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如期而至,陵江中学的梧桐树披上了薄薄的白霜。寒假过去一半时,一个周六的早晨,我家门铃意外地响了起来。
打开门,江云舒、蓝若初和林淮叶站在门外,鼻尖冻得通红,却都笑得灿烂。
“惊喜!”蓝若初举起手里装着点心的纸袋,“我们从云舒老家带了特产回来!”
我愣了一下,连忙让他们进屋。
母亲正在厨房准备小饭桌的午餐,闻声探出头来,笑着招呼:“都来啦?正好,中午留下来吃饭。”
“阿姨好!”三人齐声问候。
江云舒把手里拎着的一个布包递给母亲:“阿姨,这是我奶奶自己做的腊肉,带给您尝尝。”
母亲接过布包:“谢谢,你奶奶太客气了。”
这时门又开了,昭光裹着一身寒气冲进来:“我就知道你们会来!我在楼上看见你们了!”
“楼上?”蓝若初好奇地问。
昭光得意地笑了:“忘了告诉你们,我家上周刚搬过来,就在顾影家楼上。”
这个消息让大家都惊喜不已。林淮叶推推眼镜:“这么说,你们现在是邻居了?”
“没错!”昭光拍拍我的肩,“以后学习更方便了。”
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我正要进去帮忙,门铃又响了。
这次站在门外的是父亲,他手里拎着一袋刚买的食材,看见一屋子的人,显得有些惊讶。
“爸。”我自然地接过他手里的袋子,“我同学来了。”
父亲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好,好,叔叔给你们做好吃的。”
这是父亲第一次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我的同学面前。我注意到江云舒他们交换了一个眼神,但谁都没有多问。
厨房里顿时热闹起来。
父亲系上围裙,熟练地开始处理食材;母亲在一旁准备配菜;昭光自告奋勇要帮忙切菜;蓝若初和林淮叶在摆餐具;江云舒则安静地擦着桌子。
我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半年前,我还在为支离破碎的家庭暗自神伤,如今却拥有了这样温馨的场景。
午餐时,两张桌子拼在一起才勉强坐下所有人。
父亲做了他的拿手菜红烧肉,母亲准备了清炖鸡汤,再加上江云舒带来的腊肉,蓝若初带来的点心,餐桌丰盛得像是过年。
“叔叔手艺真好!”蓝若初尝了一口红烧肉,由衷赞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好久没做了,生疏了。”
母亲轻声补充:“他以前做得更好吃。”
那一刻,我看见父亲的眼眶微微湿润。
饭后,我们挤在客厅里聊天。江云舒讲起他回老家的见闻,说到他奶奶如何一遍遍向邻居炫耀孙子考上了陵江中学的竞赛班。
“我奶奶还说,要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他认真地看着我们,“没有你们,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林淮叶推推眼镜:“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对了,”蓝若初突然想起什么,“你们听说下学期要文理分科了吗?”
这个话题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文理分科,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要做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选择。
昭光看向我:“顾影,你肯定选理科吧?”
我点点头。以我的数学成绩,选理科是理所当然的。
“我也选理科。”昭光立刻说,“虽然我文科更好,但我想和你继续同班。”
蓝若初犹豫着:“我可能选文科。我的理化实在不太行。”
林淮叶毫不犹豫:“我选理科。”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江云舒。他轻声说:“我也选理科。陈教授说,以我现在的进步速度,下学期有望参加省里的竞赛。”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我们五人,即将面临人生中第一次分岔路,但至少此刻,我们还在一起。
下午,父亲和母亲一起去送小饭桌的孩子们放学。
我们五人则转移到昭光的新家学习。昭光的房间朝南,阳光充足,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参考书。
“这里看出去正好能看见顾影家的阳台。”昭光指着窗外。
我们摊开作业,开始了寒假的学习。
昭光和我共用一张书桌,他的手臂偶尔会碰到我的,传来温暖的触感。
“这样真好。”蓝若初突然说,“即使以后分科了,我们也要经常这样一起学习。”
江云舒点点头:“嗯,一定。”
窗外,冬日的阳光渐渐西斜,把房间染成金黄色。
我望着身边认真学习的伙伴们,突然觉得,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
就像这个冬天,虽然寒冷,却因为有了这些人的陪伴,变得格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