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吹芭蕉时 > 第3章 Chapter 3

风吹芭蕉时 第3章 Chapter 3

作者:何金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8 19:18:41 来源:文学城

夜摊的铁锅响起来,通常是在太阳彻底落山之后。但这天不一样,炒锅在天光还未尽褪时就“咣”地一声炸响,把整条巷子的热气重新撩了起来。

梁书悦站在窗边,正拆着一包方便面,手还没伸进调料包,香味就从楼下窜了上来。

不是米线,不是汤粉,是锅贴糍粑辣椒的味道。

她一愣,反应过来那不是外头摊子,是对门的厨房——他居然提前起锅了。

她关了火,把泡面盖住,从窗台探身往下望。

对门那扇窗没关,热气直接扑上来,她几乎可以看清锅铲在油里搅动的动作——快、重、带着点压抑不住的情绪。

他好像在赶时间,又像在逃什么。

她没多想,换了件干净T恤下楼,决定看看发生了什么。

梁书悦下楼时,小巷刚亮起一串新换的灯泡,黄黄的光斜斜挂在空中,把每一张摊布都染上一层油似的颜色。她走得不快,却走得很稳,像是已经习惯了这个地方每一处坑洼。

他确实提前摆摊了。摊车推得不整齐,油锅歪着放,连筷子筒都斜插在桌边,和他平日的整齐干净大相径庭。

梁书悦站在一旁看着,没开口,直到他转身才低声说:“你今天怎么这么早?”

他没回答,只指了指锅边:“火太旺,油快干了。”

她把包放下,撸起袖子:“我来。”

他看了她一眼,没多说,把锅铲递了过去。

梁书悦第一次站在那口铁锅前,热浪扑面而来,像是整条街的烟火都灌进了她的鼻子和眼睛里。

她试着翻了一下锅,火一烫,油一跳,她险些躲开,下一秒,一只手稳稳从她身后探过来,握住她的手腕。

“别慌。”他说。

他站得很近,她甚至能感觉到他胸腔微弱的起伏和那种不带汗味的清凉体温。

梁书悦的动作慢了下来,像被他的手指牵引着节奏。锅铲在锅底划过的声音,混着街边电风扇的嗡嗡声,成了这段夜晚独有的背景音。

“你手温度很低。”她忽然说。

“我没出汗。”他说。

“不是没出汗,是冷。”

他没回答,只抽回手,把调料递过来。

梁书悦接过,撒了一点花椒和干辣椒,动作还不熟练,锅边溅起一点油星,落在她手背上,轻轻一烫。他刚要出声提醒,却见她自己反手拍了拍,眼也没眨一下。

“你早上是不是没睡够?”她问。

“嗯。”他承认,“太热,醒得早。”

“那你晚上也别一直熬汤了。”

他轻笑了一下,“你来熬?”

梁书悦点头,“行啊,我写完日报来你这儿写论文。”

“锅旁边那张桌子放得下吗?”

“你要愿意让我坐,凳子我都自带。”

这回他没说话,只是转身回了后厨。

梁书悦洗完锅刚坐下,就听到外头摊前有人在拍桌子。

“老板,快点,赶车呢。”是个声音粗哑的小个子男人,带着几分不耐。

她还没来得及回答,男人已经绕过摊车,伸手想揭锅盖。

“别动。”一个低沉的声音从后厨传来,像刀片划过铁板,冷冷地切断了空气。

男人一愣,手僵在半空。

接着是脚步声——他走出来了,围裙上还挂着湿水印,眼里没什么怒意,但站在那里,就像挡住了所有噪音。

“你再催一次,就不用吃了。”他说。

那人讪讪地收回手:“开个玩笑。”

他没再理会,回头看她一眼,“汤快煮好了,翻一下底。”

她点头照做,汤底咕咚咕咚冒着小泡,那香味忽然又浓又烈,像是专为夜色熬成的。

……

人群散去,巷子里只剩几家还亮着灯的店铺。

梁书悦蹲在摊后擦桌子,他在车尾拆下油桶,动作一如既往地稳。

“你每次都一个人收摊?”她问。

“不然?”他反问,语气不带情绪。

“这样多累。”

“习惯。”

梁书悦站起来,把桌布收好折成三角,“你不打算找个人搭档吗?”

他没正面答,只看了她一眼,“你要常来帮?”

“我愿意。”她回,“但你要愿意。”

风吹过来,他抬头望了望夜空,“今晚有星。”

她仰起头看,果然,云层被吹开一线,露出几颗细碎的星光,落在巷子尽头。

梁书悦忽然笑了:“你知道吗,锅响那一刻,我在想——”

“嗯?”

“我以后是不是都能听见这个声音。”

他没回答,只把灯泡关了,回头时,眼里有一点没说出口的东西,在夜色里轻轻晃动。

两人一起推着摊车回楼上。

楼道很静,只有他们两人的脚步声在水泥台阶上轻轻敲响。

她走在左边,他推车在右,每上一阶,车轮都会撞到台阶边的铁皮,发出“哐哐”的响。

他推得很慢,不是体力不够,而是好像故意等她跟上。

梁书悦忽然觉得,这种并肩的沉默,有点像一种默契——不需要对话,也知道彼此在做什么。

到了三楼拐角,灯泡闪了两下,灭了。

楼道陷进一小片黑。

梁书悦停下脚步,呼吸间带点热气:“等下,我手机在包里。”

刚要摸包,他抬手,手机屏幕一亮,照亮两人面前的半段楼梯。

他的手机壳是深绿色的,上面印着一只磨掉色的猫。

屏幕的光打在他侧脸上,她忽然发现——他睫毛很长。

梁书悦没说话,只低头往前走,在上最后一个台阶时,她脚下一滑,他一把扶住了她的手臂。

力道不重,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安稳。

“小心。”

“嗯。”她轻声应着,没有抽回手。

他们就这样安静地站了两秒,然后他松手,她回身打开自己房门。

梁书悦知道,他们之间还没开始,但某些情愫,已经开始动了。

夜已经很深了,屋里还飘着晚饭留下的油香。

梁书悦躺在床上没睡着,耳边是窗外风扇转动不均匀的“嗡嗡”声,还有楼下偶尔的狗吠。

她翻了个身,从床头拿过水杯,顺手打开窗。

湿气一下涌进来,带着芭蕉叶子的青涩味。

对面厨房的灯还亮着,隔着纱窗,她看到他坐在锅边的小木凳上,正在擦铲子。

他没抬头,却忽然停了动作,像是感觉到了什么,他缓缓抬眼,看向窗外——准确地说,看向她的方向。

那一瞬间,她几乎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回音。

两人隔着一米宽的楼道、两层纱窗,谁也没说话,只是望着,像是确认,也像是试探,又像什么都不需要发生,只是站在各自的位置上,让彼此“被看到”。

他的灯没关,她的窗没拉。

风一点点吹进来,把桌角未关的日记本轻轻掀起一角——上面写着两行字:“今天锅先响,我心先乱。好像我不是想吃米线,我是想吃他做的。”

第二天,梁书悦一早起床,穿过走廊时闻到厨房飘出新鲜蒜泥的味道。

他正坐在锅边写着什么,笔在废纸上画来画去,像在列菜单。

“你今天要换菜式?”她倚在门框上问。

他没抬头,“打算试豆花米线。”

“你以前做过?”

“没有,但想试。”

梁书悦走进去,在他身边蹲下,看着他写满字的纸页,上面记着各种配料和火候。

字写得很细,一笔一画像被时间压过。

“我来帮你写清单吧。”她说。

他递给她笔,“纸在那边第二个抽屉。”

梁书悦在小桌边坐下,抿着嘴唇一笔笔写着:“豆花、小米辣、香葱、酥黄豆、红油、海带丝……”

写到一半她忽然停住:“你是不是早就计划好,只等我说我要帮?”

他没应,只把手边那只小碗推过来,“试下这个。”

是他提前做好的红油辣子,红得透亮。

梁书悦用筷子沾了一点,轻轻舔了舔舌尖。

“辣。”她说,“但很好吃。”

他点点头,“那我们晚上试一次新的。”

“我们?”她挑眉。

他望着她,淡淡地:“你不是要坐我锅边写论文吗?”

梁书悦笑了,“那我就真的住你厨房里了。”

晚上摊子刚开张,第一碗豆花米线就卖得很顺。

他负责炒料,她负责舀豆花、铺香葱,再撒上酥黄豆。

“比我想象的还顺。”她小声说着,把一碗递给等候的女孩。

“你没试过摆摊?”

“我连米线都不会煮,以前只会吃。”

他说:“你动作挺快。”

“你动作挺稳。”她回。

第二锅开的时候,锅里油温略高,辣椒一入锅便炸响,她下意识要去盖锅盖,一滴油星刚要溅起,他伸手去挡,结果两人手碰到了一起—— 她快他半秒,已把盖子按住,他握住她手腕的动作就那么悬在半空。

“烫着没?”他低声问。

“没。”梁书悦没抽手,盯着锅里轻轻翻腾的红油,“我还在。”

他这才慢慢松开手。

梁书悦指尖还带着一点辣油的香味,但更热的是刚才他掌心落下那一瞬间的余温。

夜色越晚,巷子里的人越多,两人肩碰肩配合着,一碗接一碗。

他没再问她愿不愿意留下。

梁书悦也没说自己还要不要搬走。

锅响、人语、香气缭绕之间,他们已经在同一口汤里,沉沉地沸着了。

收摊后,他没急着关火,只用小锅煮了一碗最后的汤。

她站在一旁擦桌布,眼角余光扫到他把碗放到她手边。

“尝下。”

梁书悦接过,一口喝下去,是刚熬完的豆花汤底,辣而不燥,咸淡恰好,她咂咂嘴,“你这手艺真的不该只卖五块钱。”

他没回话,只把锅铲洗干净晾在铁钩上。

“你以后想开店吗?”她问。

他淡声道:“想。但没资本。”

“如果有了呢?”

“你要投我?”

梁书悦笑:“我现在只投得起你一个人。”

他侧头看她,眼里有一点没说出口的温度。

回楼上时,她走在他前面,忽然停下,回身伸手盖住他的额头。

他没躲,只静静站着,任她手心贴着他。

“还晕吗?”她问。

“不晕。”他说,“你手有点凉。”

“刚洗过。”她轻声回。

两人对视几秒,她收回手,指尖划过他眉骨。

他低头没说话,像把什么话含在喉咙里吞了下去。

梁书悦没逼问,也没继续。

她知道,有些靠近,不需要语言。

只要一个动作,就足够。

夜深后,她没有立刻睡,而是在小桌前摊开笔记本。

窗外风不大,芭蕉叶像懒散的掌纹,在夜里晃动得缓慢。

梁书悦写论文的进度并不快,敲了几段,又删了,思路断断续续,却不觉得烦躁,桌角那碗他给的红油汤底已经冷掉,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膜,像刚褪下的温度还没完全离开。

她打开手机,点开录音软件,白天他说过一句话:“你动作挺快。”她偷偷录了下来,只为了捕捉他说话时那个轻微顿点,她把这段剪下来,作为声音实验写入论文的素材之一。

——关于日常语言与真实情绪之间的距离。

她写下那一行注释时,心里某处悄悄热了一下。

凌晨一点,对面厨房的灯才灭,她坐在床上没睡,看着黑下去的那扇窗,忽然想起一个词:

“有人共夜。”

她不是诗人,也不是哲学家,但她明白,在所有她写不出的句子里,这一句,是她今晚唯一确信的事。

……

清晨五点,摊车的轮声又开始在巷子尽头滚动。

梁书悦没睡太沉,醒时天才泛灰,他正弯腰收拾桌布,帽檐压低。

她趿着拖鞋走下楼,把前晚用完的调料罐递给他。

“你今天要卖多少碗?”她问。

“不确定,看天气。”

“那要不要多带点豆花?”

“带你一个就够了。”他说完才反应过来似的停住动作。

梁书悦没笑也没接,只伸手替他拎起后篮。

他们就这样,一人一头推车,豆花、米线、灯泡、锅铲,和某种未被命名的情绪,在破晓之中,缓缓滚入巷口。

第二天上午,天阴得比往常早,巷口的灯还没亮,湿气却已经浮在每一个地砖缝隙里。

他们照旧推车出门,今天换了个位置,在巷子更靠近街口的拐弯处。

她说:“这地方风大,但路人多。”

他说:“你今天来收钱。”

她一愣:“你信我?”

“收不过来也没人。”

她坐在小矮凳后面,拿着那只印着旧广告字样的零钱盒,看着第一位客人走近。

是个年轻女孩,扎着麻花辫。

她笑着问:“老板,今天卖的豆花米线是不是昨天试的那种?”

梁书悦下意识想回头,结果他正低头炒锅,没听见,因此她只好自己点头:“是,今天正式开始卖了。”

女孩接过纸碗时笑着说:“昨天我男朋友买了一碗,回去还跟我讲你们摊主炒菜像在写字一样。”

她愣住,低头笑了一下,“他……不太爱说话。”

女孩点头:“但他手很稳,看着就安心。”

她回头望了一眼,林杨正翻炒第二锅,神色专注,却听得见——耳根轻轻泛红。

雨是在第三锅豆花米线煮到一半时下起来的。

一开始只是风紧了,塑料布边角飘起来,巷口的人都往街道两侧缩。

接着,是一滴砸在锅沿的雨,像谁拿筷子敲了一下。

然后“哗”地一下,整个天空就泼了下来。

她手忙脚乱地收着碗筷,纸袋一沾水就软了,原本平整的纸巾全泡开成一团。

林杨把锅从火上抬起,盖上铁盖,抬眼时头发已经湿了。

“桌先收,车推回去。”他喊。

梁书悦应了一声,两人从两边合围摊车。

雨太急,滚油还没冷透,锅盖被冲得滑动了一下。

她见状本能去扶,结果脚下一滑摔坐在地,摊车歪了一边,锅差点倾出。

林杨一把拽住车尾,另一手将她从水洼中扶起。

“你没事吧?”

“没。”她喘着气,肩头全湿了,额前发贴在脸侧。

他脱下围裙罩在她头顶,“快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