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54章 第 54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54章 第 54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后周世宗柴荣,这天正和枢密使王朴、参知政事赵普等近臣在御书房议事。御案上摊着几叠奏章,最上面那本“民生簿”被世宗翻得卷了边,他手指轻轻叩着案面,眉头微蹙:“如今中原刚从战乱里缓过来,百姓就盼着能安稳种几亩地、吃几顿饱饭。地方官要是敢贪墨粮饷、欺压农户,你们得立刻报上来,朕绝不轻饶——治国先治吏,治吏才能安民心啊。”

王朴刚要接话,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黄门官捧着个烫金封皮的木盒,跑得满头是汗,进门就“扑通”跪伏在地:“陛下!西蜀急报!是边境探子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说是关乎西蜀命脉的大事!”

世宗见他脸色发白,心里顿时一紧,忙道:“快把盒子打开,慢慢说,慌什么!”

黄门官哆哆嗦嗦打开木盒,取出里面的密报,双手奉上:“陛下,西蜀孟昶这几年越发荒唐了!探子说他宫里的妃子,连头上插的簪子都要镶三颗夜明珠;更过分的是,他用的溺器——就是解手用的盆子——竟然用七种宝石镶了遍!底下百姓呢?去年蜀地闹旱灾,颗粒无收,孟昶不仅不赈灾,还让手下逼着百姓交‘享乐钱’,现在街头巷尾全是骂他的,有的农户都被逼得逃进山里了!”

世宗把密报反复看了两遍,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转头看向王朴:“王先生,你常年研究天下局势,西蜀这情况,咱们该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孟昶把好好的地方折腾垮,让百姓继续受苦吧?”

王朴往前迈了一步,眼神格外坚定:“陛下,孟昶在西蜀作恶多年,早就不是‘昏君’那么简单了——他纵容权臣兼并土地,让士兵劫掠商户,这是把西蜀当成了自己的私产,把百姓当成了牛羊!现在出兵讨伐他,一是能救西蜀百姓于水火,二是能打掉这个割据一方的伪政权,让朝廷的教化传到西南;更重要的是,南唐、北汉那些势力,见咱们连西蜀都能拿下,以后肯定不敢轻易作乱。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陛下必须尽快下决心!”

世宗听得眼睛一亮,又问:“先生说得在理,可派谁去领兵呢?蜀道难走,要是选的人不靠谱,不仅打不了胜仗,还得白白牺牲士兵。”

王朴略一思索,笑道:“陛下,宣徽使向训出身行伍,不仅勇猛,还特别懂兵法,去年守扬州的时候,就以少胜多打退过南唐兵;凤翔节度使王景更不用说,他守了十年边境,最熟悉蜀道的山川地形,连哪里有小路、哪里能扎营都门清。这两个人搭档,一个懂谋略,一个熟地形,伐蜀肯定能成!”

世宗当即拍板,下了圣旨:任命王景为西征大将军,总领伐蜀兵马;向训为先锋,先带两万精兵开路。两人接到圣旨后,赶紧分头准备。

向训这边动作最快,三天就点齐了兵马,带着人往凤翔去和王景汇合。王景早已在城外扎好了营,见向训来了,赶紧拉着他进了中军大帐,指着墙上挂的蜀道地图说:“兄弟,你看这蜀道,全是崇山峻岭,最险的就是黄牛寨、马岭关这几处——只要有一个人守住关口,咱们一万兵都未必能过去。我想分两路进兵:你带两万兵从秦州走,那边蜀军防备弱,容易突破;我领一万五千人走黄牛寨方向,吸引蜀军主力,最后咱们在马岭关汇合,前后夹击,你看怎么样?”

向训盯着地图看了半晌,指着秦州旁边的一条细线说:“将军这个安排好,就是秦州到马岭关得走一段栈道,我得让士兵多备点木板,万一栈道坏了还能修。我明天一早就出发,到了秦州就给你送信。”

第二天一早,向训带着兵先出发了。王景也不含糊,让人把粮草、武器都装车,自己骑着马,领着大军往黄牛寨去了。

这会儿西蜀那边,早就知道后周要出兵,在边境设了八个营寨,号称“八寨联防”,分别是黄牛寨、马岭寨、木门寨、仙鹤寨、白涧寨、紫金寨、铁寨、东河寨。其中黄牛寨、木门寨、白涧寨这三个,全是贴着悬崖建的,寨门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只有一条窄路能过,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守黄牛寨的是两员猛将:一个叫张处存,太原人,长得黑脸庞,满下巴的络腮胡,胳膊上的筋肉跟铁块似的,手里使一条丈二长的铁杆枪,据说能一枪把马肚子戳穿;另一个叫萧必胜,山后人,跟张处存反差极大,面白如玉,嘴唇红得像涂了胭脂,用一把五十斤重的大砍刀,砍起树来都不用费劲。这两个人不仅能打,还挺有脑子,在西蜀素有“双虎将”的名声。

听说后周兵快到了,张处存找萧必胜在寨墙上商量:“兄弟,周军的王景是个硬茬,他带的兵都是边境老兵,战斗力强得很。要是现在跟他们硬拼,咱们虽然占着地形优势,可他们士气正盛,输赢不好说。不如咱们先死守——我已经让人在寨门上堆了滚木礌石,还挖了陷阱,等他们攻几天攻不下来,粮草肯定不够用,到时候咱们再出兵,一鼓作气就能把他们打垮!”

萧必胜本来还想跟周兵比划比划,听张处存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大哥说得对,我这就去安排士兵轮班守寨,再让伙房多煮点肉,让兄弟们吃饱了有力气守!”之后两人下了死命令:不管周兵怎么叫阵,都不许开寨门,谁敢擅自出战,立斩不赦。

没过五天,王景就带着兵到了黄牛寨下。抬头一看,只见寨墙上插满了蜀军的红旗,密密麻麻跟树林似的,刀枪在太阳下闪着寒光,把唯一的小路堵得严严实实。王景勒住马,皱着眉对身边的裨将王仪说:“这黄牛寨果然险要,硬攻肯定不行,得想个别的办法。”

王仪凑近了说:“将军,我昨天跟当地一个老猎户打听了,他说黄牛寨后面有一条小路,是以前采药人走的,能直接通到马岭关。马岭关的守将是于吉和赵季礼,这两个人一个爱喝酒,一个怕死,防备松得很。咱们要是把旗子收了,把鼓也藏起来,从这条小路偷偷过去,拿下马岭关,黄牛寨就成了孤立的地方,到时候张处存他们想守也守不住了!”

王景一听,拍着王仪的肩膀笑道:“好小子,你这脑子真灵光!就按你说的办!”当即下了密令:全军连夜从小路走,不许点火把,不许大声说话,马蹄子都用布裹上。

那天晚上正好有月亮,淡淡的月光刚好能照见路。士兵们都把盔甲的缝隙塞紧,免得走路时发出响声,一个个猫着腰,顺着小路往山里走。有的地方太陡,士兵们得手脚并用往上爬;有的地方有小溪,大家就脱了鞋,光着脚淌过去,生怕弄出一点声音。快到天亮的时候,终于到了马岭关下。

马岭关这边,于吉正搂着小妾在寨里喝酒,突然听见外面传来“咚咚咚”的鼓声,还有震天的喊杀声,吓得他酒都醒了,鞋都没穿好就往外跑:“怎么回事?周兵怎么打到这儿来了?”

哨探连滚带爬地跑进来:“将军!不好了!周兵好多人,已经到寨门底下了!”

于吉和赵季礼这才慌了神,手忙脚乱地穿盔甲、召集士兵。赵季礼一边穿盔甲一边想:“完了完了,这马岭关肯定守不住了,我得赶紧把我的钱和小妾带走!”他偷偷让人把自己的金银珠宝和小妾都装上马车,跟几个家将说:“你们跟着我,等会儿打起来就往成都跑!”

等他们打开寨门,正好遇上王仪带的兵。王仪立马横刀,对着他们喊:“天兵已经到了,你们这些跟着孟昶作恶的人,还不赶紧投降?要是再抵抗,别怪我刀下无情!”

于吉气得脸都红了,提枪就冲上来刺王仪。王仪早有准备,舞着刀迎了上去。两人打了六七回合,不分胜负。就在这时候,旁边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一支周兵从侧面杀了过来——原来是向训从秦州赶来了,特意绕到旁边夹击蜀军。

赵季礼一看这情况,心里更慌了,对着于吉喊:“于将军,我先去后面接应援军!”说完,带着家将和马车,头也不回地跑了。

于吉本来就快撑不住了,一看赵季礼跑了,更没心思打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逃,不然就死在这儿了!”他虚晃一枪,拨马就往成都方向逃。

王仪和向训汇合到一起,带着兵冲进马岭关。那些没来得及逃的蜀军,见主将跑了,也都乖乖投降了。有诗为证:

杀气南来战胆寒,征云冉冉蔽空山。

英雄预定驱戎策,谈笑须臾过此关。

咱们先不说王景他们收拾马岭关的事,再说说于吉和赵季礼。这两个人一路慌慌张张逃到成都,直接去见孟昶。孟昶本来正在宫里跟妃子赏花,一听马岭关丢了,气得把手里的酒杯都摔了:“你们两个废物!守个关都守不住,还有脸来见我?”当即喝令左右:“把这两个人拉出去斩了,让其他将领看看,临阵脱逃是什么下场!”

侍卫刚要把于吉、赵季礼拉走,枢密使王处古赶紧跪下来劝:“陛下,息怒啊!现在周兵势头正猛,要是杀了他们,其他将领肯定会寒心。不如派使者去北汉和南唐求救——北汉跟后周是死对头,南唐也怕后周太强,他们肯定愿意出兵帮忙。等援兵一到,周兵腹背受敌,自然会退兵!”

孟昶这才冷静下来,赶紧让人把于吉、赵季礼放了(不过还是打了五十板子),然后派了两个使者,分别去北汉和南唐求救。北汉主刘钧和南唐主李景,果然怕后周拿下西蜀后对付自己,都答应出兵帮忙。

再说王景这边,拿下马岭关后,本来想继续进兵,可查了查粮草,发现只剩下够吃十天的了。他心里犯了愁,找向训商量:“兄弟,前面有蜀军的坚城,后面还有北汉、南唐的援兵,咱们粮草又不够,这可怎么办?”

向训倒挺镇定,说:“将军您别担心。黄牛寨的张处存知道咱们拿下了马岭关,肯定不敢出来断咱们的后路——他们怕咱们回头打他们;前面的蜀军,现在自顾不暇,也没心思来攻咱们。咱们只要派人回汴京,跟陛下说一声,陛下肯定会派援兵送粮草来。咱们先等粮草到了,再慢慢想进兵的事。”

王景听了放心不少,当天就派了一个亲信去汴京。这个亲信骑着快马,日夜赶路,只用了七天就到了汴京,进宫向世宗汇报情况。

世宗拿到奏报,召集大臣们商量。不少大臣都说:“王景去伐蜀这么久,就拿下一个马岭关,还浪费了这么多粮草,我看不如让他们撤兵,等以后有机会再打。”

世宗听了,心里也犹豫起来:撤兵吧,怕错过机会;不撤吧,粮草确实是个大问题。

就在这时候,南宋王赵匡胤站出来说:“陛下,我最近听边境的探子说,王景他们其实打了好几场胜仗,只是没来得及报捷。现在军中缺粮草,是因为蜀道难走,运粮不方便,不是打不过蜀军。要是陛下不放心,我愿意亲自去督运粮草,送到王景的营中,看看那边的情况,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打。”

世宗一听,高兴地说:“要是御弟能去,朕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赵匡胤当天就辞别世宗,点了五百多车粮食,带着三千护送的士兵,往秦州去了。到了秦州,他先派人给王景送信,说粮草到了。

王景接到信,赶紧跟向训说:“陛下派赵王亲自来运粮草,可蜀道这么难走,粮食不好运过来,要是蜀军知道了,肯定会来抢。”

向训笑了笑:“将军您别担心,我早就想好了。我带五千精兵,从陈仓口绕过去,等赵王的粮草到了,我亲自护送过来,肯定不会出问题。”

两人商量好后,向训就带着兵去见赵匡胤,还跟他说:“现在西蜀其实已经快撑不住了,就是粮草跟不上。要是咱们能把大军开到成都城下,孟昶肯定不用打就投降了。”

赵匡胤点头:“将军说得对,可这粮草怎么运到马岭关呢?”

向训指着粮草说:“蜀道太窄,马车根本走不了。咱们可以把粮食都用布囊装起来,让步兵背着,从小路偷偷送过去,这样蜀军就发现不了了。”

赵匡胤一听,大喜:“王先生果然没看错人,将军真是有勇有谋!”当即下令,把粮食都倒进布囊里,派了五百多个力气大的步兵,每人背一袋,跟着向训往马岭关去了。

赵匡胤安排好粮草的事,就带着自己的兵回汴京了。见到世宗,他把运粮的事说了一遍,还说:“陛下,西蜀现在正是拿下的好机会,将士们也都愿意拼命,您可别听大臣们的话撤兵,不然就错过这个机会了!”

世宗听了特别高兴,马上就下了圣旨:任命王景为西征招讨使,向训为都监军,让他们抓紧进兵,拿下西蜀。使者拿着圣旨,很快就到了马岭关,向王景、向训宣了旨。两人谢过恩,送使者回汴京后,就下令让各营将领准备好武器,随时准备进兵。

孟昶听说后周不仅没撤兵,还加了王景、向训的官职,吓得赶紧召集大臣们商量。雄武军节度使韩继勋站出来说:“陛下,周兵这次来,肯定会先打凤州——凤州是西蜀的咽喉,只要守住凤州,周兵就进不来。您可以派大将带重兵守凤州,再派人把马岭关周围的小路都堵上,断了周兵的粮道。这样一来,就算周兵有一百万,也没用!”

孟昶觉得韩继勋说得对,马上派了大将李廷珪、支审征带两万精兵去守白涧寨,又派赵彦韬带五千兵守凤州,还让士兵去把马岭关周围的小路都堵死。安排好后,李廷珪等人就带着兵出发了。

李廷珪到了白涧寨,扎好营盘,就跟支审征商量:“离这儿十五里有个黄花谷,是西蜀的要害——只要守住这儿,周兵就很难往前进。咱们派一个人去守黄花谷,我和你带精兵绕到马岭关,抄周兵的后路,这样就能打赢他们了。”

支审征点头:“这个主意好,就是不知道谁愿意去守黄花谷?”

他的话刚说完,旁边的健将王銮就站出来说:“将军,我愿意去!我保证守住黄花谷!”

李廷珪大喜,给了王銮五千精兵,还特意叮嘱:“黄花谷地势险要,但也容易被偷袭,你一定要多派哨探,别大意。”

王銮拍着胸脯说:“将军您放心,周兵来了我也不怕!”可心里却想:“不就是守个山谷吗?有什么难的。”他带着兵到了黄花谷,只派了几个哨探,自己却在营里喝酒。

李廷珪安排好王銮,就和支审征带着剩下的兵,往马岭关去了。

周兵的哨探很快就把这个消息报给了王景。王景赶紧找向训商量:“黄花谷是要害,要是被蜀军守住了,咱们就难进兵了。谁愿意带兵去拿下黄花谷?”

话音刚落,裨将张建雄就站出来说:“将军,我愿意去!”

王景点头,拨了两千兵给张建雄。张建雄领了兵,当天就出发了。到了黄花谷口,他下令士兵们敲鼓呐喊,摇旗助威。

王銮在营里正喝得高兴,听见外面的鼓声,赶紧穿上盔甲,带着兵冲了出来,对着张建雄大骂:“你们这些贼兵,还敢来送死!”

张建雄也不废话,抡起刀就冲了上去。王銮挺枪迎战,两人打了七十多回合。王銮一开始还能撑住,后来越打越没力气,心里想:“这小子怎么这么能打?再打下去我就要输了!”他虚晃一枪,拨马就往谷里逃。

张建雄大喊:“兄弟们,冲啊!拿下黄花谷!”士兵们跟着他一起冲,蜀军根本抵挡不住,纷纷逃跑。王銮大败,一路往成都逃去。

张建雄拿下黄花谷,赶紧派人给王景报信。李廷珪听说黄花谷丢了,气得直跺脚:“王銮这个废物!坏了我的大事!”赶紧和支审征下令撤兵。

可他们刚走了没几里,就听见后面传来喊杀声——王景和向训早就带着兵在半路上等着了。周兵们士气大振,一个个往前冲,蜀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李廷珪见打不过,只能带着残兵往青泥岭逃去。

向训打赢了仗,带着兵到了黄花谷,重赏了张建雄,然后派人去汴京报捷。

这时候,向训又跟王景商量:“咱们虽然赢了,但黄牛寨的张处存、萧必胜还没投降。要是他们在咱们后面搞事,断了咱们的后路,就麻烦了。不如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去劝他们投降——他们肯定也知道蜀军连打败仗,说不定会同意。”

王景点头:“你说得对。张处存、萧必胜都是有本事的人,能劝降最好,别伤了和气。”

部将韩烈站出来说:“将军,我愿意去劝他们!”

王景同意了。韩烈带着两个随从,往黄牛寨去了。到了寨门下,韩烈高声喊:“守关的兄弟,麻烦告诉张将军、萧将军,后周韩烈有要事想见!”

张处存和萧必胜商量了一下,让韩烈进了寨。韩烈坐下后,诚恳地说:“我家主将早就听说二位是豪杰,一直想跟二位交朋友。现在周军已经进入西蜀,就剩下二位守着黄牛寨,旁边也没有援兵,我真为二位担心。咱们世宗陛下是仁德的君主,要是二位归顺,以后肯定能有大前程,比跟着孟昶强多了!”

张处存听了,心里琢磨:“孟昶荒淫无道,西蜀早晚要完,我和萧兄弟守在这儿也没用。”他看了看萧必胜,萧必胜也点头同意。张处存说:“多谢将军劝我们,我们明天就带着士兵归顺!”

韩烈回去后,跟王景说了情况。王景大喜,下令准备厚礼。第二天,张处存、萧必胜带着兵来了,王景亲自去营门口迎接,还摆了酒席庆祝。张处存、萧必胜特别感动,当场表示愿意为周军效命。

再说世宗在汴京,接到王景的捷报,特别高兴,下令赏赐王景、向训和各位将领。王景接到赏赐后,和向训商量下一步进兵的事。向训说:“咱们先等康仓的消息,他去凤州断蜀军后路了,等他那边有结果了,咱们再打凤州。”

王景同意了。可没过几天,康仓就送来消息:凤州城墙坚固,蜀军防守严,打了几次都没赢,只能屯兵在城外。

王景赶紧找向训商量,向训说:“凤州是西蜀的咽喉,必须拿下。将军您亲自去领兵,肯定能成功。”

王景点头,让向训守黄花谷,自己带了一万骑兵,和张处存、萧必胜一起往凤州去了。到了凤州城外,扎下营寨,准备攻城。

凤州守将赵彦韬,听说王景来了,想派兵出城迎战。都监赵彦荣劝:“王景是后周名将,咱们跟他硬拼肯定打不过,不如死守。”

赵彦韬瞪了他一眼:“你这是胆小!咱们就该跟他们打一场,杀杀他们的威风!”

第二天一早,赵彦韬带着兵出城,和王景的兵摆开阵势。王景对着赵彦韬喊:“天兵已经拿下这么多关隘,你还不投降?”

赵彦韬大骂:“你们无故来打西蜀,还敢说大话!”说完,舞着刀就冲了上来。

萧必胜大喊:“将军,让我来!”拍马抡刀,拦住赵彦韬。两人打了六十多回合,赵彦韬越来越没力气,想逃,被萧必胜一刀斩落马下。

王景下令冲锋,周兵们蜂拥而上,蜀军大败。张处存生擒了节度使王环,康仓也带着兵从侧面杀了过来,蜀军纷纷投降。

王景进了凤州城,安抚百姓。赵彦荣被抓后,心里不服,绝食而死。凤州被拿下后,成州、阶州的守将也都主动投降了。

孟昶听说凤州丢了,吓得浑身发抖,赶紧派使者去南唐求救。南唐主李景答应出兵,还写了回信让使者带回去。可使者走到高阳,被向训的巡逻兵抓了,回信也被搜了出来。

向训赶紧把使者押送到汴京。世宗看了回信,气得大骂,斩了使者,然后和大臣们商量下一步的计划。赵匡胤说:“陛下,南唐虽然兵强,但肯定怕咱们。不如让王景、向训守秦州、凤州,等您亲自领兵打南唐,拿下南唐后,孟昶自然会投降。”

世宗大喜,下了圣旨,让王景、向训驻守秦州、凤州,自己则开始准备讨伐南唐。

没想到这一安排,竟然引发了新的战事——西蜀还没平定,南方的南唐又要打仗了。正是:

事不警心心有戚,机当露敌敌施谋。

到底世宗什么时候出兵讨伐南唐,咱们下回再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