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寒风裹挟着细雨,陵江中学的梧桐树早已褪尽秋装,光秃的枝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静默伫立。
期末考试的倒计时牌已经翻到了最后一天。
“明天就要考试了。”昭光戳戳我的后背,声音里带着难得的紧张,“我感觉还有很多没复习完。”
我转过头,看见他桌上摊开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旁画满了各种颜色的标记。不只是他,整个班级都笼罩在一种紧绷的气氛中。
蓝若初正在反复检查她的错题本,林淮叶则一遍遍默背着政治要点。
就连一向沉稳的江云舒,也在不停地转着笔,这是他一紧张就会有的小动作。
“重点都复习过了,”我试图安抚他,“正常发挥就好。”
他叹了口气:“这次期末关系到下学期的分班,不能不紧张啊。”
放学铃声响起,但很少有人立即离开。
大家还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我们五人小组照例来到图书馆,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
“我们先互相抽查吧。”蓝若初提议,“顾影,你负责数学;昭光,你负责语文;淮叶,你负责理化;云舒,你负责政史;我负责英语。”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图书馆的暖气开得很足,窗外细雨绵绵,我们沉浸在最后的复习中。
“这个文言文翻译……”昭光皱着眉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凑过去看他的练习卷:“‘其’字在这里指的是前文提到的书院,不是老师。”
他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另一边的江云舒正在给蓝若初讲解一道历史题:“这个时间点要特别注意,鸦片战争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同一时期……”
林淮叶则在对着一道物理题苦思冥想:“这个受力分析我总是画错。”
我放下手中的笔:“我来帮你看看。”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雨却还没有停。图书馆的灯一盏盏亮起,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
“今天就到这里吧。”蓝若初合上笔记本,“再复习下去效率也不高了。”
我们收拾好书包,一起走出图书馆。
细雨还在下,昭光撑开那把熟悉的蓝色雨伞,自然地把我罩在伞下。
“还记得中考前也是这样下雨。”昭光轻声说,“时间过得真快。”
是啊,转眼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
从刚入学时的陌生,到现在五人小组的默契,这半年发生了太多变化。
考试当天,天空意外地放晴了。冬日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在课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第一场考语文,昭光在进考场前还在默背着古诗文。我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初中时那个总是为数学发愁的少年。如今,他已经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放异彩。
数学考试时,我注意到江云舒的表情格外认真。
这学期他进步神速,从刚开始的吃力,到现在能轻松应对竞赛班的课程。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每一道题都似曾相识。
两天后,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教室里顿时爆发出欢呼声,压抑了许久的紧张气氛终于得以释放。
“终于考完了!”昭光伸了个懒腰,“感觉怎么样?”
“还行。”我说,“数学最后一道题有点难。”
蓝若初凑过来:“我也觉得!那道函数题花了我好多时间。”
林淮叶推推眼镜:“但我记得那是竞赛班讲过的类型。”
江云舒点点头:“确实,陈教授上个月讲过类似的题目。”
我们相视而笑,一起走出教学楼。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这个寒假有什么计划?”昭光问。
“我要回老家一趟。”江云舒说,“半年没回去了。”
蓝若初兴奋地说:“我爸妈说要带我去海南过年!”
林淮叶则表示要参加一个冬令营。
昭光碰碰我的手臂:“你呢?”
“帮我妈妈照看小饭桌。”我说,“年底生意会比较忙。”
我们在校门口分别,约定寒假期间要保持联系。昭光和我同路,便一起往回走。
“这学期过得真快。”他看着路边的梧桐树,“感觉开学还是昨天的事。”
我点点头。从夏末到深冬,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竞赛班的选拔、课外辅导的坚持、若初的心事、无数次在图书馆的挑灯夜读...
“下学期还要继续一起努力。”昭光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我。
阳光从他身后照过来,给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我望着他明亮的眼睛,轻轻点头。
“当然。”
光和影,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就像我们,无论经历多少季节更替,都会并肩前行。
而这个学期,只是我们漫长故事中的一个章节。更多的精彩,还在后面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