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魏 > 第11章 第 11 章

大魏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醒目录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06:28:49 来源:文学城

这场针对李谦的弹劾,早已不是单纯的吏治整顿,而是寒门与宗室两大阵营的正面交锋。曹休急于销毁证据,恰恰印证了李谦贪墨之事绝非空穴来风,而这位宗室重臣的铤而走险,更意味着接下来的博弈将愈发凶险。

“大人,赵武已带三名精锐出发,预计三日内可抵兖州。”随从的声音从车外传来,带着几分急促。

司马懿缓缓颔首,他深知赵武的能力,此人是他早年游历河内时收留的孤儿,忠诚可靠且身手矫健,这些年暗中为他打探消息、执行秘务,从未出过差错。但曹休派出的人必然也是心腹精锐,兖州路途遥远,中途变数难料,能否顺利截获证据,仍是未知之数。

“再备一份厚礼,送往大理寺卿王大人府中。”司马懿沉声吩咐,“无需多言,只说‘仲达感念大人公正,愿为查清兖州一案略尽绵薄’。”

“大人,王大人素来与曹丞相交好,这般行事,会不会……”随从迟疑着,话未说完,却已道出担忧。

司马懿眼底闪过一丝冷光,语气却依旧平静:“正因其与曹休交好,这份礼才更要送。王大人身为大理寺卿,掌天下刑狱,最重声名。曹休急于护短,已然失了分寸,王大人若想自保,便绝不会偏私。这份礼,不是贿赂,是提醒他,此案关乎朝堂清明,更关乎他自身名节。”

随从恍然大悟,连忙应声退下。车厢内重归寂静,司马懿撩开车帘一角,望着窗外掠过的洛阳街景。时值暮春,街边柳树抽出新绿,往来行人衣着光鲜,一派太平景象。可谁能想到,这繁华之下,暗潮汹涌,一场足以搅动朝堂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他收回目光,从怀中取出另一卷帛书,上面记录着这些年暗中收集的宗室勋贵贪墨、结党之事。曹休并非孤例,只是其权势最盛,根基最深。

此次弹劾李谦,不过是他抛出的一块石子,意在试探宗室阵营的反应。

曹叡的态度始终让他捉摸不透。这位二十岁的帝王,登基不过两年,却已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智谋。朝会上既未偏袒曹休,也未贸然定罪,而是选择彻查,看似中庸,实则暗藏机锋。他既给了宗室颜面,又维护了律法尊严,更借机将此案推向公众视野,让曹休难以暗箱操作。

“陛下……”司马懿低声呢喃,脑海中浮现出曹叡那双深邃的眼眸。初见时,那双眼眸中满是少年人的锐利与戒备;夜谈时,又多了几分探究与期许;而今日朝会上,那份不动声色的掌控力,已然有了帝王的威严。这样的君主,是臣子之幸,亦是臣子之劫。遇明主可展抱负,然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思绪间,马车已抵达府邸门口。司马懿刚下车,管家便匆匆迎上:“大人,宫中内侍前来传旨,陛下召您即刻入宫,在御书房觐见。”

司马懿心中一凛,曹叡此时召见,不知是为了兖州一案,还是另有他事。他不及多想,更衣梳洗后,便随内侍入宫。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曹叡正临窗而立,手中握着一卷奏折,背影挺拔如松。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司马懿身上,平静无波:“仲达,坐。”

“谢陛下。”司马懿躬身行礼,在一旁的锦凳上坐下,姿态谦恭却不失风骨。

“兖州一案,你可有把握?”曹叡开门见山,语气中听不出喜怒。

司马懿垂眸道:“臣已派人前往兖州。”

“曹休那边,你可知晓他会如何应对?”曹叡追问,指尖轻轻敲击着桌案。

“曹丞相舐犊情深,定会竭力维护李谦。”司马懿如实回答,“或许会动用宗室关系施压,或许会散布流言,污蔑臣诬陷忠良,甚至可能……铤而走险。”

曹叡微微颔首,眼底闪过一丝冷意:“宗室势力盘根错节,朕早有察觉。曹休、曹真等人,倚仗先帝恩宠,骄纵跋扈,贪墨枉法之事,并非个例。此次兖州一案,正好借机敲打一番,让他们知晓,国法面前,无人可例外。”

司马懿心中微动,曹叡的话,已然表明了他的立场。这位年轻的帝王,并非只想查清一案,而是意在借此事削弱宗室势力,巩固皇权。如此一来,他与曹叡之间,便有了共同的目标。

“陛下英明。”司马懿躬身道,“宗室势力过盛,确实不利于朝堂稳定。臣愿为陛下分忧,彻查兖州一案,整顿吏治,肃清朝堂弊病。”

曹叡看着他,目光深邃……

司马懿心中一暖,曹叡的话中,竟带着几分关切。他抬起头,迎上曹叡的目光。

曹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帝王的信任,是最珍贵的赏赐,也是最沉重的枷锁。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曹叡之间,除了君臣之分,又多了一层隐秘的羁绊。

“朕已下旨,令大理寺卿王大人全力彻查此案,任何人不得干预。”曹叡继续说道,“你若有需要,可直接调动京兆尹的兵力。”

“臣谢陛下恩典。”司马懿心中感激,曹叡的支持,无疑为他增添了胜算。

“退下吧。”曹叡挥了挥手,重新转过身,望向窗外的夜色。

回到府邸,司马懿并未歇息,而是立刻召集心腹幕僚,商议对策。他深知,曹休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日子,必然会有一场硬仗要打。

“大人,曹休已在朝中散布流言,说您因早年被其打压,心怀怨恨,故意诬陷李谦,意图报复。”

幕僚张承率先说道,语气中带着担忧,“如今不少宗室官员纷纷附和,就连一些中立派官员,也对您颇有微词。”

司马懿冷笑一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休此举,不过是想混淆视听,转移焦点。我们无需理会,只需静待赵武带回证据。一旦证据确凿,所有流言自会不攻自破。”

“可大人,若赵武未能及时拦截证据,或是曹休的人狗急跳墙,销毁了证据,我们该如何是好?”另一位幕僚问道。

司马懿目光沉凝:“此事我已有预案。我早已让人将部分证词与账簿副本誊抄下来,藏于隐秘之处。即便兖州的证据被毁,这些副本也足以定罪李谦。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宜动用,以免打草惊蛇。”

众幕僚纷纷点头,心中安定了不少。

“另外,”司马懿继续说道,“曹休急于维护李谦,必然会疏忽自身的防备。张承,你立刻派人暗中调查曹休这些年的贪墨之事,重点查他在冀州的田产与商铺,务必找到确凿证据。”

“大人英明!”张承眼前一亮,“若能查到曹休自身的罪证,便可将他拉下马,一箭双雕!”

司马懿摇了摇头:“不可操之过急。曹休毕竟是宗室重臣,根基深厚。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查清兖州一案,扳倒李谦。至于曹休,需循序渐进,等待合适的时机。”

他深知,扳倒曹休这样的人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若操之过急,反而会引火烧身。他要做的,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步削弱宗室势力,为曹叡巩固皇权,也为自己在朝堂上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接下来的几日,洛阳城内暗流涌动。宗室官员与寒门官员壁垒分明,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曹休多次在朝会上发难,指责司马懿诬陷忠良,要求曹叡严惩司马懿。而寒门官员则纷纷为司马懿辩解,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曹叡始终保持着沉默,只是下令大理寺加快彻查进度。他的沉默,让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位年轻的帝王究竟会偏向哪一方。

司马懿对此却显得十分平静,每日依旧按时上朝,处理政务,对于曹休的指责与流言蜚语,一概置之不理。他知道,此时的沉默,便是最好的应对。唯有沉得住气,才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