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归 > 第5章 字里不言

风归 第5章 字里不言

作者:苏晓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9 06:20:03 来源:文学城

许临风在伦敦办完展后没有立刻离开,他说想“写点东西”,租了沈槿安公寓对面的一间老画室,屋里有三扇斑驳天窗,一到下午三点,光会斜斜地洒在木地板上,像某种安静的邀请。

某天,她敲门来还他落下的手稿——那是她法学院讲座的会议稿,他顺手带走了。

她原本是想走的。

可就在转身前,她忽然看到画室一角那张尚未完成的画:粗笔勾勒的山线,一片风中倾斜的松林——而左下角,竟空出一块明显为文字预留的位置。

“你想写什么?”

她站住,问。

他手里转着画笔,答:“不知道。其实是等你写。”

“我?”

他望她,目光淡定:

“你不是说你习惯用逻辑建构世界吗?那就——把逻辑写进我这梦里。”

她盯着那幅画看了半晌,忽然轻声说:“给我纸。”

他递了半截废稿给她。她拿笔,靠在画板旁,沉吟片刻,在那块空白处写了九个字:

“风,无所归,亦无所止。”

他没说话,只是缓缓在她字后画了一笔风——不写风形,只勾几缕草伏、松枝微仰,仿佛风正在字间穿过。

写完后,她欲走。

临门,他叫住她:

“你不想问这幅画给谁的吗?”

她回头,嘴角抿着:

“你不会给别人。”

他怔了怔,然后笑了。

她走后,他把画装进帆布袋,封在私人画册末页,只写了一行字:

“槿字一笔,风绘半生。”

这幅画后来未曾公开。甚至他的助手都不知道他曾为谁留过那块角落。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一日,他们第一次在现实**同完成一幅作品。没有牵手,没有告白,没有任何一人能“看懂”它。

但他知道,那是她第一次,不是回信,不是看展,而是主动写入他的世界。

那是一个深夜的画室,两人并排坐着,窗外细雨如线,空气中有泥土和纸墨的味道。

桌上摊着一摞旧书页,他用剪刀一字字裁开。

她在旁边,把每个字按横竖笔画重新分类。每个字都不是整的:是“止”没了末笔,是“风”裂成两半,是“归”断在骨头。

“你想拼成什么?”她问。

“拼你。”他笑得像在说一个不严肃的玩笑。

她不置可否,伸手把他推给她的半张“念”字摆正。

“这些字——谁都看不懂。”她说。

“但你能。”他低声说。

他们一共拼了九幅。

每一幅都不写完整的句子,而是碎片字影:

“止风无归”

“字欲隐不说”

“心识你而不名”

她没有提笔写字,只整理文字结构,

而他照着她的结构一一拼成字帘,再上墨拓印。

挂起来的那天,他们各自站在不同展厅角落。

策展人介绍它是“基于宋代残页拼贴实验”,

评论家写道:“这是一种语言结构主义的视觉反讽。”

她站在最远的那一幅前,轻轻伸出手指,点了一下字角那个几不可辨的半痕:

“槿”。

——他用碎字拼出了她的名字,拆成了“木”、“火”、“女”、“心”四个不连的部首,藏在不同画里。

她没有说破,只是在纸上写下四个新字,递给他。

分别是:

“不”、“言”、“而”、“识”。

他没笑,只点头,将它们拼入最后一幅,题名:

《字里不言》

那组作品,最后挂在布鲁塞尔的春季艺术节。

没有人知道那是她写字,他排笔。

更没人知道,那九幅画,是他们至今唯一署名为“无”的合创。

番外·她写了不该写的那一段

那日伦敦难得阳光。

沈槿安坐在图书馆三楼窗边,原本要备一场国际刑法研讨会的稿。可打开笔记本的瞬间,脑子里竟只有一个画面:

那天他在展厅外等她,没说一句话,只把画册放下就走。

她知道他不走近,是因为她从没真正让他靠近。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开始写的。

她只记得自己敲下第一行字时,心跳得很快——像是在做一件她过去不该做的事。

她写:

“你说梦里有我。其实我也见过你,只是那时还不认识你。

你背光而立,肩膀有些垮,像常年提着什么重物。

我想靠近,但我不知你是谁,于是绕了一圈,装作不经意地擦肩而过。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那一刻,你已经认出我了。”

她顿了顿,又写下:

“你有很多情绪,但都藏在风里;我有很多想说的话,却都写成了条例。

如果有一刻,我们互换一次语言,我愿意用笔写你——不是论文,是心跳。”

写完这句,她怔了好久。

然后她迅速把文档加密保存,起身去装一杯咖啡。

而她没发现——她的电脑没合盖。

也没发现,她转身的一分钟后,有人从她身后走过,看到了那一段字。

他没有马上告诉她。

许临风站在她身后三步远,看着那段文字,什么也没动。

只是笑了一下。

很浅、很轻,却像有人用火点了一滴她未曾承认的温柔。

他走开时,什么都没留下。

只是悄悄记下那句话的结尾:

“不是论文,是心跳。”

他想,他这一生画她太多次,

这一次,他要画她的那段字。

---

前世番外·藏诗换命

那年冬月,天子震怒。

一幅名为《风归图》的画出现在新年进贡画卷中,画中松岭不倒、乌雀藏音,旁有题款:“风骨不附枝,归者识旧路。”

朝堂哗然——那一年正值东宫失势,画中寓意似指“忠者不拜新枝”,疑为暗讽皇命之画。

主审者,乃沈御史。

而画者,许临风,被当场囚入狱中。

沈槿安那夜抄写奏章时,手中白纸被滴墨染黑。她想起他曾说:

“我画风归,是盼风回来,不是让谁退位。”

但朝堂不问风意,只问立场。

她不能为他说话,不能私下探监,不能将情字显露分毫。她只能做一件事:

——写诗。

她用奏本附页写下一首七言:

风来何必问松柏,雪重仍披旧青衣。

白骨若识归山路,画中自有望乡枝。

她将“归山望骨”四字,用绫纸嵌于章后,以藏印格式递入内阁。

沈御史阅毕未言语。只是将那一页默默收起。

七日后,许临风贬去南海,免于死罪。

她站在宫门口,望着囚车远去的背影,不曾落泪。

她知道,他不会知道是她救了他。

但她也知道——他若再画“风归”,终有一日,会从那画中读出她的那句:

“我不识朝局,只盼你平安。”

许多年后,他在南海重开画坊,挂出第一幅新作《松下问雪》。

画角落,落款是四个极淡的墨字:

“披旧青衣。”

他知道了。

她在不问他命的时候,替他改了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