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逢春山 > 第9章 第9章-爆竹声中

逢春山 第9章 第9章-爆竹声中

作者:青玖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18:36:26 来源:文学城

除夕夜。

窗外,城市的夜空被连绵不绝的烟火短暂地照亮,烟花绽放发出的响声隔着双层玻璃传来。林知砚窝在自家沙发里,膝上摊着看到一半的《红与黑》,手机屏幕却始终亮着,停留在与沈凇的微信聊天界面。

最后一条消息,是她一小时前发出的。一句简短的、删删改改无数次的新年祝福:

「沈凇学姐,新年快乐,万事顺遂[烟花]」

没有回复。

林知砚知道这很正常。沈凇那样的人,大概率不会时刻盯着手机,甚至可能觉得这种节日寒暄是一种无意义的社交干扰。她或许正在实验室里与代码和数据共度除夕,或许在安静地阅读文献,周遭的喧闹与她无关。

理智这么分析着,心底那一丝微小的、期盼着回音的期待,却像窗外未熄的烟火余烬,明明暗暗地闪烁着。

林知砚又看了一眼手机,时间跳转到零点零一分。

窗外真正的烟花盛宴在这一刻达到**,巨大的轰鸣声几乎要震碎夜幕。手机屏幕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倏地亮起。

S.Song:「新年快乐。」

林知砚的心跳骤然停了一拍,有些急切地点开聊天框。

沈凇的回复简单到近乎吝啬,甚至连一个表情符号都没有。

可没等林知砚那点微小的失落感蔓延开,对话框顶端赫然显示“对方正在输入...”。

这罕见的迹象让林知砚屏住了呼吸,她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

几秒的等待就像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新的消息跳了出来:

「林同学假期有安排吗?我这边有一个关于神经辐射场重建虚拟场景的课题。你愿不愿意加入?」

轰——

窗外,一颗巨大的金色烟花恰好在此时轰然绽开,天空被绚烂的光晕铺满。烟花的尾色坠落在天边,点亮了整个城市。林知砚只觉得自己的脑中也像烟花绽放,强烈的白光吞噬了一切思绪,只剩巨大的、震耳欲聋的狂喜。

她几乎是颤抖着手指,打下了:

「我愿意!」

觉得不够,又立刻追加了一句:

「非常愿意!谢谢学姐给我机会!」

沈凇的回复依旧迅速而直接:「好。我待会把相关资料发到你的邮箱。有空先熟悉一下基础理论和技术栈。详细事宜我们实验室聊。」

「好的,我会尽快看完!」林知砚感觉自己打字的手指都在发飘。

对话就此终止。沈凇那边恢复了沉寂,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邀请只是一句寻常的问候。

林知砚却再也无法平静。她猛地从沙发上跳起来,在原地转了两个圈,一把抱住闻声看过来的妈妈,惹得对方连声笑问“怎么,抢到你们群里的大红包了?这么高兴”

林知砚只是笑,巨大的、抑制不住的笑容从心底蔓延到脸上。世界仿佛被加了一层美丽而不真实的滤镜,窗外嘈杂的烟火声变成了庆贺的礼炮。她感觉自己就站在世界的中心,整个宇宙都在为她而闪耀。

因为家就在本地,年初三刚过,林知砚就迫不及待地找借口溜出了家门,直奔学校。

实验楼里空旷得近乎冷清,只有走廊尽头那间的实验室还亮着灯。林知砚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门。

沈凇果然在。她独自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一篇打开的英文文献。她听到动静,抬起头,目光从镜片后投来,看向林知砚。

“学姐新年好。”林知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嗯。”沈凇微微颔首,目光从屏幕前抬起,落在林知砚身上,“来了。你的账号权限开好了,文献和代码库的路径发你邮箱了。先从这篇综述看起,不急着完全消化,有个整体概念就行。”她的语气平稳,却比往常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似乎有着对假期被拉来的同伴一种无声的体谅。

林知砚立刻放下书包,走到工位,正襟危坐,仿佛不是来“加班”,而是接受神的洗礼。

最初的接触依然极具挑战。沈凇的要求极其严格,布置任务清晰简洁,目标明确:“这周啃完这三篇核心论文”、“复现这个基础实验,注意记录峰值内存占用和迭代时间”、“遇到问题先查GitHub Issues和对应论文的附录”。

林知砚像是掉进了一片浩瀚而深沉的学术海洋,NeRF、体渲染、位置编码、损失函数......一个个陌生的术语和复杂的数学公式扑面而来,让她一度晕头转向。她不敢懈怠,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砸了进去,对着推导过程一遍遍演算,盯着代码一行行解读。

一个下午,林知砚第三次因为傅里叶特征编码的一个细节问题卡住,正对着屏幕眉头紧锁,额角都渗出了细汗。一杯冒着热气的拿铁忽然被轻轻放在她的手边。

林知砚愕然抬头,一眼就认出了杯身上那家校内咖啡店的logo,以及用那再熟悉不过的饮品名称——海盐芝士拿铁。她猛地想起,几天前午休时闲聊,自己曾无意间提过一句,每到冬天就格外想念这家咖啡店的芝士拿铁,甜甜咸咸的,整个人都被治愈了。

沈凇站在一旁,手里也拿了一杯——不出林知砚所料,是美式。

“休息十分钟。”沈凇的声音依旧清淡,“大脑过载时,强行推进效率最低。”

林知砚受宠若惊地捧起那杯温热的拿铁,指尖传来恰到好处的暖意。她小心地喝了一口,浓郁的咖啡香与咸甜的芝士奶盖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抚慰了她紧绷的神经和略显疲惫的味蕾。

沈凇没有立刻离开,她微微俯身,目光扫过林知砚屏幕上停滞的代码。“卡在特征编码的连续性假设上了?”她一眼就看穿了症结,空着的那只手在键盘上轻敲了几下,调出另一篇文献的图示,“看这里,它的引入本质上是为弥补MLP的频谱偏差,不必过度解读其数学完美性,关注其工程效用就好。”她三言两语,精准地点破了林知砚钻牛角尖的地方,僵持的思路瞬间豁然开朗。

到了晚餐时间。林知砚和沈凇一起去吃饭。最初她们只是沉默地相对坐着,各自吃饭,偶尔沈凇会问一两个关于论文理解的技术问题。后来,话题渐渐蔓延开来。

“学姐也会遇到觉得很难、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吗?”林知砚问沈凇。

沈凇沉默了片刻,用纸巾细致地擦了下嘴角。“经常。”她回答得很坦然,“尤其是论文被拒,或者实验系统性地无法复现时。”她顿了顿。

“那时,我会暂时离开代码,去读一段《神曲》或者《地狱变》。看别人是如何描绘和穿越更极致的困境的。你会发现,无论是炼狱的阶梯还是算法的深渊,最终都需要一步一步自己去丈量。或许情绪没什么用,但艺术能提供一种奇异的慰藉和视角。”

林知砚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那……学姐会觉得孤独吗?在丈量那些阶梯和深渊的时候。”

沈凇微微偏头,思考了一下。食堂顶灯的光线落在她的镜片上,折射出一点微光。“某种程度上,是的。深入的思考和工作本质上是孤独的。”她承认道,但语气里并无自怜,“但但丁也有维吉尔的指引。优秀的文献、前人的工作,甚至是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某种程度上都是另一种形式的‘同行者’。”

她说着,用筷子尖轻轻点了一下餐盘:“就像现在,和你讨论这些,也是一种‘同行’。”

林知砚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股暖流伴随着轻微的酸涩涌上来。她没想到沈凇会这样说。

“我……也算吗?”她声音很轻,带着点不确定的希冀。

“当然。”沈凇的回答没有任何犹豫,清晰而肯定,“你提出的问题,你看待技术的角度——”她似乎斟酌了一下用词,“——带着一种非纯粹技术性的、人文的关切,这本身就很特别。它有时会提醒我跳出固有的框架。”

这是沈凇第一次如此直接地肯定她,不是“不错”,不是“进度可以”,而是指出了作为林知砚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林知砚感觉脸颊有些发烫,赶紧低下头扒拉了一口饭,生怕自己控制不住嘴角过于上扬的弧度。

沉默再次降临,但这次的沉默并不是略带尴尬的空白,而是充满了一种舒缓的、共享的静谧。她们安静地吃完了剩下的饭菜。

收拾餐盘时,林知砚的心还在为那句“当然”和“特别”而轻轻发颤。她鼓起勇气,试图继续话题:“学姐,你刚才提到《神曲》……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沈凇将餐盘放到回收台上,闻言侧头想了想。两人并肩走出食堂。

“大概是《炼狱篇》。”沈凇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但丁在炼狱山上攀登,每上一层,洗去一种罪孽,变得更为轻盈。那种明确的路径、持续的劳作和可见的进步,很有吸引力。”她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极淡的、几乎是自嘲的意味,“不像科研,有时候在深渊里摸索很久,也不知道方向对不对,甚至不知道有没有路。”

林知砚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沈凇……原来也有犹疑不定的时候。

“我觉得,”林知砚轻声说,努力组织着语言,“学姐就是我的‘维吉尔’。”说完她立刻觉得这话有点太过直白和冒失,脸颊又烧了起来。

沈凇的脚步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她侧过脸看向林知砚,镜片后的目光在路灯下显得有些难以捉摸。就在林知砚快要被尴尬淹没时,她听到沈凇开口,声音里似乎含着一丝很淡的笑意:

“那你要跟紧了,‘但丁’。前面的路还很长。”

注:维吉尔作为理性和哲学的化身,带领但丁走过了地狱和炼狱,象征着个人和人类在哲学的指导下,凭借理性认识罪恶和错误,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9章-爆竹声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