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归 > 第6章 夜讲之后

风归 第6章 夜讲之后

作者:苏晓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9 06:20:03 来源:文学城

初秋的伦敦,雨水带着夜色一点点降温。

那天沈槿安讲完“跨文化表达与司法话语建构”的公开讲座,正要收拾讲稿,台下有人举手发问:

“请问沈教授,如果您需要向不具法律素养的人,传递一段高度风险的判断,您会选择什么方式?”

她顿了顿,答道:

“我会先听清楚他惯用的语言系统,而非急于翻译我的。”

台下传来轻微笑声。可她望向提问人,心一跳。

是他——许临风,站在观众席最后一排,像是“路过提问”。

她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只道:

“谢谢这位听众的问题。”

他回以一笑,像是他们之间什么都没发生。

讲座结束后,他并未上前,而是先离开了礼堂。

她走出教学楼时,才发现他站在台阶下,撑着伞,手里捧着一本《梦的语言》。

她看他一眼,未言。他却先说:

“我其实听不懂你讲的一半术语。”

“那你提问做什么?”

“想看看你会不会用我的方式回答。”

她没回答,只接过他手中的那本书,翻开扉页。

上面是一行字——不是他的笔迹,是她的。

是她三年前写给书友会投稿的短句:

“梦的语言无法翻译,但能被另一个梦读懂。”

她当年未署名,他却认得出来。

沈槿安忽然觉得,世上总有些人,能用尽非逻辑的方式,绕过你所有的界限。

两人并肩走入夜色,一前一后,雨点轻轻打在伞面。

他忽然说:

“我画了一幅你从未见过的你。”

她侧头看他:“又是风?”

他摇头:

“不是,是你撑伞走路的背影。你走得很快,像从不等人。”

她淡淡笑了一下:“我本来就不等人。”

他看她一眼,道:

“可那次,你脚步慢了半秒。”

她没有答。

只是握紧了手中那本书。

那一刻,雨正好停了,街灯打在两人影子上。

他们的影子——并肩而行,一步不差。

-----

南疆孤岛,海风终日不息。

许临风自被贬南海,已四年。他画店不起名,只在门口挂一帘竹简,写着:

“画不问世事,纸却记风骨。”

他极少提过往,岛上人只知他画得一手好“望山图”,风影叠翠、远近皆动。却不知,那每一幅山中,藏的都是同一个剪影。

那日,有人送来贡瓷。

说是京城御窑新制,送来南地贡展。他本不屑理会,但看见其中一只白瓷壶的壶盖边,忽有一道极细的釉色瑕疵——

是墨灰,在洁白底釉中如断笔回锋。

他心里一震,取水小心洗净,举至灯下,细看壶底,果然隐隐可见一行极淡墨笔:

“风若归,莫问途。”

他屏息,又见第二行:

“我今朝不再题名,只留一字,盼你识。”

墨笔极细,若非他日日观画,绝难察觉。

他取壶翻转,反复照射,终于在内壁最底处,看见一个几不可见的单字——

“槿。”

他怔住,良久无语。

这壶是官窑之物,她若敢在其上题字,已属欺君。他不知她用了何法,使这瓷器千里送来,又如何在朝堂周密的工艺流程中,藏得这般妥帖。

他只知道,这句不题名的诗,和那个埋在壶底的字,是她的命在赌他活着。

那一夜,他未眠。

坐在灯下,翻出旧画,那张《风归图》早已褪色。他缓缓在画背写下一句:

“你不题名,我却识你字。”

海风吹熄灯火,他将壶放在画架正上方。

无人知晓,这间画室最珍贵的,不是画,也不是砚,而是那只白瓷壶。

和它壶底,埋藏的一场未寄的归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