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瑶随着老院长莫里斯及其护卫队返回学院,暂时被安置在了一处环境清幽、但明显加强了守卫的独栋小楼里。美其名曰“贵宾招待所”,实则与软禁无异。不过对于凌瑶而言,无非是换了个地方吸收魔核,研究此界规则,倒是乐得清静,门外那些监视的目光,她只当是多了几尊不太美观的石像。
芬恩·利弗作为“重要关联人”兼“凌瑶指定跑腿小哥”,也被允许留在了小楼外围伺候(监视),这让他大大松了口气,至少不用和凌小姐分开。他一边忙着给凌瑶张罗各种她可能需要的“研究材料”,一边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地向偶尔能接触到的学院人员吹嘘着黑森林里凌瑶大神威、一根手指点碎圣光裁决的光辉事迹,试图为凌瑶正名。
然而,他这点微小的声音,很快就被一股更加庞大、更加汹涌的暗流所吞没。
赛拉斯·审判官在黑森林当众受挫,不仅没能拿下凌瑶,反而让其声望因“救人”而意外高涨,这无疑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审判所和他的脸上。强烈的屈辱感和更深的忌惮,让他彻底摒弃了最后一丝顾忌,决定动用一切手段,不惜代价,也要将凌瑶彻底钉死在“异端”的耻辱柱上!
审判所这台庞大的、高效运转的舆论机器,开始全力开动。
首先,是一份份经过精心裁剪和歪曲的“事件报告”,被秘密送达城内各大贵族、商会首领以及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手中。报告里极力淡化凌瑶的救援行为,而是浓墨重彩地渲染她使用的“未知、诡异、无法定义”的力量,将其描述为一种比变异魔物和诅咒本身更加危险、更加不可控的“混沌邪恶之力”。
报告暗示,正是凌瑶这个“异常因素”的存在,她的“异界气息”或者说她暗中进行的某种“邪恶仪式”,才引来了黑森林的异变和魔物的疯狂,她是灾难的源头,而非救星!
紧接着,一批看似“中立”、“客观”的学者和评论员开始在各种沙龙、酒会和非正式场合“忧心忡忡”地发表看法,讨论“未知力量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异界生物对本土生态和法则的破坏性影响”,以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古老智慧”。
同时,审判所圈养的那些底层线人和煽动者倾巢而出,如同病毒般渗透到学院城的每一个角落,在酒馆、集市、街头巷尾,用最通俗易懂、也最耸人听闻的语言散播着谣言:
“听说了吗?黑森林的惨案,根本就是那个东方魔女自编自导的!”
“她用邪法吸引了魔物,然后又假装救人,就是为了骗取信任!”
“她那根本不是救人!是用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在抽取那些学生的灵魂本源!不然诅咒怎么解得那么快?”
“连赛拉斯审判官的圣光都被她污染了!那是何等邪恶的力量!”
“她留在学院里,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迟早会把更大的灾难引来我们所有人头上!”
恐惧,如同经过精心调配的毒药,被一丝丝注入舆论的河流之中。
一开始,还有不少人,尤其是那些被凌瑶救下的学生及其家属,以及一些亲眼见过“东方秘药”效果的人,对此表示怀疑和反驳。
但审判所的准备太过充分,谣言的数量和强度也太过惊人。当一种声音被重复千百遍,而且出自看似“权威”或“内部人士”之口时,它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更何况,凌瑶的力量体系确实无法用常理解释,这本身就容易引发不安和猜忌。对于未知的恐惧,是人类最深层的本能之一。
渐渐地,怀疑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说起来……那次试炼出事确实很突然,以前从没这么严重过……”
“她的药效果是好得有点过分了,难道真的……”
“连审判所都这么说了,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吧?”
“她要是没问题,院长为什么要把她看起来?”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之前还对“东方秘药”心存感激的人们,此刻再看那座被守卫看管起来的小楼,眼神变得复杂而警惕。之前门庭若市的小店,如今更是彻底无人问津,仿佛那里盘踞着什么瘟疫之源。
甚至有一些极端恐惧的人,开始聚集在学院门口,举着简陋的牌子,喊着口号,要求学院“彻底清查异端”、“驱逐甚至净化东方魔女”,以确保城市安全。
“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家园!”
“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审判所是对的!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各种充满敌意和恐惧的声音开始汇聚,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指向学院高层,更指向被看管中的凌瑶。
芬恩每次外出采购或打探消息,都能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指指点点和隐含敌意的目光,这让他又气又委屈,好几次差点和人吵起来。
“他们怎么能这样!忘恩负义!颠倒黑白!”芬恩气得在小楼里跳脚,向凌瑶抱怨,“明明是你救了他们!现在反而把你当成灾星了!都是赛拉斯那个混蛋在搞鬼!”
凌瑶对此的反应却平淡得多。她正在尝试将一丝雷电仙力导入一块新送来的荧光石中,头也没抬:“人心,易变。常事。”
她经历过太多类似的事情。在绝对的利益或恐惧面前,恩情和事实往往是最先被抛弃的东西。更何况,她和这个世界的人本就没什么深厚情谊,自然也不会感到失望。
“可是……可是他们就任由审判所胡说八道吗?院长呢?那些教授呢?还有银蕊教授?他们就不出来说句公道话?”芬恩不甘心地问道。
公道话?或许有吧。但在审判所掀起的这场全民恐惧的浪潮面前,个人的声音显得如此微弱。
艾莉诺·银蕊教授确实试图站出来为凌瑶辩护,她在一次学院内部会议上据理力争,用严谨的逻辑驳斥那些没有证据的指控,强调凌瑶理论体系的学术价值和救援事实。
但她的发言,很快被更多的“谨慎起见”、“大局为重”、“安抚民心”的声音所淹没。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认为艾莉诺教授已经被“东方异术”蛊惑了心智,她的证词不足为信。
老院长莫里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一方面要应对审判所和保守贵族的步步紧逼,另一方面又要安抚院内愈演愈烈的恐慌情绪。他试图控制谣言蔓延,但审判所经营多年的舆论网络根深蒂固,收效甚微。
他去看过凌瑶一次,言语中充满了歉意和无奈,表示调查仍在继续,希望凌瑶能耐心等待,学院会尽力保障她的安全,并争取一个公正的结果。
凌瑶只是淡淡地表示知道了,仿佛对方说的只是“今天天气不错”。
她这种毫不在意的态度,反而让老院长更加心里没底。
舆论风暴愈演愈烈,开始影响到学院的日常运作。一些学生家长联合写信,要求学院立即处置凌瑶,否则将考虑让孩子退学。部分与保守贵族关联深厚的商会,也开始以“城市安全面临威胁”为由,向学院施压,甚至暗示要削减资助。
整个学院城,仿佛被笼罩在一层名为“恐惧”和“猜疑”的阴云之下。
而处于风暴眼的凌瑶,却依旧过着规律的生活:吃饭、睡觉、吸收魔核、研究规则。偶尔,她会抬头看向窗外,感受着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越来越浓的恶意。
她知道,赛拉斯不会仅仅满足于舆论上的胜利。
这场风暴,只是前奏。
真正的麻烦,很快就会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