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世界路过 > 第15章 被遗忘的居中者

从世界路过 第15章 被遗忘的居中者

作者:杌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16:05:21 来源:文学城

南唐三主——除了“主”也没有更好的称呼;“帝”必然说不上,用“王”过于奢侈;连“主”都言过其实。的确没有更好的称呼。

作者的南唐研究并非为南唐而南唐。从研究路径上看,该作是作者研究唐宋变革论中南北地缘政治问题的一块踏脚石。史料择取上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南唐书》两种,马氏《南唐书》不乏虚玄之说;至于陆氏《南唐书》,我总是疑心陆游恒执文笔而非史笔。且南唐国祚浅薄,多后人言,有必要对材料价值、史家立场等作一番清理。作者显然有所认识,但是对涉及南北政治斗争的材料,估计是观念先行的缘故,审辨工作做得不扎实。今人有识者如是,古之珥笔者亦然。更何况南唐史缺少沉淀的时间——五代史中唯一不模糊的是死亡,血淋淋浸透纸张。

回过来看南唐三主:

先主李昪,即徐知诰,养子出身,说他乖滑隐忍、自卑自尊大抵是不错的。这些特质的副产物是锱铢必较、翻脸无情,从李昪得势后,对吴国杨氏、养父一家的手段可见一斑。李昪夺位时尽显雷厉风行,但我并不认为他能被算作雷厉风行。他的果断更像是对压力的应激,永远只能做好大权之下的第二个人,而没有一国之主的胸襟气魄。我想他始终囿于寄居角色,注定难为“主人”。纵使南唐具备北上条件,李昪也不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和判断能力。或许有人认为,倘若先主多活几年,中主一朝不至于一地鸡毛,我看未必。

后主震古烁今,毁誉备矣。硬要神仙沾权臭,神仙当然有几分可怜;但神仙清醒犯浑、佞佛无度,拖死的千万人,名姓不存,恐怕都没几个人说他们可怜。即位就数日子入墟落的亡国君,也还是君,金玉堆里温养出的千古才名。千古才名能抵几条人命?倘若江南之战中后主确命人烧毁书画藏品,拔到“千古才名”的高度上,说“千古罪名”也不为过了。

中主其实更值得多写几笔。而前中后主如同伯仲叔季,中间的一个或两个都不被在意。中主李璟是南唐由盛入衰的受命人,成长环境比乃父好得多,判断力、执行力坏得多。李昪迟迟未定嗣君人选,也许李璟因此从未把握住国君的定位。李昪的遗命是结好南方诸国、北合契丹,待中原动举,再谋北伐。缓兵养息确实是不二之选,南方经济与兵力尚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兵事。而乱世匆匆,时不我待。欲后动,必先有智识、雄谋,中主缺乏相应的勇气和能耐,我想先主也多半如此。中主瞻前不时、顾后不时,步步皆错,频频兴兵,看似是违背先主之意,但实际上也可能是太遵循先主之意,拿盛世守成之君的心态步入乱世洪流,难免手忙脚乱。乱世又岂容国君手忙脚乱?

至于中主一朝之党争,夹进南唐薄薄几页史书,有一种与世隔绝的荒诞。强敌在外,内中人径在指甲盖尺寸的大梦里搅得你死我活,你跳梁我变脸,好像是乱世的通病。如今反过来,内奰难除,无限放大外敌的一点风吹草动不假思索铁拳伺候,不知道算不算是长进。

然后去啃了《南唐书》两种。

其实,起初,本来,我读这本只是因为打不过燕云十六声的田英镇守(目移),在书里看到田英和沈义伦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嗷嗷叫了半天。

以及,好不容易等到终卷公子书(我真的要骂了),你们居然不!给!后!主!正!脸!啊?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被遗忘的居中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