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18章 第 18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18章 第 18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张依依以为在草原兵团受冷受冻的杨可琳,已经拿着录取通知书离开了草原兵团。

寄去草原兵团的信,杨可琳收不到了。

这两年草原兵团是一些学生眼中的香饽饽,有人千方百计想到兵团去。下乡既然无法选择,那下乡的地点也决定一个人下乡后能过成什么样子。在兵团当知青的杨可琳,听到这些事,心里颇有感慨,这两年来兵团需要挤破头,过几年为了离开兵团,更为轰轰烈烈。

随着时间的推移,愿意来兵团的人会越来越少,特别是等现役军人撤走后,兵团会成为比插队更不如的去处。

兵团的知青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这一点跟农业工人差不多,单论待遇,兵团知青的待遇是要好过插队知青的。建设兵团里的知青,接触的是知青、工人、军人,跟当地的农民牧民少有接触,大家来自天南地北,也就没有乡下的排外。但长远来看,兵团知青的回城难度是要比插队知青要大的,兵团战士离开的机会要比插队知青少。

知青回城最广的道路是通过招工。

比起招工,招生招干名额少不说,政审都要更严格。而领着工资的兵团战士,是农业工人,插队知青最广的“招工”离开,对他们来说是行不通的。

兵团知青自称兵团战士,意味着“战士”两个字,对他们来说不是不重要。等到军队现役军人离开,他们只能算是农场工人,就算是一样的工资待遇,对他们来说也是完全不同的境地。到那时,招生招干的名额,更是僧多粥少。

到达兵团前,杨可琳更多的是知道兵团优于插队知青。

上辈子杨可琳听过别人对陈柚的看法,陈柚去的草原兵团确实是好地方。上辈子留在城里的杨可琳到手的工资,跟在兵团的陈柚差不多。杨可琳不喜欢上辈子的自己,那个被后妈骗得团团转的自己。作来作去得到的也只是一些小恩小惠,那都是她本来就应该得到的东西,那时她却因为后妈对自己比对继妹更好,就觉得后妈是可以亲近的。

别人口中眼中的作精,竟因为后妈的算计,对继妹有愧……

什么愧疚!

要是一作到底都不会过得那样糟糕。

郭春雅骄纵着她,她也就如了对方的意,眼皮子浅成那样子。郭春雅明明可以直接让陈柚下乡的,偏偏要算计到她头上来,这样做的目的更是为了不让她以后给陈柚的人生添堵。

让她在陈柚面前,不能够理直气壮。

窗边的女人望着窗外的夜色,呼出的气冒着烟。不知道这辈子陈柚会不会因为她先下了乡,而对她有愧?

“风水轮流转”很符合此刻杨可琳的心境,去草原兵团,本是为了摆脱上辈子的悲惨命运,没想到因此受到了命运的眷顾。重生后选择来草原兵团时,杨可琳并不知道到这有什么样的好处,只是心中有个模糊的概念。

来到兵团后,这种好开始具象。

张依依担心杨可琳在草原兵团虚度光阴,却不知,草原兵团的择偶条件是优于留城的。上辈子留在城中的杨可琳可以说是蹉跎一生,嫁给一个普通的工人,计较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被生活折磨丢到自己的傲气。

看着没有出息的老公,娘家带来的骄纵性子,被婆家的破烂事折磨得一无所有。

留在城里,最好的路子就是嫁给工人。嫁给同龄人的话,两个人都是从临时工做起,就算转正,两个人的到手工资加起来也就七十来块钱。那样的日子,也就是听起来还成。听起来是城里人、工人,杨可琳却知道那样的日子是稀里糊涂,吃苦吃瘪。

在兵团里,杨可琳认识了不少人。

这些人是杨可琳留在城里不能够相交的,来兵团后才知道上辈子郭春雅让闺女来兵团到底有什么样的深意。

郭春雅送闺女来草原兵团,是为了金龟婿。

草原兵团对身份条件的要求比插队严格一些,来兵团的多是出身正的。郭春雅送闺女去兵团,是为了解决闺女的人生大事。到了草原兵团,就算不能碰到那些身份高有政治背景的一腔热血青年,也不会跟黑五类搞到一块儿去。

郭春雅一个普通工人,有这样多的心眼,杨可琳并不觉得奇怪——

像郭春雅那样汲汲营营的人,为了女儿的好前程,去打听事情,没什么奇怪的。

兵团的择偶条件优于留城,在城里认识的还是父母相熟的那些人,而在兵团里可以认识很有未来有能力的人,这里很多“潜力股”。

“潜力股”这个词,是股市横行后流行的说辞,如今还不流行这样的话。倒是有方言可以替代,但是杨可琳喜欢用这个“洋气”的词。

是个人就知道的潜力股,那就是现役军人里的年轻军人。还在兵团的时候,现役军人的条件明显是优于男知青的,此外男知青里头也是有很多优质股的。

男知青中最优的自然是那些干部子弟,在兵团里他们跟其他知青一样干活,实际上并不好分辨,他们中许多人都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但兵团里干部子弟的概率要远高于插队知青。

去赣省插队的陈柚,或许等到招工回城也碰不到比工人家庭出身的男青年更好的存在。但草原兵团不同,这里不仅仅有干部子弟,高知本人,还有现役军人……

干部子弟虽然不暴露身份,但他们自身的执行力一般比较强,还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领导能力,比较容易成为一个群体的核心。

在杨可琳看来,家里有条件有背景的,不能够一直让孩子待在兵团。现役军人撤离后,那些有条件背景的知青,会占据掉离开兵团的名额。她知道自己最好在现役军人撤离前离开兵团,哪怕知道过几年就会恢复高考,她也申请了招生的名额。

七七年末的高考对她来说太远,女人的花期过去就过去了,等到那个时候她已经错过人生中成家的大事。活过一辈子的杨可琳不只是给自己一个准备方案,实际上是在陈柚身上,她还看到了:

女人自己过得好,不如嫁得好。

杨可琳不可能,为会恢复的高考等到三十岁再成婚。到了那个年纪,就算是名声再好,她也只能嫁给一个二婚带娃的男人。

工农兵学员的身份在恢复高考后确实是不上不下的存在。上辈子杨可琳还跟别人一起吐槽过工农兵学员,言语中有着贬低,但那种看不起是站不住脚的。

她作为一个空有初中学历,却没有初中文化的初中毕业生,也跟着人在背后嘲笑工农兵学员,完全是因为那时候的人秉着“换我我也行”“有什么了不起”之类的心态。他们的嘲讽很无力,因为在实际待遇上,工农兵学员依然比很多人都要好,是被承认学历的。

杨可琳看不起那时的自己,真像是阴沟里老鼠——

那见不得光明的模样、只会说一些酸言酸语。

那时,其实不是看不起工农兵,而是羡慕吧。

羡慕一样的工龄,人家是干部,自己是普通工人。

羡慕别人过着体面的生活。

那样的酸言酸语,出自生活的落差。

在同龄人中,她曾是佼佼者,而后来的人生泯然众人,甚至还不如很多曾经不如自己的人。那时的她习惯了比别人更享受生活,参加工作后,她可以花两个月的工资买一件大衣,可是后来这样的体面她也维持不了。

在知道陈柚的生活后,她更是屏住了呼吸。

之后就发现自己的人生过得是一塌糊涂。

信错了人、选错了路、嫁错了人。

……

这一次,她不会再走错路。

草原兵团的苦日子,她可真是受够了。

上辈子陈柚有在兵团里待这样久么?

对上辈子陈柚的很多事情,杨可琳都不算清楚,她跟陈柚的人生,在陈柚下乡后就是交叉过后越来越远的两条直线。

陈柚的人生,直行向上。

而她的人生低入泥潭。

这辈子的陈柚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是杨可琳在意的。

只要自己的人生能够步上正轨,他人的人生自有命运安排。

当她拿着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时,离恢复高考后,第一届高考生进入大学还有四年,离他们毕业最起码有七年。

在这七年里,她是领先别人的。

几年的时间差完全足够她在工作岗位上站稳,也不影响她已经成家立业的人生。而且她完全可以成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研究生,在大学里几年踏实的学习难道不比别的人更有优势?成为研究生,自然能够摆脱工农兵学员的尴尬。

杨可琳抬头望着夜空,房屋中的灯盏昏明。

冬日的夜晚是终归的寒冷的,上辈子家中只有两个女儿,并没有弟弟的出生。这个变化让杨可琳没有什么实感,她的离开,似乎令后妈的人生更为美满,那是跟她一样流着父亲血液的亲弟弟。

弟弟的出生,导致陈柚也跟着下乡。

这一回,郭春雅还是磨砺女儿么?

她不确定了。

连生命都可以从无到有,那爱意怎么会没有从有到无的可能。从前郭春雅为陈柚考虑,不过是因为陈柚是她唯一的女儿,而如今“唯一”已经不存在。

小石头的出生,会是陈柚与郭春雅之间的隔阂。

上辈子,她不能接受多出来的陈柚,想来陈柚也很难接受多出来的弟弟。相依为命十多年,母亲为了一个弟弟让自己下乡……这辈子陈柚与郭春雅的隔阂,很可能要比上辈子更深。

杨可琳撇撇嘴。

这跟她有什么关系。

她过自己的日子就已经够累了,更别提去拯救陈柚。

告诉郭春雅她的教育方式不对?

告诉陈柚,郭春雅的苦衷?

她可没有这样的好心。

到时候还惹一身骚。

再说杨可琳对自己的继妹,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

来到兵团之后,对陈柚的印象就更差了。

当年的陈柚,是有能力帮她一把的,但是陈柚什么也没有做。上辈子袖手旁观的陈柚,其实是在看她的笑话。

陈柚她高高在上些什么,郭春雅做的事可都是为了她。

郭春雅再嫁是为了女儿,是为陈柚提供一个安稳成长的环境。看上的是她父亲的工作,还有厂里分配的房子。就算有了新生命的降生,这条新生命,在郭春雅心里也很难越过陈柚,大抵也抵不过付出十多年心血培养的陈柚。

……

从一开始,杨可琳就没打算让郭春雅过得舒心。

能力不足的最初,能做的只是让郭春雅的算盘落空,不如她意。

现在还不是回去的时候。

已经成为一名工农兵学员的事,杨可琳没打算现在就让后妈知道。其他人并不知道几年后高考会恢复,后妈知道这件事,肯定会眼热。她可不想被后妈破坏自己的人生节奏,她还想安稳度过大学的时光。

等一切尘埃落定,才是她跟郭春雅算账的时候。

-

不知道陈柚回不回家过这个年?

陈柚去赣省后给她写过信,但是她没有给陈柚回信,而是给家里回了信。

下乡后,杨可琳没打算跟陈柚保持着“姐妹友爱”的关系。

上辈子郭春雅设计自己,让自己因为陈柚替自己下乡,心里一直有对陈柚的愧疚。

这辈子她最多算是一报还一报。

在信中,杨可琳扮演了一个因下乡吃了苦、心里有怨言的角色,但她不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郭春雅都没有将信中的怨言说给陈柚听。

这种“不利于团结”的话,郭春雅当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说给陈柚。陈柚在乡下的时候,没有从郭春雅那里听到杨可琳对自己的怨言。

她只是在没收到继姐的回信后,不再给对方寄信。

在回城探亲后,陈柚才从母亲口中知道继姐曾在信中表达过对她的不满。间隔了许多的时间,以至于听见信件的内容,陈柚没有生出任何的愧疚。

而是觉得好笑。

如果是在第一时间知道杨可琳回信的内容,陈柚心里或许还真会生出一些难受与歉疚。

她会在杨可琳“崩溃的质问”下,反思自己。会因为杨可琳充足的情绪,开始相信杨可琳“替妹下乡”的真实性。

杨可琳是借郭春雅的口,对陈柚产生影响。可是这样的信息来的太迟,离开沪市后,陈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郭春雅的话对她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郭春雅说给陈柚的话,几乎没有在陈柚心里留下什么痕迹。

没有跟杨可琳预料的那样激起陈柚心中的波澜,在陈柚看来,杨可琳说出那样的话来,只是少了些“怪力乱神”,多了些一如既往。

杨可琳讨厌自己,一如既往。

陈柚在郭春雅再一次提起这件事时,说出口的话是:

“我跟她糟糕的关系,根不在我,而在她。她应该改变对我的偏见,而不是将一切都怪罪于我。”

“妈,你难道看不出来,她讨厌我?”陈柚睁大双眼,笑着说,“她说她是自愿下乡的,怎么过了两年就成了她是为我下乡的?你没有第一时间将信里的内容转达给我,也是担心这封信破坏了我心中她的形象是么?从她报名下乡开始,你一直告诉我她是多么多么的好。”

陈柚的话戳中了郭春雅的心,有的话别人可以说,自己不应该说。

当初收到杨可琳的信,郭春雅心中有这个顾虑,在信中杨可琳对陈柚的不满溢于言表。

如果将这封信给陈柚看,让陈柚知道信中的内容,郭春雅不知道远在赣省的陈柚会是什么反应,又该有什么反应。

毕竟陈柚已经插队下乡,而不是留在城里。

杨可琳的后悔也好、抱怨也好,这种话直接冲向陈柚,除了破坏自己为继女构建的形象外,没有别的用处。陈柚也不能再替杨可琳下乡了。

有些话陈柚没有说,她没有点明——

当年第一时间选择遮掩住的信件,在几年后被旧事重提。

是什么在变?

郭春雅看着眼前的闺女,从陈柚回来后,她一直觉得陌生。

从前陈柚也不是沉默的性格,但是她能感觉到,陈柚是听自己话的。

就算对着其他人会有像小钢炮的时候,陈柚真正的枪口从来是不对着她的。

陈柚会因为她,在面对杨可琳的时候哑火。

而现在的闺女,能与她针锋相对。

叛逆期么?

郭春雅眼中盛着疑惑,她不知道陈柚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模样,郭春雅有些茫然,自己到底应该怎么样面对这样的陈柚。

郭春雅的心中有一团火出不去。

“你太自私了。”

郭春雅总结出一句话来。

确实是她太自私了。

她自私到,令自己感到慌张,口不择言。

“你这个样子,有没有为别人想过。”郭春雅满眼失望,“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斤斤计较的。她讨厌你难道是因为你讨人喜欢么?看着你现在这副模样,就算她讨厌你,我也是知道原因了。”

陈柚扯了扯嘴角,没有笑出来。

被讨厌的原因么。

讨人厌的原因么。

“你姐姐主动下乡难道不是真的?就是对不起、也是我对不起你,我就不该再生一个孩子。你再白眼狼,也不应该这样说可琳。她没有对不起你,你出去说说你自己不想下乡,是可琳害了你,革委会的人马上就能把你抓走。”

“你是高中生,你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明白?”

“对可琳都这样,你心里是怎么想我,怎么想小石头的?我哪里还敢让你靠近小石头,不知道你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原来旧事重提,变的不是郭春雅。

变的不是杨可琳在郭春雅心中的地位。

她只是换一个方式来维护杨可琳。

她可真爱她。

陈柚睁着的双眼有些酸涩,无论是懂事还是乖张,都没办法得到母亲的爱。

更别提偏爱。

母亲可以爱杨可琳,也可以爱小石头,但是她的爱不会偏向自己。

真奇怪,明明习惯了没有偏爱,却依然会被这样的事实伤害到。

陈柚喃喃:“您什么时候可以这样爱我?”

什么时候可以替我想一想。

站在我的角度,

“您也来理解一下我,而不是要我去理解所有人的苦衷。”

郭春雅无言。

陈柚不需要一个答案,无非是沉默和歇斯底里。

前者是默认。

后者是心虚,又或者连心虚都不会有。

陈柚不知道母亲一定要自己对继姐保持感激的理由,也做不出来心里没有的感情。亦或不是完全无法做出那样的感情,但是她也需要对等的对待。

而不是母亲表现出来的双标。

如果她需要感激继姐。

那么自己就是小石头的再生父母。

可是当她只是说出“感激”这样的的词时,母亲就已经完全忍受不了。

明明后者比前者逻辑更紧密,为什么母亲接受不了呢?

当然是因为,感情的轻重。

当然是,人有亲疏远近。

陈柚,轻如鸿毛。

*

连绵阴雨中,迎来了新年。

“杨工上回跟你说的事怎么样?”

杨大勇摇了摇头:“这事不成。”

陈柚回来后,就有人动了陈柚的心思,这年头的知青为了返程底线都低了。陈柚这人牛进喜知道,是杨大勇媳妇前头男人的闺女,郭春雅跟陈群星的模样都是好的,生下来的陈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之前确实没有传出什么美名,但是一回来有眼睛的那都是看得见的。

再说陈柚在杨家是不怎么受到重视的,这话牛进喜一开始是不认的,杨工可是个老实人,怎么可能差别对待。家里的事情还是女人管得多,郭春雅又是陈柚的亲妈,还真有人不在意自己的亲生闺女?

不过看到陈柚,牛进喜还是想起了这回事。

跟他媳妇说的一样,问一问又不亏的。

瞧见杨大勇摇头,牛进喜心里反而踏实了,他就说这事是不成的。

可嘴巴里还说着遗憾的话:“我也就是问问,现在女知青要从外省回沪太不容易,要是你家里能接受闺女嫁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能不干农活不是,他虽然有点小毛病但是家里条件是好的,就一个兄弟还是解放军,这样的家庭嫁进去就是享福的。”

杨大勇想到郭春雅一口回绝的模样,心里讪讪。

他都还没说男方的条件,郭春雅就坚定的拒绝。

杨大勇觑了觑牛进喜的脸小声道:“怕是没这么好。”

牛进喜倒没有不高兴,他摸了摸脑袋:“女人看男人跟男人看男人哪里会是一样的,要我说是日子好过的,嫂子看起来肯定更细,看出许多的不满意来。”

“这条件有的是知青要嫁。”牛进喜还说自信起来,“嫂子可能觉着我这人不厚道了,但我牛进喜就把话放在这里,我是真的为侄女考虑的。”

杨大勇没接话。

牛进喜能保证也不是完全没有底气。

女知青回城要比男知青回城难,男女知青通过招工离开的人数差很大。一些女知青在乡下受不了苦,体力不成,又因为生理原因容易生病。能够离开乡下的路子,都被当成救命稻草,

“既能解决婚姻大事,又能解决工作岗位,这样的美事,好多女知青抢着要。”

杨大勇瞪大眼睛:“解决工作?”

牛进喜咬了咬牙:“那肯定的,孩子户口随妈的,要是没工作孩子怎么上户口?”

杨大勇说郭春雅是一口回绝的,把牛进喜听得心惊胆颤,又听见杨大勇说回去再跟郭春雅说一说这回事。

除夕夜的菜也就是比平时好一些,厂里中午就提前下班,但是厂里有活动,联谊晚会的。厂里的工人还得参加晚会,都穿上了平时舍不得穿得衣服,脱下工服换上新装一个比一个有条子。

到了这时候才发现厂里这么多才子佳人。

唱歌跳舞乐器,特别是团员们既年轻又有活力,带动着晚会的氛围。

除夕的团圆饭也是陈柚拾掇的,她是家里的闲人。

杨大勇、郭春雅大年三十都还要去厂里上班的,就是比平时早下班的一个工作日。

陈柚穿上了新织的线衣,颜色衬得她白。

餐桌摆在主席像前,桌上放了一本小册子。

炉子上热着鸡汤。

楼道里飘着肉香。

学生在过道里跑来跑去,都能听到他们的馋声。

食物的香气吸引着这些没有多大自制力的孩子。

小石头也知道拍拍手,凑着热闹。

他在奶奶的怀里笑着,不太认生。

老人在热闹中昏昏欲睡,精神气不是那样足。跟从前凶巴巴的模样,相差甚远。人老了,身上的气势也弱了。

在陈柚的记忆里,杨可琳的奶奶手很有劲。

一拧,就乌青一片。

记忆里的那双魔掌,正怀抱着一个小男孩,轻轻哄着。

烟气雾气,岁月静好。

苍老的眼皮耷拉着,脸上的肌肤都没有什么力气,老人的脸上挂不住什么肉,花白的头发倒是梳得齐整,抬眼看过来的时候,也没有曾经的气势。

当初自己怕她什么?

眼前的人老人,让陈柚产生疑惑。

老人甚至对着她点了点头。

将青菜洗净切好,为了保证家里人吃上热的年夜饭,蔬菜得等人回来再烧,青菜很快就熟了。

米饭上热着红烧肉,今年没有买到猪头,少了一盘大肉。

没有烧整鱼,而是将鱼肉虾肉筛出来做成鱼豆腐,没有刺做起来繁琐些吃起来却很方便,味道也很好。

从厂里回家的路上,杨大勇跟郭春雅说起被拒掉的婚事。

听说能够提供工作后,郭春雅将杨大勇拉到一边。家里不是什么说事的好地方,屁大点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别人都知道。筒子里还真没有什么**性可说,郭春雅压低声音问杨大勇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

要是能够提供工作,这事确实说的算是好事。

郭春雅本觉得自己跟可琳距离遥远,现在一听这事简直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你跟牛进喜出去钓鱼没白掉,这样子的好事他都记着你。”

杨大勇还没来得及收回得意地笑,就听见郭春雅说。

“兄弟两个,哥哥是解放军,爸妈都是有正经工作的,最重要的还能解决工作问题……”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还好牛进喜没有适龄的女儿,这事你一开始就说清楚,我不会拒绝那么快,差点被溜走了。这样的事你光记得回家的有有,不想想我们可琳过了年都二十二了。要结婚那也是可琳排在前头的。”

“说着说着你怎么还哭了。”

女人的眼泪跟水龙头里的水一样。

“你就不心疼!可琳一个人在兵团,你瞧见今天最出色的几个团员没,可琳要是留在城里,风头都是咱闺女的。”

“……”

这话不好接。

“你这个当爹的,有这事不先想着姐姐,我就觉得她更没人疼了。这事得听我的,要真能成那也是可琳,不是有有。”

杨大勇张了张嘴没接话。

又听见郭春雅问:“那男的自己怎么样,怎么都没听你说。”

“啊,我就想着你都拒绝了,我也没好意思问。”

“……”郭春雅抓了抓杨大勇的袖子,“这事得问问,不行,还得自己打听打听才成。”

一路上听着郭春雅说着可琳回城的事,杨大勇抿着嘴。

说到最后郭春雅还是红着双眼:“可这到底是婚姻大事,可琳要是不愿意,我们要尊重她。”

杨大勇点头:“嗯。”

开饭前郭春雅说的是国家的晚婚号召。

陈柚没明白郭春雅的意思,只是当一般的话题而已,捡几句话说说而已。只要不是郭春雅直接跟她对话,陈柚都不自作多情。

杨大勇称赞了陈柚的手艺,陈柚笑着答像妈。

一顿饭倒是吃得热闹开心,没有出现什么尴尬的场景。

郭春雅对上陈柚的双眼,也眯起眼睛对着她笑。

其乐融融的氛围,真的能够让人的心情轻松。

郭春雅跟陈柚讨论起做菜的技巧,明明都没有上手,可是她从女儿的眼中看到了崇拜。那样的眼神,让郭春雅有些慌神。

只是这样一点小事情,真的有那样了不起么。

杨大勇一个人默默喝酒,抹了一滴酒在小石头的嘴巴上,“儿子,抿抿嘴。”

郭春雅怪杨大勇没个分寸,但当小石头学着杨大勇抿嘴的时候,大家还是一起笑了。

郭春雅摇头笑骂小石头是小酒鬼,小石头只听到自己的名字,想要换一个怀抱。

陈柚将小石头从妈妈的手里接过来:“妈你自己多吃几口。”

毫不意外的陈柚被杨大勇夸孝顺了,喝过酒的杨大勇比平时话要多。

在郭春雅说他喝多的时候,他坚持自己没喝高,“我这是喝高兴了。”

“这样一点酒,哪里会醉,我能喝一个晚上。”

“大勇以前陪老头子喝通宵。”

哪里是陪老头子喝通宵,而是新婚的杨大勇被拉着喝了个通宵。

那是很遥远的事情,跟几个故人有关。

杨大勇有些失落:“原来是那样久……”他的声音越来越轻,没有人听清他在说什么。

郭春雅像是听到丈夫说话,“你刚刚说了什么?”

他答:“没有吧。”

“妈你就别说他酒量好了,他现在不是年轻小伙子了,都快当外公的人了。”郭春雅也沾了些酒,她平时很少喝酒,喝一点酒就上脸。

听到这话的陈柚愣了一下。

又想起杨大勇的亲生女儿是杨可琳。

说这话是随口一说,还是有了眉目?

陈柚低头逗小石头玩,小孩子真是闲不住,得转移他的注意力,不然会扯人头发。

郭春雅是真的将牛进喜说的人家放在心里,就是要上班的日子也找机会打听那户人家,除夕之后还是正常上下班,连着几天郭春雅算是知道了怎么一回事,差点拿着锅砸在牛进喜门口。

“怪不得不说男方自身的情况,那男的是个有毛病的。”

郭春雅知道这件事真是气得不行:“要是把可琳说给这样的人家,我还要不要活了。”

“要只是有点毛病就算了,那家人把这事瞒着,是家风不正!”郭春雅越说越气,“你大冬天的跟牛进喜去钓鱼,你的兄弟就是这样坑你的!我就不信他半点儿不知道!”

“你要去哪里!”杨大勇拦住郭春雅,他压低声音,“你是要去闹,到时候吃亏的是谁!”

“还能是我不成!”

这事说出去,不厚道的也是牛进喜,而不是她郭春雅。谁家能这样糟蹋自己的闺女,把自己的闺女推进火坑!

“他那是把……往火坑推。”“我就说他不是个人,他就不是个人!”

“亏得我还留他吃饭,吃吃吃吃,喂狗都比给他吃了好。”

杨大勇很费力才将郭春雅拦住,郭春雅的劲真不小,在食堂干活力气练出来的,没有点力气都拿不到这个工资。他哪里能真的让郭春雅去找牛进喜:“这事也不能全怪别人,他也没强求不是,怪我没问清楚就跟你说了。这事还真怪不了人家,现在过去别人也一头雾水的。”

“都是邻居又是同事,闹僵了还要拉下面子的,跟邻居做仇人,活得太快活啊!”

郭春雅跟杨大勇僵持不下,这事明摆着就是牛进喜不厚道,她都不明白牛进喜怎么敢的:“你跟牛进喜结仇了?”

郭春雅开始怀疑丈夫的人缘。

除了这一点,她想不出别的可能。

这明摆着就是结仇的事,牛进喜做这件事图什么。

做了这事,难道他会有什么好名声么?

不能吧。

就算是要回城,也不需要这样的选择。

听丈夫说回城工作的事,郭春雅摇了摇头:“别人家可能心动,我们家这个情况怎么可能要牺牲女儿的婚姻来回城。可琳那样优秀,就算不能靠推荐上大学,调回来也是迟早的事。”

让女儿嫁给有病的人,郭春雅做不到。

“牛进喜这人不厚道,少跟他来往。”“我不去说了,你也不用跟他讲,他自己清楚是为什么。”

人生不能本末倒置了。

回城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吃更多的苦,为了回城而回城。

“别人糊涂,我们家不糊涂。”

郭春雅眼中的怒火渐渐消退,都是还未发生的事:“可琳跟那些上赶着的女知青不一样。”

能够提供工作这点确实能让回乡无望的女知青动容,但郭春雅杨大勇是杨可琳坚强的后盾,有他们在杨可琳不可能走到那一步。

“得给闺女说回城是为了好生活,但不是回城就有好生活这个道理。”郭春雅絮絮叨叨,“结了婚能离,但……你我都是二婚的,最是知道其中艰难。别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人淹没,宁愿拖着也比为了份工作嫁给这样的人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