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班的选拔考试安排在一个周三的下午。放学后,我们五人一起走向指定的考场。
“我好紧张。”蓝若初不停地翻动着手中的笔记,“听说每年竞赛班只收三十个人。”
林淮叶推了推眼镜:“准确地说,是高一新生只收十五个。其他年级各有名额。”
昭光深吸一口气:“那竞争岂不是更激烈了?”
江云舒安静地跟在我们身后,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我注意到他的额角有细密的汗珠。
“放松点。”我轻声说,“就当是普通测验。”
他勉强笑了笑:“我从没参加过这种选拔。”
考场里已经坐满了人,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我们在相邻的位置坐下,昭光在我左边,江云舒在右边。
监考老师发下试卷,教室里顿时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我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难度确实比平常的考试高出不少,但都在可应对的范围内。
做到第三道大题时,我听见旁边传来一声轻微的叹息。昭光正对着题目皱眉,笔尖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划着。
我悄悄把解题思路写在草稿纸的角落,轻轻推到他能看到的位置。他愣了一下,随即会意,眼睛重新亮起光芒。
江云舒那边却不太妙。他不停地擦汗,脸色越来越苍白。在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小时时,他突然举手:
“老师,我不太舒服……”
监考老师快步走过来:“需要去医务室吗?”
江云舒点点头,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我注意到他的试卷还有大半是空白的。
交卷后,我们急忙赶往医务室。
江云舒正躺在病床上,校医说他是因为过度紧张导致的低血糖。
“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他虚弱地说。
昭光把刚买的面包和牛奶递给他:“先吃点东西。”
“我……我可能考不上了。”江云舒低着头,“题目太难了,我又突然不舒服。”
蓝若初安慰他:“没关系,明年还有机会。”
但我们都明白,高一是进入竞赛班的最佳时机。错过这次,后续想要赶上会很困难。
三天后,选拔结果贴在数学组的公告栏上。我们挤在人群中,紧张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我进了!第十五名!”林淮叶兴奋地推着眼镜。
蓝若初也欢呼起来:“第十二名!”
昭光的名字在第九位,而我在第三。
我们继续往下看,一直看到最后一名,都没有找到江云舒的名字。
“没关系,”昭光拍拍他的肩,“我们可以把笔记借给你,你也可以来旁听……”
江云舒摇摇头,勉强笑了笑:“我本来就不该抱太大希望。我们县城的教学水平,本来就跟不上这里。”
他的语气很平静,但眼神里的失落藏不住。
放学后,江云舒一个人先走了。我们四人站在校门口,气氛有些沉闷。
“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蓝若初说,“云舒那么努力。”
昭光突然眼睛一亮:“去找林老师怎么样?她说不定有办法。”
我们找到林老师时,她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听完我们的来意,她放下红笔,若有所思。
“竞赛班确实有严格的名额限制。”她说,“不过嘛……”
我们屏住呼吸。
“我可以推荐江云舒同学参加数学组的课外辅导。那是陈立教授为了帮助有潜力的学生特别开设的,选拔难度会相对较低一些。”
昭光兴奋地差点跳起来:“太好了!”
林老师微笑着看向我们:“你们这么关心同学,我很欣慰。记住,竞争固然重要,但同伴之间的情谊更值得珍惜。”
第二天,我们把好消息告诉了江云舒。他愣在原地,好久才反应过来。
“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参加陈教授的课?”
“林老师亲自推荐的。”昭光笑着说,“以后我们又可以一起学习了!”
江云舒的眼圈红了:“谢谢……谢谢你们。”
从那以后,我们五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每天放学后,我们一起在图书馆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一个周二的傍晚,我们照例在图书馆学习。
昭光正在给我讲解一篇散文的写作技巧,而我在帮他和江云舒分析数学题。蓝若初和林淮叶在另一边讨论物理作业。
阳光透过窗户,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墙上,交织在一起。
“这样真好。”江云舒突然说,“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学习可以这么快乐。”
昭光笑着搂住他的肩:“因为有我们在啊。”
我看着他们,突然明白了林老师那句话的深意。
竞争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这条路上,有人与你并肩同行。就像光和影,相生相随,彼此成就。
而我们的高中生活,正因为有了彼此的陪伴,才显得如此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