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的课外辅导安排在每周三放学后,地点在实验楼的一间小教室。
第一次上课那天,我们四人坚持要送江云舒到教室门口。
“加油!”蓝若初比了个鼓励的手势,“你一定能跟上的。”
江云舒深吸一口气,推开门。教室里已经坐了二十几个学生,讲台上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正是传说中的陈立教授。
“快进去吧。”昭光轻轻推了他一把,“下课我们在门口等你。”
两小时的课程显得格外漫长。我们在实验楼外的长椅上等着,昭光时不时看向手表。
“怎么还没结束?”他第三次站起来踱步。
林淮叶从手机里抬起头:“课外辅导通常比正式课程时间长,因为要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终于,教室门开了。学生们鱼贯而出,江云舒走在最后,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怎么样?”我们围上去。
“陈教授讲得真好!”江云舒眼睛发亮,“虽然有些地方还听不懂,但比我们以前的老师讲得清楚多了!”
回教室取书包的路上,江云舒不停地向我们复述课堂内容。看着他神采飞扬的样子,我们都为他高兴。
然而好景不长。第三次课外辅导后,江云舒显得心事重重。
“怎么了?”我问他。
他犹豫了一下:“今天进行了随堂测验,我...我只得了四十分。”
昭光拍拍他的肩:“刚开始嘛,很正常。”
“可是其他人最低也有六十分。”江云舒低下头,“我可能真的跟不上。”
那天晚上,我在家里整理数学笔记时,突然有了个想法。第二天一到学校,我就找到了昭光。
“我们给云舒开个小灶吧。”
昭光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你是说,我们提前帮他预习课外辅导的内容?”
我点点头。昭光眼睛一亮:“好主意!我去跟若初和淮叶说。”
于是,每周二放学后,我们五人小组会留在教室,一起为第二天的课外辅导做准备。
我负责梳理知识点,昭光帮忙整理例题,蓝若初和林淮叶则负责模拟测验。
“这里要特别注意,”我指着白板上的公式,“陈教授喜欢从这个角度出题。”
昭光在一旁补充:“他上节课提到过这个定理的变形,很可能会考。”
江云舒认真地记着笔记,时不时提出问题。窗外的夕阳渐渐西沉,教室里只剩下粉笔划过黑板的声响和翻动书页的声音。
一个月后的随堂测验,江云舒兴奋地告诉我们,他考了七十五分。
“进步很大啊!”蓝若初比他还要高兴。
林淮叶推推眼镜:“看来我们的特训有效果。”
然而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期中考试前,陈教授宣布了一个消息:课外辅导班的学生可以通过特别考核,转入正式的竞赛班。
“但是名额只有一个。”江云舒转述这个消息时,声音有些发紧,“而且要和其他落选的人一起竞争。”
我们都明白这个机会对江云舒意味着什么。从县城考来的他,一直渴望能证明自己。
“那就努力争取这个名额。”昭光毫不犹豫地说,“我们帮你。”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投入了更加紧张的准备。
我整理出了竞赛班这学期的所有重点内容,昭光不知从哪里搞来了往年的特别考核真题,蓝若初和林淮叶则轮流扮演考官,对江云舒进行模拟面试。
考核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我们约在图书馆进行最后的冲刺。
江云舒在做一套模拟题时卡在了一道立体几何题上。
“我永远都搞不懂空间想象。”他沮丧地放下笔。
我想了想,从书包里拿出几张彩纸:“我们来做个模型。”
昭光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接过彩纸开始折叠。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立体图形出现在我们手中。
“这样看,”我指着模型的各个面,“是不是清楚多了?”
江云舒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原来是这样!”
考核那天,我们坚持要送他到考场。临进门时,江云舒突然转身,深深向我们鞠了一躬:
“谢谢你们。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忘记这段时间的努力。”
我们在考场外焦急地等待。两个小时后,江云舒走出来,脸上带着平静的微笑。
“怎么样?”昭光迫不及待地问。
“尽力了。”他说,“题目很难,但你们教我的方法很有用。”
结果要一周后才公布。这一周里,江云舒表现得异常平静,反倒是我们四个坐立不安。
周三大课间,林淮叶突然冲进教室:“结果出来了!云舒,你通过了!”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我们这边。
江云舒愣在原地,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的吗?”他的声音在发抖。
“真的!公告都贴出来了!”
我们五人飞奔到数学组公告栏前,果然在竞赛班的新增名单上看到了江云舒的名字。
“我做到了……”江云舒喃喃自语,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昭光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就知道你可以!”
那天放学后,我们决定庆祝一下。坐在常去的那家奶茶店里,江云舒认真地看着我们:
“没有你们,我不可能做到。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
蓝若初笑着举起奶茶:“说什么傻话,我们是朋友啊。”
“没错,”林淮叶推推眼镜,“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
昭光碰碰我的肩膀,轻声说:“这样真好,不是吗?”
我点点头,看着眼前这群伙伴。阳光透过奶茶店的窗户,温暖地洒在每个人身上。
从独自站在梧桐树下的那个孩子,到今天被朋友们围绕的少年,我走过的路,因为有这些人的陪伴,而变得格外明亮。
而我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将继续这样相互扶持,一起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