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55章 第 55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55章 第 55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周世宗柴荣率领大军征讨西蜀,蜀主孟昶慌了神,赶紧派使者王立中带着求救信去南唐搬救兵。可王立中运气太差,返程时被后周大将向训的巡逻兵抓了个正着,直接押解回京城请世宗发落。柴荣一看求救信,气得火冒三丈,当场下令把王立中斩了,随后就召来赵匡胤,商量着趁机征讨南唐。朝堂上定下主意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挑选将领、检阅士兵,选了个好日子准备出兵。这事先搁一边,咱们先说说另一边的事。

且说陶三春自从受封宫内官职后,心里一直记着太后和皇后的恩宠。她把当初陪嫁过来的几个使女,都挑了王府里靠谱的家将许配了,每天让一对夫妻轮班在身边当值,又另外找了四个机灵的小丫鬟,负责房里的日常杂事。那些嫁了家将的使女,陶三春没让她们闲着,规定每月初三、初六、初九这几天,都要集中练习弓马枪刀,还根据她们的本事高低给赏赐,就是为了激励她们好好学武艺。

她常对着这些女眷说:“我受太后和皇后的大恩,封了检点这个职位,可不是普通的身份。我总想报答这份恩情,所以才让你们尽心尽力学武艺。万一宫里将来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咱们也好有办法保平安,就算只能尽到臣子万分之一的力,也不算辜负恩宠啊。”从那以后,每逢初一、十五,陶三春必定进宫朝见太后和皇后,每次去都能得到不少赏赐。又因为她从小没了母亲,便认了赵王赵弘殷的母亲杜老夫人当干娘,和贺金蝉、杜丽容、韩素梅这些姐妹以姑嫂相称,几人脾气相投,来往得十分密切。那时候杜丽容已经和赵匡胤成了亲,小两口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杜丽容的贤惠也越来越受人称赞。

有一天,杜丽容的母亲褚氏从老家来了,杜丽容赶紧摆了酒席招待。想起陶三春和自己关系亲近,便派家将拿着帖子去请陶三春过来,一起热闹热闹。家将去了没多久,陶三春的轿子就到了。杜丽容和韩素梅赶紧出门迎接,把陶三春请到内堂坐下。

陶三春刚坐下,就笑着问:“嫂嫂今天叫我来,是有什么好事情呀?”韩素梅在一旁答道:“是丽容姐姐的母亲褚老夫人来了,所以请妹妹过来见个面,一起吃顿饭。”陶三春一听,连忙说要见褚氏。丫鬟赶紧去把褚氏请了出来,两人一见面,都愣了一下,心里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陶三春盯着褚氏看了两眼,心里嘀咕:“杜嫂嫂长得那么好看,皮肤白净,眉眼秀气,怎么她母亲是这副模样?脸上皱纹多,手脚也粗糙,看着就像常年干重活的农妇。难道杜嫂嫂是从小抱养的?不然亲母女怎么差这么多?”

那边褚氏也在打量陶三春,心里同样犯嘀咕:“郑恩那汉子是出了名的英雄,现在又当了郑王,身份尊贵得很,怎么会娶这么个媳妇?脸长得不算丑,但那双脚也太大了,穿着鞋子都显得笨重。莫非是小时候指腹为婚,没法子改了?不然以郑王的身份,怎么也得找个标致的大家闺秀啊。”

两人心里想归想,面上还是客客气气地见礼。陶三春先开口:“褚老夫人是长辈,理应请您上坐,让我给您行个礼。”杜丽容赶紧在旁边拦着:“妹妹你现在是太后身边的臣子,有爵位在身,身份尊贵。我母亲哪能受你的礼?可不能按寻常的长幼来论规矩。”

褚氏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力气大,听两人互相谦让,一时兴起,想着要在陶三春面前显显本事,也让她知道自己这个“长辈”不是好惹的。她撸起袖子,上前一步就想把陶三春抱到上首的椅子上,可手一碰到陶三春的胳膊,就觉得像碰到了一块大石头,怎么使劲都挪不动半分。褚氏这下可慌了,眼睛瞪得溜圆,呆呆地看着陶三春,半天说不出话来——她活了这么大,还从没碰到过力气比自己大这么多的人,更别说还是个女子。

韩素梅见场面有点尴尬,赶紧打圆场:“两位既然都这么客气,不如就按宾客的礼节来,各自行个常礼就好,不用这么拘谨。”两人听了这话,才算解了围,各自行了个四福礼,然后一起坐下。丫鬟端上茶水,喝完茶后,酒席就摆了上来,几人按年龄顺序坐好,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气氛才算热络起来。

咱们再说说赵匡胤这边。这天,赵匡胤正和郑恩、高怀德、韩令坤、李重进等十几个兄弟,在巳牌时分(大概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一起聚到了府里。赵匡胤端起酒杯,笑着说:“皇上已经下了诏书,要征讨南唐。咱们兄弟几个,今天可得好好喝一场,尽兴而归。”

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在一旁打趣道:“今天郑王嫂嫂也在杜家赴宴,不知道郑哥你要不要跟着去征讨南唐啊?你得早点跟嫂嫂说一声才好,要是嫂嫂不许你去,我们就一起写个文书,帮你告病假,省得你为难。”

郑恩一听就急了,梗着脖子说:“兄弟你别开玩笑!二哥(赵匡胤)都要去,我怎么能不去?咱们兄弟并肩作战这么多年,哪能到了关键时刻掉链子?”

高怀德的弟弟高怀亮也跟着说:“我早就听说郑王嫂嫂武艺高强,力气也大得很,今天正好有机会,咱们不如请嫂嫂出来,跟咱们比一比,也好见识见识她的本事。”

赵匡胤听了,忍不住笑了:“你们可别小看三春,她可一点都不怕人。要是你们输了,可别觉得丢人啊。”说完,就吩咐丫鬟去请陶三春出来比箭。

陶三春那边接到消息,也不含糊,赶紧派家丁回自己府里,把十个最会射箭的女眷叫来,又把自己常用的那张弓和几支箭也取了过来。没过多久,陶三春就领着一群女眷来到前厅,先给赵匡胤行了个礼,然后问:“王兄叫我来,是有什么吩咐吗?”

赵匡胤故意板着脸说:“明天皇上就要下旨出兵征讨南唐,我们几个商量着,想推荐妹妹你当先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陶三春扫了一眼在场的众人,见大家都憋着笑,心里就知道是在开玩笑。她微微欠了欠身,语气不卑不亢地说:“各位兄长就别取笑我了。不是我胆子小不敢去,只是咱们第一次出兵征讨南唐,要是让一个女子当先锋,传出去南唐那边肯定会笑话咱们中原没人了。而且我现在有宫内的职务在身,太后也希望我能留在京城,我不能违背太后的心意。还望各位兄长体谅。”

高怀德听了,忍不住称赞:“嫂嫂这口才,不卑不亢,我们可比不上。早就听说嫂嫂箭术高超,今天既然来了,可一定要露一手,让我们开开眼啊。”

陶三春笑着说:“我也就是刚学没多久,哪敢在各位兄长面前抢先?还是请各位兄长先射,我跟着学学就好。”

于是赵匡胤等人就按顺序轮流射箭,每人射五支箭,看看谁的本事高。不一会儿,众人都射完了,有的中了两支,有的中了三支,其中高怀德最厉害,五支箭全中了靶心;赵匡胤、郑恩和高怀亮也不差,各中了四支。

陶三春先请褚氏坐在旁边观看,等众人都射完了,她让人在原来的靶位后面又隔了一百步,立了一个新靶。然后笑着对褚氏说:“老夫人,您也来试试?看看您的箭术怎么样。”

褚氏刚才被陶三春的力气惊到,正想找机会扳回点面子,一听这话,立刻来了精神,站起身说:“好啊,我就试试,让你们看看我的本事!”她挑了一张自己觉得顺手的弓,对着新靶拉满了弓,“嗖嗖嗖”连射五支箭,最后数了数,中了三支。褚氏心里有点得意,觉得自己这成绩不算差。

接下来就该陶三春了。她拿起自己的那张弓,手指搭在箭上,眼神一下子变得专注起来——这张弓是她特意让工匠打造的,比普通的弓沉了三成,一般人根本拉不开,可在她手里却像玩具一样。只见她拉弓、瞄准、放箭,动作一气呵成,“咻咻咻”五支箭射出去,四支正中靶心,还有一支虽然没中靶心,也紧紧贴在靶心旁边。

射完后,陶三春又让带来的女眷们轮流射箭,有意思的是,这些女眷竟然没有一个放空箭的,最差的也中了一支,看得在场的男人们都忍不住点头称赞。

男女比箭结束后,丫鬟们端上大杯的酒,众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连那些女眷也都得到了赏赐的酒。正喝得高兴,高怀德又想起刚才的玩笑,故意对陶三春说:“明天圣旨下来,郑王兄去不去打仗,可得听嫂嫂你的主意。要是你不许他去,我们就一起写文书,帮他告病假,保准皇上准假。”

陶三春一听,脸色就沉了下来,放下酒杯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国家有战事,当臣子的却找借口不去,这像话吗?你教人行不善,还想煽动军心,我明天就进宫告诉太后,按军法处置你!”

高怀德没想到陶三春真生气了,赶紧站起来赔罪,旁边的人也都跟着劝:“高兄就是喝多了胡说八道,嫂嫂别往心里去,就饶了他这一次吧。”赵匡胤也赶紧打圆场:“贤妹别生气,看在我的面子上,就别跟他计较了。”

陶三春看众人都求情,脸色才缓和了些,说:“以后别再说这种不合规矩的话了。”说完,就带着褚氏和那群女眷往后堂去了。众人看着她们的背影,都忍不住感慨:“郑王嫂嫂真是有本事,又懂规矩,咱们可不能小看她。”

褚氏跟着陶三春进了后堂,一坐下就忍不住夸赞:“陶娘娘你可真是女中豪杰!刚才要是没有你,那些男人肯定把我们女人当草芥一样看待,哪会这么客气?”

陶三春笑着说:“老夫人您的力气也不小,刚才射箭也中了三支,他们也不敢欺负您的。”

褚氏听了,想起自己以前在家乡跟人比力气的事,正想跟陶三春细说,杜丽容在旁边看在眼里,怕母亲说出什么丢人的事——褚氏年轻的时候,曾跟村里的汉子比摔跤,把人摔得鼻青脸肿,这事要是传出去,难免让人笑话。杜丽容赶紧给褚氏使了个眼色,褚氏愣了一下,才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随后,杜丽容让人重新摆了酒席,几人又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喝起酒来。

前厅里,赵匡胤等人还在喝酒。赵匡胤放下酒杯,神色严肃起来:“明天就要出兵江南了,可咱们对南唐的地形一点都不熟悉。我有个主意,想跟四五个兄弟一起,在出兵之前,让家丁赶着一百多匹好马,咱们假扮成贩马的商人,去金陵城里卖马。这样一来,咱们既能摸清金陵城的城防情况,看看有没有能攻城的缺口,也能了解一下城里的动静,为以后攻城做准备。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众人一听,都觉得这主意好,纷纷点头称赞。几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比如谁负责扮成首领,谁负责跟南唐的官员打交道,家丁要怎么安排,都一一敲定后,才各自喝了最后一杯酒,尽兴而归。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就进宫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周世宗。柴荣叹了口气说:“不是我喜欢打仗,实在是没办法啊。之前征讨刘崇,是因为他先侵犯咱们的疆土;现在南唐又想偷袭咱们征讨西蜀的军队,咱们要是不趁机征讨他们,以后肯定还会有麻烦。你们既然已经定好了计划,就先去执行,等你们回来,咱们再正式出兵。”

赵匡胤领了圣旨,回到家里,立刻准备了一千两白银,挑选了十几个身手好的家将,让他们去边郡找张光远和韩通买一百多匹好马,还特意叮嘱他们,一定要按时把马赶回京城,不能耽误事。家将领了命令,当天就出发去边郡了。

大概过了半个月,家将们赶着马回来了。赵匡胤赶紧召集郑恩、高怀德、韩令坤、李重进,一共五个人,每人都换上了辽国商人的衣服,还让人伪造了辽国的文书,上面填了几个人的假名字,作为通行证。一切准备就绪后,五人就带着家将,赶着马队,出了汴京,往南唐的金陵城赶去。

一路上晓行夜宿,走了十几天,终于到了金陵城。几人赶着马队进了城,按照规矩,先去南唐的帅府中军处挂号——毕竟是外来的贩马商,得让官府知道才行。中军把这事禀报给了南唐的元帅刘仁赡,刘仁赡一听有辽国商人来卖马,高兴得不行,因为南唐最近正准备打仗,急需好马。他立刻下令:“让这些辽国商人先自己卖五天马,五天后剩下的马,按市场价算,由帅府出钱买下。”

挂完号后,赵匡胤等人就把马赶到城里的空地上,插上草标开始卖马。金陵城里的富户们听说有好马卖,都来挑那些毛色好看、看着温顺的马;而武官们则更看重马的骨架和力气,都围着那些看起来能打仗的马打转。

白天,赵匡胤等人一边卖马,一边偷偷观察金陵城的情况:哪里的城墙比较高,哪里的城门守卫严,哪里有护城河,甚至连城里的街道布局、粮草仓库的位置,都一一记在心里。到了晚上,他们就把没卖完的马赶到城外的空地上吃草,顺便商量当天观察到的情况。

五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马已经卖了一大半,剩下的马,刘仁赡让人按市场价买了下来。算下来,这次卖马一共能拿到八百多两银子,不过帅府说要等把银子凑齐了再给他们,让他们先等着。这可真是:错把龙虎当成羊和狗,才让金陵城后来乱成一团。

虽然在帅府挂了号,但赵匡胤等人并没有住在帅府,而是在城里找了家客店住下。马卖完后,几人回到客店里,先把零卖马赚的银子收拾好,然后拿出二十两银子给了店老板,让他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还说剩下的钱等帅府把马价结了再一起算。店老板拿着银子,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去准备上等的酒菜。

到了晚上,店老板把酒席摆在了客店二楼的楼上,还在楼上点满了红灯笼,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赵匡胤等人坐在楼上,往窗外一看,只见金陵城的街道又宽又整洁,两边的店铺都挂着红灯笼,正是晚上最热闹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不断。几人看着这繁华的景象,都忍不住感叹:“金陵城可真热闹,比汴京还多了几分江南的秀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几人喝得正高兴,赵匡胤突然放下酒杯,小声对众人说:“咱们来金陵的主要目的是探地形,现在虽然看了一些地方,但还不够详细。明天咱们再去街上逛逛,特别是城外的那些地方,再仔细看看,然后就回汴京复命。不过有个问题,郑恩那性子太急,要是让他跟着去,万一他忍不住惹出什么事来,就麻烦了。咱们得想个办法,把他稳住才行。”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道理,纷纷点头。高怀德想了想说:“不如明天早上咱们早点起,趁郑恩没睡醒,先准备好早点,然后把他灌醉,等他睡熟了,咱们再出去。这样他就不会跟着了。”众人都觉得这主意好,商量好后,就各自回房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赵匡胤等人就起床了。此时郑恩还在呼呼大睡,打着响亮的呼噜。赵匡胤让家将去跟店老板说,早点要一壶烧酒、四壶白开水,还要一些点心,让店老板赶紧送来,不能耽误。店老板赶紧应下,先送来了四盆洗脸水。

赵匡胤等人洗完脸,店老板也把点心送来了。几人刚拿起点心吃,郑恩就揉着眼睛醒了,他坐起来,嘴里还嘟囔着:“昨天的酒可真够劲,现在嘴里还有酒味呢。”说完,就起身出去上厕所了。

等郑恩回来,见众人正在吃点心,就不满地说:“你们怎么不等我就先吃了?也太不够意思了!”

韩令坤笑着说:“我们叫了你好几声,你都没醒,还以为你要睡到大中午呢。你看,桶里的热水还热着,就是等你回来洗脸的。”

郑恩听了,也没多想,拿起热水洗了脸,就坐到桌子旁,拿起点心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说:“你们肯定都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给我,我来当个‘净盘将军’,一点都不浪费。”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什么净盘将军,明明就是个贪吃的大王!”

不一会儿,店小二就把早点送来了,一壶烧酒放在桌子中间,四壶白开水放在旁边,每壶水上面都做了小小的暗记——这是几人事先跟店小二说好的,怕拿错了。众人各自拿起有暗记的水壶,把那壶烧酒推到了郑恩面前。

郑恩最喜欢喝酒,哪里会注意这些细节,一看见烧酒,眼睛都亮了,拿起酒壶就给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尽。赵匡胤等人一边吃点心,一边故意劝郑恩喝酒:“郑哥,这酒不错,多喝点。”“就是,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喝个痛快。”

郑恩本来就喜欢喝酒,被众人一劝,更是来者不拒,一杯接一杯地喝。那壶烧酒很快就见了底,店小二又按照事先的安排,添了两壶烧酒。郑恩喝得兴起,根本没注意到众人都在喝白开水,没过多久,就醉得晕头转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家将赶紧上前,把郑恩扶到床上躺好。赵匡胤对家将吩咐道:“要是郑爷醒了问我们去哪了,你们就说我们去帅府拿马价银子了,让他在店里等着,别乱跑。”家将领了命令,赵匡胤等人就换上了干净的衣服,牵来事先备好的马,悄悄出了客店。

几人骑上马,先往金陵城里最热闹的三山街去,然后又往城外的紫金山方向走。一路上,只见金陵城里家家户户都开门做生意,茶坊、酒肆的幌子高高挂着,街上的行人穿着讲究,说话也温温柔柔的,一派繁华景象。李重进忍不住感叹:“这金陵城可真富有,比咱们汴京还热闹几分,难怪南唐敢跟咱们作对。”

出了城门,几人放眼望去,只见远处青山绿水,近处翠柏苍松,地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树枝上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天空湛蓝,云朵像棉花一样飘着,景色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几人假装是来游玩的商人,骑着马在城外慢慢走,眼睛却不停地观察四周的地形:哪里的城墙比较矮,哪里有可以藏兵的山谷,哪里的水路能通大船,都一一记在心里。

赵匡胤指着远处的城墙说:“你们看,这金陵城的城墙又高又厚,上面还有不少箭楼,硬攻肯定不行,得找个薄弱的地方才行。”

高怀德顺着赵匡胤指的方向看过去,点头说:“是啊,我刚才看了几个城门,守卫都很严,想从城门进去不容易。不过刚才路过凤凰台门的时候,我看见那边比较空旷,旁边还有一条小路,或许能从那条小路绕到城里去。”

几人正说着,忽然看见不远处的空地上挤满了人,吵吵嚷嚷的,好像很热闹。赵匡胤好奇地说:“那边怎么这么多人?咱们去看看。”

几人拍马走过去,挤开人群一看,原来那里搭了一个擂台,擂台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缎,旁边还放着不少银子和元宝。擂台下面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南唐主驾下敕封威镇金陵教师李豹示:遵旨摆设擂台,招致天下英雄,比试武艺。如有能上台打一拳者,赏银五十两、元宝一个、彩缎十端;有能踢一脚者,赏银一百两、元宝两个、彩缎二十端;再有武艺高超,能全胜者,愿让教师之位,绝不争执。怕死者休得上台,不怕死者上来纳命!”

赵匡胤看完,忍不住冷笑一声:“这李豹也太狂妄了,竟然敢说这样的大话,真当天下没人能打过他了?”

高怀德也不服气地说:“就是,我倒要上去会会他,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

赵匡胤赶紧拉住他:“贤弟别急,先看看情况再说。这李豹既然敢摆擂台,肯定有点本事,你上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大意。”

高怀德点头说:“我知道,二哥放心。”说完,就翻身下马,解下腰间的鸾带,脱下外面的锦箭衣,里面穿了一件黄色的短袄,又把头上的包巾紧了紧,大步走向擂台。

周围的人见有人要上台,都安静下来,纷纷议论:“这人是谁啊?敢跟李教师比试,胆子可真大。”“看他这身材,倒是挺壮实的,不知道能不能打得过李教师。”

高怀德走上擂台,也不跟李豹通姓名,直接扎好马步,摆开了架势。李豹见高怀德上来,也不敢怠慢,他本来以为没人敢上台,没想到真有人敢来挑战,心里也来了劲。只见李豹摆了个“金鸡独立”的姿势,高怀德则摆了个“手抱婴儿”的架势,两人互相盯着对方,都在找对方的破绽。

过了一会儿,李豹先动手了,他大喝一声,使出一招“猛虎离山”,拳头直朝高怀德的胸口打去。高怀德赶紧侧身躲过,反手使出一招“蛟龙出海”,手掌朝李豹的肩膀拍去。李豹赶紧后退一步,避开了高怀德的攻击。

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十几个回合,都没占到便宜。高怀德心里想:“这李豹的武艺确实不错,硬拼的话很难赢他,得想个办法用巧劲才行。”

又打了几个回合,高怀德故意卖了个破绽,假装被李豹逼得节节后退,还故意露出了后背。李豹以为高怀德快不行了,赶紧追上去,伸手就想抓高怀德的衣服。高怀德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突然往下一蹲,从李豹的胳膊底下钻了过去,绕到了李豹的身后。

李豹还没反应过来,高怀德已经伸手抓住了李豹腰间的暖肚(一种护腰的东西)。李豹赶紧想转身,可高怀德的动作更快,一只手抓着暖肚,另一只手抓住了李豹的左腿。李豹拼命挣扎,可高怀德的力气太大,他根本挣不开。高怀德松开抓暖肚的手,又抓住了李豹的右腿,然后双手一使劲,把李豹举了起来,晃了晃,就朝台下扔了下去。

就在这时,郑恩突然从人群里挤了进来。原来郑恩被灌醉后,睡了没多久就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屋里没人,就问家将:“他们去哪了?”家将按照赵匡胤的吩咐,说:“几位爷去帅府拿马价银子了。”

郑恩一听,心里不高兴了:“好啊,他们竟然不叫我,自己去拿银子了!不行,我得去找他们。”说完,就跳下床,也不骑马,一路跑出了客店,往帅府的方向跑去。

到了帅府门口,郑恩不敢进去,就在门口东张西望,想找赵匡胤等人的身影。他看见一个帅府的当值人员从里面出来,赶紧上前拱了拱手,问道:“大哥,请问今天有没有几个辽国来的马客来拿马价银子啊?”

那当值人员看郑恩长得五大三粗,皮肤黝黑,穿着辽国商人的衣服,以为他也是来拿银子的,就老实回答:“今天没有马客来拿银子啊。”

郑恩一听,心里更纳闷了:“他们没去帅府,那会去哪了?难道是故意瞒着我,去别的地方玩了?不行,我得去找找他们。”说完,就转身出了城,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听到前面有热闹的声音,顺着声音找过来,就到了擂台这里。

郑恩挤开人群,刚抬起头,就看见高怀德把一个人从擂台上扔了下来。他以为是高怀德在跟人玩,就大声喊:“高兄弟,我来了!”他这一嗓子,声音又大又粗,像打雷一样,周围的人都被吓了一跳。

郑恩也不管地上的人是谁,跑过去对着那人的胸口就踢了几脚。可他没想到,自己的力气太大,那人才刚被扔下来,本来就受了伤,被他这么一踢,当场就没了气。

周围的人一看,都慌了,大喊:“不好了!杀人了!青天白日的,竟然活活把人打死了!不能让他们跑了!”

赵匡胤等人本来还在为高怀德赢了高兴,一听郑恩的声音,又看见他把人踢死了,都吓得脸色发白,赵匡胤赶紧说:“不好了,这黑厮又惹祸了!”几人赶紧冲上去,把郑恩拉住。

郑恩还不知道自己闯了祸,还笑嘻嘻地说:“二哥,你们怎么瞒着我来这里玩?早知道我就不睡觉了。”

赵匡胤哪有心思跟他解释,赶紧招呼高怀德下擂台,几人骑上马,就想赶紧离开。可李豹的家人和徒弟早就围了过来,他们刚才看见李豹被扔下来,已经觉得很没面子,现在又看见李豹被踢死,更是急红了眼。一部分人赶紧往帅府跑去报信,另一部分人则拿起身边的棍子、锄头,把赵匡胤等人围了起来。

一个徒弟指着赵匡胤等人,大声喊道:“你们别想走!打死了人,就得偿命!”

赵匡胤冷静下来,大声说:“我们不是故意杀人的,这擂台上的牌子写得很清楚,是李豹自己要摆擂台,比试武艺,失手伤人也是难免的。我们可以把这牌子带去帅府,跟刘元帅说清楚,你们别拦着我们。”说完,几人催马就想往城里走。

周围的人虽然生气,但看赵匡胤等人的气势,知道他们不是普通人,也不敢真的拦着,只能远远地跟着。

再说那些去帅府报信的人,一路跑到帅府,正好赶上刘仁赡在大堂上和将领们商量军情。报信的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启禀元帅,不好了!李教师遵旨摆擂台,已经三个月了,没人能打得过他。今天来了几个辽国商人,其中一个人上台跟李教师比试,把李教师扔下了擂台,还有一个黑大汉,上去就把李教师踢死了!我们拦不住他们,特来请元帅做主!”

刘仁赡还没说话,旁边一个将领突然站了起来,他是李豹的哥哥李虎,听到弟弟被打死的消息,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他“扑通”跪倒在地,对刘仁赡说:“元帅,求您派兵,让我去把那些凶手抓回来,为我弟弟报仇!”

刘仁赡点了点头,立刻下令:“调三千精兵,派四个副将,跟着李虎一起去,一定要把那些人抓回来!”

李虎领了命令,带着三千士兵,骑着马就往擂台的方向赶去。走了没多久,就在凤凰台附近遇到了赵匡胤等人。士兵们一见赵匡胤等人,就大声喊:“别让他们跑了!抓住这些凶手!”

赵匡胤等人一看有军队围过来,心里都慌了——他们身上没带武器,只有郑恩刚才从地上捡了一根棍子,根本打不过三千士兵。

郑恩一看情况紧急,突然看见路边有几棵柳树,他想起自己以前在九曲十八湾救驾时,曾拔过枣树当武器,现在也顾不上多想,赶紧跑到柳树旁边,双手抱住一棵中等粗细的柳树,使劲一拔,竟然把柳树连根拔了起来。郑恩拿着柳树,像拿鞭子一样,对着冲过来的士兵就乱扫。

赵匡胤也急中生智,解下腰间的鸾带,对着风一晃,那鸾带竟然变成了一根神煞棍棒(这是赵匡胤的独门法术)。赵匡胤拿着棍棒,对着士兵就打。

正好李□□着马冲了过来,他看见赵匡胤,大声骂道:“你这该死的狂徒,还我弟弟的命来!”说完,举起大刀就朝赵匡胤砍去。赵匡胤赶紧举起棍棒抵挡,两人打了不到十个回合,赵匡胤找准机会,一棍打在李虎的马腿上,马疼得跳了起来,把李虎摔了下来。

郑恩一看李虎摔下来,赶紧跑过去,举起柳树就往李虎身上打,没几下就把李虎打得没了气。李重进趁机冲过去,拉住了李虎的马,翻身上马,对着众人喊:“快上马,咱们冲出去!”

赵匡胤等人赶紧上马,一边打一边往城外跑。士兵们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了三十多里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几人也累得够呛,肚子也饿了。

正在危急关头,赵匡胤突然看见路边有一座庙,庙门上写着“显真道院”四个大字。他赶紧说:“快,进庙里躲一躲!”几人催马进了庙门,翻身下马,刚想喘口气,就听到庙后面传来马叫声。

几人心里一惊,以为是追兵来了,赶紧做好战斗的准备。可等了一会儿,从庙廊下跑出来十几个大汉,几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带来的家将!

赵匡胤松了口气,问道:“你们怎么在这里?”

家将赶紧回答:“爷,我们奉命在客店里等着,中午的时候,郑爷醒了,问起各位爷的去向,我们就按您的吩咐,说您去帅府拿马价银子了。郑爷听了,就跑出去了。我们怕郑爷出事,又不敢跟上去,就赶紧算清了店账,收拾好行李,准备去找您。正好帅府派人把马价银子送来了,我们拿了银子,就赶紧出城。路过这里的时候,遇到了道院里的道长,道长说您几位今天下午肯定会来这里,让我们在这等着,还准备了饭菜。我们看道长说得有道理,就留在这里等您了,没想到您真的来了。”

赵匡胤等人听了,都觉得奇怪,这道长怎么知道他们会来这里?正说着,从庙殿后面走出一个道长,这道长长得眉清目秀,气质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他走到赵匡胤等人面前,拱手行礼:“各位王爷,贫道稽首了。”

赵匡胤等人赶紧回礼,赵匡胤说:“多谢仙长收留,只是我们惹了祸,后面有追兵,不能在这里多停留,还得赶紧走。”

道长呵呵一笑:“王爷不必担心,那些士兵虽然多,但也奈何不了贫道。只要贫道出去,保证他们没人能靠近这道院半步,让他们来多少,走多少。”说完,道长转身进了房里,拿了一把宝剑,慢慢走出殿来。

这一去,可就有意思了——这安静的道院,竟然要变成血流成河的地方;这争夺城池的战争,也将要迎来更惨烈的厮杀。正是:别人的床榻容不得自己安睡,要摧毁敌人的巢穴,还得靠自己动手。

到底这道长出去后,怎么打退追兵呢?咱们下回再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