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凤阙锁春 > 第32章 第 32 章

凤阙锁春 第32章 第 32 章

作者:乌非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21:20:43 来源:文学城

贺兰翳端起茶盏,心里正盘算着如何用些无关痛痒的趣闻搪塞过去,太后却已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向了正轨。

她并未直接发问,而是如同闲话家常般,目光略带几分忧色地望向窗外,仿佛在关心远方的子民。

借此机会,语气平和地询问道:“说起来,前几日仿佛听皇帝提起,北疆那边今岁的风雪格外酷烈?也不知受灾的牧民安置得如何了,粮草可都及时送到了?那些部落首领们……可还安分?”

太后句句听起来都是在关心边陲安定,体恤百姓疾苦,完全是一副心系天下的慈母姿态。但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指向了北疆目前最核心的事务和可能存在的隐患。

贺兰翳执盏的手几不可查地微微一顿。

来了。

太后果然不会只是单纯的留他“说说话”。

他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反而立刻换上一副同样忧国忧民的表情,放下茶盏,正色回道:“回母后,皇兄对此事极为重视。赈济的粮草和御寒物资早已由兵部和户部协同,加急运往北疆了,据前几日到的军报所言,大部分守在牧民已得到初步安置。”

贺兰翳避重就轻,只谈皇帝如何重视,物资如何运送,结果如何,对于北疆官吏贪墨、部落首领的反应等敏感事由则一语带过。

太后闻言,轻轻颔首,似乎颇为欣慰:“皇帝勤政,是万民之福。”她话锋随即微转,状似无意地又道:“只是……哀家记得,北疆的各部首领尤为看重断龙隘,他们虽已臣服,但始终蠢蠢欲动,若此事处理不当,生了不该有的心思,北疆便再难太平。”

她将北疆雪灾同北疆各部首领联系起来,借着询问灾情的机会,实则是在询问北疆各首领近日的动态和反应。

贺兰翳心中凛然,太后果然将视线放在了断龙隘上。

所谓的断龙隘,位于两座山脉之间唯一的通道,是连接中原与北疆的咽喉,若是控制了这里,便掌握了此处的经济命脉。

看来回鹘之主云清鹤想要的不仅仅是北疆。

贺兰翳脑子飞快转动,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点茫然的笑容:“母后关怀,皇兄若知晓定然感怀于心。此事皇兄想来早有定夺,自会妥善处理,母后且宽心。”

他巧妙地将问题推了回去,既未透露北疆的任何情况,也隐晦地提醒太后,前朝事自然由皇帝裁决。

太后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他嬉笑的外表,看到他心底的谨慎与戒备。

她不再追问,只是缓缓拨动了一下佛珠,语气依旧平和无波:“如此便好。哀家也只是随口一问,毕竟关乎国本,皇帝又……唉,罢了,不提了。”

她轻轻揭过此页,仿佛真的只是随口一提。

寿康宫内,茶香袅袅,看似闲适的谈话却暗流涌动。贺兰翳正绞尽脑汁应对着太后那看似随意,实则犀利的询问,只觉得比给皇兄代笔批阅奏折还要耗费心神。

就在他感到压力渐增,快要招架不住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

皇帝身边的王朝恩匆匆入内,先是向太后恭敬行礼,然后便转向贺兰翳,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焦急和惶恐,压低声音道:“哎哟,我的爷,您怎地还在此处?万岁爷见您久而不至,在太极宫动了怒,高总管让奴才赶紧来寻您,嘱托您快些……”

王朝恩说着,声音都带着颤,显然是吓得不轻。

这消息来的如及时雨。

贺兰翳立刻站起身,一脸担忧和急切,转向太后,躬身道:“母后,您看着……皇兄那边发了怒,儿臣得赶紧过去瞧瞧。”

太后握着佛珠的手微微一顿,目光在来传话的王朝恩和贺兰翳之间扫了一个来回。

她脸上依旧是那副悲悯平和的神情,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她自然看得出,王朝恩来得未免太“巧”了些。容贵人那边出了那么大的事,皇帝竟还牵挂着贺兰翳。

太后心中明了,直到今日是不可能再从贺兰翳这里问出什么了,不得不顺势放人。

她缓缓松开佛珠,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的从容:“既然皇帝那边有事,你便快去吧。劝着些,莫让他气坏了身子。”

“是。儿臣告退。”贺兰翳如蒙大赦,行了个礼立刻跟着王朝恩快步离开寿康宫,脚步匆忙,仿佛真的心急如焚。

太后看着他那几乎可以说是“逃离”的背影,端起手边已然微凉的茶,轻轻呷了一口。

皇帝这一手“发怒”,寻人,来得可真是时候。

以及,她这个儿子维护他皇兄的决心。

若当年他为朔儿所用,朔儿也不至于落得困守皇陵的下场。

她放下茶盏,眼底一片深沉。

孙姑姑上前为太后添置了新茶,轻声询问:“太后娘娘不去瞧瞧那容贵人吗?”

太后轻哼一声,叹息中透着无奈:“容贵人若能活命,那是福大命大,只是她肚子里的孩子怕是保不住了。”

……

深夜,万籁俱寂,连宫灯的光芒都仿佛被这沉沉的寂静吞噬,只留下模糊的光晕。

白日里荷花池畔的喧嚣与混乱,似乎已被这浓重的夜色掩盖,但一种无形的,压抑的紧张感,却如同暗流,在宫廷深处涌动。

云栀独自坐在床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容贵人落水的消息早已传开,随之而来的便是胎像不稳,太医全力施救的种种传言。这样的夜晚,注定是个无人能够安眠的不眠夜。

她心中并无多少幸灾乐祸,反而有一丝莫名的沉重。那个尚未出世的孩子,终究是无辜的。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终于传来了脚步声,打破了这死寂般的寂静。红袖脸色苍白,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等到近前,才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悸回禀道:“主子,曹寅刚得到的消息,太医尽力了,但容贵人她……她刚刚诞下了,是个已经没了气息的死胎……”

红袖的声音艰涩,带着后怕。在这深宫之中,皇嗣夭折,尤其是以这种方式,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波和难以预测的牵连。

云栀闻言,身体微不可查地晃了一下。虽早有预感,但清儿听到这个结果,心头还是像被什么东西重重撞击了一下。

死胎。

那个曾是容贵人仗以骄横,用来羞辱她的凭借,如今却化作了一团毫无生气的血肉。

“主子,如今启祥宫乱作一团,据说皇后娘娘如今还守在启祥宫,事后若要问罪……”红袖欲言又止,“万一启祥宫那位将今日所发生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讲给皇后娘娘,主子您岂不是要蒙不白之冤?”

云栀一身素净到近乎苍白的常服,连一丝多余纹饰也无。长发也未绾起,就那样散着,如墨色瀑布般披在身后,衬得她脸色愈发剔透,也愈脆弱。

仿佛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刻,早已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正静静地等待着那道或将宣判她命运的,降罪的圣旨。

容贵人落水,皇嗣夭折,这等惊天大事,无论真相如何,总需要一个人来承担帝王的怒火与阖宫的质疑。

而她,这个“失宠”多时,甚至白日里刚与容贵人有过口角的人,无疑是最好的靶子。

窗外,似乎响起了脚步声,由远及近,嘈杂而又凌乱。

来了。

红袖站在她的身侧,局促不安。

云栀极轻极缓的吸了一口气,眉眼低垂,如同深潭,映不出半分光,也漾不起一丝涟漪。

门被推开,泄入的月光勾勒出撩人雍容的身影,凤钗微晃,珠玉轻击,带着一种冰冷的威仪。不是宣旨的太监,是皇后。

而她身侧,是那个不可一世,此刻却抬手指向自己的身影,正是饶平贵人身边最得脸的大宫女——砚秋。

“皇后娘娘明鉴!”砚秋的声音带着哭腔,字字泣血般控诉,“就是她!奴婢看得清清楚楚,贵人站在湖边同她叙旧,她看不过贵人身怀龙裔,趁四周无人,从背后狠狠推了一把!”

空气仿佛凝固,所有的目光,淬毒般钉在她身上。

推人下水?

云栀心中忍不住冷笑,她虽然已经做好背锅的准备,但不曾想是这么一盆脏水劈头而来。

想起湖畔边惊惶的呼救,想起容贵人在啥都会中无助挣扎的身影,想起毫不犹豫跃入水中的自己,用尽力气将那个华服身影拖拽上岸……原来,救人者,转瞬便可被污蔑成害人者。

这局,做的可真狠。不仅要她死,还要她顶着谋害皇嗣,戕害妃嫔的恶名,遗臭万年。

皇后的目光沉静如水,深不见底,缓缓落在她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尘埃落定的漠然。

“你,还有何话说?”

云栀依旧维持着俯身的姿势,额头抵着地砖,那冰冷的触感让她混乱的思维奇异地清晰起来。申辩吗?说是容贵人挑衅在前,说自己不计前嫌跳入湖中救人?

砚秋先前是她去栖霞宫的大宫女,如今是容贵人的心腹,她的“亲眼所见”便是铁证。当时湖畔边的人除却红袖,尽数都是启祥宫的人,自己空口白言,谁能作证?

她慢慢直起身,依旧垂着眼,没有看皇后,也没有看指证她的砚秋,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陈述与自己无关的事实:“奴才,未曾推过容贵人。”

“还敢狡辩!”砚秋尖声驳斥,“若非你做贼心虚,为何贵人落水后,你没有立刻跳下去,而是等了好一会才跳下去?分明就是想掩盖罪行,或是想在水下再次加害!如果不是靖安王及时赶到,容小主恐怕都不能活着上岸了。”

好周全的逻辑,救人之举,竟成了罪证。

云栀沉默了。在这种情境下,任何言语都苍白无力。

皇后的视线在她身上停留片刻,像是在掂量一件毫无价值的物品。

“谋害皇嗣,构陷妃嫔,罪不容诛……”

“皇后娘娘可还记得奴才因何入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