多是麻布和葛布,想到两人日后要是做买卖,又另外挑两身细棉。
“掌柜的,我妹子又有绣品了。那鱼跟真的一样都快要游出来咯。”一道爽朗的声音响起。
谢行抬头看去,是一位生得极为白净的妇人,后面跟着谢吉。想必妇人就是邓书元的娘家嫂子。
“这是阿元的嫂子。你们叫声芳婶就行。”谢吉说:“这是我二哥的儿子和夫郎。”
小二已经算好账对芳婶说:“芳婶,劳你等会。掌柜的在楼上,有客人在楼上挑成衣。”
芳婶说好,看起来两人很熟的样子。
姜明给的碎银,小二接过忙说要掌柜下来找零。银子都在掌柜手里,都锁在抽屉里,小二找不了零。
他匆匆跑上楼。
芳婶小声说:“这小二是我家邻居,人不错。这家掌柜的可不好相处,小气吧啦的。下次你们到街角那家,门口挂素色幌子那家,唤作昌皓坊,价格实惠些。”
这间满庭芳光看名字就知道卖上等衣料。像平头百姓穿的棉麻葛布在这里买不划算。
也就是邓书元绣技好,布料用的也是顶顶好,其他衣料铺出不起价,或者是怕卖不掉不敢收。
不然芳婶才不想跟满庭芳的掌柜打交道。每回都要压她的价,还要赔笑脸。
但这些话她不好当着谢吉的面说,免得他多想。要说谢吉一家还是好的,柴火新鲜时蔬每回来都带很多。
所以说啊,一切都是将心比心。
很快,小二跟在胖掌柜后面下来。
正所谓是冤家路窄,姜财来和姜云跟在后面一起下来。
姜云昂着头走过来,瞧见柜台上的麻布,他像一个斗胜的公鸡。
“我说怎么在楼上就闻到一股穷酸味呢。原来是你们啊。”姜云嫌弃地挑起麻布又甩开好像有脏东西一样:“你也就配披麻戴孝的。”
谢行和姜明还没说话,掌柜的反而急着讨好姜云:“姜少爷说的是。这种下等人怎么配和你比呢。”
姜云可是买了整整两套织云锦做的成衣,加起来要二十两。这些穷酸在他店铺买一辈子的麻衣都买不到二十两。他自然是急着讨好姜云。
果然,姜云露出毫不掩饰的笑容,就连后头的姜财来也翘起嘴角。
“我那两套织云锦让绣娘今晚改好,我明天就要装。”姜云趾高气昂。
掌柜大声说:“那是自然的。织云锦是京城流行的布料,一套要整整十两银子呢。我们一定会让姜少爷满意的。”
一套衣裳十两,怪不得姜财来要让姜富卖地。只是,姜财来这样打扮姜云意欲为何?
“蠢货。”姜明冷笑道。
姜财来什么性子,姜云难道不知道?就这样还敢往前凑,简直是不知死活。
“你说谁是蠢货?”
“你这般着急做甚?原来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谢行说。
他原来还想问掌柜的就是这般待客?在顾客有矛盾时不主动调和,反而先拱火。看掌柜的态度,就知道芳婶原先说的都是真的。
就掌柜的这样,满芳庭还能继续开下来要么是有后台,要么是清溪镇的人眼瞎。
“掌柜的,让这些下等人在这里吵闹,不免失了满芳庭的格调。”姜财来说。
看掌柜像是要赶人,小二慌忙上前:“就是这两位等着找零。”
哪料,掌柜直接把手头的碎银扔向谢行:“满芳庭不做你的生意。带着你的银子滚出去,免得脏了贵人的眼。”
谢行……
谢行简直被气笑了。
他不是尖牙嘴利之人,一时竟找不到骂人的话。二十四年来,还没被这么对待过。
姜财来显然很满意掌柜的态度。小二是打工的,他也没办法,只好低着头。唉,等下工后再去找芳婶好好道下歉。
“捡起来!”
“你说什么?”掌柜不屑。这种穷人他见得多了,哪怕被羞辱也是万万不敢得罪他的。
“我说,把银子捡起来。”谢行一字一句地说:“需要我现在站到大街上帮你好好宣传下满庭芳吗?”
“今天刚好逢集,像我这种穷酸外面多的是。大伙还不知道满庭芳穷酸禁入的规矩呢,万一冲撞掌柜就不好了。”
补10-7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3章 第 43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