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等春天 > 第2章 等·春天

等春天 第2章 等·春天

作者:壹月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4:34:41 来源:文学城

迟倦合上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将窗外东京塔的璀璨灯火与室内温暖的灯光隔绝开来。

她刚刚为她的新书《仲夏夜之星》划上了最后一个句号。这是一本关于世界各地观星胜地的散文集,文字优美,情感却克制,像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永不融化的霜。评论家们盛赞她笔下的星空“清澈而富有哲思”,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清澈之下,埋藏着怎样汹涌的、几乎要将她淹没的往事。

编辑周屿的邮件恰在此时弹了出来,措辞一如既往的精准且带着商人的务实:“迟倦,恭喜完稿。《仲夏夜之星》市场反响预期极佳。但作为你的编辑兼朋友,我能否冒昧问一句,下一本的规划?读者期待你更“深入”的作品,比如……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个故事。

迟倦端起已经微凉的咖啡,走到落地窗前。东京的夜空被光污染染成一种暧昧的橙红色,星星稀疏得可怜。她想起很多年前,在故乡那个空气清透的小城,有一个少年曾指着漫天繁星对她说:“星星的光,是穿越了无数光年才被我们看见的。也许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的光还在走向你的路上。”

那时她十七岁,以为这只是一句带着文艺腔调的情话。直到后来她才明白,那并非情话,而是预言,是他早已写好的、关于他们命运的判词。

沈述白。

这个名字在她心底滚过,带着经年不散的酸涩与钝痛。他已经离开八年了。可他的“光”,却像陷入了时间膨胀的怪圈,迟迟未至,又或者说,早已将她笼罩,让她此后的人生,都活在这片巨大而沉寂的“余响”之中。

她点开手机,屏幕上是闺蜜向明溪几个小时前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像素有些模糊的老照片:“迟倦,整理旧物,翻到了这个。你看,你们那时候……”

照片上,是高中教室。阳光透过窗户,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年轻的她正低头写着什么,而坐在她旁边的少年,沈述白,微微侧头看着她,嘴角噙着一丝极淡,却无比温柔的笑意。他的侧脸在逆光中有些模糊,但那清俊的轮廓,和眼神里那份超越年龄的沉静与专注,穿越了十多年的时光,瞬间击中了迟倦。

那一刻,所有被刻意尘封的记忆,如同决堤的洪水,轰然漫上心头。

那是2008年的春天,高二下学期刚开学不久。

迟倦作为文科班的文艺委员,正忙着出新的黑板报,主题是“放飞理想”。她用粉笔勾勒出鸽子和云朵的轮廓,心思却有些飘忽。班主任早上领进来一个转学生,叫沈述白。名字很好听,人更是……好看得过分。

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深蓝色长裤,身姿挺拔,皮肤是那种缺乏血色的白皙,五官精致得像是工笔画精心描绘出来的,下颌线清晰利落。最特别的是他的眼睛,瞳仁很黑,看人的时候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静,甚至……是疏离。那不是故作酷炫的冷漠,而像是一层无形的玻璃罩,将他与周遭喧闹的世界隔离开来。

他就被安排在迟倦的旁边,成了她的新同桌。

整整一个上午,他几乎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听课,记笔记。他的字迹瘦劲清峻,一如他本人。课间,同学们好奇地打量他,有大胆的女生上前搭话,他也只是礼貌而简短地回应几句,并不热络。

迟倦不是那种主动热情的性格,也就保持着距离。直到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她正专心画着板报的边角,忽然听到旁边传来一声极力压抑的、细微的抽气声。

她下意识转头,看见沈述白的脸色比上午更白了几分,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左手正用力地按着右边膝盖上方一点的位置,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闭着眼,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似乎在忍受极大的痛苦。

“你……没事吧?”迟倦放下粉笔,小声问道。

沈述白倏地睁开眼,眼底闪过一丝来不及掩饰的狼狈,随即迅速恢复了平静。“没事。”他的声音有些低哑,“老毛病了。”

迟倦看着他紧蹙的眉头和毫无血色的唇,心里并不相信“没事”这两个字。但她看出他不想多说,便也不再追问,只是默默起身,去教室后面的饮水机接了一杯温水,轻轻放在他桌上。

“喝点热水,可能会好一点。”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天然的温柔。

沈述白愣了一下,抬眼看向她。那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看”她。女孩的眼睛很亮,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清澈见底,里面有关切,但没有令人不适的探究和怜悯。

“……谢谢。”他低声道,端起水杯,指尖不经意地触碰到她还没来得及收回的手指,微凉。

那天下晚自习,迟倦因为板报还剩最后一点,留到了最后。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时,她发现沈述白还坐在位置上,似乎没有动身的意思。教室里的同学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你不回家吗?”她问。

“我等一下。”沈述白看着她,顿了顿,补充道,“……人少一点再走。”

迟倦心里隐约明白了什么。她点点头,背起书包:“那……明天见。”

“明天见。”

走到教室门口,她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依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背影在明亮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孤清,甚至……有些脆弱。那一刻,迟倦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了。

从那天起,她开始不由自主地关注这位新同桌。她发现他请病假的频率很高,有时是半天,有时是一整天。每次请假回来,他的脸色总会更差一些,人也似乎更沉默。但他功课极好,即使缺课,也能很快追上,甚至常常能解答出连老师都觉得棘手的难题。

她开始不动声色地照顾他。比如,在他请假回来后,把自己整理得工工整整的笔记借给他;比如,每天习惯性地帮他擦拭桌面,保持他座位周围的洁净;比如,在他又一次因疼痛而脸色发白时,默默递过去一颗包着彩色糖纸的、据说能缓解疼痛的薄荷糖。

她做得自然而不刻意,带着少女特有的细腻和体贴。

沈述白从一开始的怔忡,到后来的默默接受,再到偶尔,会在她递过笔记时,低声说一句“谢谢”,或者在她分享糖果时,回赠她一块包装精致的进口巧克力。

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的交流。

转变发生在一个半月后的一个晚自习。那天沈述白的状态很不好,一直用手按着腿部,脸色苍白如纸。下课铃响,他尝试着站起来,却因为动作牵动了患处,疼得闷哼一声,几乎跌坐回去。

迟倦眼疾手快地扶了他一把。“我送你回去吧?”她脱口而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沈述白想拒绝,但剧痛让他失去了逞强的力气。他看着女孩眼中不容置疑的关切,最终点了点头。

初春的夜晚,寒风还有些刺骨。迟倦推着自行车,沈述白勉强坐在后座上,大部分重量还是靠自己的另一条腿支撑着。两人沉默地走在路灯昏黄的路上。

“其实……”不知走了多久,沈述白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我得的不是普通的病。”

迟倦的心微微一紧。“嗯?”

“是骨癌。”他平静地吐出这三个字,仿佛在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 Osteosarcoma,骨肉瘤。高一那年查出来的。”

迟倦的脚步顿住了。她猛地回头看他,尽管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这个名词,还是让她感到了巨大的冲击。癌症……那是一个距离他们这个年纪无比遥远的、象征着绝望和死亡的字眼。

“做过手术,化疗……控制住了一段时间。”他继续说着,语气依旧没有什么波澜,“但现在,复发了。所以,才会转学回来,方便治疗。”

他看着前方被路灯拉长的、摇曳的影子,声音低了下去:“很麻烦的病,对吧?也很……可怕。”

迟倦站在原地,夜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她看着少年在灯光下显得近乎透明的侧脸,看着他努力挺直却依旧微偻的背脊,心里不是害怕,而是涌起一股巨大的、酸楚的心疼。

他才十七岁。他本该在阳光下奔跑,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像所有这个年纪的男孩一样,张扬而肆意。而不是在这里,平静地向他的同桌宣布,他患有一种随时可能夺走他生命的恶疾。

她推着车,重新走到他身边,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不可怕。”

沈述白愕然转头看她。

迟倦迎上他的目光,那双总是沉静如古井的眸子里,此刻映着路灯微弱的光,仿佛落入了星辰。“生病而已,积极治疗就好了。你那么聪明,以后还要考最好的大学,做很多了不起的事呢。”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你会好起来的。”

她说得那么理所当然,仿佛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那种纯粹的、不掺杂质的信任和鼓励,像一道暖流,猝不及防地冲破了沈述□□心构筑已久的心防。他怔怔地看着她,喉结滚动了一下,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抿紧了唇,眼底有什么坚固的东西,正在一点点碎裂、融化。

从那晚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层无形的隔膜消失了。沈述白的话渐渐多了起来,虽然依旧算不上健谈,但会和她讨论题目,分享彼此看的书和电影,偶尔也会说起他治疗时遇到的一些趣事——尽管那些“趣事”在迟倦听来,总是带着难以言喻的辛酸。

他们最常去的地方,是教学楼顶楼那个很少有人去的天台。

那里视野开阔,能望见小城边缘起伏的山峦,和山峦之上,那片广袤无垠的星空。

记忆的画面,在天台星空下定格,然后缓缓淡去。

迟倦从遥远的回忆中抽离,发现窗外的东京塔已经熄灭了部分灯光,夜色愈发深沉。脸颊上有些冰凉,她抬手一摸,不知何时,竟已泪流满面。

十年了。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平静,可以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去回溯过往。可当那些细节重新变得鲜活,当沈述白忍着疼痛的侧脸、他在星空下微亮的眼眸再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时,那股巨大的悲伤和思念,依然能轻易地将她击垮。

她拿起手机,回复周屿的邮件,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很久,最终只敲下一行字:

“周屿,下一本书,我想写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星星,关于记忆,关于……告别的故事。”

点击发送。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封回复编辑的邮件,这是她对过去的一场正式宣战,也是一次彻底的沉沦。她决定要亲手打开潘多拉的魔盒,释放出里面所有的甜蜜与痛苦,用文字,为沈述白,也为他们那段短暂如流星般的爱情,建造一座永恒的纪念碑。

她重新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光标在空白的页面起始处闪烁,像一颗等待被点燃的星辰。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落下,敲下了书名——《等春天》

然后,是新的一行。

“第一章:等·春天”

文字开始流淌,带着岁月的尘埃和永不褪色的情感:

“2008年的春天,沈述白成为我的同桌。他像一颗意外坠入我平凡世界的星辰,带着清冷的光和无法言说的秘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颗星辰的光芒,将会用尽我的一生去阅读,去铭记,去告别……”

窗外的东京渐渐沉睡,而迟倦的世界里,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正伴随着键盘的敲击声,缓缓苏醒。

她记得他第一次对她露出毫无阴霾的笑容,是在一次数学竞赛获奖后,他拿着奖状,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说:“迟倦,里面有你的功劳。”那一刻,她觉得整个世界的花都开了。

她记得他偷偷把止痛药换成维生素糖片骗她吃下,看她被酸得皱起整张脸时,他笑得肩膀都在抖,那是她见过的,他最像个普通十七岁少年的时候。

她更记得,在那个决定性的、星光璀璨的夜晚,在天台上,他指着猎户座腰带上那三颗连成一线的亮星,对她说出了那句贯穿他们一生的话:

“迟倦,你看那颗星,”他的声音在夜风中有些飘忽,“天文学家说,它可能已经在一次超新星爆发中毁灭了。但我们此刻看到的,依然是它六百四十年前发出的光。”

他转过头,目光深邃地望进她的眼睛,带着一种她当时无法完全理解的、近乎悲伤的温柔。

“星星的光,是穿越了无数光年才被我们看见的。也许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的光还在走向你的路上。”

“所以,别怕黑夜。”

当时,她只是被他话语中的浪漫与哲理打动,用力地点头,说:“嗯!我不怕。因为有你在。”

现在,坐在东京的公寓里,对着发光的屏幕,迟倦才真正明白,他那句话的背面,藏着怎样的绝望与嘱托。

他不是在描绘浪漫,他是在预习告别。

他在用他所能想到的、最温柔的方式告诉她:即使我消失了,请你也一定要记得,曾经有一束光,真切而炽热地,为你亮过。

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滴落在键盘上。迟倦没有去擦,她任由情绪宣泄,手指却更快地在键盘上飞舞。

她要将这束光,将他存在过的所有痕迹,将他给予她的、足以照亮此后所有黑夜的勇气与温柔,全部记录下来。

《等春天》,这不仅是一本小说。

这是她穿越时光,送给十七岁的沈述白,和十七岁的迟倦的一份礼物。

是她对一场盛大而寂静的告别的最终完成。

是她一个人的,星辉长存。

第一章,就在这混合着悲伤与力量的泪水中,开启了序幕。前方的路或许依旧漫长,但迟倦知道,这一次,她不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独行。她有星光指引,有回忆取暖,有未尽之言,需要她用一生的文字,去慢慢说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