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雪刃 > 第17章 东宫札记[番外]

风雪刃 第17章 东宫札记[番外]

作者:三卿不问清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8 11:36:43 来源:文学城

世人都道东宫尊贵,不知那是最华丽的囚笼。

在遇到他的“冰雪刃”之前,年轻的太子早已学会在冰层下潜行,于无声处积蓄着撕裂黑暗的力量。

昭明九年的秋夜,御书房内烛火通明。尤鹤杳批完最后一本奏章,揉了揉额角。

目光掠过窗外沉沉的夜色,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许多年前,那个同样深沉的东宫夜晚。

如今,他坐拥天下,身边有知心之人,有聪慧皇子,朝堂清明,四海宾服。

可那段在遇到青暄和之前,独自一人在夺嫡漩涡中挣扎求存的岁月从未真正忘记。

他起身,走到一个紫檀木柜前,取出一本纸张已然泛黄、边角甚至有些磨损的册子。封面上,是少年时他亲手所书的四个字,《东宫札记》。

这是他登基后,命人从东宫旧物中整理出来的,记了他作为太子最艰难时期的一些零散思绪与密事。

他很少翻阅,但他现在就是不由自主的想要看看。

承安十五年,秋。

彼时,尤鹤杳年方十七,已被立为太子三年。这三年,是他从云端坠入泥沼的三年。

母妃端慧皇贵妃,因一桩莫须有的“巫蛊”案,从圣宠巅峰被打入冷宫,不过一年,便郁郁而终。

外祖父一家受到牵连,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曾经显赫的母族势力土崩瓦解。

而他的父皇,那个曾经对他寄予厚望的帝王,眼神也一日比一日冰冷,充满了审视与猜忌。

朝堂之上,风向骤变。

以萧贵妃(后来的萧皇后)为首的萧氏外戚,与二弟尤景曜勾结,势力急剧膨胀。

以往围绕在东宫身边的官员,或转投阵营,或明哲保身,或遭排挤打压。

东宫这个地方,看似依旧尊荣,实则已是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随时可能倾覆。

尤鹤杳清晰地记得,秋雨连绵的下午,他前往乾元殿向父皇请安,却听见殿内传来父皇与萧贵妃的谈笑风生,其间夹杂着尤景曜朗朗的背书声。

他只能在殿外冰冷的石阶上跪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雨湿透了衣袍,才得到一句“太子回去吧,陛下歇下了”的通传。

那时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何为“孤家寡人”。寒意不是来自湿透的衣衫,是来自那被至亲之人隔绝在外的冰冷。

但他不能倒下去。母妃临终前紧紧抓着他的手,那双失去光彩的眼睛里满是担忧与不甘:“鹤杳,活下去…小心……萧……”话还没说完,人就先走了…

他还有忠于母妃的一些旧人需要庇护,他不能让母妃枉死,更不能让这江山,落入尤景曜那般心术不正之人手中。

承安十六年,春。

光靠隐忍是不够的。尤鹤杳深知,他必须拥有自己的力量。

明面上的势力已被大幅削弱,他只能转向暗处。

他开始有意识地筛选、培养绝对忠诚的班底。他从母妃留下的、未被清洗干净的少数几个忠心老仆入手,通过他们,联系上了一些因受母族牵连而被边缘化的武将后代,以及一些对萧氏专权不满、苦无门路的寒门士子。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危险。

一次,他试图通过一个告老还乡的翰林,暗中联络一位在军中颇有威望、却受萧氏排挤的将领,消息不知如何走漏,不过旬日,那位翰林便“意外”失足落水而亡。

他变得更加谨慎,更加沉默。在人前,他依旧是那个温润如玉、谦恭有礼的太子,对政事不多插手,对兄弟友爱,对父皇恭顺。仿佛完全接受了现状,安于做一个富贵闲人。

在东宫最深处的密室中,他利用有限的财源,秘密组建了一支精干的暗卫。最初只有寥寥数人,都是经过生死考验、绝对可靠之辈。

他们负责探查消息,监视萧氏及尤景曜一党的动向,也负责保护东宫核心人员的安全。

同时,他开始构建自己的情报网络。不再依赖于朝堂之上公开的奏报,而是通过安插眼线、收买底层胥吏、结交三教九流等方式,从市井街巷、衙门角落汲取信息。

他需要知道,萧氏在吏部安插了哪些人?尤景曜最近与哪些将领往来密切?漕运、盐铁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要害部门,又被他们渗透了多少?

《东宫札记》中的一页,用隐语记录着:

“丙申年三月,西市胡商言,近日有北地骏马大量入京,非官制,疑与景曜有关,需查其用途、流向。”

“四月,吏部考功司主事王涣,其妾室与萧府管家有亲,其考核评语多有不实,需留意。”

“五月,暗卫报,景曜于京郊别苑密会漕帮三当家雷豹,所图不明。”

这些零碎的信息,在他脑中慢慢汇聚,逐渐勾勒出对手庞大而狰狞的轮廓。

他知道,萧氏和尤景曜的目的不仅仅是打压他,更是要彻底将他拉下储位,甚至让他悄无声息地消失。

一次外出狩猎,他的坐骑突然受惊,若非暗卫拼死护住,他险些坠入悬崖。事后查验,马鞍被人动了手脚。还有一次,他惯用的砚台中,被查出掺入了能令人慢性中毒的药物。

每次的化险为夷,让他学会了借力打力,利用父皇对萧氏势力坐大的些许忌惮,偶尔在看似无意间,透露出一些无关痛痒、却足以引起父皇疑心的信息。

他也在暗中扶持一些与萧氏有隙的官员,让他们在台前与萧氏周旋。

承安十七年,冬。

这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天。朝中再次有人上书,以“太子年幼德薄,需贤王辅佐”为由,奏请加封二皇子景曜为“摄政王”,虽被父皇暂时压下,但意图已昭然若揭。

东宫的气氛降到了冰点。属臣们人心惶惶,连日常用度都开始受到内务府的刻意克扣。偌大的宫殿,在风雪夜里,显得空旷寒冷。

尤鹤杳独自坐在书房里,炭火微弱,呵气成霜。他看着铜镜中的自己,他想,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他知道,他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打破目前僵局的契机,一个能助他看清迷雾、甚至给予他致命一击的…“刃”。

也是在这个冬天,他第一次听说了“渌醽先生”的名号。

起初并未在意,直到看到那篇《治河七策》,文中展现出的才识与格局,让他眼前一亮。

他能感觉到,此人不凡。

于是,他派出了暗卫,去详细调查这位隐居山野的“渌醽先生”。回

报的信息却有些模糊,此人似有隐衷,来历成谜,但才学确实惊人。

“或可一用。”尤鹤杳在《东宫札记》的最后一页,关于“渌醽先生”的信息旁,写下了这四个字。

他不知道这个决定,将会如何彻底地改变他的命运。

尤鹤杳轻轻合上《东宫札记》,叹息一声。

那些年的步步惊心,如今回想起来,依旧能感到那份沉重的压力。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一件披风轻轻落在他的肩上。

“夜深了,你还不安歇?”青暄和的声音温和的响起。

尤鹤杳转过身,握住他微凉的手,将他拉到自己身边,一同望向窗外皎洁的明月。

“想起了些旧事。”尤鹤杳低声道,“想起你还没来东宫的时候。”

青暄和微微一怔,随即了然。他安静地陪他站着。没有追问。

“那时,我真觉得,前路一片漆黑,不知还能撑多久。”尤鹤杳的语气带着回忆的恍惚,“我知道,我只能靠自己,可…”

青暄和反手握紧了他的手,轻声道:“但陛下撑过来了。而且,做得很好。”

尤鹤杳低头看他,月光下,青暄和的眼眸清澈,盛满了星光。他心中那片曾被冰雪覆盖的荒原,似乎也被这目光彻底温暖。

“是,撑过来了,我撑过来了。”尤鹤杳将他揽入怀中,下巴抵着他的发顶,声音充满了感慨与庆幸,“幸好,后来遇到了你。”

幸好,他那日在黑暗中伸出的手,握住的不是一把锋利的“刃”,是一轮能够与他并肩照亮彼此前路的明月。

从潜龙在渊,到飞龙在天。

这其间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但此刻,拥有怀中之人,往昔所有孤寂与挣扎,便都有了意义。

《东宫札记》所记录的那个太子,终究是等到了他的破晓之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