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7章 第 7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张员外见赵匡胤不肯把盘费全收下,只好让旁边伺候的童儿把剩下的银子拿进内屋。他又伸手从怀里摸出一个绣着精致花纹的小锦包袱,手指轻轻解开缠在上面的丝带,里面裹着一条用黄金丝线织成的鸾鸟纹腰带。张员外把腰带递到赵匡胤面前,语气里带着几分郑重:“贤婿啊,早先有位云游的仙长路过咱们庄上,向我化斋饭。你也知道,我这辈子最敬重的就是和尚和道士,当时就备了一桌子丰盛的斋饭招待他。仙长临走的时候,把这件宝贝送给了我,说这是件无价之宝,名叫‘神煞棍棒’。”

张员外顿了顿,眼神飘向远处,像是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当时也不知道这宝贝的用处,就追问仙长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这东西是仙家亲手炼制的,可不是凡间普通的物件,只有非同寻常的人,才能配得上这非同寻常的宝贝。平时没事的时候,把它系在腰上,就是一条普通的腰带;要是遇上打仗冲锋的时候,把它解下来,只要嘴里念一声‘黄龙舒展’,随手朝着空中一甩,这腰带就能变成一条棍棒。拿在手里的时候,轻得像天上的鸿毛,可打在人身上,却重得像泰山压顶。不管是刀枪还是剑戟,都伤不了拿着这宝贝的人。要是遇上那些邪门的法术,有这宝贝护着,心里就不会乱,还能除掉那些妖邪。不用的时候,嘴里念‘神棍归原’四个字,手一抖,棍棒就又变回腰带了。”

他看着赵匡胤,又补充道:“我把这宝贝藏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机会用。如今见贤婿你这么英勇豪迈,才把它送给你,当个防身的兵器。一来呢,你不用总提着那根蟠龙棍赶路,方便些;二来呢,也算是我给你留个念想,往后你看到这腰带,就想起在庄上的日子。”

赵匡胤伸手接过腰带,睁大眼睛仔细瞧着——黄金丝线在光线下闪着莹润的光,上面的鸾鸟纹绣得活灵活现,连羽毛的纹路都清晰可见,一看就不是凡物。他照着张员外说的,张嘴念了声“黄龙舒展”,手朝着空中轻轻一纵,就见那腰带“唰”地一下展开,真就变成了一条通体泛着微光的棍棒。

有一首《西江月》词,专门说这宝贝的好处:

这宝贝又刚硬又柔韧,像系在铠甲上的鸾鸟纹丝带。平时系在腰上防身,变来变去藏着无穷的玄妙。上阵的时候瞬间闪着光,冲锋时刀枪都别想伤着。这是仙家传下的精奇兵器,要帮着未来的朝廷,打下永远稳固的江山。

赵匡胤握着棍棒,当场就练起了棍法。他把勾、弹、封、逼、掳、挤、抽、挪这些招式,一招接着一招耍开来,棍棒在他手里上下翻飞,带着呼呼的风声,把周围的空气都搅得动了起来。练完之后,他又念了声“神棍归原”,手轻轻一抖,棍棒立刻变回了黄金锦带。赵匡胤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赶紧把腰带系在腰上。

旁边的柴荣、张光远、罗彦威三人,看得眼睛都直了,嘴里不停称赞:“这宝贝也太神了!二哥(贤婿)拿着它,往后更不用怕坏人了!”

赵匡胤把原来的蟠龙棍放到一边,对着张员外作了个揖:“多谢岳父大人赏赐,小婿和朋友们这就告辞了。”张员外见他一心要走,也不好再留,赶紧吩咐家里的安童,把酒席摆到正厅里,给四个人饯行。

兄弟四个围着桌子喝了几杯酒,说起往后的日子,都有些感慨。赵匡胤想起自己连累家人,眼圈有点红;柴荣想着去关西贩伞的生计,心里既期待又忐忑;张光远和罗彦威则惦记着家里的父母,坐立不安。喝完酒,四个人起身给张员外行礼告别,张员外送他们到庄门外,看着他们的背影,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赵匡胤几人也回头挥了好几次手,才慢慢走远。这场景,正应了那句话:

送别酒刚斟满,人就已经醉在离别的愁绪里;送别的曲子唱了三遍,马蹄声就已经先朝着远方去了。

张员外站在庄门口,直到看不见他们的影子,才抹着眼泪,孤零零地回了庄里。咱们暂且不说他,先说说赶路的几个人。

柴荣推着装满雨伞的车子,赵匡胤背着行李,正准备往西边走,张光远和罗彦威突然快步走了上来,对着赵匡胤和柴荣说:“二位兄长,我们本来想陪着你们一起去关西的,可实在是有难处。”

罗彦威皱着眉,语气里满是为难:“之前我们出来,就是为了找二哥你,想给你添点盘缠,压根没跟家里父母说。我娘身体本来就不好,要是知道我偷偷跑这么远,指不定得多担心,说不定还会犯病。我们想先回东京,跟父母报个平安,等以后跟他们说清楚了,再去关西找你们,不知道二位兄长能不能答应?”

赵匡胤听了,心里也理解:“二位贤弟,这是做儿子该尽的本分,愚兄怎么会拦着你们?倒是我,之前一时糊涂,闯了大祸,现在只能离开家,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真是个不孝的人。你们回去之后,要是有空,就帮我给我爹娘带句话,说我在外面挺好的,让他们别天天惦记。”

张光远赶紧打开自己的行李,从里面拿出一个沉甸甸的布包,打开一看,是五十两银子。他把银子递到赵匡胤手里:“这点银子,你们路上用,别嫌少。”赵匡胤赶紧推回去:“愚兄身上还有盘费,不用你们费心,你们把银子收回去,咱们以后有的是机会再见面。”

罗彦威见他不肯收,想了个办法:“二哥要是不肯要,就把银子给大哥吧!大哥要去关西贩伞,这银子正好当本钱,也算是我们兄弟俩的一点心意。”赵匡胤觉得这话在理,就把银子接过来,塞进了柴荣的行李里。柴荣还想推辞,赵匡胤按住他的手:“大哥就别推了,这是二位贤弟的心意,收下吧。”

张光远和罗彦威又跟两人说了几句保重的话,才翻身上马,朝着东京的方向去了。这正是:

送银子只为守住往日的约定,推车子心里盼着新的情谊能长久。

咱们不说张光远和罗彦威回东京的事,单说赵匡胤和柴荣。赵匡胤见柴荣推车子费劲,走得慢,就把自己的行李放到车上,拿起车前面的绊绳,搭在肩膀上,拉着车子往前走。柴荣在后面推,一下子觉得轻松多了,两个人顺着大路往前赶。

走在路上,赵匡胤看着路边的景色,心里忍不住胡思乱想。路边的野草被风吹得晃来晃去,像极了他现在漂泊的日子;远处的飞鸟成群结队地往窝里飞,可他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他一边走,一边叹气,头也低着,脚步也慢了下来。

柴荣在后面见他这样,赶紧问:“贤弟,你怎么老叹气啊?是不是拉着车子太累了?要是累了,咱们就歇会儿。”

赵匡胤摇摇头,声音有点低沉:“不是累,是我看着这路上的景色,就想起家里了。想起我爹娘,以前我在家的时候,每天都能陪他们吃饭说话,现在倒好,我闯了祸,只能躲得远远的,连句问候的话都没法当面说。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受,忍不住叹气,大哥你别见怪。”

柴荣听了,也叹了口气,劝道:“贤弟,你现在虽然在外面漂泊,但也别太愁。大丈夫就该放宽心,往前看,总有一天能跟家人团聚的。要是总这么愁眉苦脸的,伤了身体不说,也解决不了问题。前面就是销金桥了,等咱们到了桥上,我交了税,就找个酒馆,咱们喝几杯,你也能散散心。”

赵匡胤一听到“交税”两个字,立刻把想家的事抛到了一边,赶紧停下脚步,问柴荣:“大哥,这销金桥是什么地方?是官府派了官差在那儿收过往客商的税吗?”

柴荣皱着眉,压低了声音:“这地方是条大路,哪有什么官差啊?”

赵匡胤有点纳闷:“既然没有官差,那交的是什么税?难道是有人私自收钱?”

柴荣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害怕的神色:“虽然没有官差,但是有个叫董达的恶霸,人家都叫他‘坐地虎’。他手下有一百多个能打的家丁,白天晚上轮流守在桥口。不管是哪个客商从这儿过,只要带了货物,值十两银子的,他就要抽一两税;值一百两银子的,就得交十两。一分一毫都不能少。要是有人敢跟他争一句,轻的会被打断胳膊腿,重的直接就没了性命。所以来往的人都怕他,没人敢跟他作对。等会儿到了桥上,贤弟你可得少说话,顺着他们点,别惹麻烦。”

赵匡胤听完,气得胸口呼呼直喘,拳头攥得咯咯响,眼睛里都快冒火了。他把车绳往地上一扔:“大哥,你先停一会儿,我有话跟你说。”柴荣赶紧把车子停下,问他有什么事。

赵匡胤指着车上的雨伞:“大哥,这车上的雨伞,本钱有多少?要是卖到关西,能赚多少钱?”

柴荣算了算:“本钱有二十两,到了关西卖出去,能卖三十多两,能赚十两左右。”

赵匡胤皱着眉:“这么算下来,除去路上的盘缠,再交了税,剩下的也没多少了。大哥你来回跑这么远的路,受这么多苦,就赚这么点钱,这生意做着有什么意思?依我看,这销金桥的税咱们不交,直接过去!”

柴荣一听,吓得脸都白了,赶紧拉住赵匡胤的胳膊:“贤弟,可不敢这么干啊!那二两税银不算多,咱们别为了这点钱惹祸。董达手下人多,贤弟你虽然厉害,可他们人多势众,万一你打不过他们,咱们俩都得遭殃,这不是得不偿失吗?你还是忍一忍,咱们交了税赶紧赶路,别惹事。”

赵匡胤越听越生气,嗓门也提高了些:“大哥,你怎么这么胆小啊?我在汴梁的时候,最见不得这种欺负人的事,专爱打抱不平。以前我在城隍庙戏耍泥马,后来被发配到大名府,在那儿还教训了韩通;回家之后,喝醉了在勾栏院里,杀了那个仗势欺人的女乐,没办法才逃出汴梁;路上还降服了昆明山的两个山贼,之后才在张家庄遇到大哥你,跟你结为兄弟。”

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不服气:“自古英雄惜英雄,要是我没点本事,怎么敢在大哥你面前说这些?再说了,我天生就受不了这口气,要是遇到不讲理的人,就算他有三头六臂,我也不怕,总得跟他拼一拼,分个高低。现在遇到董达这种不遵王法、私自收税的恶霸,咱们怎么能乖乖受他欺负?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柴荣见他态度坚决,知道劝不动,只好问:“贤弟,你的名声我当然信得过。可到了桥边,要是他们拦着要税,你打算怎么跟他们说?你得想个主意,别到时候没准备好,贸然动手,反而被他们欺负了,那可就不好了。”

赵匡胤想了想,眼睛一亮:“我有个主意。大哥你先推着车子过去,要是他们不拦你,那最好;要是他们拦着要税,你就说你新找了个伙计,银子和东西都在伙计身上,再跟他们描述一下我的样子——红脸蛋,穿青袍,说我马上就来交税。他们听你这么说,肯定会先放你过去。到时候我再过去,跟他们算账!”

柴荣心里还是怕,但也没别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点头:“那我就按你说的办。”他深吸一口气,推着车子往前走,赵匡胤跟在后面。

离销金桥还有一段路的时候,路边有一棵老杨树,树干粗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树下堆着一堆风吹落的枯叶,黄灿灿的一片。赵匡胤对柴荣说:“大哥,你先往前走,我在这儿歇一会儿,马上就跟上来。”说完,他就坐在枯叶堆上,假装闭上眼睛睡觉,其实心里在盘算着等会儿怎么对付那些收税的人。

柴荣推着车子,慢慢走到桥边。刚到桥头,就听见几个穿着短打的汉子高声喊:“柴蛮子来了!柴蛮子来了!赶紧把税交了,我们好放你过去,别耽误工夫!”

柴荣心里直打鼓,手心都出汗了,但还是强装镇定,把车子停下,脸上堆着笑:“各位兄弟,我这次跟以前不一样了,新找了个伙计,银子都在他身上管着。他马上就来,你们先让我过桥,我到前面等他,等他来了就让他交税,行不行?”

其中一个瘦高个的汉子皱着眉问:“你伙计呢?怎么没跟你一起过来?”

柴荣赶紧指着远处的老杨树:“就在那棵杨树下歇着呢,就是那个穿青袍的红脸蛋汉子。他赶路太累了,歇一会儿就过来,你们稍等片刻,他肯定会来交税的。”

旁边一个矮胖的汉子嘀咕:“这柴蛮子平时挺老实的,没说过瞎话,他说的伙计应该是真的。先放他过去,反正他伙计还在这儿,还怕跑了不成?”其他人也觉得有道理,就摆摆手:“行吧,你赶紧过去,让你伙计快点来交税!”

柴荣连忙说:“谢谢各位兄弟!”他推着车子,赶紧过了桥,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有诗为证:

贪心的人从来不会防备,只想着自己发财把钱藏起来。

没想到已经中了别人的连环计,自己的性命和家业,很快就要保不住了。

那些收税的人在桥边等了好一会儿,见那个红脸蛋的汉子还在杨树下躺着,一点要起来的意思都没有,心里就有点急了。一个性子急躁的汉子说:“兄弟们,这红脸蛋的怎么还不起来?别是想耍花样,等咱们不注意,他就偷偷跑了吧?咱们不如过去把他叫起来,让他把税交了,他爱睡多久睡多久,跟咱们没关系!”

其他人都点头:“说得对!走,过去叫他!”一群人走到赵匡胤跟前,低头一看,果然是个红脸蛋的汉子,穿着青袍,闭着眼睛好像睡得很沉。他们就高声喊:“红脸蛋的伙计,别睡了!赶紧起来,把柴蛮子的税银交了,你再接着睡!”

赵匡胤其实早就听见了,就是故意不搭理他们。这些人见他不动,忍不了了,伸手就去推他,有的还伸手想拉他的胳膊。赵匡胤慢慢把脚伸了伸,嘴里含糊地骂道:“你们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敢这么无礼,打扰老爷睡觉?”

众人一听,顿时火了:“红脸蛋的贼东西!装什么装?赶紧把银子拿出来,称够了税银,放你过桥去;要是敢说半个‘不’字,就让你去阴曹地府睡觉,永远别醒过来!”

赵匡胤“噌”地一下站起来,眼睛瞪着他们:“你们这些混蛋!我好好在这儿睡觉,跟你们要什么税银?”

一个汉子叉着腰说:“你别装傻!你伙计柴荣肯定跟你说了,我们在这儿收的是过桥税!不管你知不知道,今天这税你必须交!”

赵匡胤冷笑一声:“我就是要问清楚,你们在这儿收税,有官府的文书吗?有当官的命令吗?要是没有,你们就是私自收税,跟强盗没两样!”

众人被问得一愣,随即又嚣张起来:“你这新来的,懂什么规矩?这销金桥是我们董大爷说了算,他让收税就收税!不管你带的货值多少钱,都得按规矩来——值十两交一两,值百两交十两,一分都不能少!柴荣每次来都交二两税银,你今天也必须交!别管什么文书命令,赶紧把银子拿出来,不然有你好果子吃!”

赵匡胤听完,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大声骂道:“好一群不知王法的死囚!还敢提什么董大爷?我看你们是活腻了!”说完,他抡起拳头,朝着离他最近的那个瘦高个汉子就打了过去。那汉子没防备,被打得往后退了好几步,“扑通”一声坐在地上,鼻子都流血了。

其他人见赵匡胤动手,都喊了一声,一窝蜂地冲上来,围着赵匡胤,拳头、脚一起上,想把他打倒。可赵匡胤根本不怕,他小时候就练过拳脚,后来又走南闯北,对付这些人绰绰有余。他两只拳头左右开弓,专挑这些人的要害打——要么打胸口,要么打肚子,没一会儿,就有十几个汉子被他打倒在杨树下,躺在地上哼哼唧唧的,站都站不起来。

那些没被打的汉子,见赵匡胤这么厉害,吓得魂都没了,喊了一声“快跑”,就朝着桥那边逃了。赵匡胤见他们跑了,也不追,整理了一下衣服,慢慢走上了销金桥。

他站在桥上往四周看了看,这桥横跨在一条大河上,桥面又宽又高,能并排走两辆车。桥中间的一侧,搭了一个用席子做的棚子,上面写着“税棚”两个字,显然是用来收税的。棚子里面放着一个银色的柜子,柜子上摆着天平、戥子、算盘、夹剪这些东西,都是用来称银子、算钱的。不过现在棚子里空无一人,那些管棚子的人早就吓得跑没影了。

赵匡胤心里想:“这天下是太平世界,怎么能让这种土豪恶霸拦着官道,私自收税肥自己?这些人欺负来往的客商,不知道害了多少人。我赵匡胤今天要是不收拾他们,还有谁会来替老百姓出头?”

他越想越生气,走到税棚跟前,伸手抓住棚子的柱子,使劲一掰,“咔嚓”一声,柱子就断了。席子做的棚顶“哗啦”一下塌了下来,他又把棚子里的银柜、天平这些东西都搬到桥中间,一脚把银柜踹翻,里面的银子撒了一地。做完这些,他想起柴荣已经过了桥,怕前面还有董达的人拦着柴荣,就赶紧下了桥,朝着西边追了过去。

跑了大概一里多路,前面出现了一个集市,街上人来人往,挤得水泄不通。赵匡胤踮着脚往四周看,没看到柴荣和伞车的影子,心里有点急。他看见东边有一座酒楼,楼上面挂着“悦来楼”的招牌,就赶紧走了进去,上了二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他一边让店小二上酒,一边趴在窗户边往下看,盼着能看到柴荣的身影,可看了半天,还是没见着,只好坐在那儿,心里七上八下的。咱们暂且不说他,先说说那些逃走的收税汉子。

那些汉子跌跌撞撞地跑回董达家,想跟董达报信,可找了一圈,发现董达没在家。一个脸上带伤的汉子说:“董大爷今天去他舅舅家喝寿酒了,咱们得去舅舅家找他!”一群人又往董达舅舅家跑,到了门口,正好看见董达骑着马,醉醺醺地往回走,身上还穿着一件新做的绸缎衣服,显然是喝了不少酒。

众人赶紧围上去,一个个哭丧着脸,有个汉子还捂着被打断的胳膊,疼得直咧嘴:“董大爷,不好了!出大事了!”

董达眯着醉眼,打了个酒嗝:“慌什么?天塌下来有老子顶着,出什么事了?”

“那个贩伞的柴荣,今天带了个红脸蛋的汉子过来,不仅不肯交税,还把我们兄弟打了一顿!好几个兄弟都被打得站不起来了,您快想想办法啊!”

董达一听,酒一下子醒了大半,眼睛瞪得溜圆:“什么?有这种事?那个柴荣胆子这么大,还敢找人来跟我作对?”他赶紧勒住马,调转马头,朝着销金桥的方向打马就跑,嘴里还骂道:“我看那个红脸蛋的是活腻了,敢在我的地盘上撒野!”

那些汉子跟在后面,一边跑一边喊:“董大爷,您慢点,我们跟不上了!”

董达骑着马,很快就过了销金桥,沿着西边的路往前追。路上有不少赶集的人,见董达带着一群人气势汹汹地过来,一个个都吓得赶紧往路边躲,没人敢挡他们的路。董达往前看了看,正好看见柴荣推着伞车在前面走,心里更气了,催马往前赶,很快就追到了柴荣身后,大声骂道:“柴蛮子!你敢漏税,还敢让人打我的人,今天看你往哪儿跑!”

他说着,举起手里的马鞭子,朝着柴荣的后背就抽了过去。柴荣吓得心里一紧,嘴里不停喊“完了完了”,推着车子拼命往前跑。可他跑得再快,也跑不过马,没一会儿,董达就追上了他,马鞭子像雨点一样落在柴荣的背上、胳膊上,柴荣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停下来。

这时候,赵匡胤正在酒楼二楼喝酒,忽然听见楼下传来马鞭子的响声,还有人喊叫的声音,赶紧探出头往下看。这一看,他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只见一个穿着绸缎衣服的汉子骑着马,正用马鞭子抽柴荣,柴荣推着车子,疼得直咧嘴,却不敢反抗。赵匡胤一眼就认出,那个骑马的汉子肯定是董达,他二话不说,踩着窗户沿,“噌”地一下就从二楼跳了下去,正好落在董达的马旁边。

赵匡胤指着董达,大声骂道:“你这个恶霸!敢这么欺负人,是不是活腻了?”他说着,伸手抓住董达的衣襟,使劲一拽,董达没防备,从马背上“扑通”一声摔了下来,摔得他龇牙咧嘴。

董达爬起来,一看赵匡胤是个红脸蛋的汉子,就知道这是打他手下的人,心里也有点慌,但还是强装镇定,摆出一个“鲫鱼跳水”的姿势,想吓唬赵匡胤。他睁大眼睛,又猛地扑了过来,想把赵匡胤扑倒,用“饿虎扑食”的招式制服赵匡胤。

赵匡胤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往旁边轻轻一闪,躲开了董达的扑击。董达扑了个空,身体往前踉跄了几步,赵匡胤趁机伸出脚,朝着董达的腿弯处一勾,董达“扑通”一声又摔在了地上,这次摔得更重,半天没爬起来。

赵匡胤上前一步,提起拳头,朝着董达的身上就打,跟当初在大名府打韩通一样,每一拳都用了力气,打得董达嗷嗷直叫。董达带来的那些汉子,见主子被打,都喊了一声,从路边捡起砖头、石头,朝着赵匡胤扔了过去,想救董达。

赵匡胤见他们扔石头,不仅不躲,还哈哈大笑:“来得好!今天就让你们这些混蛋知道我的厉害!”他不再打董达,往后退了几步,伸手解开腰上的黄金锦带,嘴里念了声“黄龙舒展”,锦带立刻变成了神煞棍棒。他握着棍棒,朝着那些汉子就打了过去,棍棒一挥,就有几个汉子被打倒在地,剩下的人吓得不敢再上,赶紧跑过去,把董达从地上扶起来,架到马背上,朝着正南方向逃走了。

赵匡胤提着棍棒,还想往前追,柴荣赶紧从旁边跑过来,拉住他的胳膊:“贤弟,别追了!他们人多,万一前面有埋伏,你就危险了!咱们已经打赢了,还是赶紧赶路吧,别再惹麻烦了。”

赵匡胤回头看了看柴荣,又看了看董达逃走的方向,心里还是有点不甘心,但也知道柴荣说得对。他对柴荣说:“大哥,你先往前面走,在前面的黄土坡等我。我再往前追一段,看看他们有没有埋伏,顺便把这个恶霸彻底解决了,免得以后再欺负别人。”

柴荣还想劝,赵匡胤已经提着棍棒,朝着董达逃走的方向追了过去。柴荣没办法,只好推着车子,慢慢往黄土坡走,心里一直惦记着赵匡胤,怕他出事。

咱们再说说董达,他被手下人架在马背上,回头看见赵匡胤在后面追,心里不仅不害怕,反而有点高兴:“我正愁他不追过来呢!他既然敢追,今天就让他有来无回!前面就是九曲十八湾,我那两个结义兄弟就在那儿等着,到时候让他们一起上,肯定能把这个红脸蛋的打死!”这正是:

白白费尽心机耍手段,人能欺负人,天却不会纵容恶事。

别以为路上有险阻就能害人,最后只会自己吃亏,得不到好处。

咱们不说董达怎么算计赵匡胤,先说说另一个英雄。这个人是上界黑虎财神星下凡,姓郑,名恩,字子明,老家是山西应州乔山县的。他今年十八岁,长得特别丑——脸又黑又方,眼睛一只大一只小,鼻子塌塌的,嘴巴却很大,但是力气特别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石头。最奇怪的是他那只大眼睛,能看出谁是妖邪,谁是好人。

郑恩从小就没了父母,一个人在江湖上漂泊,靠挑着担子卖香油过日子。之前在张家庄的时候,他还显露过自己的本事,咱们之前已经说过了。今天他本来是来集市上卖香油的,可卖着卖着,发现自己敲香油的梆子不见了——那个梆子是他爹留下来的,用了十几年,他特别宝贝。他想了半天,才想起昨天在平定州的一家小酒馆里喝酒,把梆子落在那儿了。

郑恩赶紧挑着香油担子,跑到那家酒馆,一进门就喊:“掌柜的!我昨天落在这儿的香油梆子呢?赶紧给我拿出来!”

酒馆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见郑恩来了,赶紧陪着笑:“这位小哥,你昨天是在这儿喝了酒,可我没见你的梆子啊!我昨天打烊的时候,还特意收拾了桌子,没看到什么梆子。”

郑恩一听,火气就上来了:“你骗人!我明明放在柜台旁边的角落里,怎么会不见了?肯定是你藏起来了,要么就是被你拿给别人了!今天你要是不把梆子还给我,我就把你这酒馆砸了!”

掌柜的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解释:“小哥,我真没见你的梆子!昨天晚上有几个乞丐来门口要饭,说不定是他们拿走了,你可别冤枉我啊!”

郑恩根本不信,他把香油担子往门口一放,就开始在酒馆里翻找——桌子底下、柜子里面、灶台旁边,到处都找遍了,还是没找到梆子。他越找越生气,伸手就把旁边的一张桌子掀翻了,桌子上的碗、盘子“哗啦”一声掉在地上,碎了一地。掌柜的急得直跺脚,却不敢拦着他,只能在旁边劝:“小哥,别砸了!别砸了!我赔你一个梆子还不行吗?”

郑恩停下手,眼睛瞪着掌柜的:“赔?你赔的梆子有我爹留下的这个好吗?我那个梆子是枣木做的,敲起来声音特别响,你能赔给我吗?”

就在这时,酒馆门口走进来一个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头发用一根木簪挽着,看起来像个读书人。他走到郑恩身边,笑着说:“这位小哥,别生气了。我看你相貌不凡,是个有福气的人,怎么能为了一个梆子,在这里动气呢?不如我给你相个面,说说你的前程,说不定能帮你找到梆子呢?”

郑恩本来还想发火,可一看这个人说话和气,眼神也很和善,心里的火气就消了点。他皱着眉问:“你会相面?真能帮我找到梆子?”

那个人笑了笑:“能不能找到梆子,咱们先不说。我先给你相相面,你就知道我有没有本事了。”

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到来,后面才有了这些事——拦路的贪心汉子,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在山上当山贼的恶人,却逃不过马上就要死的命运。这正是:

要是没有别人指点,拨开眼前的迷雾,怎么能让名声传遍天下呢?

不知道来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咱们下一回再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