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周第一女将 > 第11章 为十七相看小郎君

大周第一女将 第11章 为十七相看小郎君

作者:来碗甜豆腐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31 03:38:33 来源:文学城

昔年游走江湖,老洪见过不少侠女,其中为行走方便,以男装示人的也不在少数。

与之相比,十七仍旧算是独一份的特殊。

江湖女子,行事不拘小节,英姿飒爽,可即便着男装,女儿家的身形面庞还是容易辨认。

自家孙女大概是自小被当做男孩养的缘故,骨子里的自我认知就与寻常姑娘不同,行事动作间毫无女气。

加之生父乃突厥人,比一般女子高挑许多,面容也非柔和之态,反而线条分明,英气十足。长身玉立搁那仔细打量,活脱脱一个凌恣少年,谁能晓得洪家十七是个女儿家?

饶是老洪心开目明,非顽固守旧之辈,能将十七视作男儿教导,可眼看着孙女年岁渐长,再过一两年就到了及笄之岁,这女儿家的心态意识是丝毫没有,心下难免着急。

明明是豆蔻年华的好年纪,街坊四邻的,没有一个知道她是个小姑娘。别人家这年岁的姑娘们正年少慕艾,自家孙女除了骑猎学武外,其他的概不上心。

以往孤家寡人一个,老洪乐得自在清净,着实不理解自己那群儿孙成群的老友们,为何时时操心。

那时的老洪,还能贴心宽慰几句,“儿孙自有儿孙福嘛,吃饱穿暖长大成人不就行了,何苦忧心许多。”

现在养了个孙女,总算明白了何为‘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好好一个女娃娃,愣生生的活成了男儿样。生怕孙女这么养下去,等自己闭眼入土的时候,她都还没开窍呢!

在参加完老李孙女的定亲宴回来时,这种焦虑攀至顶峰。

虽说答应了十七让她自在为之,不对外暴露女儿身。但老洪实在是怕这孩子真的把自己当成男人了,终身不婚,待自己去了,身边无人照拂,岂不留她孤单一生。

心中暗暗决定,再过两年,不管孙女同意与否,都要给她办个及笄之礼,宣布自己孙女的真实身份。

指望她自个儿起这心思是不行了,还得要自个帮忙张罗。现在开始要好好留意留意,看看有没有什么可心的儿郎,先占下来,让十七与之相处相处,提前预备好孙女婿。

老李家小孙子?

不行,这孩子一点都没继承老李的勇武,生得瘦叽叽,哪里经受得住十七的蛮莽?

老张家的老来子小时候见过,壮实得很,据说现在也在军中,年纪轻轻颇为骁勇。

嗯,找个日子相看一番。

哎呀呀!不行不行,不求貌若潘安,可我家十七好歹要配个相貌周正的郎君!这般粗糙黑熊模样可要不得!

没少听老周夸他外甥,说是文武双全,龙章凤姿。老周的妹子,自己年轻时见过,是个秀美姑娘,貌似是嫁了个好人家,想必儿子样貌是随她了。

好些日子没见老周了,单独请他喝个酒!

嚯!嚯!老周这厮!居然是廉国公府三房的大舅子!

这老小子,隐藏得够深呐!

外甥出生如此勋贵门户,这可不行!倒不是怕孙女因门户低受欺负。勋贵人家规矩多,老洪深知十七不是个婉转娴静的性子,霸道耍横起来,那长刀可不长眼,闹得人家国公府的家宅不宁可不好。

再说,贵族家儿郎哪个不是三妻四妾?找郎君还是得要一心一意的好,十七不懂这些关窍,自己可要好好把关。

在马厩喂草料的老洪唉声叹气。故旧好友们打听个遍,没哪家的儿孙合心合意。

看着吃着欢实的两匹马儿,转眼去瞧院中认真练枪法的十七,这小崽子倒是没心没肺,就晓得舞刀弄棒。

本想着近朱者赤,嘱咐十七多和村中年纪相仿的姑娘们玩儿。

她倒是听话照做了。

却发现,没让小娘子们带动十七感染些女儿家的习性,反是惹得一群小姑娘们为自家孙女争风吃醋!

见到十七,这些女娃娃们脸上,那含羞带怯的情意哦,连自己这把老骨头都能瞧得一清二楚。

就属自己家这个,是根木头,压根看不出来她自己造了情债。

愁得不行哦!

最气人的是,这根木头很会哄姑娘,对小女子们怜惜非常,比一般男子更能体贴疼人。

遇上小郎君,那就是另一个模样了。

要么嫌弃人家幼稚无状,要么聊不到一块。会些拳脚的,瞧不上他们比不过自个儿,读书的,又觉得无趣聊不至一块。

就崔从彦家的书童,那个叫阿圆的少年,也不知怎的,入她的眼,成了朋友。

说曹操,曹操到。

阿圆上门来寻十七,见着老洪,恭恭敬敬揖了礼,“洪家阿翁安好。”

“阿翁,我与阿圆约好了,今日去河边抓鱼烤来吃,晚间不用留饭等我了。”

老洪点头应下,看她简单擦了下汗,提枪就走。

这傻小子!不对,这傻孙女!连长枪都忘了放回去。

“十七,急着捉鱼,连长枪都忘了归置好。”

十七止住推开栅栏院门的手,回首扬了扬手中银枪,“没忘,我特意带的,用这个捕鱼。”

“......”

难怪这几日练起长枪来,合着是为了叉鱼呢。

望着两人开开心心、并肩离去的背影,老洪灵光闪过。

阿圆,貌似才比**个三四岁吧。

通读诗书,知礼温厚、机灵却不世故。虽说是从彦老兄的书童,可实际跟亲传弟子没什么两样。

这孩子浓眉大眼,一脸福相,过个一两年再抽个条,指定也是个周正的郎君。他又跟十七玩得来,这几年跟孙女相交频繁。

当的了一句青梅竹马啊。

这情谊可就不一般啦,有望培养成孙女婿。

越想越兴奋,都笑出声来。

路上的阿圆突然打了个喷嚏。

惹得十七发问,“你怎的了?莫不是夜里受凉了吧。”

“不清楚,许是走得急,被路边花粉味呛着了,不甚碍事。”

“哦哦,不碍事就行。那待会分头行动,我下河捕鱼,你去附近找些柴火。”

十七脱了鞋,裤脚挽至膝上,汲水下河,水波澄澈清凉,鱼肥而不痴,灵劲游动。

凝睇着清透水面,十七眼睛似鹰如钩,长枪倒握,目之所聚,枪头斜刺而下,屡次三番,渔获嘉丰。

阿圆收拾起鱼来十分利索,三下五除二,两条鱼就清理好了。用十七削好的干净长棍串插上,架火烤制。

撒上调味小料,不过一刻,顿时焦香扑鼻。

有鱼无醴浆可不行。

摸出备好的俩酒囊,十七递了一个给阿圆。

先前时日,阿圆忙着照顾卧病的崔先生,久不得闲。好在穷秋时,崔先生转好不少。

想着阿圆这些日子受累,十七早就计划着带他放松放松。

俗话说,秋风起,鱼儿肥。秋季鱼儿养膘过冬,肉质最是肥美鲜嫩。

下河捉了鱼就地烤着吃,岂不快哉。

本想着偷点阿翁的土窟春,可这酒烈着呢,怕阿圆喝不惯,也怕双双喝醉,早起去县城里打了甜酒,滋味甘爽。

就着甜酒吃着烤鱼,香的不行。

天幕渐有星子微亮,暮秋的夜是寒凉的,地上火堆还燃着,倒不觉得冷。

今儿是弦月,弯弯高挂穹顶,清辉耀着静水流深,平静美好。

吃饱的两个少年仰卧地上,望着满天星光,听着潺潺流水声,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

“十七,我家先生想让我去抱璞书院读书”

“抱璞书院?”十七觉得熟悉,好似听杨夫子提过,是在哪来着?

好在阿圆了解她,一板一眼的跟她讲明:“昔日,程公在扬州江阳县,收入室弟子五人,是为程门五杰。开山弟子杜尚翊继承程公衣钵,执着杏坛,于程公讲学旧址处建立书院,名曰抱璞。

经年流转,如今抱璞书院已是大周士子纷而向往的读书圣地。”

“在扬州啊,这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的,你一个人去那儿读书,没个照应怎么行?”

“抱璞书院的杜山长,正是我家先生的同门大师兄,我若去了,自会受其照拂。”

阿圆抿了抿唇角,接着道“可我不想去。”

十七惊疑偏头,“你学问好,去这样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读书,定能更进一步!又有山长做靠山,没人敢欺凌你,为何不去?”

阿圆的脸在火光摇摆下忽明忽暗,十七突然福至心灵,“莫不是你放心不下崔先生?”

“嗯。”阿圆轻轻应了一声,看着十七的眼,问她,“若是你,该如何?”

十七不假思索回答,“若是我的话,绝是不去的。我读书太差,去了岂不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给人家书院积累的名声败坏。我也舍不得阿翁,我得多陪陪他老人家。还有吉华村,这地方多好啊,能打猎摸鱼,跑马胡闹。学堂掌勺的张大嫂做菜多好吃啊,我都还没吃腻呢。总之,我是不愿去的。”

“那日后呢?日后你有什么打算?”

被这么一问,她眨了眨眼,“我吧,估么着是要一直待在吉华村的,再劳烦杨夫子一两年,多晓些字,便够了,去县学继续读书就算了,我又不考取功名。到时候我就专心做个猎户,打猎为生,不愁生计,在村里快活过日子。”

“崔先生于我有大恩。我是崔先生捡来的,名字都是他给取的,又亲自教我读书写字,养我长大。我是要侍候崔先生一辈子的,他老人家在哪我就跟到哪。先生要在吉华村归隐,那我就要留在吉华村,我才不要离了先生去抱璞书院呢。”

“那正好,咱俩都在吉华村,你学问好,以后就和杨夫子一起在学堂教书,我就当我的猎户。猎着好东西了,我就送些到学堂张大嫂那。”

阿圆依她所言构想了一番,忽然打趣道:“我若是教书了,也如杨夫子般,碰上了你这样的学生该如何是好?”

……

两个人,就着静谧的星光月色,尽情畅想将来,那是他们期许中的来日方长。

少年人啊,因被时光厚待,总以为岁月无虞,可待来日。

殊不知世间匆匆忙忙,天道轮回无常。

来日可期,亦是来日可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为十七相看小郎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