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6章 第 6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赵匡胤在张家庄和张桂英小姐成婚后,不知不觉就过了四个多月。这日天朗气清,他想着在家闷了许久,便换了身轻便衣衫,出门四处游玩。走着走着,他忽然抬头望向天空,眼睛一下子就直了——半空中竟飘着两朵奇怪的祥云,一朵是墨黑色,一朵是明黄色,在晴空中格外扎眼。

那朵黑云底下,隐约显出一只斑斓黑虎,爪子张着、牙齿露着,像是要扑下来似的;而黄云下面,竟盘旋着一条五爪黄龙,龙身舒展,鳞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正慢慢升腾。赵匡胤心里顿时打了个突,暗自嘀咕:“这难道是哪里来的妖怪在作法?不然怎么会有这么怪异的景象?”可转念又想:“就算是妖怪,青天白日的,它也不敢随便出来作乱吧?不如我往前走走,看看这云和龙虎到底是从哪来的,也好弄个明白。”

他加快脚步往前赶,离祥云越来越近,眯着眼仔细一瞧,才发现哪里是什么妖怪——黑云底下根本不是黑虎,而是个身材偏高的汉子,挑着两只油篓,正从一个积水的土坑边快步走过。那汉子走得急急忙忙,额头上渗着汗,像是有什么要紧事,转了两个弯,身影就消失在树林后面了。随着他走远,空中的黑云也渐渐散了。

这里得跟各位说一句,这挑油篓的汉子可不是普通人,他是黑虎财神下凡,平日里靠卖香油过活。这天本是要去销金桥赶集,走了一半才发现忘带了卖油时用的梆子,正急着回去取呢。后来他在九曲湾救了赵匡胤,又在禅州城和众人结义,才算真正显露出本事。这些都是后话,咱们暂且不表。

再说赵匡胤,见黑云散了,又朝着黄云飘来的方向慢慢走。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他看见路边陷在浅浅的淤泥里的一辆车——车上装的全是雨伞,车旁站着个汉子,正使劲儿推着车。那汉子头戴一顶绫绵杆编的草帽,身上穿件月白色的紧身布衫,看着相貌端正,身材也结实,可就是力气好像不太够用。他涨红了脸,双手死死抓着车把,腰弯得像张弓,嘴里还哼哧哼哧地使劲,可那车就像长在了淤泥里似的,一动也不动。

推了好一会儿,那汉子实在没力气了,气得往地上啐了一口,额头上的青筋都蹦了起来。就在这时,赵匡胤忽然看见汉子头顶上“呼”地冒出一团黄气,黄气里竟显出一条五爪黄龙,在空中慢慢转了一圈。赵匡胤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小时候听相士说过的话:“凡人要是有蛇形气脉锁住七窍,将来定能当诸侯;要是有真龙现身护佑,那就是要做皇帝的命。”他盯着那汉子,心里琢磨:“这人头顶有真龙现身,日后肯定是个有大福气的。我不如帮他把车从泥里拉出来,跟他结个朋友,以后互相照应,想来他也不会辱没了我。”

拿定主意,赵匡胤快步上前,刚走到汉子身边,那头顶的黄云和黄龙就慢慢隐没了。他开口喊道:“朋友,别着急,我来帮你一把!”说完,他撩起衣角,纵身跳进淤泥里,双手紧紧攥住车前端的横木,一边往上抬,一边往后拽。只听“吱呀”一声,那辆车竟被他轻轻拉出了淤泥,稳稳地放在了旁边的平坦路上。

再看那推车的汉子,早已累得浑身是汗,连后背的衣衫都湿透了。他松开肩上的车绳,揉了揉胳膊,喘了好一会儿才定下神,赶紧堆起笑脸,对着赵匡胤深深作了个揖:“敢问壮士高姓大名?多谢你出手相助,不然我今天怕是要困在这儿了。”

赵匡胤摆摆手,笑着说:“小弟家住汴梁,是赵指挥的儿子,名叫赵匡胤,表字元朗。不知足下贵姓大名,家乡在哪里?”

那汉子一听,又作了个揖,语气里满是恭敬:“原来是赵公子!久仰您的英名,我早就想拜见您了,今天能遇上,真是三生有幸。我原籍是徽州,后来搬到沧州横海郡居住,姓柴名荣,表字君贵。我先祖也曾做过官,管过百姓,我父亲后来就靠经商过日子。可惜我现在孤身一人,没什么本事,只能靠贩卖雨伞混口饭吃。刚才车陷在泥里,要是没有公子帮忙,我根本拉不出来。看您的靴子都被淤泥弄脏了,我理应赔您一双新的。”

赵匡胤听了,哈哈一笑:“柴兄这话就见外了!四海之内皆兄弟,帮人解围是应该的。这靴子值不了几个钱,不用放在心上。前面就是我岳丈家的庄子,要是你不嫌弃,就跟我过去喝杯茶,歇歇脚。”

柴荣见赵匡胤这么讲义气,实在不好推辞,便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跟您去拜访一下。”说完,他把车绳重新搭在肩上,准备推车。赵匡胤见状,解下腰间的鸾带,拴在车前端的横木上,帮着柴荣一起拉车,两人并肩朝着张家庄走去。

刚走了没多远,就听见远处传来“哒哒”的马蹄声。两人抬头一看,只见两匹马从东边飞快地奔来,马背上各坐着一个壮汉。等马走近了,那两人勒住缰绳,翻身下马。赵匡胤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结义兄弟张光远和罗彦威。

赵匡胤赶紧上前和两人见礼,又把柴荣拉过来,介绍道:“这位是柴荣柴兄,是我刚认识的朋友,为人正直,咱们以后就是兄弟了。”张光远和罗彦威连忙上前和柴荣见礼,几人很快就熟络起来。

张光远拉着赵匡胤的手,语气急切地说:“大哥,自从那天咱们在勾栏院里喝醉了,后来下冰雹散了之后,第二天我就听说院里死了十八个女乐。我赶紧去你家找你,却没见到你,问你家的管家,他又不肯说你去了哪里。我只好偷偷打听,才知道那件事是你做的。我没敢跟别人说,就到处找你,可一直没找到。前几天我遇到了京里开相馆的苗先生,就让他给你算了一卦。他说‘风云未遂平生志,魔障怎开眉际欢’,还说要是想找你,就得往关西去。我和彦威担心你出门急,没带够盘缠,又怕这事牵连到我们,被人抓去问话,就带了些银子,一路往关西找你,没想到在这儿遇上你,还看见你帮人推车,真是苦了你了。”

赵匡胤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说:“两位贤弟有心了。咱们先去前面的庄上,到了那儿再慢慢说。”于是四人一起,有的拉车,有的牵马,很快就到了张家庄门口。进了庄门,来到大厅,几人互相谦让着坐下。赵匡胤吩咐管家张忠,把雨伞车推到后院的厂房里放好,再把马牵到后槽喂料,又让丫鬟春桃端上茶水。

喝了几杯茶,赵匡胤把自己和张光远、罗彦威分开后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包括怎么在张家庄入赘,娶了张桂英,还有刚才遇到柴荣、帮他拉车的经过。说完,他看向柴荣,笑着说:“柴兄,咱们今天虽是萍水相逢,可我觉得跟你特别投缘,这真是上天安排的缘分。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结交知己。我想咱们四人结为兄弟,比亲同胞还亲,就像汉朝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那样,你看怎么样?”

柴荣一听,连忙摆手,脸上露出几分自卑:“三位仁兄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我就是个普通百姓,身份低微,怎么敢高攀你们,耽误你们的前程呢?”

赵匡胤皱了皱眉,认真地说:“柴兄这话就不对了!你没听说过吗?当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一开始都是普通百姓,他们还拜过把子呢,后来一个成了皇帝,一个成了霸王,平定了天下。这都是过去的例子,说明交朋友不能看身份高低、有没有钱。我已经拿定主意了,柴兄你就别推辞了。”

说着,赵匡胤就让张忠去镇上买些猪、牛、羊三牲,还有香烛纸钱,在大厅里摆上供桌。柴荣见赵匡胤这么诚恳,要是再推辞,就显得太不识抬举了,只好答应。四人先报了自己的家乡、姓名和生辰八字——柴荣年纪最大,是大哥;赵匡胤排第二;张光远第三;罗彦威最小,排第四。

一切准备就绪,四人跪在香案前,一起高声说道:“我们四人,虽然姓氏不同,但情同手足。从今往后,要互相帮助,救济困难的人,同心协力;要帮助弱小,铲除豪强,不生二心。将来要是有人当了官,大家一起做官;要是有马骑,大家一起骑马。如果谁有坏心思,就让上天惩罚他。”

发誓完,四人又按年纪大小,互相拜了八拜,然后把供品撤下,送了神,才回到座位上继续聊天。这真是:若不是今天结下深厚情,哪来日后的生死义?

这时柴荣看向赵匡胤,说:“二弟,这里既然是你岳丈家,不如把老人家请出来,我们拜见一下,这才符合礼数。”赵匡胤点点头,让春桃去后院请张员外。

不一会儿,张员外就来了。四人赶紧起身行礼,张员外连忙扶起他们,笑着说:“都是自家兄弟,不用这么客气。”听说三人是女婿的朋友,张员外不敢怠慢,赶紧让厨房准备酒席,好好招待他们。那酒席十分丰盛,有鸡有鱼,还有好酒,几人边吃边聊,越聊越投机,一直喝到天黑才散。

这天正好是中秋佳节,吃完晚饭,东边的山头上还泛着霞光,天上的星星已经慢慢亮了起来,一轮圆月很快就升到了天空,把整个庄子照得像白天一样。张员外见月色这么好,又让人准备了一桌酒菜,邀请四人一起赏月。

这月色真是太美了——傍晚的云彩都散了,天上没有一点声音,只有月亮静静地挂在那里,把光芒洒在山川河流上,比天上的星星还亮。以前有位贤人写过一首诗,专门描写中秋的月亮,诗是这么写的:“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輪滿,常伴雲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到底清。”

四人赏了一会儿月,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才撤了席。张员外让张忠在书房里铺好床,让柴荣、张光远、罗彦威三人在书房休息,自己则回了后院。

赵匡胤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刚进门,就看见张桂英已经备好了一桌子小菜和一壶酒,坐在桌边等他。原来桂英知道他今天和兄弟们喝酒,怕他回来还想再喝点,就特意准备了。赵匡胤心里一暖,走过去坐下,和桂英一起赏月喝酒。

不知不觉就到了三更天,月光更亮了,夜风一吹,带着几分凉意。两人喝了不少酒,桂英放下酒杯,轻声问道:“官人,我听说你今天结了三个朋友,其中还有个推着车卖雨伞的。我知道你是将门之后,身份尊贵,怎么能和那种身份低微的人交朋友呢?这要是被别人知道了,岂不是会笑话你,丢了你的面子?”

赵匡胤放下酒杯,笑着摸了摸桂英的头,说:“贤妻,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在汴梁的时候,遇到过一个相士,他说我将来有当皇帝的命。今天我在路边看到柴兄的时候,他头顶上有黄龙现身,这说明他将来也是个有大福气的人,说不定也能当皇帝。我还不知道我们俩谁先发达,所以才跟他结为兄弟,以后互相帮衬,对我们都有好处。”

桂英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官人,我小时候也遇到过一个算命先生,他说我有当妃嫔的命。没想到我能嫁给你,这真是上天安排的。将来你当了皇帝,一定要封我做妃嫔,可不能忘了今天说的话。”说着,桂英就从座位上站起来,跪在赵匡胤面前,想让他给个凭证,好让自己放心。

赵匡胤哈哈大笑,伸手把桂英扶起来,说:“贤妻你怎么还当真了?这都是还没影的事,何必这么着急?不过你放心,要是我将来真当了皇帝,就封你做西宫贵妃,让你掌管西宫的事。”

桂英听了,连忙谢恩,又重新摆上酒杯,和赵匡胤接着喝酒。一直喝到谯楼敲了五下梆子,两人都有些醉了,才让春桃进来收拾桌子,然后上床睡觉。可谁知道,赵匡胤刚把“西宫贵妃”这四个字说出口,就惹来了杀身之祸。

各位看官要知道,赵匡胤说这话的时候,只是因为喝了酒,一时高兴,随口说说,没当回事。可他不知道,这话早就被天上的值日功曹听到了。那功曹在空中听了,心里嘀咕:“这张桂英虽然有当妃嫔的命,可没当妃嫔的福气,不过是空有个名分罢了,不能真让她当西宫贵妃。要是她当了西宫,将来杜丽容该放在哪里?这事我必须告诉玉帝。”

于是功曹立刻驾起云,飞到天庭的灵霄宝殿,把听到的话一五一十地奏报给了玉皇大帝。玉帝听了,脸色一沉,立刻下旨:“张桂英妄想当西宫贵妃,贪图富贵,违背了人间的规矩,应该受到惩罚,减她十二年的寿命。你们照旨行事,不能违抗。”

旨意一下,功曹不敢耽搁,马上离开天庭,飞到地府的森罗殿,把玉帝的旨意读给十殿阎君听。阎君们一听,赶紧让掌管生死簿的判官把张桂英的生死簿取来,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张桂英,阳寿二十八岁,于某年某月某日得急病去世”。阎君们不敢违抗玉帝的旨意,就把张桂英的阳寿减去十二年,改成“张桂英,于今年八月十六日,得急病暴毙”。

改完之后,阎君们立刻写了拘票,派勾魂的鬼差,跟着张家的家鬼,还有地府的兵卒,一起去张家庄勾张桂英的魂魄,回来复命。鬼差领了命令,马上就飞到了张家庄,躲在院子的角落里,等着第二天动手。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半句不该说的话,就能折掉一辈子的福气。”可见一个人该吃什么、该喝什么,都是早就定好的;是穷是富、活多久,也不是自己能勉强改变的。有诗为证:“命里有的终会有,命里没有别强求。万般事情难算计,都是命中早注定。”

第二天一早,就是八月十六日了。赵匡胤睡醒后,洗漱完毕,就去书房找柴荣、张光远、罗彦威三人。四人刚喝了一会儿茶,柴荣就站起来,对赵匡胤说:“二弟,我出来这么久了,雨伞还没卖,得赶紧回去了,今天就跟你辞行。”

赵匡胤连忙拉住柴荣,说:“大哥你怎么这么见外?咱们刚结为兄弟,正该多待几天,好好聊聊,怎么能说走就走呢?就算你要卖雨伞,晚几天也没关系,耽误不了事。你就安心在这儿住几天,咱们还有好多话没说呢。”说着,赵匡胤就让春桃去厨房准备酒菜,几人接着在书房喝酒聊天。

就在几人喝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看见春桃和张忠慌慌张张地从后院跑过来,春桃一边跑一边喊:“姑老爷,不好了!出大事了!刚才小姐说要去厨房看看早膳准备得怎么样了,刚跨出房门,就‘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现在已经昏迷不醒了,眼睛翻白,嘴唇发青,手脚都凉了!您快回去看看吧!”

赵匡胤一听,吓得脸都白了,手里的酒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对着柴荣三人说了句“仁兄贤弟,我先失陪了”,就撒腿往后院跑。跑到自己房间门口,就看见几个丫鬟正围着张桂英,把她扶坐在地上,不停地喊她的名字,张员外则趴在旁边,哭得死去活来。

赵匡胤赶紧跑过去,蹲在张桂英身边,仔细一看——只见张桂英双眼紧闭,嘴唇发紫,手脚冰凉,已经没了呼吸。赵匡胤急得直跺脚,一会儿站起来往东跑,一会儿往西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又蹲下来,把张桂英抱在怀里,不停地喊:“贤妻!桂英!你醒醒啊!你别吓我!”喊了半天,张桂英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赵匡胤想起自己和桂英的过往——当初在昆明山救了她,两人萍水相逢,后来结为夫妻,本想着能一起白头偕老,没想到才过了四个月,桂英就这么走了。想到这儿,他再也忍不住,抱着桂英的尸体,放声大哭起来:“贤妻,我从昆明山救你的时候,就想着要好好照顾你一辈子,没想到咱们在一起的日子这么短,你怎么就这么走了?你让我以后怎么办啊?”

张员外也在一旁哭,边哭边说:“我的女儿啊!我本来还指望你给我养老送终,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就走了,留下我一个人,以后谁来照顾我啊?”

两人正哭得伤心,旁边的张忠走过来,叹了口气,劝道:“员外,姑老爷,你们也别太伤心了。古人说‘人死不能复生’,小姐这是命里注定的,就算你们哭死,小姐也回不来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料理小姐的后事,让小姐安心上路。”

赵匡胤和张员外听了,才慢慢止住哭声,擦了擦眼泪。赵匡胤吩咐丫鬟们用温水给张桂英擦洗身体,换上她平时最喜欢的新衣服,再把她的首饰都戴上,然后把她的尸体停放在后堂。

安排好这些,赵匡胤回到前院的书房。柴荣、张光远、罗彦威三人听说张桂英去世了,也都红了眼眶,纷纷上前安慰赵匡胤。张员外因为太伤心,没力气料理后事,就拿出一千两银子,让张忠去买棺材、寿衣,还请了和尚和道士来做法事,超度张桂英的魂魄,希望她能往生极乐世界。

柴荣、张光远、罗彦威三人也凑了些银子,买了祭品,亲自到张桂英的灵前祭拜。就这样忙了二十多天,张员外选了个好日子,把张桂英的棺材送到祖坟埋葬,丧事才算办完。

又过了一天,柴荣见丧事已经结束,就再次跟赵匡胤辞行:“二弟,现在事情都办完了,我也该回去了,再耽误下去,雨伞就该发霉了。”

赵匡胤点点头,说:“大哥要走,我也不拦你。你等我一会儿,我去跟岳丈辞行,然后跟你一起走。”

张光远听了,疑惑地问:“二哥,你岳丈家这么有钱,你留在这儿好好过日子多好,为什么还要跟大哥一起走,去外面奔波呢?”

赵匡胤叹了口气,说:“梁园虽然好,可终究不是我该久留的地方。再说你二嫂已经走了,我留在这儿,看着到处都是她的影子,只会更伤心。现在跟大哥一起去关西,投奔我母舅,说不定能闯出一番事业,把我的本事显出来。总比留在这儿混日子,让别人笑话我,将来留下骂名强。这不是我想做的事。”

说完,赵匡胤就让春桃去请张员外。张员外来到大厅,赵匡胤上前拜了拜,说:“岳丈大人,谢谢您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还把桂英嫁给我。可惜我命不好,让桂英这么年轻就走了,没能让她跟我过上好日子。我留在这儿,一来看着家里的样子,心里更难受;二来我总不能一辈子混日子,得出去闯闯。所以我想跟大哥一起去关西,暂时跟您辞行,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看您。”

张员外本来还在伤心,一听赵匡胤要走,更是慌了,眼泪又流了下来:“贤婿啊,虽然我女儿走了,可我已经快六十岁了,身边没什么亲人,就剩你这么个女婿了。你要是走了,我一个人在家,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谁来照顾我啊?你就留在这儿,帮我管管家业,别去外面了,好不好?”说着,张员外的声音都哽咽了,看着十分可怜。

赵匡胤见张员外这样,心里也不好受,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他强忍着悲伤,挤出笑脸,安慰道:“岳丈,您虽然年纪大了,可身体还很硬朗。家里有张忠和春桃他们,都是可靠的人,能照顾好您,您不用太担心。我去关西要是能混出样子,肯定会回来探望您的。咱们的亲戚关系,就算隔得再远,也断不了。您以后别总伤心,多找点开心的事做,好好保重身体,这才是最重要的。”

张员外见赵匡胤去意已决,知道自己留不住他,只好叹了口气,让春桃去厨房准备饯行的酒席。然后他回到自己的房间,翻出一个精致的包袱,里面是一整套崭新的铺盖,又拿出一些金银,让小丫鬟抱出来,递给赵匡胤:“贤婿,你既然一定要走,我也不拦你了。路上风餐露宿的,肯定很辛苦,你带的行李太少了,这铺盖你拿着,路上好睡觉。这里还有一百两黄金、一千两白银,你拿着当盘缠,别委屈了自己。”

赵匡胤看着那些金银,连忙摆手:“岳丈,不用这么多。我去关西也就一千多里路,有几两银子就够了。您的心意我领了,这铺盖我收下,黄金我就拿一锭,剩下的您留着自己用吧。”说着,他从里面拿了一锭五两重的黄金,揣进怀里。

张员外知道赵匡胤性格耿直,不会多要,就不再坚持,又拿出三封银子,分别递给柴荣、张光远、罗彦威:“三位贤侄,路上也辛苦你们多照顾贤婿,这点银子你们拿着,当路上的盘缠。”三人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这时,张员外好像想起了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递给赵匡胤,说:“贤婿,这是我老伴当年留下的一件宝物,能辟邪防身,不管是刀枪剑戟,还是妖魔鬼怪,都近不了身。我现在把它送给你,希望它能保佑你路上平安,将来建功立业。”

赵匡胤接过红布包,心里十分感动,对着张员外拜了拜:“多谢岳丈!我一定好好保管这件宝物,将来要是有机会,一定回来孝敬您!”

那么,张员外送给赵匡胤的到底是什么宝物呢?咱们下回再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