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话音刚落,谢行心驰神往,比起卖吃食,谢行更喜欢种地。谁没关注过几个种地博主呢。
现代牛马除向往草原外,更憧憬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几亩薄田,种的都是自己爱吃的。鸡鸭成群,自给自足。再养上几只小狗或小猫,闲时溜猫逗狗。奢侈点的,猫狗双全。
不用社交,没有讨人厌的同事和画大饼的领导,没有kpi的压力,三五好友时不时把酒言欢,一起采摘分享丰收的喜悦。
多好啊。
当然前提是要足够的钱。
谢行虽然没上过班,但不影响他想躺平的心愿。光想想就觉得美。
“种地好啊,春播一粒秋收十串。弄个小菜园,五颜六色的番茄,圆的长的茄子都安排上。”谢行语气亢奋,仿佛已经看到大片大片丰收的蔬果,吃都吃不完的那种。
他陷入了甜蜜的烦恼。
自己种的,保证不打农药,纯天然绿色产品,这不得一颗卖一百六十六?
“咱家没地。”姜明不理解谢行的兴奋,但不影响他继续说下去。姜明抛出现实的难题。
农家都知道种地的苦,可真要他们不种了谁也不愿意也不敢不种。说到底还是没其他的手艺只能靠种地过活。
地里的庄稼吃天气,农户活得好不好得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这是什么问题?这也算难题?谢行大手一挥:“买。”挥斥方遒,颇有指点江山之意。
“你说买就买?”姜明也想买田地所,但哪有想要就得到的好事:“要看有没有人卖。”
谢行蹙眉:“有钱也不卖?”只要钱给够不信没人卖。
“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要不是活不下去谁肯卖?”姜明瞥他眼神复杂。
可恨的谢宝贪图享乐把谢顺叔留下来的良田都给卖了。要是谢行早点来的话,这么多好地他有信心赚出一栋青瓦房来。
谢行点头,这倒也是,毕竟古代人口不流通,农民除种地外找不到其他的营生,只能困死在土地上。
有地还能活,没地死路一条。
“说得对,地是命根子,要不是活不下去谁想当太监呢。”谢行露出贱兮兮的表情:“练葵花宝典孤独求败的除外。”
可惜姜明没有理解他的幽默,他使劲瞪他,什么太监不太监的,就算他们是夫夫,哪有光天白日说荤话的。
谢行悻悻地摸摸鼻子缓解尴尬,他赶紧岔开话题:“有没有可以开荒的地方?”
古代地广人稀,有些朝代鼓励农民开荒。刚开出来的田地能免税。谢行的算盘打得叮当响。他有钱可以雇人开荒。
姜明毫不留情地戳穿他的幻想,他指着远处的大山:“目之所及都是有主的。就连山头也是衙门的,哪来的荒地?真有还能轮到咱们?其他人又不傻。”
要知道大山村之所以这么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田地少。
大山村三面环山,平地少良田更甚。大山村要是有荒地,姜明三岁起就想抡着锄头占地为王了。哪还用受姜富一家的欺压。
“好吧。”生活不易谢行叹气,幸好有姜明这个新手指导,不然他现在就能白日做梦了。
他问姜明良田的行情价。
姜明没买过地,报了个大概的价格。
他心里清楚冬天没人卖地,春天更不可能。好不容易熬过冬天,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卖掉能活命的良田。
只是现在他不想打击谢行。
“实在不行,租几亩也行。”姜明安慰道:“咱手中的银子也就三四亩地。”
也不可能全拿去买地,吃喝种子都要银子呢。
“银子的事不用操心,有多少买多少,不差钱。”谢行豪气地拍拍胸脯,颇有一家之主的风范。
不就是钱嘛,他有哥哥啊。
“你手里还有钱?”姜明马上看过来眼神灼热。
谢行心里一惊,变得支支吾吾:“呃,没,没有了。有一点,就一点点。你怎么会这么想。真没有了。”
怎么回事,他说的都是真的,他就留个零头,怎么这么心虚呢。
前言不搭后语,又说没有又有一点点。
“有还是没有?”姜明追问。
“没有,真没有了。一滴也没有了。”谢行斩钉截铁地说。
姜明蹙着眉头半信半疑,谢行手上要是没有银子是怎么把买田地说的如此轻松。还有多少买多少,当买大白菜呢。
姜明可以理解谢行藏私房钱的行为,不藏的是傻子。但还是有些担心,谢行会不会习惯大山村的生活。他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县城的少爷了,他们现在是山村里一对穷苦……有些臭钱的夫夫。
姜明没有再问,转而说起别的。谢行松了口气,虚摸一把额头。
野菜摘好洗净,留来做腌菜的放到簸箕中,搁院子里晾晒。
谢行抓起一把折耳根,折耳根已经洗净掐成小段。蒜末姜沫一过油,香辣味激地姜明连打两个喷嚏。调料调好后,谢行全部倒入大盆。
“我来。”姜明接过盆用筷子不停地搅拌。他看过谢行凉拌,这是第一次动手实践。姜明想,看会的不算,自己动手真会了才算会。他可不是偷师,他是正大光明的学。
辣味激得姜明又连打两个喷嚏。
每次想打喷嚏前,姜明都憋死忍着,怕口水喷到食物,快步走到门口才敢用力打出来。
这次他也一样,只是耽搁片刻那个喷嚏悄无声息地化成气堵在心口,打不出来了,逼得他淌出两滴眼泪。
谢行回头被姜明鼻头红红半眯着眼睛的模样逗乐。他笑道:“呛到了?你出去等,很快就可以吃饭了。”
中午的阳光照得屋内亮通通的,姜明清楚地看到谢行笑时眼睛先弯下来,他不服气用沉默回答。姜明进屋拿起筷子继续搅拌。
谢行没再管他,抓起一把马齿苋焯水过凉后加调料倒到海碗中。谢行把海碗放到姜明面前:“那这个也麻烦我们小厨子拌匀咯。”
折耳根已经搅拌好,姜明问要不要放花生碎。这是谢行第二次凉拌折耳根,上一次加的花生碎特别好吃。两人都忍不住先挑花生碎吃。
谢行说等吃的时候再放,他俩都喜欢吃脆花生碎怕泡久不脆了。
姜明把折耳根放到柜子里盖好。折耳根凉拌后要等入味,这是留给晚饭吃的。现在天气还不是很热,不怕放坏。姜明继续搅马齿苋,他挑起一根特别粗壮的给谢行看:“这是谢明兄弟俩给的?”
根茎粗壮,特别好认。
谢行点点头。这颗马齿苋太老了,很难嚼。
不过这是小娃娃的心意,他想好好对待,认真地吃掉它。而不是回家后偷偷扔掉。如果给谢明谢白知道会伤心的。
腊肉肥瘦相间,从切面看特别漂亮,下锅后很快煸出油脂,等差不多了谢行手脚麻利倒入水芹翻炒。
良民看着他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觉得很矛盾。谢行一言一行都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少爷,但他做菜怎么会这么熟练呢?
还这么好吃。
很快,姜明顾不得纠结,菜上桌了。
他们吃完饭打算去找谢勇,中午做得很简单。
对姜明来说,已经是大餐。有白米饭,腊肉炒水芹油汪汪的看起来特别有食欲。凉拌马齿苋刚好解腻,姜明笑死,他根本不会腻。
谢行宣布,他和姜明就是最好的饭搭子。姜明爱吃腊肉专挑腊肉吃,正好剩下的水芹是他爱吃的,他包圆了。
吃完饭,姜明主动去刷碗。
谢行没走远,站在门口消食,一边跟姜明搭话:“要不晚饭让你炒菜?”
正好看下姜明学得怎样了。
姜明洗碗的手一顿,他深思后拒绝了。
谢行问他为什么。
姜明回过头来眼神幽怨,还能为什么?他舍不得放油放盐呗。谢行炒菜跟不要命似的倒油,有时候还要过两三次油,过完的油他还想倒掉,幸好姜明在旁边看着制止了。
还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调料,姜明以前听都没听过。
光想想就心疼银子。姜明实在不敢想,肉疼。
那哪是炒菜,那是往锅里倒铜板。啪,先下十文,等十文钱冒烟融化了,再啪,下青菜。炒两下又啪,五文钱的油又下锅了。
姜明有气无力地拒绝。等什么时候他不心疼了再说。
“瞧把你心疼的。”谢行嘿嘿笑着,他知道姜明心疼银子。
但姜明就算心疼银子也没管过他,姜明这点特别好。
在吃食方面他们很一致,要吃好喝好,毕竟身体是自己的。
谢行越想越觉得幸运。姜明很多理念跟他不一样,但从来没有强制要求他一致。
怎么说呢,就是求同存异吧。
姜明理解他的与众不同,从来没要求他去改变。他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教给谢行,谢行愿不愿意接收,愿不愿意改都由他决定。
对于姜明来说,花钱就是要他的命,但在吃东西方面还是例外的。饿怕了的人,没有什么比吃东西更重要了。
姜明洗好碗放到灶台上盖好,甩甩水用衣袖把手擦干,又在谢行的监督下擦手霜。
谢行暗暗想着,要买块布放厨房擦手。
冬天的时候还不是最难受的。春天天暖和起来时候才是,冻疮一片片发痒,但不能挠不能碰。
今年遇到谢行后,他没碰过冷水,穿得也暖和,手比往年好多了。
两人锁上门,时而并肩行走,时而一前一后往谢勇家走去。
听到两人的来意,谢勇为他们高兴:“若有良好田地一亩,价值三百钱;劣质田地七亩,价值五百钱。这是官府的定价。”
“但济源多山少田地,得添一些。”谢勇继续说。
谢行了然点头,官府有定价也要看市场价。人多地少涨价是难免的,只要不是太离谱他都能接受。姜明提前说过价格,两人在家也商量过,听到谢勇说的表情淡定。
谢勇见谢行如此淡定,他倒是不淡定了。
三百钱就是三十两。一代人一辈子可能都攒不下三十两。
但谢勇很快冷静下来,发自内心地为谢行高兴。有银子好,他就不用担心谢行没有营生养不活自己和夫郎。
谢勇有些隐秘又羞耻地高兴,他就不用管谢行了。不用纠结管他饿着自己的孩子婆娘,不管怕人说怕良心过不去。
观谢勇表情诚恳,毫无贪婪之意,姜明放下心来。谢家人的人品很好,看谢行就知道了。
难怪谢宝不是谢家人,那个好逸恶劳爱慕虚荣的书生。
可恶,荣华富贵怎么就光顾他了。
姜明想到自己也没吃亏,他又开心起来。谢宝贪图他美貌能干,他想靠谢宝荣华富贵,各怀鬼胎没有半点真情。
姜明精明,对谢宝都是只说不做。嘴上说出花来,他也没为谢宝真出过力。
田地不是说买就有得买的,谢勇说帮他们留意。
两人告辞家去。
有宝子问更新时间,请听我狡辩:唉,台风过后每天都是狂风暴雨,离谱的还有龙卷风来袭。我的电脑发病坏掉了,这两天才修好。
回顾正题:目前是隔日更,有榜单的话随榜更大概是一周五更(嘿嘿也是让我过上双休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9章 第 39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