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盛夏到深秋 > 第79章 心岸相连

从盛夏到深秋 第79章 心岸相连

作者:荒渡Dust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18:17:51 来源:文学城

林叙靠在叠高的柔软被褥上,目光似是落在窗外那片被雨水洗刷后愈发葱郁的松林,望着松针在风中轻颤。

午后的松涛居,浸在一片慵懒的静谧里。

阳光穿过窗纸上细密的孔隙,在堂屋陈旧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斑,随着日头西移,那光斑也被拉得斜长,如同无声流淌的时光。

窗台上,那只彩色的风车在偶尔溜进来的微风中轻轻摇曳,旋转的扇叶划出几乎看不见的弧线,像一颗悄然搏动的心脏,无声地诉说着某种心照不宣的改变正在发生。

然而他的心思,却像被一根无形而坚韧的丝线牵引着,总是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地飘向书桌旁那个沉静如山的身影,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专注。

沈知时坐在那张老旧的木制书桌前,笔记本电脑屏幕散发着冷调的光,旁边摊开着几卷大幅的加固方案设计图纸,纸页边缘有些卷曲,带着反复翻阅的痕迹。

他微微蹙着眉,全神贯注,指尖在触控板上平稳地滑动,查看着无人机在雨后复查传回的最新高精度数据和复杂的点云模型,屏幕上的光在他深邃的眼底明明灭灭。

松涛居惯有的寂静被键盘偶尔的敲击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打破,却奇异地不显突兀,反而沉淀出一种令人安心的、专注而高效的氛围,仿佛这里不是一个临时病房,而是一个微型的、正在高速运转的指挥中心。

"北坡监测点GB-SAR(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的差分干涉数据出来了,"沈知时头也没抬,声音平稳地打破了这片和谐的沉默,语调是纯粹的技术性冷静,"位移速率比雨前模型预想的高了0.7毫米每天。雨后岩体含水饱和程度超预期,次级结构面有活化迹象,需要重点关注。"

他滑动触控板,将一张清晰的、标注着精密位移矢量的雷达干涉图展示在屏幕上,色彩斑斓的图像却代表着潜在的风险。

林叙几乎是立刻被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专家的本能让他下意识地想坐直身体,看得更清楚些,这个细微的动作却瞬间牵动了打着厚重石膏吊着的右腿,一阵钝痛袭来,让他眉心几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轻轻吸了口气。

"别乱动。"沈知时的声音适时响起,依旧没有抬头,目光仍锁定在自己的屏幕上,但他的手却像是长了眼睛,精准地拿起一直放在床头矮几上的平板电脑,熟练地解锁,调出同一份数据图界面,然后极其自然、仿佛只是随手递件东西般,递到了林叙的手边。

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丝迟疑或刻意,仿佛这样的配合早已演练过无数次,成为了某种无需言说的本能。

林叙微微一怔,看着突然递到眼前、屏幕还亮着数据的平板,又下意识地抬眼看了看那个依旧专注于自己屏幕、侧脸线条冷峻的侧影。

心底那点残存的、习惯性的别扭,似乎被这过于流畅自然的举动轻轻拂过,竟没有激起往日的波澜。

他沉默地接了过来,指尖划过屏幕冰凉光滑的表面,放大、缩小、移动,仔细审视着位移云图区域和旁边叠加显示的地质剖面分析,神情专注而凝重。

"表层强风化层的剥落加剧了雨水下渗的优势路径,"林叙的声音还带着伤后初愈的一丝沙哑,却清晰、冷静,直指核心,"原定的锚固深度可能还是不够,必须考虑更深层的潜在滑移面控制。"

他指尖在平板上某个区域划了个圈,"需要交叉验证一下多期植被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热红外温度场异常区域,辅助确认深层潜在滑移面的精确位置和含水量空间分布,光靠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形变场反演有不确定性。"他的思维飞速运转,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

"可以结合下午无人机正在采集的新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做融合分析。但数据量大,处理和分析还需要一段时间。"他补充道,语气是纯粹的学术探讨。

沈知时这才侧过身,看向林叙手中的平板屏幕。他身体微微前倾,手臂自然地搭在自己这边的床沿,目光锐利地扫过林叙圈出的重点区域。"有道理。佳宜他们小组下午的任务清单里正好包含了高光谱和热红外,我让他们把北坡优先级提到最高,数据晚点会第一批传回来处理。"

他拿起自己的手机,快速点开一个项目管理界面,调出实时任务列表确认了一下,"另外,地基雷达(GB-SAR)的连续监测点阵也根据新情况加密布设了两个在北坡下方关键区域,数据流已经接入了。"

"材料方面......"他修长的手指随即点向摊开在两人之间床铺上的那卷结构图纸,"原定采用的高强度GFRP(玻璃纤维筋)锚杆体系,对抗剪强度的整体提升幅度有限,对于这种深层潜在滑移,安全冗余可能不足。"

"我倾向于局部替换为预应力碳纤维板(CFRP)加固关键抗滑桩节点,结合更深层的自进式排水孔降压。虽然初期成本和施工复杂度高一些,但长期稳定性和对后续扰动的敏感度会低很多,更可靠。但是这样的话,"他话锋一转,指向模型部分,"原有的应力重分布有限元模型需要根据新方案重新参数化并跑一遍迭代计算。"

他的思路清晰而迅捷,每一步都逻辑严密,直指问题核心。

林叙的目光在摊开的图纸上沈知时指尖点过的位置和自己平板上的数据间来回切换,镜片后的眼神专注而锐利,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他没有立刻回应,指尖在平板金属边缘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显然在进行快速的脑内推演和评估,权衡着各种可能性。

沈知时也不催促,只是极其自然地拿起林叙床头柜上那只还剩半杯水的玻璃杯,起身走向门口小几上的保温水壶,动作流畅地重新续满温水,又无声地放回林叙触手可及的原位。

整个过程没有打断林叙一丝一毫的思考,自然得像呼吸一样,仿佛只是顺手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林叙的目光似乎下意识地追随着那只水杯移动了一瞬,在沈知时放下杯子时,他的视线回到复杂的图纸上,极其轻微地点了下头,算是对这无声却周到的服务做出了回应。

然后他开口,声音沉稳而肯定:"碳纤维板(CFRP)方案是可行的。但预应力引入后,节点处的应力集中问题会比现有设计更为突出,现有设计的过渡区平滑长度明显不足。需要增加局部纤维布(FRP)的包裹层数和锚固端长度,同时优化真空辅助压浆的工艺参数,确保纤维-砂浆-岩体界面的长期粘结强度可靠性。"

他指尖在图纸的某个细部构造上点了点,"把你那边调整后的模型参数和材料本构关系发我,我重新核算一下过渡区的应力峰值和考虑疲劳荷载下的长期阈值。"

"好。"沈知时没有任何废话,立刻在电脑上熟练地调出相应的复杂模型文件和参数设置界面,将屏幕微微转向林叙的方向,方便他查看。

两人之间明明还隔着一点物理距离,但思维却在抽象的图纸、冰冷的屏幕和跳跃的数据上紧密地交织、碰撞,产生着只有他们才懂的共鸣。

就在这时,沈知时的手机在木桌上震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嗡嗡声。

屏幕亮起,显示是沈佳宜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沈知时直接滑开接通,顺手点了免提,将手机放在两人之间的桌面上。

"老师,老师!LiDAR(激光雷达)数据!李工他们刚把点云数据处理完,精度超高!北坡那个之前疑似裂缝的区域,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出来了,清晰度惊人!裂缝走向、开度、甚至内部填充物形态都能初步判读出来了!"

沈佳宜清脆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从扬声器里传出,背景音里还能隐约听到无人机旋翼的遥远嗡鸣和山间的风声。

沈知时和林叙的目光同时投向手机屏幕。沈佳宜在那边快速操作着共享屏幕,展示着高精度的、色彩斑斓的三维点云模型和经过渲染后的裂缝细节图,图像之清晰,甚至连岩体的纹理都依稀可辨。

"做得好。主裂缝形态和产状和地质组前期推测的差不多,但东北侧出现了之前没预料到的分支,需要重点分析。"

沈知时冷静地指出,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但眼神锐利,"把模型原始数据和解释成果同步发过来。

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今天计划测多少面积?重点先反演含水率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粘土矿物蚀变信息。"

"正在飞最后一个架次!"沈佳宜语速很快,背景风声加大,"保证完成任务!"

"对了老师,"她补充道,"地基雷达(GB-SAR)那边刚才反馈,说信号受雨后地表湿度影响比预期大,基线校正后精度才达标,但是现在数据流已经稳定了。"

"知道了。严格按照培训的操作规程处理,注意自身安全,设备是次要的。"沈知时叮嘱道,语气不容置疑。

"热红外呢?今天空域申请时间好像快到了吧?"他追问细节。

"啊,热红外传感器今天没带出来......估计按现在的进度,高光谱全部做完至少还要两天时间。"沈佳宜的声音带上一丝歉意。

"行,数据质量优先,不赶时间。无人机任务结束后,你们抓紧时间回驻地整理数据,写初步分析报告。"沈知时利落地结束了通话。

视频挂断,堂屋重新陷入安静,只有电脑风扇轻微的嗡鸣。沈知时看向林叙:"裂缝的高清模型和解释数据待会儿同步发到你平板。结合地质组的钻孔和物探资料看,和推测的深层滑移面空间展布有关联,需要综合研判。"

林叙看着手机屏幕暗下去,轻轻"嗯"了一声。他看着沈知时熟练地操作电脑,接收文件、解压、分类归档,再一键共享到他的平板上,整个过程高效得令人叹服。

这种高效、默契、目标一致、并肩作战的感觉,像一股温润而有力的暖流,悄然冲刷着林叙心防上最后那些顽固的冰碴。专业领域是他们最熟悉、也最能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的堡垒,而此刻,沈知时正毫无保留地、自然而然地将他重新纳入这座堡垒最核心的指挥层,信任地与他共享着一切信息和决策。

讨论在详实的数据和复杂的图纸间继续深入。

沈知时随后提出了一个关于利用无人机搭载小型高精度冲击设备进行局部岩体声波测试(通过弹性波速反演岩体完整性和松动圈范围)的大胆设想,以补充对深层滑移面形态和稳定性的间接判断。

林叙起初下意识地皱眉,觉得方案风险偏高、野外精度控制难度大,但听着沈知时条理清晰地分析各种潜在问题和预设的多种安全冗余方案、应急预案,他镜片后的目光渐渐亮了起来,最后竟不易察觉地微微点了一下头,低声认可道:"......思路可以尝试。冲击能量分级控制和接收传感器阵列的优化布置是关键,需要精细设计。"

沈知时精准地捕捉到那细微的点头和镜片后一闪而过的赞赏光芒,嘴角似乎极其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快得让人以为是光影造成的错觉。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再次拿起林叙手边又喝空了的水杯,起身去续水,用行动替代了任何可能破坏此刻氛围的语言。

时间在专注的交流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光线渐渐染上温暖的橘色,如同泼洒的橙汁。沈知时的手机再次响起预设的日程提示音。

他看了一眼时间,对林叙说:"我有个线上的跨校课题组会,大约半小时。"

他快速而有序地收拾了一下书桌,腾出整洁的空间,连接好耳机和外置麦克风,然后点开了视频会议软件。屏幕上瞬间弹出几个格子,里面是几张年轻学生的面孔和另一位合作导师的身影。

"沈老师。"

"张老师。"

"嗯。"沈知时应了一声,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沉冷和平静,但仔细听似乎比平时少了几分拒人千里的疏离感,"直接开始吧。李学鹤,从你开始,上周让你修改的考虑流变效应的有限元模型收敛性问题解决了没有?边界条件怎么优化的?"

会议开始了。沈知时向后靠在椅背上,手指间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黑色的签字笔,眼神锐利地盯着屏幕上的共享报表,听着学生的汇报,不时言简意赅地打断,抛出尖锐而精准的问题:"这个边界条件设置忽略了施工期温度应力场的耦合效应,理由?"

"你选用的这个岩体本构模型参数引自哪篇文献?验证过其在该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吗?"

"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趋势对不上,重新核查一下参数敏感性和单元划分密度。"

他的点评一如既往地犀利,不留情面,甚至有些毒舌,但每个问题都逻辑严密,直指要害,容不得半点含糊。

林叙靠在床头,目光从腿上的平板图纸移开,静静地、近乎旁观地"听着"这场与他无关却又息息相关的组会。

他看着沈知时在属于他的专业领域里挥斥方遒、掌控全局的样子,看着他因学生一个显而易见的低级错误而蹙起的严厉眉峰,也看着他偶尔在某个学生提出一个略显稚嫩却充满闪光点的想法时,眼中飞快掠过的、那一丝几乎难以捕捉的肯定光芒。

这种感觉很奇妙。

仿佛又撕开了沈知时一层外衣——不再是那个沉默隐忍的守护者,也不是那个情绪失控的脆弱者,而是看到了他作为学者、作为导师最本真和最耀眼的一面——严谨、苛刻、追求极致,有着对知识和真理近乎执拗的纯粹热情与责任感。

林叙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平板电脑光滑冰冷的金属边缘,心底某个坚硬的角落,悄然滋生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是认同?是欣赏?或者说,是看到了另一种形式的、更令人心折的"强大"。

组会结束,沈知时摘下耳机,抬手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眉心,脸上带着一丝处理完大量琐碎事务后的倦色。

他转过头,却发现林叙正看着他,目光不再是之前的复杂审视、闪躲或单纯的探究,而是一种沉静的、带着一丝前所未有温度的专注。

"吵到你了?"沈知时问,声音里还残留着一点会议带来的紧绷和沙哑。

林叙摇了摇头,目光落回自己手中的平板,屏幕上还显示着他们下午反复讨论的节点应力云图。

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才低声开口,声音在黄昏渐深的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你那个叫李学鹤的学生......关于考虑岩体流变效应与本构模型耦合温度场影响的切入点,想法不错,虽然不成熟。"

沈知时微微一怔,显然没料到林叙会主动关注并评价他组会上学生的具体工作。

他看着林叙低垂的、被长长睫毛遮住的侧脸和那专注于屏幕上复杂线条的眼神,片刻后,嘴角那抹极其细微的、真实的弧度似乎又隐约浮现了一下。

"嗯,概念是有点意思,但实验设计和方法漏洞百出,距离实际应用还差得远。"他淡淡地回应道,语气是他一贯的严苛和不轻易满足,但目光却落在林叙身上,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微暖的温度。

夕阳的最后一点余晖,挣扎着穿透窗棂,温柔地笼罩着整个堂屋。图纸铺展,屏幕微亮,空气中弥漫着尚未散尽的、清冽的茶香和一种全新的、由专业上的高度默契与精神层面的无声理解所共同构筑的宁静与和谐。

壁垒的消融,不仅在风雨相依的脆弱时刻,更在这共同面对挑战、思维碰撞、彼此认可的寻常黄昏里,悄然完成,坚冰化为春水。

就在这时,林叙放在枕边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显示"陈工"来电。

林叙拿起手机,几乎是下意识地抬眼看了下沈知时。

沈知时立刻会意,极其自然地将书桌前的椅子往自己床边方向挪了近半米,形成一个更私密的空间,示意自己不会干扰通话,同时顺手拿起自己的水杯喝了一口,目光重新落回屏幕上未关闭的组会资料,仿佛只是换了个更舒服的位置继续工作,姿态放松却带着无形的尊重。

林叙接通电话,按了免提键。陈工那熟悉的大嗓门立刻在安静的堂屋里响起,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中气十足:

"林博士!您感觉怎么样?腿好点没?没打扰您休息吧?"

"好多了,陈工。刚好要和您同步一下进展。"林叙的声音瞬间切换回工作状态特有的冷静清晰,虽然依旧带着伤后的微哑,却有着不容置疑的沉稳与掌控力,"加固方案调整的初步设计稿,沈研究员应该已经发到您邮箱了。"

他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靠坐的姿势,以便气息更顺畅。沈知时几乎是同时,极其自然地伸出手,将他身后因为动作而稍稍滑落的软枕往上提了提,重新垫在他的腰后,动作轻柔而稳妥,仿佛这只是对话间一个无意识的插曲。

林叙的身体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没有抗拒,甚至没有侧头去看,只是对着手机继续道,语气平稳:"收到了就好。北坡新发现的裂缝和深层滑移面的初步解释数据也一并附上了。"

"收到了收到了!刚粗看了一遍!"陈工的声音透着技术人员的兴奋和作为现场负责人的凝重,"你们这效率真是没得说!这碳纤维板(CFRP)加固关键节点的思路太及时了!就是这施工难度......啧,精准钻孔、定向布板、高压真空压浆,还得保证多层FRP包裹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对我们工人的技术和现有装备都是不小的考验啊!"

"是的,难点和风险主要集中在特殊工艺的质量控制和高空作业的安全保障上。但一旦成功,效果和长期可靠性也是显著的。"林叙的目光扫过摊开在腿上的平板屏幕,上面正是他们下午反复推敲优化的节点加强区详图,"这个优化方案我们初步数值模拟下来,比原方案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和预期服役年限提升显著。"

"明白!林博士您放心,安全是红线,质量是生命线!这块我亲自带队盯!"陈工语气坚决,给出了承诺。

出了林叙这事,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

"另外,地基雷达(GB-SAR)的连续监测数据流今天也基本稳定了,后续会接入预警系统,用于最高风险区的实时形变监控,比单纯靠人工巡查靠谱得多!"

"嗯,多源监测数据的融合分析和自动预警阈值设定是关键。"林叙接口道,思维紧密衔接,"昨天讨论的补充性局部声波测试方案,现场技术条件和设备支持能到位吗?"

"可以的!仪器已经协调好了,操作工程师明天上午就能到现场!"陈工回答得干脆利落。

"好的,那就在风险完全可控的前提下,尽快安排小范围现场试验。获取深层岩体的原位波速分布,对最终确认滑移面精细形态和量化稳定性评估至关重要。"

"试验的具体方案细节和现场配合要求,"他非常自然地将执行层面的协调工作指向了沈知时及其团队,语气里是对其专业能力和团队执行力的绝对信任,"让现场负责人直接和小棠他们对接,他们已经制定了完整的试验大纲和安全预案。"

"没问题!沈工那边已经跟我们技术员对接上了,方案讨论得热火朝天呢!"陈工笑道,随即语气转为一丝为难,"林博士,就是这方案一调整,后续的预算和工期......"

"预算增补和工期调整的初步评估报告,我明天上午十点前会准时发到您和项目组的邮箱。必要的程序我已经同步沟通过了。"

林叙的声音没有任何犹豫,带着一种沉静的、令人安心的笃定,"基于新发现的地质隐患和加固等级的必要提升,所有的费用追加都会附上详细的测算依据和规范条款。工期方面,关键路径上的节点需要重新排布,优先集中资源保障北坡关键区加固和深层排水工程施工,其他非关键区域的工序可以适当延后或采用更优化的流水作业。具体调整方案和影响分析,报告里会一并详细说明。"

"好!太好了!林博士,有您这句话和这份报告,我心里这块大石头就落地了!"陈工的声音明显松了一口气,充满了信任,"那您先好好休息!保重身体!"

"好的,辛苦您了,现场多费心。"林叙结束了通话。

堂屋里重新恢复了宁静。

手机屏幕暗了下去,林叙将手机放到一边,身体微微向后,靠进被沈知时调整得恰到好处的柔软靠枕里,几不可闻地轻轻呼出一口气。

连续高强度的工作思考和通话,让他略显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疲惫红晕,但眼神却依旧清亮。

沈知时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站起身。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林叙床边,目光扫过那只又空了的玻璃杯,自然地拿起,走向门口的小水壶,重新续满温度适宜的温水,然后轻轻放回林叙触手可及的床头柜上。

动作依旧沉默而流畅,带着一种无需言表的支持与关照。

林叙的目光追随着他的动作,直到那只冒着细微热气的杯子被稳稳放回原处。他看着杯中微微晃动的水面,沉默了几秒,然后极其轻微地、几乎微不可查地,朝着沈知时的方向点了一下头。

没有言语,甚至没有对视,但这个细微的动作里蕴含的谢意和一种心照不宣的、全然的认可,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分量。

沈知时接收到了这个清晰的信号。

他没有用语言回应,只是转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暮色渐沉、染上黛蓝色的松林。

窗台上,那只彩色的风车在傍晚最后一丝微弱的穿堂风中,又极其缓慢地转动了一下,像一个温柔的句点。

壁垒的消融,不仅在风雨相依的脆弱时刻,更在这共同面对挑战、彼此信任支撑的每一个寻常日常里,无声而坚定地完成。

图纸、数据、电话会议……这些看似冰冷专业的符号,此刻却成了连接两颗心的、最温暖而坚实的桥梁。林叙心湖的坚冰,在沈知时一次次递来的温水、精妙绝伦的方案、默契无间的配合和那沉默却有力的支持中,终于彻底化为了潺潺春水,向着一个明确而温暖的全新方向,奔涌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