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行没有直接拒绝,只说要再考虑两日。
谢勇说租地是租镇上的乡绅的地。那些地原先是谢顺的。邻村一个佃农儿子有了出息,全家搬去镇上,今年退租了。
谢勇打听到有五亩地退租,消息还没传开。乡绅还算公道,只收四成地租。
谢行听得咋舌,彻底打消租地的打算。他可舍不得白白给出去四成。谢行对自己还算有自知之明,他只有理论知识没实践过,怕自己种不好。
要是庄稼没种好,搭进去农具、肥料 和劳力不说,还不知道要不要倒贴银子当地租。
只是谢勇跑了几天打探消息,谢行不好直接拒绝免得像不识好歹。他打算过两天跟谢勇说不租地的事。
他只认准买地这件事。
谢行安慰姜明:“实在不行,咱们去镇上做些小买卖。有手有脚的不至于饿死。”
他知道自己有金手指,但姜明不知道,姜明会担心未来很正常。
“好。你说的有道理。”姜明马上说:“做些小买卖也行。先前你不是想去镇上卖野菜嘛。正好咱们现在得空,不如先试几日。再者,想去镇上做小买卖,先去打听打听也好。”
去镇上来回三四个时辰,之前姜明说野菜卖不上价,还不够一顿饭钱。有这闲功夫不如在家躺着,躺着不容易饿吃的少还能舍点粮。
没想到,现在他居然同意了。
谢行很开心,姜明也很开心。
两人都想去镇上,齐心协力想做同一件事,这件事很快就能做成。
说干就干,姜明趁着夜色编织。去镇上一趟不容易,他想带些竹篮和簸箕一起卖。
翌日,两人早早上山。忙活两日,攒够货物出发去清溪镇。
期间,谢行又与谢迎通信说下近况。
谢迎没想到,弟弟竟然落魄地想去当佃农。要知道,封建王朝的佃农都是被敲骨吸髓的悲惨角色。
他的弟弟,天生就该荣华富贵一辈子,怎么能去吃这些苦头呢。
谢迎非常气愤:“没有人能使唤我弟弟。”
周助理非常淡定地停下汇报工作,静静地等待老板的吩咐。
在谢行的事情上,谢迎非常不谢迎,非常情绪化以及出人意料。
“专家那边有什么进展?”
“有的。有三个发现。”
“第一:经过数次的交换测试,只有双方时空都存在的东西才能进行交换。”
谢迎了然地点点头,表情有些遗憾。之前的健胃消食片没传送过去,他就对此有过怀疑。
周助理倒是松下一口气,老板没疑义就好。天知道,当他得知老板担心弟弟被欺负,想在某个国度搞一批军火送过去时,周助理天崩了的感觉。这实在是有点难度。
“第二:专家们检测到玉佩有奇怪的磁场。每到黄昏时分,磁场特别活跃。专家推测,这就是玉佩能沟通两界的缘由。”
至于那场龙卷风是自然的天气原因,还是玉佩磁场造成的,专家也说不清。
谢迎再次点头,跟他的猜测**不离十。
要么是玄学,要么是科学。
“第三点目前还是猜想,还在研究阶段。经过精细的勘测,每次交换后玉佩的裂缝都在变小。它正在不停地修复自身,也许等它完全修复好,就能真正地沟通两界。”
那时,就是谢行回家的时机。
“玉佩修复的动力,专家推测是从每次交换里面获取的能量。跟谢行少爷沟通过,每次交换后双方物资都有些差异。一开始交换的价值低没注意到。专家们比较过两界的物资价格,换算过汇率,加上后面有进行大笔的交换才发现不对劲。”
也就是说,每次交换,玉佩都中饱私囊。准备点来说,每次交换都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用以修复自身。
简直就像有了思想一样。
但它又千真万确只是一块玉佩。世界上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不止这一件。只要对谢行没危害,一点钱财谢迎不放在心上。
至于什么时候能把谢行捞回来,专家们也不敢打包票。
谢迎越等越没耐心,他冷笑两声:“呵呵。”
“通知厨房,研究院那边煮两天白粥。”
谢子涵知道谢迎心情不好,缩着脑袋坐在沙发上。闻言,他抬头看谢迎,实在不明白这跟煮白粥有甚干系。
周助理了然。
煮白粥,那就是不要煮干饭。
这么久还没把谢总的弟弟捞回来,专家都是吃干饭的吧。
谢总是想表达这一点吧。希望专家们沉迷研究看不懂。
周助理出去后吩咐下去,末了他叮嘱道:“如果有专家问起,就说最近天气热了,谢总担心大家胃口不佳,特意安排煮的白粥。”
“对了,不要让谢总知道。”
谢迎揉着眉头还不忘关心谢子涵:“最近的学习怎么样?”
谢子涵是个很省心的小孩,学习主动生活习惯良好。
果然,谢子涵的声音响起:“我已经学完小学的内容。夫子,不,是老师。老师说放我两天假,接着开始学初中的内容。”
谢子涵十七岁,上初中虽然还是老了些,但也不是不能去。谢迎问他要去学校还是留在家里。
谢子涵想了想说:“还是留在家里。刘老师对我很好,教得很好。”
他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从没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番奇幻之旅。初到异世,谢子涵没有兴奋,只有惶恐与迷茫。
后来知道这是一个和平且人人平等的世界,他还是不适应。他最熟悉的就是谢迎,对谢迎难免会有依赖。
至少在谢行回来之前,谢迎一定不会伤害他。在那之前,他都是可靠的。
至于周助理,周助理是拿钱办事对他是公事公办。在谢子涵的以往的认知里,周助理像是管家。没有哪一家的少爷会主动去结交朋友的管家,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谢迎总爱冷着脸关心他。谢迎似乎很会照顾人,总能第一时间发现他的不舒服。谢子涵从前感受不到的温暖在谢迎这里体会到了。
也许,这就是家人的温暖。
他是偷谢行的。他很羡慕没见过的谢行,只是羡慕没有妒忌。谢子涵衷心地希望他们兄弟能早日相聚。
那时,谢迎大概会笑,不会再整天皱着眉。
只是那时他还看得到吗?
谢迎眉头皱得更紧了。怎么回事,自己养的小孩都不爱出门?自己的教育方法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也许你想出门?”谢迎试探道:“你不用担心我,我不会限制你出门的。”
谢子涵摇头拒绝。也许等他不再对这个世界陌生,等他有了认同感,他会想走出去。
“好,一切按你心意来,千万别委屈自己。”谢迎说。
弄清谢行失踪的原因后,谢迎没有怪谢子涵。他不是怨天尤人的性子。
况且在这件事上,谢行没错,谢子涵也没错。一切都不可预测,天意弄人。
但他不信天,天不顺他他便逆天而行。他要把弟弟抢回来。
还有一件事,谢迎一直没对谢子涵说。谢行虽然不是有意的,但还是娶了谢子涵的未婚妻。
古代很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谢迎有私心怕谢子涵生怨气影响谢行回家,于是没说。
任何人跟谢行比,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偏心弟弟。
谢行这边和姜明很早出发去镇上。大山村没人有牛车,他们只能走着去。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不用走路去镇上,那就是走去大河村。大河村有位老车把式,每次逢集都会赶车去清溪镇。一趟可坐十几人,一人三五个铜板。
谢行不知道有这回事。姜明知道但舍不得铜板,根本没跟谢行说。
在路上,遇到不少熟人。
先是谢吉,他说去镇上卖绣品。邓书元身体不好,走不了这么久的路。每回去镇上都要坐牛车,多数时候绣品都是给谢吉带去镇上。
谢吉三大五粗不懂这些,他每次都是先去找邓书元的娘家嫂嫂,嫂子再带着他卖绣品。
谢吉不是空手去的,背上还有几担摞起来比他脑袋还高的木柴。
“镇上什么都要银子。山里到处都有柴,每次去都要麻烦丈母娘家。我带着柴火去。”谢吉气不喘声音不变,看起来毫不费劲的样子。
谢行真是羡慕坏了。这是什么先天圣体?每次看到谢吉,谢行都有一种也许武松打虎是真的想法。
“怎么挑这么多。路又这么远?”谢行问。
“嘿嘿,这有什么。”谢吉憨憨笑道:“就五担柴。我还想多背五担,阿元不肯,怕我累着。”
“阿元心疼我。”
“哎,你说,就几担柴,有甚累的。但阿元就是不肯,他说年轻不珍惜身体,老了要后悔。他总想这么多。但他说的话,我也不能不听。”
此时被竹筐里的野菜压弯腰的谢行只想翻个白眼,他不服输偷偷地挺直背。竹条很硬硌得肩膀疼,谢行渐渐地跟不上谢吉的脚步。
寒暄几句,谢吉大跨步走到他们前面。没一会,连谢吉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四叔的身体怎么就这么好呢。”谢行感叹道。
那可不。
村民服谢勇这个里长,有一半人就是怕不服要挨谢吉的拳头。那可真是沙包大的拳头。
姜明说:“累了换我背吧。你以前没做过这活,一下做狠了怕要伤身体。”
“我还行。真累了我再跟你换。”谢行咬牙坚持。东西不重就是竹筐硌人。
“到镇上买些布,该做夏衫了。有剩的布头拿来包下竹筐。”姜明盘算着两人都没春衣,买布料请朱家婆婆做划算。
“好,家里的事你来安排。”
姜明笑着应好。他觉得日子越来越好了。
快到镇上,竟遇到了谢实。
谢实说去办事却没有跟他们一起进城。他脚步一转沿着城墙离去。
那是去济源县城的路。
补10月5日更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第 42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