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九万里 > 第47章 第 47 章

大唐九万里 第47章 第 47 章

作者:寻一条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9:45:19 来源:文学城

府君眉头紧锁,敲击着惊堂木:“王君!你可知认罪意味着什么?谋害亲女、滥杀无辜,皆是死罪!”

王君却只是淡淡一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自嘲,又有几分不容置喙的傲慢:“府君明鉴。老夫行的事,自然认。既做了,便没打算苟活。” 他转头看向仍跪在地上的王二娘子,眼神里没有恨,反倒有几分奇异的赞许,“你敢敲登闻鼓,敢站在这里指证我,倒不愧是我王仁的女儿。”

“阿爷!” 王二娘子猛地抬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你…… 你为何要这样?” 她要的是真相大白于天下,是他为姐姐、为奶娘赎罪,不是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 “认罪”,仿佛这一切只是一场无关痛痒的戏。

“为何?” 王君嗤笑一声,目光扫过公堂外探头探脑的百姓,语气陡然变得凌厉,“王家的名声,岂能容得下一个私奔苟活、珠胎暗结的女儿?你姐姐既毁了门楣,便该有毁了门楣的下场!至于你奶娘……” 他顿了顿,语气冷得像冰,“知道太多不该知道的事,留着便是祸患。”

他看向府君,拱手道:“府君不必再审了。所有罪名,老夫一力承担。”

府君盯着他看了半晌,见他神色坦然,不似作伪。

“王君,” 府君沉声道,“律法面前,岂容你这般儿戏?你说认罪便认罪?人证物证俱在,本府自会一一核验。来人!”

“在!”

“将王君收押监牢,听候发落!”

两名不良人上前,要去锁王君。他却抬手挡开,挺直了脊背,自己朝着堂下走去,步履依旧沉稳,仿佛走的不是通往死牢的路,而是回府的长街。经过王二娘子身边时,他脚步顿了顿,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好好活下去,珍惜你努力得来的一切,不要学你姐姐,只会后悔。”

王二娘子浑身一震,望着他被押走的背影,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认罪,既是承认罪行,也是一种最后的掌控。他不愿在公堂上与女儿辩驳,不愿让王家的龌龊被翻来覆去地晾晒,便用这种最极端的方式,给这场闹剧画上句号。

公堂外的百姓早已炸开了锅,议论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竟真的认了?王君这是疯了?”

“都说虎毒不食子,他竟真杀了自己女儿……”

“二娘子也是可怜,告了生父,往后可怎么办啊……”

璎璎在槐树上听得真切,手指紧紧抠着树皮。她原以为会有一场唇枪舌剑的辩驳,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局。王君的认罪来得太突然,突然得让人心头发寒。

府君重重一拍惊堂木,喝止了堂外的喧哗:“王二娘子,你且起来。既然被告已认罪,本府会即刻核验药方、提审人证,开棺验尸之事,也会按律办理。你且回去等候消息。”

王二娘子缓缓起身,膝盖早已跪得发麻。她望着空荡荡的堂下,父亲的身影早已消失在侧门后,心里像被掏走了一块,又空又疼。她朝着府君深深一拜:“谢府君大人。” 声音轻得像叹息。

走出府衙时,阳光刺眼,她下意识地眯起眼。吉祥快步迎上来,扶住她摇摇欲坠的身子:“娘子,没事了。”

王二娘子望着他,忽然笑了,笑着笑着,眼泪便掉了下来:“嗯,没事了。”

只是这 “没事了” 三个字里,藏着多少血泪,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怕是只有她自己知道。

公堂的惊堂木声渐渐远去,宣州城的风却依旧喧嚣。这场牵扯了数条人命的公案,以一种谁也没料到的方式,朝着终局走去。

璎璎没料到这场惊动全城的女告父案会了结得如此仓促,只好悻悻然从槐树上爬下来,由阿意扶着往客栈走。刚拐到街口,一颗小石子 “咚” 地砸在她鞋尖上。顺着石子飞来的方向望去,只见李祈安一行人正坐在街边茶摊里,方静鱼正对着她挤眉弄眼,叶守礼则低头啜着茶。

她缓步走过去,在李祈安对面的空位坐下,随口要了杯清茶。

“小二,添两碟松子糖和桂花糕!” 李祈安扬声唤道,转头看向璎璎时,眼底带着笑意,“你今早天不亮就跑出去,定是没好生吃饔食,先垫垫肚子。”

璎璎点点头,刚端起茶杯,就听见邻桌茶客正唾沫横飞地议论公堂之事:“那王君也真够洒脱的,说认就认了……” 她不由得蹙起眉,转头看向众人:“为何王君认罪如此干脆?”

夏循放下茶盏,慢悠悠道:“像王君这等世家出身,朝堂沉浮半辈子,怕是早看出自己已是穷途末路。与其在公堂上被翻出更多龌龊,与亲女辩驳得颜面扫地,不如痛痛快快认了,好歹留几分体面。”

叶守礼却摇了摇头:“不尽然。为人父者,尤其膝下只有两个女儿,亲手毒死一个,又被另一个当众揭了老底,这般活着怕是比死还难受。或许在他看来,认罪反倒是种解脱。”

璎璎的目光落在李祈安脸上,语气笃定:“你说呢?”

李祈安指尖轻点着桌面,沉吟道:“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人性本就复杂,王君此举,或许有对女儿的愧悔,也或许是明白铁证如山,争辩已无意义。”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但更深层的,怕是在为王氏一族挣最后几分颜面。今日这事传开,世人或许会骂他心狠手辣,但也定会有人赞他‘杀伐果断’。他这一生都活在家族的枷锁里,在他眼中,王氏的声誉怕是比性命还重。”

璎璎捧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深有所感:“所以在他看来,可能毁了家族名声的姐姐是叛徒,而敢状告他的二娘子,反倒因这份‘决绝’为家族博得了几分异样的‘声名’,竟成了值得他‘赞誉’的女儿?” 她轻轻叹了口气,“世家子弟,生于斯长于斯,既借着家族的势步步高升,也一生都在为氏族殉道,从来由不得自己。”

“或许,这就是王君的道吧。” 李祈安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释然,“人生在世,谁还没点莫名其妙的坚持呢?有人为情,有人为利,他为的,大抵就是那顶‘王氏’的帽子。”

茶摊外的阳光渐渐烈了起来,小二端来的茶点冒着热气,松子糖的甜香混着茶香在空气里弥漫。璎璎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清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

“所以,王君会被判死刑吗?” 方静鱼放下茶杯,忽然开口问道,眼里带着几分探究。

“不会。” 叶守礼拿起一块桂花糕,慢悠悠地嚼着,语气笃定,“王君毕竟出身五姓七望,世家的体面摆在那里,怎会真与庶民同罪?况且他这般干脆认罪,反倒博得了几分‘敢作敢当’的名声。再加上另一个缘由……”

“什么缘由?” 璎璎顿时来了兴致,追问不休。

叶守礼却朝李祈安扬了扬下巴,示意他来说。

璎璎的目光立刻又黏在了李祈安身上,眼里满是好奇。

李祈安无奈地耸耸肩:“哪有什么特别的缘由。不过是王二娘子终究心有不忍,不想亲手将父亲送上断头台,更不愿自己背上‘弑父’的心理负担,特意求我从中斡旋,为他求一份从轻发落罢了。”

“那最后会如何判决?” 方静鱼紧接着问道,显然对结局十分在意。

“怕是流放吧?” 夏循也凑了句嘴,指尖敲着桌面,“世家子弟犯了重罪,流放已是常例。”

李祈安缓缓点了点头,语气里添了几分唏嘘:“流放到瓜州。此去千里迢迢,比我们北上长安的路还要远上不少。王君年岁已高,身子骨本就不算硬朗,能不能挺过这一路风霜,全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时也,命也。” 璎璎望着茶摊外往来的行人,轻轻叹了口气,“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到头来总会有个了结。”

李祈安闻言,挑眉看向她:“去了趟寺庙礼佛,倒学起佛祖说禅了?”

璎璎被他说得脸上泛起薄红,伸手捏起一块松子糖,往他面前的茶碟里一丢,嗔道:“谁学佛祖说禅了?不过是见了这许多事,心里有感罢了。”

那糖块落在碟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倒像是替她的话添了几分底气。

李祈安捡起糖块,眼底的笑意更深了:“哦?那依你看,王二娘子种下的因,会得什么果?”

“她呀……” 璎璎托着腮,望着街对面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挣脱了枷锁,总该得偿所愿了吧。和吉祥离开宣州,立了女户,守着自己的家业,余生过过安稳日子,这便是她该得的果。”

“那你呢?” 李祈安忽然问道,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认真,“你这些日子跟着我们东奔西跑,见了这许多因果,心里就没什么想求的‘果’?”

璎璎一怔,没料到他会突然问这个。她下意识地避开他的目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掩饰着慌乱:“我…… 我能有什么可想的?只盼着一路顺遂,早些到长安罢了。”

李祈安看着她泛红的耳根,眼底的笑意愈发明显,却没再追问,只是慢悠悠将松子糖丢进嘴里,任由那股甜意漫开来:“也是,到了长安,自有长安的热闹等着你。”

阳光透过茶摊的遮阳棚,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茶盏里的茶汤渐渐凉了,桂花糕的甜香却依旧萦绕。众人一时无话,心里都清楚,这场牵扯了数人的风波,终究是以这样一种不算圆满却也算妥帖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而他们这些过客,也该收拾行囊,继续奔赴各自的前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