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风雪长歌·北境之刃 > 第27章 第二十六章 沉梦初醒

风雪长歌·北境之刃 第27章 第二十六章 沉梦初醒

作者:沈归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7 20:56:18 来源:文学城

当日,雪京初晴。

昨夜雪停,街巷间白霜未褪,宫墙瓦檐间尚凝着一线未化的银痕。晨光如水,透过凝香楼东厢的素纱窗幔,落在雕花楠木床榻之侧,斜斜地洒下一地金白。

榻上锦被微动,绣有缠枝海棠的被面翻出一角,沈鸢缓缓醒来。

她并未立刻起身,而是侧卧了片刻,凝视着纱窗上微晃的光影,静静地,让自己从梦境的余温里抽离出来。

空气中残留着昨夜点过的玉兰熏香味,淡淡的,有些清冽,也有些疲惫。

她坐起身时,鬓发轻垂,略显凌乱。一缕青丝滑落在肩前,与她素白里衣相映,肌肤愈发透出一种不真实的冷白。她披上一件绣着梅枝的薄袍,绛紫色的暗纹在晨光中泛着微光,袍下曳地的衣角缓缓拖过乌木地板,宛如沉雪之下暗藏的流火。

她走到窗前铜镜前坐下,纤指理着鬓发。

镜中之人眉目仍旧端丽,清冷静和,一如多年前那位被称为“雪京第一才女”的沈家小姐。只是如今再看,眼下似有浅浅青影,眼尾悄然绽出一道淡不可见的细纹。

她的指腹轻轻触了触那道细纹,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声。

人说岁月不饶人,她却觉得这岁月的痕迹,不是从脸上长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慢慢沉下去的。

她想起昨夜放出的信鸽。今晨应有唐沁的回信,可至今尚无音讯。

沈鸢心头泛起一丝不安。她站起身,赤足踏过温玉地砖,走至床榻一侧,拉开沉色雕纹的樟木柜,低身翻找。

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乌木笔架。它静静躺在那里,雕着竹叶与仙鹤,温润如故,却带着一层岁月的尘息。

她怔了一瞬,终于伸手将它取出,拂了拂那薄薄的一层灰尘,指尖轻抚过笔架的曲线,眼中慢慢浮起温软又苦涩的水光。

这是父亲昔年所用之物,自他离世,她一直未舍得收起。

她缓缓坐回榻边,将笔架放在膝上。那记忆便如水波般浮现。

——父亲沈雨秋,曾是朝中敢言直谏的风骨之臣。

当年大元边境溃败,朝中动荡,李胆遭贬问罪。父亲上疏力保李胆,甚至以她为筹码,允其嫁入李家,以示沈家立场。

那年她尚不懂政治,只知父亲沉眉苦面、每日与母亲争执;只知李铭少年英俊、礼数周到,虽不亲近,却也不觉恶感。

她那年十七,披嫁衣入李府,虽隐隐觉得命运未竟,却未敢违抗。

她一直以为,父亲守的信念,便是自己一生该守的。她想,她所做的不过是用自己的婚姻,去完成一场忠义的祭礼。沈家忠

良,誓与李胆共进退。李胆死了,还有他的儿子李铭。

可她后来才明白——不是所有的牺牲都值得,不是所有的信仰都能支撑一生。

她曾以为自己是有思想、有胆识的女子,哪怕奉命成婚,也应能以信念为舟,抵御世俗风浪。但这段婚姻,却像一口封闭的井,把她一步步拖向更深的沉寂。

李铭日渐沉溺,暴怒无常。她一度安慰自己,情感可以培养,日子可以熬过。但那一日,他冷笑着说:

“当年沈雨秋以女儿献祭信仰,如今我也该拿你换回我失去的东西。”

那句话,如刀入骨。

她沉默守着残破的家宅,眼睁睁看着李铭将她的嫁妆一件件变卖,却仍强迫自己相信父亲没错,相信这个男人仍可从谷底爬起。可事实一次次撕破幻想——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拯救,哪怕他曾是你信仰的一部分。

直到那一夜,她在镇元侯书房偶然翻出那封信——

大元皇子亲笔,落款清晰,是当年的旧印。

那一刻,所有的挣扎与压抑都如溃堤洪水。

李铭勾连外敌,这不是失势,不是沉沦,而是叛国。

她哭了整夜,也笑了整夜。那种笑,不是释怀,是讽刺,是愚弄。是对曾经那个将命运交给信仰的自己的嘲笑。

她想着,父亲若在,会如何看待她的选择?她不再知道。

次日清晨,她提出和离。李铭暴怒如兽,几乎将她推下石阶。若非王赡出手,她未必能活着离开那座宅子。

她缓缓将笔架放回,手指又翻至下一层,取出一件包裹。

展开,是一件银丝织就的软甲,质地轻薄,寒光流转,柔中带韧。

这是十五岁那年,父亲请来武艺师父所赠的防身之物。她记得那日雪初落,父亲说:“你骨架轻灵,宜学快剑。此甲虽薄,却能挡刀刺一寸。”

那时她还笑着接过,只当是长辈的关心,从未真正想过有朝一日,它竟会成为她婚后的护身之物。

那些年,她只穿过两三次,大多时候,都是在李铭暴怒至极、她不得不防的时候。

这个软甲,陪着她走过最暗的日子。如今,她希望它能护住另一个人。

她低头,将软甲叠好,重新用帛布包裹妥当。

她站起身,走至衣架前,取下挂着的深蓝暗花长袍,袖口绣有海棠纹样,腰间搭配鸦青色云纹软带,步履之间轻盈如苏。

又取下墙侧的软剑,剑鞘乌黑,握柄缠有银色绒绳,缓缓别入腰间。

最后,她将那封迟迟未得回音的书信包好,放入案边的信笺匣中。

铜镜前,她停了一瞬,望着镜中的自己。

那双眼,沉静清明,却不复当初的灵动。只是今日,眼神中多了一丝罕见的期待。

她喃喃道:“无论这次相逢是福是祸,我都不能让她因为我出事。”

窗外日光微动,庭中腊梅已绽出几点黄蕊,映在她袖摆之下,宛如从漫长冬夜里抽出的微光。

---

凝香楼内,晨光如水,穿过雕窗洒在朱红回廊上,落下一片斑驳光影。

沈鸢步出卧房,深蓝衣袍拂过地毯,腰间佩剑隐于衣摆之中,未多施脂粉,眉目却依旧出尘。

她一边拢袖,一边沉思昨夜未归的信鸽。她习惯等,却从未习惯这种沉寂。

穿过回影廊道,她刚步入主厅,便见姚诗诗迎面而来,步履款款,语声绵软:“掌事,昨夜得了消息——庆帝在香海泉苑调养行程将尽,十日后将与刘杉启程返京。”

沈鸢点头:“派人告诉王赡。”

姚诗诗轻应,又问:“三方药商的动静,您还要听吗?”

“讲。”

“南延商人赴宴后即离,无异动。东海那位清远寺的法愿僧人似乎去一趟王赡府,但是逗留时间不长,可能是寻常走动,目下已出京,应快抵霜华城。唯有大元药材使司李永年,近日出入药铺,还前往了蒲家京西商路。”

沈鸢眼神微沉:“知道了。”

话音未落,身后忽传一声打趣:“哟,两位各色美人儿这般站着说话,清晨风景不错啊。”

姚诗诗吓了一跳,转头见唐沁抱臂立于花架旁,红袍斜披,发髻高束,杏眼含笑,风情潋滟。

姚诗诗白她一眼:“唐姑娘,能不能别像猫一样蹿来蹿去?”

唐沁哼了声:“你青楼出身,风情万种,我不过市井□□,走路悄点儿你就怕了?”

姚诗诗挑眉:“你若真是□□,早被哪个恩客收了。别仗着一张嘴胡搅蛮缠。”

唐沁懒得理会,转向沈鸢:“说吧,这一早叫我来,是不是又想使唤我?”

沈鸢本想寒暄几句,却忍不住问:“你昨夜,可有收到我的传书?”

唐沁一怔,摇头:“什么传书?昨夜我眼睁睁躺到半夜,连只鸽毛都没见着。”

沈鸢眉头顿紧,心知不妙——玄衣署中怕是有人截了她的信鸽。

她从案上拿起银丝软甲,递给唐沁:“替我送去青溪居,交给林雪飞。”

唐沁挑眉:“你就不能自己跑一趟?这么惦记她,却什么都推我。”

姚诗诗笑吟吟道:“掌事身份特殊,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想跑腿就把上次那顿饭的钱还回来。”

唐沁睨她一眼:“你那是她的诗诗,我可不是她的沁沁。再说我前几日替你们沈掌事查那姓姜的小子,至今没收钱呢。”

她嘴上不饶,手却已将软甲收好:“罢了,看在那顿饭的面子上我就跑这一趟。不过说好了,这两日我便要去洪都峡谷,再不管你们这点破事。”

沈鸢点头:“速去速回。”

唐沁红袍一转,香气随风散入廊道,眨眼便没入天光之中。

沈鸢收回视线,吩咐姚诗诗:“楼中事务按昨日节奏,不必打扰上头。你去盯一下西厢账目,听说香料出了点问题。”

“是。”姚诗诗应声离去。

沈鸢则转入内院,片刻后在文案前坐定,批阅今晨送来的几封密札,多是药膳局人手调动与城防布署的外围消息。

屋内钟漏滴答,日光斜洒。她正批阅第三封信,忽有疾足声至,一名玄衣署副属快步入内,气息未稳,脸色凝重:

“掌事,大事不好!”

沈鸢放下笔,抬眼:“讲。”

“李铭的人在城郊击杀我署一名暗线,有目击者称——他们追出城,是因为那人误伤了一位雪东来的女商人。”

沈鸢身子一顿,脸色倏变:“谁?”

副属低声:“好像是……姓林,说是为太子办事的。不知生死,只知现场血迹遍地。我们若得罪了太子这边,恐怕麻烦大了。”

沈鸢身形轻晃,脑中瞬间掠过无数念头,指尖紧扣椅背。

“掌事你……”姚诗诗见状急步而来,扶住她,对那副属道,“慢些说,别吓到人。”

沈鸢强自镇定:“备马,我去一趟城郊。”

“你亲自去?”

“快!”语声已然焦灼。

她正要动身,忽听窗外鸽哨一声破空,一只黑羽鸽扑翅而落。沈鸢飞快接过,展开信笺,只见寥寥数语:

“林雪飞受伤,危。速来城东青溪居。”

她瞳孔骤缩,脸色煞白,整个人僵在原地。

姚诗诗急道:“我陪你——”

沈鸢闭眼定神,语声清冷:“不行,太多人目标太大。”

她快步回房,拉开锦匣,取出银色面具覆面,再度踏出门时,玄衣如影,消失于晨光之间。

朱门之外,阳光洒落,廊下微雪尚未融尽,腊梅香浅。

她的身影,已没入城东巷口。

直奔青溪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