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第一千个春天 > 第7章 民国十九年

第一千个春天 第7章 民国十九年

作者:张泊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4 10:28:39 来源:文学城

民国十九年,春。

幸与先生相识,得一知己。

吕舒行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应下教书这门差事,明明自己也才完成学业。或许是因为那丰厚的报酬,也可能是良好的住宿环境,更有可能是因为令他好奇的才名远扬的徐家小姐。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一句不合时宜的诗。

然而吕舒行觉得此时坐在园中石凳,在无限春光映衬下的姑娘比二月初的豆蔻还要美好。

引路的下人已经远去,吕舒行收回视线提着皮箱大步跟了上去,离开这个一不小心泄了春光的花园。

徐知杳抬头时只看见人远去的背影,身姿挺拔,手上提着一只黑色皮箱,浅青色的长袍渐渐消失在视线中。她想了想拿起钢笔在信笺上写道:“他是爹爹请来的先生吗?”

她将那张信笺拿到身旁站着的下人面前,那小丫头仔细一看回她,“是的,小姐,那位先生姓吕,明日就会到书房给您上课。”

信笺被拿了回去,没多久就又多了一行字,“你去问问先生,明日能在花园上课吗?”

小丫头看了便笑着道:“那小姐在这等一等,我这就去问。”

吕舒行才把皮箱里面的衣服收拾出来放进柜子里,就听见了敲门声,他拉开门,是刚刚在花园看到的下人,“请问有什么事吗?”

“先生您好,我家小姐让我来问问明日的课能在花园上吗?”

小文有些惊讶于面前这位先生的长相,眉眼清俊,气质温润,原来先生也不全都是老头子啊。

原本就打算在花园上课的吕舒行听后露出浅浅的笑意,“可以,只是希望明日会是个好天气莫辜负了你家小姐的好兴致。”

小文得到答复正要回去复命,忽又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来,“先生,我家小姐前些年嗓子出了问题,如今没法开口说话,您多担待些。”

“好的,我会多注意的。”

送走小文,吕舒行关上门,脑海里却突兀地出现了那位小姐的身影,他轻叹一声。

也是可惜。

若是能说话,可以想象得到那是怎样的一副好嗓子。

“小姐更喜欢哪一句诗?”吕舒行站在距石桌两三步远的地方,与她遥遥对视,手上握着一本卷着的书。

徐知杳拧眉,思索了许久。

今日坐在花园里,吕舒行自然应景的讲的是与春日有关的诗文,这让徐知杳犯了难,选不出到底哪句才能算上最喜欢。

她低头在红格信笺上写字,刚落下最后一个字,就有人将它念了出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徐知杳侧头看去,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到了她的身后,隔了一些距离,此刻正垂着眼看她信笺上的字。

“好诗,我猜小姐今日偏爱这句诗是因为听到了今早巷子里的叫卖声?”

他说这话时眼中有星点笑意,似乎想起了什么有意思的事。

徐知杳也微微弯了眼,露出清浅的笑意,点点头,又提笔在纸上写,“先生怎么知道?”

倒是没想到有人会与她想到一处。

后巷的第一声叫卖是在春天来的第一天。

“可能是因为我和陆放翁一样,一夜无眠,恰巧听到了这后巷传来的叫卖声。”只是可惜,昨日未下过雨。

他的神情很好分辨,一看就知道是在惋惜。

徐知杳不赞同地摇了摇头,写道:“淡妆浓抹总相宜。”

挺会安慰人,不过——

“小姐不必安慰我,是这诗不应景,况且若没有这好天气,我这第一堂课怕是上的也不尽兴。”

吕舒行看着坐在春光里的姑娘,发丝在阳光中看得分明,淡绿色蕾丝花边小洋裙静静垂着。额角凌乱的碎发,细长舒扬的眉毛,典型的江南美人。

——不过他可没错过春日好景。

“今日的课就上到这吧,如今我也算是小姐的半个老师,应当送小姐一份见面礼。”

徐知杳结果那本黑色封壳的笔记本,打开封面,一片叶子就翩然从中落下,她及时伸出手让叶子落在她的掌心。

是一片不大的梧桐叶。

吕舒行:“那是我去年在南京捡的,今日送给小姐,也算让小姐看过南京的秋了。”

徐知杳把那片叶子轻轻夹了回去。

几日后,她翻开这本笔记。

“民国十九年,春,二月八日,晴

幸与先生相识,得一知己。”

吕舒行拿着书进入书房时,徐知杳已坐在书桌前了。他把书放下后就说道:“今日是最后一节课了,小姐有什么想学的?”

她早就准备好了,将只写了三个字的信纸给他。

吕舒行看了就舒展眉眼笑了起来,“那就学离别诗吧。”

徐知杳听后,微微蹙眉,却没打断他。

书房外,草木繁茂,光线从草叶之间穿过在地上作出了驳杂的一幅画。半掩着门扉的书房里,只听得见一道温和的声音,讲着那诗中的离别相思意,恍然觉得那夏日漫长,却怎么也绕不过光阴。

“课讲完了,最后送小姐一句诗,”他稍稍低了眼,似乎在想哪一句诗比较好。

再抬眼看她时,眼中含笑,全然没有离别的情绪,“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就像此时,再缓慢而过的白日,也拖不住人离开的脚步。

吕舒行手上拿着的信纸上只有三个字“你别走”,盯着那娟秀的字迹。良久,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将纸折了两下夹进书后放进带来的手提箱。

门口忽然传来两声叩门声。

是徐知杳。

她把手上的信纸递给他,“不能留在府里继续当先生吗?”

吕舒行的视线从信纸上挪开看向正在等待回答的徐知杳,他摇头。

徐知杳眉心皱成了川字。

吕舒行知道她在疑惑,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只好道:“小姐,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

徐知杳仍旧皱着眉头,吕舒行捏着信纸的手无意识用了些力,他该知道的,这样子的说法在徐知杳那没什么作用。

他在心里悄悄退了一步,“杳杳”,他忽然用了一个不曾用过格外亲昵的一个称呼。

徐知杳紧皱着的眉松开了些许。

“我已经不适合当你的老师了,我想要的不是这样的关系了,你明白吗?”

怎么可能不明白,徐知杳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她比划了几下,平日她并不爱用手语,想说的话不多只用纸笔就够,此刻却不知为何用了手语。

吕舒行颇为无奈,“杳杳,我看不懂,”他看到徐知杳期盼的眼神,“我去学一下好吗?”

徐知杳点头,迅速抱了他一下,转身离开。

吕舒行呆在原地,表情依旧淡定,红透的耳朵却将他暴露。

那日他离开了徐家,很快就联系了人学手语,学了两日,他才明白那日徐知杳对他说了什么。

还没等吕舒行去找她,她的信便先到了。

依旧是熟悉的信笺,上面只有一句话,“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他看了那行诗,笑意直达眼底。

那日他在日记上写。

“民国十九年,夏,六月二十五日,晴,

离开徐家,与杳杳言明心意,杳杳说‘我也是’。”

民国十九年,秋

我与先生于晚风相拥。

黄包车拉着人绕过一旁的摊贩,在人来人往的街上穿行,转眼又不知钻入了哪个小巷子里消失不见,街上有人担着红彤彤的柿子稳稳当当地卸在地上开始叫卖。

吕舒行正候在巷子口,小臂上搭着一件米色的西装外套,身上是白色衬衫和卡其色拼接米色背心。他看着远处那棵光秃秃的树,看着树上叽叽喳喳的麻雀。

不知过了多久,穿着白色洋装的徐知杳从他身后的巷子里走出来,伸手勾了一下他垂在身侧的手,“在想什么?”

她比划着,指尖在太阳穴边上转了一个圈。

吕舒行在看见她的时候就带上了温和的笑,“在想那棵桃树,夏天在这等你的时候还都是叶子,转眼间就掉光了。”

他抖开外套披在她的肩上,顺手揽住她的肩,“走吧,我们去吃饭。”

七月初,徐家找到了一位能治嗓子的老中医,只是他脾气古怪,不肯上门看诊,他们只能亲自上门,从每周来一次,到半月来一次,就这么治到了十月。

从西餐厅出来没走几步,徐知杳就牵着他的手停了下来,站到他的面前,微风吹过她的裙摆,她拉起他的手在他的手心写字。

他们常常这么做 ,吕舒行分明每次都能说对,徐知杳仍旧乐此不疲的玩着这个游戏。

然而这次吕舒行却有些拿不准,因为徐知杳在他一笔一划写的是,“吕舒行,你想听我说话吗?”

看着愣愣的吕舒行,徐知杳抿着唇笑起来,踮着脚附在他耳边带着不能再明显的笑意说道:“吕舒行,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看着吕舒行眼中的怔愣逐渐变成笑意,徐知杳想起自己方才说了句什么,脸很快就红了起来,觉得两人目前的距离实在太近,匆忙低下头想往后退一点,却又被人扶着腰靠近。

一个轻轻的吻落在她的唇上,浅尝辄止。

在他吻上她的一刹那,傍晚的钟声在他们身后响起,晚风吹乱了头发,夕阳在天边铺开,入目是瑰丽的紫色和殷红交织的半片天空。

她被拉入他温热的怀抱。

“杳杳,我好开心。”

开心半年前的春日里的遗憾终是落了空。

在去看电影的路上出了一点小意外,他们碰上了吕舒行学校里的学生。一群半大不小的少年发现老师在约会就围了上来,吕舒行颇为头疼,他抬手看了一眼表,电影快开场,他让徐知杳先过去。

待徐知杳走进影院了吕舒行才把视线挪到自己的学生身上,“你们怎么在这?”

他们叽叽喳喳地说起来,听了半天,才听见有人将事情说清。他们约着来看电影,电影散场了这是正要回家,没想到就这么碰上了。

“老师和女朋友出来看电影呀?”一个女孩子在同伴的撺掇下问了出来。

吕舒行点头:“如果接下来没事了,就早点回家。”

得到答复的学生激动地小声讨论起来,或许是意识到打扰了老师的约会,不好意思起来,“老师,那我们就先走了。”

走出几步那个女生又匆匆回来塞了一个橘子到他手里,“这个算见面礼,老师再见。”

他拿着橘子到电影院正好开场,坐到徐知杳身边的时候把橘子放进了她的手心,“学生送你的见面礼。”

这是一部爱情片,不过两人都没什么心思放在主人公的爱恨纠缠上,两个人紧紧挨着。

“吕舒行,橘子好酸。”

徐知杳同他耳语。

“真的?”

吕舒行侧过头看向她,他们坐在最后一排,身后的投影机在运转中发出轻微的声响,惨白的光落在她身上,有点不恰当的像窗外的月光。

“我可以尝一下吗?”

他有意让她多说些话。

徐知杳环视一圈,确认没人注意到他们才小声道:“可以。”随后塞了一瓣橘子进他嘴里。

还在等吕舒行的回答,她就被牵起手带出了影厅,她晃了晃他们交握在一起的手,“酸不酸?”

吕舒行蹙额,“酸。”

尔后他想到什么又松开了眉头,“古人之言果然还是不可轻信,前些日子我刚看过一曲词,现在看来那词人定是没吃过酸橘子,要么就是起了坏心思骗着我们去吃。”

徐知杳果然很感兴趣,“什么词?”

吕舒行摇头,“词牌名记不清了,是清朝的作者,里头有一句‘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

徐知杳弯眼笑着:“果真是骗人。”

回到家的徐知杳看着窗外墙上的婆娑8桂影,翻开放在书桌上的日记,一片梧桐叶夹在其中。

“今日与舒行共食一橘。”

民国十九年,冬。

与杳杳结发为夫妻。

徐家昨日大喜,家中唯一的女儿出嫁,在福鼎楼摆了几十桌,鞭炮声响了大半日,楼里的劝酒嬉闹直至夜半才堪堪停了下来。赴过宴的人都说这对新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所有的繁华喧闹都被留在了昨日,清晨,关上灶火的声音分外清脆。

徐知杳才开门就看见吕舒行将粥端上餐桌的情形,系着围裙,挽着袖子。

原本应该在学校的吕舒行此刻却还在家里。

“今天不去学校吗?”

吕舒行拖开椅子让她坐下,“请了半日假,中午不能陪你吃了,下午回家吃。”

“那我们一起去买菜?”眼中有一点期待。

他失笑,“好。”他看出徐知杳不仅只是想去买菜又补充道:“如果你想来接我的话,也可以。”她难得有这样的想法。

徐知杳笑着道:“那你可不许提前回来。”是平日少见的活泼。

“知道了,会在那里乖乖等你的。”

饭后,吕舒行收拾了碗筷拿着书就要出门,被徐知杳在门口拦住。

“你什么时候下学?”

被她的问题逗笑,吕舒行想今日若是她没接到自己恐怕不会罢休,认真道:“五点,你四点半出门就好,不过我需要整理一下,可能要劳烦你等我一会。”

“没关系,我可以等。”她听起来很开心,伸手把他袖口的扣子扣好。

他收回手顺手就碰了碰她的头,“走了。”

人一走这家里就有一点空荡荡的,徐知杳想起自己昨日的日记还没写拿着日记本去了书房,发现那里早有了另一本同样的笔记本。

她想了想估摸着时间,去拨了一个电话“请帮我转接到西塘中学高中部办公室。”

吕舒行才到办公室就听到有人叫他名字说有电话找,他心下有了猜测,他接起电话,听到对方声音还是不由自主笑了起来。

“请问是吕舒行吗?”

徐知杳喊着他的名字,在时有滋滋声的老旧电话机中有些不太真切。

“是我,怎么了?”

“家里的书我都能看吗?”

“当然可以。”

“那书桌上的那本黑色笔记本呢?我也可以看吗?”

对于徐知杳发现这本日记吕舒行并不意外,只是他没想到她会这么有兴趣。

“可以,不过你需要把它当做一个秘密。”

一个属于他们的秘密。

一天总是过得很快,吕舒行刚说完下课,下课铃就响了起来,学生们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鱼贯而出。吕舒行等所有学生都从教室里出去了才有了动作,往外走的脚步却不自觉得加快。

他承认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她。

徐知杳等在校外,看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来,然后才看见吕舒行拿着书走来。

她小跑过去抱住他,“吕舒行,我接到你啦。”

徐知杳看到他的时候想起了那本日记。她不知道吕舒行从什么时候开始写日记,而她翻到的这一本日记却是字字句句都与她有关。

他们一同走在人来人往的街上,就像他今早写下来的。

“民国十九年,冬,十二月二十三日,晴

与杳杳结发为夫妻,从此便要一路同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