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5章 第 5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那几个小喽啰见大当家打不过人家,慌慌张张往山上跑,一边跑一边喊着找二当家:“二当家!不好了!大当家在山下巡山,碰到个红脸蛋的后生,要他交买路钱,那后生不肯,俩人就打起来了!可那红脸蛋后生太厉害,大当家快撑不住了,您快下山帮忙啊!”

二当家一听这话,赶紧穿上盔甲、跨上战马,手里握着一杆亮闪闪的银枪,催马就往山下冲。刚到山脚,就看见自家大哥和那后生打得正激烈——大哥手里的刀舞得乱七八糟,明显是落了下风,额头上全是汗,眼看就要被对方的棍子扫到。二当家立马放声喊:“大哥别慌!我来帮你!”

赵匡胤正打得兴起,耳边突然传来这么一嗓子,抽空瞟了一眼,见又来个山贼头子。他心里暗忖:“好家伙,打不过就叫帮手?不过也好,正好让我试试这俩人到底有多少本事,省得耽误我去关西投亲。”再看那二当家的打扮:头上戴着银盔,盔沿下的红缨随着马跑晃来晃去,透着股杀气;身上穿的铁甲在太阳下泛着冷光,腰间系着绣着鸾鸟的宝带,箭壶里插着金杆箭,背后还背着一把铁胎弓;坐下那匹白马跑得飞快,像是能追风似的,他手里举着银枪指点方向,嗓门大得像打雷。

二当家催马冲到近前,举枪就往赵匡胤胸口刺。大当家见兄弟来了,顿时来了精神,咬着牙挥刀又冲了上来。俩打一个,赵匡胤虽说勇猛,可架不住对方是生力军,打了二十多回合,渐渐觉得胳膊发酸,胸口也喘得厉害。他心里正着急,突然觉得头顶一阵发热,像是有什么东西要冒出来——再看那俩山贼头子,吓得眼睛都直了,只见赵匡胤头顶上飘着一条五爪赤须火龙,龙鳞闪着红光,正对着他俩张牙舞爪。

大当家和二当家“扑通”一声就从马上滚下来,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声音都发颤:“主公!小的们有眼不识真主,刚才冒犯了您,罪该万死!求主公饶了我们吧!”

赵匡胤愣了一下,手里的蟠龙棍还举着,疑惑道:“你们俩刚才还打得挺凶,怎么突然跪下求饶?是不是想耍什么花招?别废话,起来接着打,分个输赢再说!”

俩人赶紧摆手:“主公您可别冤枉我们!我们真是一时糊涂,没认出您是真命天子,绝不敢耍花招!求您开恩!”

赵匡胤往前迈了一步,问道:“我问你们,你们口口声声叫我‘主公’,到底是为啥?”

二当家抬头看了眼天上的火龙,又赶紧低下头:“刚才您和我们打斗时,这条火龙突然冒出来护着您,这分明是真龙护主啊!您以后肯定能当皇帝!我们愿意归顺您,帮您打江山,求主公收下我们!”

赵匡胤摸了摸下巴,心里也犯嘀咕:“我娘倒是说过我将来有出息,可真龙现身这事……他俩没骗我吧?”于是又问:“你们俩真看见真龙了?”

大当家忙说:“千真万确!我们要是说瞎话,天打五雷轰!”

赵匡胤这才松了口气,把棍子扛在肩上:“不瞒你们说,我是汴梁的赵匡胤。前阵子在京城闹了御勾栏,还杀了十八个女乐,没办法才要去关西投奔亲戚,路过你们这山头,没想到跟二位好汉起了冲突,刚才多有得罪。”

俩人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大当家赶紧说:“原来您是赵指挥老爷的公子!我们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今天能见到您,真是我们的福气!”

赵匡胤见他俩真心归顺,心里也高兴,赶紧上前把俩人扶起来:“二位快起来,别跪着了。还没问二位高姓大名?”

大当家笑着说:“我们俩是亲兄弟,我叫董龙,他是我弟弟董虎,老家在朔州。我们本来是老实百姓,从小就爱练枪弄棒,也学了点本事。后来县里的贪官要抢我们家的地,我们不服气,跟他们闹了一场,没办法才躲到这山上暂避。主公要是不嫌弃,就去我们山寨住几天,咱们好好聊聊,之后我们再送您上路。”

赵匡胤见董龙说话实在,不像有坏心眼,就点头答应:“既然二位这么热情,那我就去叨扰几天。”

董龙赶紧把赵匡胤的枣骝马牵过来,让他上马,自己和董虎在前面引路,又让小喽啰扛着蟠龙棍跟在后面。一路上山,赵匡胤看着两边的景色——山峰又高又陡,山寨的栅栏又密又结实,心里暗暗佩服:“这俩人倒会选地方,把山寨守得这么严,难怪官府拿他们没办法。”

走了好几个关口,终于到了山寨的大厅“昆明寨”。几人下了马,进了大厅重新见礼。董龙把最中间的虎皮椅子让给赵匡胤坐,自己和董虎坐在两边作陪。丫鬟端上茶来,董龙笑着说:“主公能来我们这荒山,我们也没什么好东西招待,正好寨里有只‘两脚肥羊’,我这就让人杀了给您下酒。”

赵匡胤心里纳闷:“从没听说过羊只有两只脚啊?难道是啥稀罕品种?我得看看才行。”于是故意说:“二位兄弟,我有个习惯,要亲眼看见杀的牲口才吃。既然你们这么客气,不如把那‘肥羊’牵来让我瞧瞧,也让我开开眼。”

董龙立马喊来一个小喽啰:“去把‘肥羊’牵到前院的亭子那,准备开剥!”小喽啰应了一声就跑出去了。赵匡胤坐在椅子上,心里越想越好奇,眼睛一直盯着门口。可等他看见小喽啰“牵”来的东西,顿时吓了一跳——哪里是什么羊,明明是个被绑着双手的人,两个小喽啰架着他的胳膊往前走,还有人端着一盆清水、拿着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一群人把那人架到亭子旁边的柱子上。

一个小喽啰跑回来跟董龙回话:“大当家,‘肥羊’带来了!”

董龙挥挥手:“快把他的心肝取出来,给主公下酒!”

小喽啰刚要拿刀上前,赵匡胤“噌”地站起来,大声喊:“住手!你们这是干什么?这明明是人,怎么能叫‘肥羊’?”

董龙赶紧解释:“主公您别生气,我们绿林里都这么叫,是怕外人听明白我们的事。”

赵匡胤又指着那盆清水:“那这水是干嘛用的?”

董虎在旁边补充:“回主公,要是拿了‘肥羊’,先拿凉水浇他的头,能让心血凝住,等会儿挖出来的心肝又香又脆,味道特别好。”

赵匡胤听了这话,心里一阵难受:“就算是绿林好汉,也不能随便杀人啊。”他看着柱子上那人吓得发抖的样子,对董龙说:“二位兄弟,我知道你们是好意招待我,可我实在不忍心看着有人因为我送命。你们看在我的面子上,放了他吧,就当我领了你们的情,以后我肯定记着这份恩。”

董龙和董虎对视一眼,赶紧点头:“主公都开口了,我们哪敢不答应!”立马喊小喽啰把人放了。

董龙又冲那人喊:“你这小子,本来是要当我们寨里的口粮,多亏这位主公救你,还不快过来磕头谢恩!”

那人缓了好一会儿,才走到赵匡胤面前跪下,声音带着哭腔:“恩主大人,谢谢您救了我,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大恩!”

赵匡胤低头一看,心里又是一惊——这“小子”看着也就十五六岁,皮肤白白的,嘴唇红红的,眉眼长得特别秀气,倒像个姑娘家。他心里琢磨:“难怪这俩山贼这么狠心,原来是把这么个俊后生当‘肥羊’,要是我没来,这孩子早就没命了。”于是温和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跟我说实话,我送你回家。”

那人一听能回家,眼泪掉得更凶了:“恩主,我家离这儿四十多里,在张家庄。我爹叫张百万,大家都叫他张员外。我叫张桂英……我爹就我一个女儿,前几天我穿着男装出来春游,没想到被两位当家的带到这儿来,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我爹了。幸亏遇到您,您真是我的再生父母!”

赵匡胤这才明白——原来这是个女扮男装的姑娘!他赶紧对董龙说:“既然放了她,就得让人送她下山,不然路上再遇到危险怎么办?”

董龙立马叫来四个靠谱的小喽啰:“你们送张姑娘回张家庄,路上好好护着,别出岔子!”

张桂英站起来,又给赵匡胤磕了个头:“恩主,能不能告诉您的名字?我回家让我爹给您立牌位上香!”

赵匡胤摆摆手:“不用了,你赶紧回家吧,你爹肯定急坏了。”

董虎在旁边插话:“张姑娘,你恩人是东京赵指挥的公子,叫赵匡胤!”

张桂英把名字记在心里,又鞠了一躬:“赵公子,要是您以后路过张家庄,一定要来家里坐坐,我和我爹好好报答您!”说完,才跟着小喽啰下山了。这真是:打开玉笼子,让彩凤凰飞回家;解开金锁,让蛟龙重回江河。

当天晚上,董龙让人摆了好酒好肉,三人边喝边聊。赵匡胤问起董龙兄弟怎么跟贪官结仇的,董龙叹了口气:“去年县里的李县官要征‘人头税’,每家每户都要交,交不上就拿地抵。我们家那几亩地是我爹传下来的,我弟不乐意,就跟差役吵了一架,结果李县官说我们抗税,要抓我们坐牢。我们没办法,才带着几个兄弟逃到这山上,本来只想躲躲,没想到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了现在这样。”

赵匡胤听了,拍着董龙的肩膀:“你们是被逼无奈,不算真的山贼。以后要是有机会,我帮你们跟官府说说,让你们能回家种地。”

董虎一听,激动得站起来:“真的吗?要是能回家,我们再也不待在山上了!”

赵匡胤笑着点头:“我说话算话。”旁边一个叫石敢当的小喽啰正好端菜过来,听见这话,小声说:“主公,我也想跟您走……我老家遭了灾,爹娘都没了,是大当家救了我,可我更想跟着您学本事,以后做个能保护人的好汉。”

赵匡胤看着石敢当,见他也就十七八岁,眼神很真诚,就说:“你年纪还小,先跟着董当家好好练功夫,等你本事够了,要是还想找我,就去关西找我——我以后肯定要干一番事业,到时候少不了用你的地方。”石敢当听了,高兴地直点头。

接下来的半个月,赵匡胤在山寨里过得很自在。白天董龙兄弟陪着他逛山,董虎还拿出自己的银枪,让赵匡胤指点枪法。赵匡胤见董虎的枪法只会硬冲,就教他:“枪法要‘巧’,不是光有力气就行,比如对方刺你胸口,你不用硬挡,往旁边躲一步,再用枪杆敲他的手腕,他的枪自然就掉了。”董虎照着练了几遍,果然管用,对赵匡胤更佩服了。晚上几人就围着火炉喝酒聊天,聊江湖事,聊天下事,倒像亲兄弟一样。

可赵匡胤心里总惦记着去关西投亲——他想:“这山寨再好,也不是我久待的地方。我是个大丈夫,得出去闯一番事业,总不能一直躲在山里。”于是一天早上,他找董龙兄弟说:“二位兄弟,我在这儿叨扰了半个月,心里很感激。可我还要去关西找亲戚,想今天就动身。”

董龙兄弟舍不得,董虎拉着他的胳膊:“主公,再住几天呗!我们还没跟您学够枪法呢!”

赵匡胤笑着摇头:“我也想多待几天,可我还有正事要办。以后我要是有能力了,肯定来找你们,到时候咱们再一起喝酒。”

董龙见他态度坚决,知道留不住,就说:“既然主公要走,我们也不拦着。只是这路上需要盘缠,我们寨里也没什么好东西,这点金银您拿着,就算我们的一点心意。”说着,让小喽啰端来一盘银子和金子。

赵匡胤赶紧推辞:“不用不用,我身上还有盘缠,这些你们留着当寨里的用度吧。”

董龙把金银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塞到赵匡胤手里:“主公,您要是不收,就是嫌我们的东西不好!这钱不多,可也是我们的心意,您拿着路上应急!”

赵匡胤见他这么坚持,只好收下,系在腰上。董龙兄弟亲自送他下山,一直送到山岔路口,董虎还在嘱咐:“主公,路上小心,要是遇到坏人,就报我们昆明寨的名字!”

赵匡胤点点头,催马往关西方向走,心里还想着:“董龙董虎是重情重义的好汉,石敢当也很有上进心,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他们收在身边。”

走了大概半天,天上突然乌云密布,太阳也被遮住了。没一会儿,就刮起了风,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很快就把路打湿了。赵匡胤赶紧催马往前跑,远远看见前面有片树林,树林旁边有个大庄院,就赶紧跑过去躲雨。

他刚站在庄院门口,雨就下大了,风也刮得更猛,把他的衣服全淋湿了,冷得他直打哆嗦。正烦着呢,就听见庄院里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青布衣裙的丫鬟端着洗衣盆出来,看样子是要收晾在院里的衣服。那丫鬟抬头看见赵匡胤,吓了一跳,手里的盆差点掉在地上。她仔细打量了赵匡胤一会儿:这人虽然浑身湿透,可腰杆挺得笔直,手里的棍子看着就不一般,不像坏人。

丫鬟赶紧跑回去,对着正坐在客厅里喝茶的张员外喊:“老爷!老爷!门口有个红脸蛋的公子,浑身都湿透了,看着像您说的那位救了小姐的恩人!”

张员外一听,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放在桌上,赶紧拿起伞就往外跑——原来张桂英回家后,把赵匡胤救她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爹,还说恩人是红脸蛋、用一根棍子,张员外就天天让家丁在门口看着,就怕错过恩人。

张员外跑到门口,一看赵匡胤的样子,赶紧拱手:“这位公子,您是不是东京来的赵匡胤赵公子?”

赵匡胤又惊又喜:“我就是赵匡胤。老丈您怎么认识我?”

张员外拉着他的手,把伞往他那边挪了挪:“公子快进家!我是张桂英的爹张天禄,我女儿都跟我说了,是您救了她!快跟我进屋暖和暖和!”说着,喊来家丁把赵匡胤的行李和蟠龙棍拿进去,自己陪着赵匡胤往屋里走。

进了客厅,张员外赶紧让丫鬟拿一套干净衣服来:“公子,您快把湿衣服换了,别冻着。”赵匡胤接过衣服,是一套青色的绸子衣裤,还有一顶青色的头巾,换好衣服后,顿时觉得暖和多了。

俩人重新坐下,丫鬟端上热茶,赵匡胤喝了一口,才问道:“张员外,我们素不相识,您这么客气,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您怎么知道是我救了令爱?”

张天禄叹了口气:“公子有所不知,我就桂英一个女儿,她被掳走后,我天天在家哭,以为再也见不到她了。后来她回来,跟我说救她的是个红脸蛋的公子,用一根棍子,还叫赵匡胤,是东京赵指挥的儿子。我就天天让家丁在门口看着,就盼着能遇到您,好报答您的救命之恩。今天能见到您,真是老天保佑!”

赵匡胤这才明白,笑着说:“原来是这样,我也是碰巧遇到令爱,举手之劳而已,您不用这么客气。”

张天禄赶紧喊丫鬟:“去后院告诉小姐,就说救她的赵公子来了,请她出来见客。”丫鬟应了一声就往后院跑。

没一会儿,就听见环佩叮当的声音——张桂英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衣裙,头上插着一支珍珠簪子,慢慢走了出来。她本来就长得秀气,这一打扮,更像朵刚开的桃花。赵匡胤偷偷看了一眼,心里暗赞:“没想到张姑娘这么漂亮,那天她穿男装,我还没看出来。”

张桂英走到赵匡胤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声音轻轻的:“赵公子,谢谢您救了我。要是没有您,我早就不在人世了。”说着,就要跪下磕头。

赵匡胤赶紧站起来扶她:“张姑娘别多礼,快起来!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张天禄在旁边笑着说:“公子,您是我女儿的再生父母,让她给您磕个头也是应该的!”话虽这么说,还是伸手把女儿扶了起来。

张桂英站起来,脸有点红,小声说:“公子,我之前说过要报答您,我……我给您备了鞍马,想给您当坐骑,也算践了我的诺言。”

赵匡胤一听,赶紧摆手:“张姑娘,你这就太客气了!我有马,再说你是千金小姐,怎么能做这种事?快别这么说。”

张天禄也劝道:“女儿,赵公子是君子,不会让你这么做的。你有这份心就够了。”张桂英这才点点头,红着脸让丫鬟把鞍马撤下去。

当天中午,张天禄让人摆了丰盛的宴席,俩人边吃边聊。张天禄问起赵匡胤的打算,赵匡胤说:“我本来要去关西投亲,没想到路上遇到这些事,现在还没到地方。”

张天禄听了,心里有了个主意——他看着赵匡胤,觉得这小伙子又正直又勇猛,女儿要是能嫁给她,以后肯定有依靠。可又怕赵匡胤不同意,于是喝了口酒,壮着胆子说:“公子,我有句话想跟您说,要是有冒犯的地方,您别见怪。”

赵匡胤放下筷子:“张员外您尽管说,我听着。”

张天禄叹了口气:“我今年五十多了,没有儿子,就桂英一个女儿。我一直想给她找个好婆家,可看了好多人,都觉得不合适。公子您为人正直,又有本事,我想……想把桂英许配给您,让她跟着您,我也能放心。不知道公子您愿不愿意?”

赵匡胤一听,愣住了——他心里琢磨:“我现在是逃犯,要是娶了张姑娘,会不会连累张家?可张员外这么诚心,张姑娘又善良漂亮,而且我现在也没个安身之处,要是答应了,既能有个家,也能报答张家的恩情……”想了一会儿,他站起来给张天禄鞠了一躬:“张员外,谢谢您看得起我。只是我现在背井离乡,连聘礼都拿不出来,怕委屈了张姑娘。”

张天禄赶紧摆手:“公子说什么话!我是真心想把女儿嫁给您,哪要什么聘礼!只要您对桂英好,我就满意了。”说着,让人拿来历书,翻了几页,高兴地说:“太好了!今天就是黄道吉日,正好能成亲!”

赵匡胤没想到这么快,心里又惊又喜,点头答应:“全听张员外的安排。”

张天禄立马忙起来——让家丁去村里请傧相和鼓乐手,让丫鬟给张桂英准备嫁衣,又让人把新房收拾出来,贴上红喜字。整个张家庄都热闹起来,乡邻们听说张员外的女儿要嫁给救她的好汉,都来帮忙。

到了傍晚吉时,张桂英穿着大红嫁衣,盖着红盖头,被丫鬟扶着出来。赵匡胤穿着新做的红袍,手里牵着红绸的一头,和张桂英一起拜天地、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鼓乐声、鞭炮声、欢呼声混在一起,整个张家都喜气洋洋的。

拜完堂,赵匡胤把张桂英送进新房。他掀开盖头,见张桂英脸红得像苹果,眼睛亮晶晶的,心里也甜滋滋的。张桂英小声说:“赵郎,以后我就跟着你了,你可不能欺负我。”

赵匡胤握着她的手,认真地说:“桂英,我以后肯定好好待你,绝不会让你受委屈。”

婚后的日子,赵匡胤过得很舒心。白天他要么陪着张天禄在客厅聊天下事,要么教张桂英下棋——张桂英棋下得好,赵匡胤常常输给她,每次输了,张桂英就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有时候赵匡胤也会在后院练棍,张桂英就坐在旁边看,还会递水给他。晚上俩人一起在院子里看月亮,张桂英给赵匡胤缝衣服,赵匡胤给她讲自己在东京的事。

不知不觉,赵匡胤在张家庄住了四个多月。这天他没事,出门散步,走着走着,就到了村外的田野。秋天到了,梧桐叶飘落在地上,路边的花草也没了夏天的热闹,蝉鸣声断断续续的,偶尔有几只大雁往南飞。一阵秋风吹过,赵匡胤觉得心里很清爽,可又有点恍惚——他想:“我在这儿住得很舒服,可我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我是个大丈夫,得出去干一番事业,不能只守着小家。”

正想着,突然看见天上飘来两朵彩色的祥云,祥云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闪。赵匡胤盯着祥云看,心里琢磨:“这祥云是不是在提醒我?也许我该离开张家庄,去关西找机会了……”

可一想到张桂英和张天禄,他又有点舍不得——这真是:相聚和分离都是老天注定的,不管人怎么计划,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到底祥云里藏着什么?赵匡胤又会怎么选择?咱们下回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