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毒雪:四大妖姬-骊姬 > 第6章 毒蔓缠枝

毒雪:四大妖姬-骊姬 第6章 毒蔓缠枝

作者:眠月巫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4:02:50 来源:文学城

太子申生温热的血液,仿佛并非仅仅浸透了新城那片冰冷的土地,而是化作了一种诡异而阴邪的祭品,以其最珍贵的生命为引,深深地渗入了晋宫每一寸地砖的缝隙,每一根梁柱的纹理之中。它没有带来安宁,反而像某种剧毒的养料,催生、滋养着更多、更深的猜忌、恐惧与恶意,在这座宏伟而压抑的宫殿里疯狂滋生、蔓延。

宫殿内的空气似乎也因此变得粘稠而污浊,总飘散着一股若有若无、却又挥之不去的铁锈般的腥甜气息,混合着冬日里为了驱寒而日夜燃烧的银骨炭火的暖意,形成一种令人胸口发闷、几乎要窒息的沉闷氛围。人们行走在宫道回廊间,步履匆匆,眼神低垂,连呼吸都刻意放轻,生怕一丝多余的声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会触怒那高踞宝座、已然变得如同火药桶般一点即燃的君主。

晋献公确实变了。太子申生的“悖逆”与自裁,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他本就摇摇欲坠的精神世界。他变得更加阴晴不定,暴戾无常。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宫人摆放简牍时不小心发出了稍大的摩擦声,或是奉上的汤药温度稍烫或稍凉,都可能瞬间引燃他滔天的怒火。那名发出声响的宫人,甚至来不及磕头求饶,就被他一声令下,如狼似虎的侍卫拖出殿外,当场杖毙,凄厉的惨叫声回荡在宫墙之内,让所有听闻者毛骨悚然。一位在议事时因喉咙不适而轻咳了一声的老臣,被他用阴鸷怀疑的目光死死盯住,厉声质问是否心怀不满,对其政见不屑一顾,不容分说便当场革去官职,投入诏狱查办。

他彻底成了一头受伤衰老、却又依旧掌握着生杀大权的雄狮,盘踞在他华丽而空旷的巢穴里,对任何细微的风吹草动都报以最激烈、最残忍的撕咬。他的世界仿佛被一层厚厚的、扭曲的迷雾所笼罩,他看不清真相,也信不过任何人。而骊姬,成了这迷雾中,他唯一允许靠近、唯一能够触碰,并且赖以辨别周围是善意还是恶意的、最敏锐的嗅觉。

骊姬小心翼翼地、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一般,维系着这种珍贵而危险的依赖。在他因莫名的怒火而摔砸器物、咆哮不止时,她会适时地出现,用温柔得能化开坚冰的声音轻声劝慰,端上精心调制的安神汤;在他深夜被血淋淋的噩梦惊醒,浑身冷汗、恐惧颤抖时,她会立刻点亮灯烛,用自己温热的身体依偎着他,驱散那无形的鬼魅;在他对朝臣、对宫人、甚至对宗室亲族都疑神疑鬼、觉得人人皆有可能背叛他时,她会用那双看似清澈见底、不染尘埃的眼睛,依偎在他身边,轻声细语地,为他“分辨忠奸”,指出谁可能“包藏祸心”,谁又可能“与太子旧党暗通款曲”。

她的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最精密的计算,看似无意,实则精准地拨动着晋献公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一次,在他因为处置了几名“有嫌疑”的官员而情绪稍显平复,靠在榻上闭目养神时,骊姬依偎在他身侧,用锦帕轻轻擦拭着他额角并不存在的虚汗,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劫后余生般的哽咽和后怕,低声问道:“君上,妾……妾至今想来,仍觉心惊肉跳,夜不能寐。太子……申生他,为何……为何要行此等大逆不道、天地不容之事?他素来贤德,深受爱戴,这……这实在让人想不通啊……”

她抬起泪眼朦胧的脸,带着一种纯粹的、不谙世事的困惑:“他一个人,纵然对君上有所不满,又怎会有如此胆量,行此弑父弑君之举?这背后……莫非……莫非是有人与他同谋,见他事败,便立刻缩了回去,隐藏了起来,将这滔天的罪责,全数推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她的话,声音不大,却像一滴浓稠的、漆黑的墨汁,悄无声息地滴入了晋献公那早已浑浊不堪、波澜暗涌的心湖。墨迹迅速晕染开来,污染了整片水域。

同谋?谁会是与太子同谋的人?

这个念头一旦被植入,就如同疯长的野草,再也无法遏制。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那些同样流淌着晋国宗室血脉,同样拥有合法继承资格,并且,在朝野内外同样享有贤名的公子们。尤其是,那些素来与太子申生关系密切,兄弟情笃的。

重耳。夷吾。

这两个名字,如同鬼魅般,瞬间浮现在晋献公的脑海,并且迅速与“同谋”、“逆党”、“觊觎君位”等词汇牢牢捆绑在一起。猜忌和恐惧的阴影,开始越过绛都的高墙,悄无声息地、却又无比坚定地,向着远在蒲城和屈地的两位公子蔓延而去。

不久,便有精心炮制的“消息”,从蒲城方向,通过梁五及其党羽经营多年的渠道,经过一番添油加醋、捕风捉影的渲染后,“及时”地呈报到了晋献公的案头。密报中说,公子重耳在其封地内,广纳四方门客,无论出身,三教九流,来者不拒,其门下如今已是人才济济,极力收买人心。他时常与心腹部下密议朝政,对太子申生之死“颇有微词”,言语间多有不平之意。甚至有心腹之人亲耳听闻,重耳在一次与门客宴饮之后,于月下悲歌,歌声苍凉愤懑,其词“疑似”暗指宫廷之内有阴谋诡计,残害忠良,内容“大逆不道”。

几乎是同一时间,关于公子夷吾在屈地的“密报”也接踵而至。报告称,夷吾抵达屈地后,并未安心治理地方,抚恤百姓,反而大力整顿军备,积极训练士卒,其规模已远超戍边所需。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与边境之外的戎狄部落首领往来密切,多次私下会晤,赠以重礼,其心难测,恐有引狼入室、借外力以自重之嫌。

这些真真假假、虚实混杂的“消息”,像无数条被精心饲养、淬着剧毒的蛇,嘶嘶地吐着信子,精准地钻入了晋献公那已被无尽的恐惧和猜忌彻底填满、丧失了基本判断力的脑子。

“他们……他们果然是一伙的!蛇鼠一窝!狼子野心!”晋献公猛地将手中那卷记载着重耳“罪证”的竹简狠狠摔在地上,竹片迸裂,散落得到处都是。他因极致的愤怒而气喘吁吁,双眼布满了骇人的血丝,死死瞪着虚空,仿佛重耳和夷吾就站在他面前,“申生死了,他的这些好兄弟就按捺不住,要跳出来了!他们是恨寡人杀了申生!他们是等着寡人死!等着夺寡人的位子!篡寡人的国!”

骊姬立刻跪坐在他脚边的锦垫上,伸出纤纤玉手,轻柔地为他抚着剧烈起伏的胸口顺气,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扑簌簌地往下掉,声音哀婉凄楚:“君上息怒,万万保重身体要紧啊……龙体关乎社稷安危,岂能因……因这些不肖之子而损伤分毫?两位公子,年轻气盛,或许……或许只是一时糊涂,受了身边小人蒙蔽,未必就真敢有那悖逆之心……君上看在骨肉亲情的份上……”

她越是这般看似通情达理、委曲求全地为他们“求情”,晋献公心头的怒火就燃烧得越是炽盛,对那两个“逆子”的恨意也就越是刻骨。

“糊涂?蒙蔽?”他猛地一把推开骊姬的手,力道之大,让她险些摔倒。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手指颤抖地指着殿外,声音嘶哑如同破裂的铜锣,“他们精明得很!比武库里的矛头还要精明!他们这是看准了寡人老了,不中用了,要联合起来,逼宫夺位!寡人还没死呢!”

他转向侍立在殿门外、噤若寒蝉的侍卫和内侍,用尽全身力气咆哮道:“传寡人的令!立刻派兵!精锐尽出!去蒲城!去屈地!把重耳和夷吾这两个逆子,给寡人抓回来!死活不论!”

这冰冷的、不带一丝父子情分的命令,像一道无形的、散发着死亡气息的催命符,从晋宫深处发出,带着凛冽的寒风,飞速传向晋国的北部和西部边境。

蒲城。公子重耳的府邸。

夜色深沉如墨,万籁俱寂,只有巡夜卫士规律的脚步声偶尔打破宁静。一个浑身被寒夜露水打湿、满面风尘之色的信使,被重耳的心腹家臣偃着身子,神色紧张地匆匆引入内室,径直带到尚未安寝的重耳面前。信使带来了绛城最新的剧变消息,以及那道杀气腾腾的君侯追杀令。

重耳,这个身材高大挺拔、面容俊朗英武、眉宇间自带一股不凡气度的公子,静静地听完心腹家臣压低声音的禀报,脸上并没有流露出太多意外或是惊慌的神色。他只是沉默地坐在案几后,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跳跃的烛火,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案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而沉稳的嗒嗒声,像是在权衡着某种极其重大的决策。

他身边被紧急召集而来的几位核心谋士,如狐偃、赵衰等人,却已然炸开了锅。众人面色凝重,议论纷纷。有人情绪激动,主张立刻关闭城门,依托蒲城的城防和忠于公子的军队进行抵抗,同时向诸侯发出求援信,不能坐以待毙;也有人认为蒲城毕竟是小邑,兵力有限,难以长期对抗国君的大军,建议立刻收拾细软,携带家眷,寻找可靠路径,火速逃亡国外,以图后举。

室内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据城抵抗,便是公然抗命,坐实了谋逆的罪名。”重耳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沉稳,带着一种远超其年龄的冷静与决断力,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届时,晋国之内,再无我等立锥之地,唯有死路一条,且会牵连无数忠诚将士与蒲城百姓。”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眼前每一位神情焦灼的臣属:“即刻逃亡,放弃一切浮财,轻装简从,方能出其不意,尚有一线生机。天下之大,诸侯并立,未必没有我重耳的容身之处。”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伤,更没有对那即将失去的公子尊荣和富贵生活流露出半分留恋。他清醒地知道,在那个深宫里、由那个女人一手编织的、恶毒而精准的罗网面前,任何的迟疑、侥幸或是所谓的父子之情,都是最致命的弱点。父亲下达的这道命令,早已不再是寻常的父令,而是冰冷的、欲将他置于死地的绞索。

他果断地站起身,言简意赅地下达了一系列指令:“狐偃、赵衰,立刻召集绝对可靠的随从,不得超过二十人。胥臣,准备快马、干粮、饮水,只带必备之物。所有人,半个时辰后,在后院角门集合,不得惊动城中任何人,尤其是那些可能怀有二心者。”

他的行动迅捷如风,安排井井有条。当奉命前来追捕的军队,趁着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如同鬼魅般悄然无声地将他的府邸团团包围时,府内早已是空空荡荡,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来不及带走、或是故意留下的笨重器物,在晨曦微光中泛着冷清的光泽,以及一片令人心悸的、死寂的空旷。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屈地的公子夷吾,也接到了类似的警告和追杀令。然而,他的反应却与重耳的果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夷吾性格中带着几分优柔与侥幸,在得到消息的初期,他并未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试图上书向晋献公自辩,洋洋洒洒写就长篇竹简,力陈自己的忠诚与无辜,希望父亲能够明察秋毫,收回成命。他甚至犹豫着是否要象征性地抵抗一下,以显示自己并非心虚。

直到边境驻军中被安插的、忠于晋侯的将领开始调动兵马,那沉闷而密集的军队行进声与马蹄声,如同催命的鼓点,清晰地震动了屈地那并不算高大的城墙,夷吾才真正感到了灭顶的恐惧。他再也顾不得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仓皇失措地带着少数几名最亲近的家臣和侍卫,连妻妾和大部分财物都来不及妥善安排,便如同惊弓之鸟般,狼狈不堪地逃离了屈地,向着更加偏远、更加荒凉的边境方向仓皇逃窜,不知所踪。

两位公子成功逃亡的消息,几乎是前后脚地,再次传回了阴云密布的晋宫。

“跑了?都跑了?!一个都没抓住?!”晋献公听到侍卫统领战战兢兢的禀报,先是如同被点燃的火山,爆发出歇斯底里的暴怒,将触手可及的一切器物扫落在地。但随即,那暴怒如同潮水般退去,一种更深沉的、被至亲之人彻底背叛和抛弃的尖锐刺痛感,如同毒藤般死死攫住了他衰老的心脏。跑,就是心虚!就是不打自招!就是承认了他们与太子申生同谋,承认了他们对自己这个父亲、这个君主,怀有异心!

“废物!一群废物!”他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和某种难以言喻的痛苦而扭曲变形,状若疯癫,“给寡人追!发海捕文书,传檄天下诸侯!天涯海角,掘地三尺,也要给寡人把这两个逆子抓回来!寡人要亲自审问,要将他们碎尸万段!”

骊姬静静地站在大殿的一角,阴影笼罩着她窈窕的身姿。她没有再说话,也没有再流下一滴虚伪的眼泪。她只是默默地看着晋献公在那里发泄着无能狂怒,看着他被猜忌和背叛感折磨得形销骨立。

重耳和夷吾的成功逃亡,其实正在她的意料之中,甚至从某个角度而言,这比直接抓住他们、将他们明正典刑,对她更为有利。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如同失去了巢穴和根基的丧家之犬,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实力上,都已经大大失分。他们活着,却只能东躲西藏,朝不保夕,这将成为晋献公心头永远无法拔除、时时作痛的两根尖刺,会让他更加依赖自己这个“唯一”的贴心人,更加痛恨那些“不孝”、“不忠”的儿子们,也更加坚定地将所有的希望和宠爱,都倾注在年幼无知、完全依赖她的奚齐身上。

她悄无声息地挪动脚步,走到那扇面向庭院的巨大雕花窗棂前。晋宫的冬天,似乎格外的漫长而难熬。庭院里,前几场大雪堆积的皑皑白色尚未完全消融,在背阴的墙角屋脊处,依旧固执地留存着片片残雪,如同无法愈合的伤疤。而灰蒙蒙的天空,又开始飘落下新的、细碎的雪花,它们旋转着,飞舞着,无声地覆盖在旧的积雪之上,试图掩盖一切痕迹。

那由她亲手栽种、精心培育的毒蔓,已经成功地伸出了它贪婪而致命的触手,缠住了所有可能威胁到奚齐未来地位的、名为“兄长”的枝条。它们或被绞杀,或被驱逐,再也无法与她的齐儿争夺阳光和养分。

她缓缓抬起手,伸出窗外,任由那冰凉的、带着天地间至寒之气的雪花,一片、两片,落在她温热的、保养得极其精致的指尖上。她凝视着那六角形的、晶莹剔透的冰晶,看着它在她指尖的温度下,迅速融化,化作一滴微不可察的水渍,最终彻底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

这宫里的雪,为什么总是下不完呢?

她收回手,指尖那残留的、转瞬即逝的冰凉触感,却仿佛烙印般,久久不散。

(第六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