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盛夏到深秋 > 第53章 故土新界

从盛夏到深秋 第53章 故土新界

作者:荒渡Dust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8:07:09 来源:文学城

飞机伴随着一阵沉闷的轰鸣,轮胎与跑道接触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机身微微震颤,最终缓缓停稳在华东某枢纽机场。

舱门打开,一股湿润而微凉的空气瞬间涌入,带着江南初冬特有的、若有似无的潮意和清冷,扑面而来,像一张无形而细密的网,将风尘仆仆的旅人轻轻包裹。

沈知时随着人流站在舷梯上,脚步不自觉地顿了一顿。他微微仰头,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肺叶间仿佛还残留着波士顿干燥清冽、带着大西洋自由不羁因子的空气,此刻却被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故土气息温柔而坚定地取代、融合。

那是一种复杂的味道,混杂着泥土的微腥、植物清冷的呼吸,以及城市边缘工业区隐约传来的、属于快速发展时代的特殊气息。

他的呼吸节奏,在这片深沉的土地脉动里,不着痕迹地调整了一下频率,试图去贴合,或者说,去重新感受这片土地的韵律。

他没有选择直接回到那个位于京市的、承载了太多期待与压力的家,也没有立刻前往国家遥感研究院的驻地报到。

只是拖着那个陪伴他远渡重洋、边角已有些许磨损的黑色行李箱,步履坚定地径直转乘了下一班高铁,奔赴他为自己亲手选定的新坐标——位于江浙沪核心区域、以创新活力与数字经济闻名的H市。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亦非意气用事。在回国前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他已通过一系列严格而复杂、有时甚至堪称煎熬的评审与内部流程,悄然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变动。

他以“高级访问研究员”的身份,从那个象征着权威与传统的国家级研究殿堂,借调至新生而充满野性的“之江智能感知与空间信息创新研究院”(简称之江研究院)。

这并非简单的岗位调动,更像是一次备受瞩目的、“国家队”与“地方尖兵”的强强联合尝试。

之江研究院背靠地方顶尖高校和雄厚的产业资本,聚焦于遥感、人工智能与城市科学的前沿交叉应用,风格锐意进取,机制灵活,充满了一种打破常规的活力。

而国家研究院则意在输出核心技术与高端人才进行深度赋能,共同探索国家级战略力量与地方创新平台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沈知时凭借在MIT参与复杂国际合作项目取得的耀眼成果,以及在原单位积累的扎实业绩和良好口碑,顺理成章地成为首批被选派的骨干之一,肩负起牵头组建并主持“城市空间智能感知与模拟联合实验室”的重任。

这既是事业上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新台阶,更是他处心积虑为自己选择的、一个远离原生家庭物理和心理双重压力的“缓冲区”。

一小时的高铁距离,恰到好处——既不至于遥远到被诟病为逃避,又足以在他与锡市那个家之间,构筑起一道必要的、可供喘息的心理屏障。

当这个消息通过越洋电话,最终传回京市的家中时,听筒那端父母的声音,起初确实流淌着一种符合他们身份与期待的、矜持的“满意”。

“嗯,知时,这个调动安排得不错。”

父亲沈明远的声音通过电流传来,隔着太平洋,依旧沉稳有力,带着惯有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仿佛在宣读一份经过深思熟虑的评估报告,“之江研究院是省重点布局的新型研发平台,资源集中,政策支持力度大。这说明部里和院里对你很重视,是把你放在关键位置上历练。要珍惜机会,做出成绩,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在他那如同精密棋盘的思维里,这属于体制内可控的、且有前途的流动,物理距离的适度拉近,反而更便于他日后“关注”和“引导”儿子的发展轨迹。

母亲周雅茹的声音则带着事业女性特有的干练与不容置疑的利落,语速稍快,如同她处理公务时的节奏:“H市很好!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活力强,发展潜力巨大。离家也近,往来方便。知时,这说明你的能力和价值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好好干,在新的平台上要展现出更强的领导力和大局观。”

然而,这“满意”的基调尚未持续多久,一丝不易察觉的掌控欲和那份始终萦绕心头的遗憾便悄然流露出来,像水底的暗礁,悄然浮出水面,“就是有一点,你说你当初要是没执意去美国那一年,现在在京市院里的根基肯定打得更稳,说不定级别也提了。现在去H市,虽然是高配过去,但总归是新的起点,有些经营已久的关系人脉又得重新搭建……时间成本不小啊。美国再好,终究是别人的地盘,耽误的还是你自己在国内发展的黄金时间。”

沈知时握着电话,指尖清晰地感受着冰凉的金属外壳传来的触感,仿佛那冷意能让他保持清醒。

他心下清明如镜,父母的这份“满意”,本质是建立在这个调动依然被牢牢框定在他们所认可的“优秀路径”之内——平台够高、仍在体制的主流轨道之上、并且离家更近。

而MIT的那一年经历,在他们精于算计得失的眼中,始终是一笔投入产出比不高的“弯路”,它耽误了在国内体系内积累核心资本(人脉、级别、以及他们最看重的婚姻)的宝贵时间。

他们此刻的“满意”,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棋手,看到一枚暂时游离的棋子,又以另一种他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回到了他可感知和操控的棋盘范围之内。

他没有反驳,亦无情绪波动,只是用专业而冷静的语调,简要概述了新工作将面临的挑战与潜在的重大意义,巧妙地将话题牢牢锁定在纯粹的工作领域。

父母的评判于他而言,早已逐渐褪色为一种熟悉的背景白噪音,他学会了精准地屏蔽其中的核心干扰,只提取必要的信息,如同在嘈杂环境中过滤出有用的信号。

在H市,他行动迅速,很快租下了之江研究院附近一套高层公寓。

房子视野极佳,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城市新兴区域的天际线,白日里玻璃幕墙反射着天光,夜晚则是一片璀璨的灯海。

室内风格是极简的现代主义,线条干净利落,色调以灰、白、原木为主,没有多余的装饰,一如他此刻希望保持的心境——清明、专注、不受干扰。

联合实验室的组建工作千头万绪,从人员招聘、设备采购到研究方向确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他倾注心血。

他几乎是立刻全身心投入其中,带领着初步搭建的、尚显稚嫩的团队日夜奋战,常常是整层楼最后熄灭的那盏灯。

这份高强度却又充满高自主性的工作,成了他抵御外界一切干扰的坚实堡垒,也是他向自己、或许也是向远在京市的父母证明自身选择的无声战场。

极致的忙碌,身体的疲惫,反而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和切实创造价值的充实感。

他像一株终于被移栽到更广阔天地的植物,努力伸展根系,汲取养分,迎接风雨。

然而,这短暂而珍贵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安顿下来不到两周,母亲周雅茹的电话便如期而至,精准得如同设定好的程序,打破了H市夜晚的宁静。

她的声音透过听筒,带着事业女性特有的高效和那种不容置疑的深切关切,切入主题干脆利落,毫无拖泥带水。

“知时,在H市一切都安顿好了吧?租的房子具体位置在哪一区?环境怎么样?社区安全性和生活便利性都达标吗?”她的问题如同项目审查清单,一条接一条,逻辑严密,不带丝毫冗余的感**彩。

沈知时依言点开了视频通话。镜头里,他身后的公寓整洁得近乎样板间。

他移动手机,镜头平稳地扫过客厅、开放式厨房以及书房的主要功能区,画面稳定,没有多余的晃动。

“嗯,看着硬件设施还行,算是符合基本标准吧。”周雅茹的点评快速而冷静,带着职业经理人审视项目般的目光,隔着屏幕仿佛都能感受到她微微蹙起的眉头,“不过,这格局和整体氛围还是太简单了,甚至有些冰冷,缺乏生活气息和应有的格调。一个人住这么大的空间,利用率太低,显得空荡荡的,不像个家。”

她的评价标准里,似乎永远包含着“格调”、“利用率”和“像不像个家”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

她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理所当然,仿佛在宣布一项早已深思熟虑、不容置疑的既定决策:“既然工作已经确定在H市稳定发展了,就没必要再在外面租房子,既浪费钱也不够体面。”

”家里在‘云栖苑’有一套房子的,钥匙一直在我这里保管着。是精装交付的大平层,用的都是国际一线品牌的配置,物业是顶级服务商,安保和私密性都是一流水平。地理位置就在你们研究院和市中心之间,交通极其便利,而且那个区域是政府规划的未来核心发展区,潜力无限。”

她稍作停顿,语气加重,带着明确的指令意味,如同下达工作指令:“你今天或者最晚明天就搬过去住。那边才是你该住的地方,才符合你的身份和层次,也方便以后……各方面的社交和发展需要。”

她巧妙而熟练地省略了“找对象”、“建立圈层”等直白字眼,但其中蕴含的暗示已如同无声的惊雷,在沈知时耳边炸响。

沈知时看着手机屏幕上母亲那张保养得宜、神情笃定、连每一根发丝都打理得一丝不苟的脸,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根深蒂固、无孔不入的掌控欲——仿佛他即使远在H市,连选择住在哪里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权利,都必须严格符合他们制定的标准和人生规划。

那套“云栖苑”的房子,不仅仅是一处居所,更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等待着他按照既定的剧本登台演出。

他沉默了两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手机边缘,随即直接回复,声音清晰、冷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边界感,如同在谈判桌上陈述最终条款:

“妈,谢谢你们为我在H市的考虑和安排。但是,我目前租住的公寓离单位步行只需要十分钟,环境安全安静,生活便利,完全满足我现阶段工作生活的所有需求。租约我已经签好,并且支付了租金,我在这里住得很习惯,也很适应。”

他刻意停顿,将界限划分得清清楚楚,如同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分明的国境线:“‘云栖苑’的房子,是你们的资产,你们可以自用、出租或者进行其他任何处置,都可以。但现阶段,我选择住在自己租的地方。”

最后,他再次强调,并留有余地,试图将可能燃起的战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我的决定,请你们尊重我的选择。当然,如果你们来H市,无论是想去‘云栖苑’看看,还是来我这里坐坐,我都欢迎。”

他再次明确区分:那是“你们的房子”,而这里是“我的地方”。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电话那头出现了短暂的、几乎是凝滞的沉默。周雅茹显然完全没有料到儿子会如此直接、清晰且坚决地拒绝这份她认为的“莫大好意”和“理所当然的安排”。

这在她精心规划的人生蓝图里,是一个意外的、不和谐的杂音。

她的语气中瞬间带上了一丝难以掩饰的错愕和强压下去的不满,音调不自觉地提高了些许:“沈知时,你这是什么话?‘云栖苑’那套房子,那个地段、那种品质、那样的配套,都是顶级的!放着这么好的房子不住,跑去租一个冷冰冰的公寓?这不是浪费资源吗?而且,住在‘云栖苑’,对你未来建立高端圈层、拓展人脉、甚至是……都有莫大的好处!妈是过来人,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还能害你不成?”

她试图用“资源优化”、“长远眼光”以及过来人的经验来施加压力,语气愈发急切,带着一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焦虑。

“我理解你们的考量和出发点,妈。”沈知时的语气依旧平稳,却像筑起了一堵看不见却无比坚实的墙,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但我认为,现阶段,我自主选择的住处更符合我实际的工作强度和生活节奏。至于您说的‘资源’和‘圈层’,”他微微加重了这两个词,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我会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工作成果和真诚的交流去自然建立,而不是依赖一套房子。搬家的事情,就不必再提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他果断地、不留任何商量余地地结束了这个话题,如同关上了一扇门。

这第一次关于物理空间的直接交锋,沈知时以从未有过的清晰态度和坚定立场,勉强守住了自己的选择,捍卫了这片小小的、属于自我的领地。

但他心下明了,以母亲的性格和行事作风,绝不会如此轻易地放弃对“云栖苑”那套房产所象征的控制权的坚持。

这仅仅是漫长拉锯战的一个开始,是试探性的第一轮交锋。真正的风暴,或许还在后面。

工作的压力随着项目进入关键期而陡然倍增。各种技术难题、协调会议、进度报告像潮水般涌来,几乎吞噬了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而父母试图见缝插针安排的周末“家庭日”以及各类名目的社交活动(实质是变相的高端相亲),被他以“封闭研发”、“紧急技术评审”、“与合作方深度研讨”等真实存在且不容置疑的工作理由,一次次坚定而礼貌地挡在了门外。

他像一只警惕的守卫,牢牢守护着自己来之不易的独立空间和时间,不敢有丝毫松懈。

然而,矛盾终究在爷爷八十大寿前夕积累、升级,最终爆发为一场无法回避的正面冲突。

“沈知时!”周雅茹的电话再次来袭,这一次,声音里带着不容置喙的、几乎是命令的口吻,失去了往日刻意维持的从容,“爷爷的八十大寿,是沈家今年的头等大事!你必须提前两天回来!寿宴安排在老家的祠堂举办,规格很高,省里市里一些退下来的老领导、你爸的重要同事和合作伙伴都会到场。你是沈家的长孙,是门面!必须全程在场,负责接待和陪同!这不仅关乎孝道,更关乎你爸和整个沈家的体面!你必须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她熟练地将传统的“孝道”与现实的“政治体面”牢牢绑定在一起,试图施加巨大的、令人难以抗拒的道德和现实压力,仿佛一座无形的大山,朝着沈知时压下来。

沈知时盯着电脑屏幕上另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代码像纠缠的藤蔓,让他心神俱疲。他尽量保持语气沉稳,但内里已然是不容商量的决心:“妈,爷爷的寿宴我一定会准时出席,会亲自向爷爷送上我的祝福。”他试图将话题限定在“祝福”本身。

“光是准时出席怎么够?你必须提前回来!熟悉流程,见见长辈!寿宴之后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你张伯伯他们……”周雅茹立刻抓住话头,语速飞快,试图塞入后续早已安排好的、心照不宣的行程。

“寿宴结束当晚,我必须返回H市。”沈知时果断打断,封死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缝隙,语气斩钉截铁,“项目的验收节点是死的,关系到后续数亿的政府订单和整个团队年底的考核评级,没有任何弹性空间。几百人几个月的努力和心血,不能在我这里耽误哪怕一天。”他抬出了工作的集体责任和重大的利害关系,试图用更大的“大局”来对抗家庭的“大局”,用国家项目的“重”来平衡家族体面的“轻”。

“工作工作!又是工作!”父亲沈明远的声音猛地插了进来,显然一直在旁听,怒火瞬间被点燃,声音透过听筒变得尖利而充满压迫感,像一把淬火的刀,“沈知时!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翅膀硬了?啊?眼里还有没有这个家?还有没有长辈?跑去美国任性了一年,耽误了多少正事!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了,离得也近了,还是只顾着你那点所谓的‘事业’!爷爷能有几次八十大寿?这种场合,是你该谈工作的时候吗?!你张伯伯家的女儿特意从国外飞回来,人家姑娘的家世、教养、学历哪一点配不上你?趁着这个机会正好……”

“爸!”沈知时的声音陡然拔高,打断了父亲连珠炮似的诘问和安排,那里面带着压抑已久的怒气和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像绷紧到极致的弓弦终于松开,“我回去,是专程为了给爷爷贺寿!不是去参加任何形式的相亲,也不是去进行所谓的社交拓展!我的个人问题,”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强调,每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间挤出来,带着冰冷的硬度,“不需要,也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安排!请你们,立刻停止这种计划!如果寿宴期间有任何与此无关的、让我感到不适的安排——我相信爷爷会站在我这边,您觉得呢?”

他深吸了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积蓄足够的力量来掷出那句盘旋在他心头多年、却从未宣之于口、足以掀翻亲情桌案的话。那句他以为会永远埋藏在心底的、带着绝望和反抗的宣言,终于冲破了理智的枷锁,脱口而出。

“——在我选择硕博连读,把自己完全交给实验室和数据的时候,您和妈就应该明白了,你们其实……已经没有‘儿子’了。你们的儿子,早就上交给国家了。”

电话那头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仿佛连电流声都消失了,时间凝固在这一刻。

沈明远和周雅茹两人显然被这枚突如其来的、直刺心脏的“炸弹”震得一时失去了反应能力,只剩下沉重而压抑的呼吸声,透过听筒微弱地传来,揭示着电话那端惊涛骇浪般的内心。

沈知时能清晰地想象到电话那端父母错愕、震惊,甚至可能带着一丝受伤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趁着自己这股罕见的、近乎残忍的勇气尚未消退,继续清晰地亮出底线,将谈判的筹码推到极致:“那么为了确保项目的绝对进度不受任何影响,我可能只能在寿宴的核心流程结束后立刻动身返回H市,甚至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审慎评估我的停留时间,不排除提前离场的可能。”

他第一次,将“可能压缩行程甚至提前离场”作为捍卫个人自主权的终极武器,直指父母最看重、最赖以维持的“体面”核心。他知道,这无异于在他们的雷区上点火。

电话那头是更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死寂,仿佛连空气都被彻底抽干,只剩下真空般的沉默。

几秒钟后,传来周雅茹失控般的急促喘息声,紧接着是父亲沈明远低沉如雷、压抑着滔天怒火、仿佛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吼声,那声音通过听筒震得沈知时耳膜嗡嗡作响:“沈知时!你放肆!混账东西!爷爷的寿宴,你必须给我规规矩矩、完完整整地参加!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但你给我记住你的身份!记住你姓什么!”

话音未落,电话被那边狠狠地砸断,忙音急促地响起,像一把钝刀,割断了最后一丝连接的线。

沈知时缓缓放下手机,手臂竟有些微微发颤。他摊开手掌,发现自己的掌心竟然残留着一层微凉的薄汗,在灯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撞击着,带来一阵阵沉闷的回响,如同战鼓擂动。

巨大的疲惫感如潮水般顷刻间涌上,席卷了四肢百骸,几乎要将他淹没。

但与此同时,一种奇异的、带着撕裂般痛楚感的自由,也随之从心底最深处升腾起来,像破土而出的幼芽,脆弱,却蕴含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他知道,他刚刚亲手触碰甚至猛烈撞击了那张由“孝道”、“家族责任”和“体面”精心构筑的、看似坚不可摧的高压电网。

与父母争夺人生控制权的这场无声战争,已经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刺刀见红的白热化阶段。再无退路。他站在了自己选择的战场上,无论前方是荆棘还是深渊,都必须独自走下去。

寿宴冲突后的第二天傍晚,沈知时带着一身被实验室高强度工作榨取后的疲惫,回到了寂静无声的公寓。

屋内没有开灯,窗外城市的霓虹渐次亮起,五彩斑斓的光影透过落地窗,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模糊而流动的色块,映照着他略显苍白、写满倦意的脸。

他将自己深深陷进沙发里,仿佛想要被这柔软的包裹所吞噬,暂时逃离现实的一切。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忽然在昏暗中亮起,幽幽的冷光在寂静里格外显眼,显示着“姐姐周知微”的视频通话请求。

他揉了揉发胀刺痛的眉心,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借此动作凝聚起一些力气,才按下了接听键。

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姐姐周知微那张温和秀气、却此刻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忧虑的脸庞。

她的背景是她在京市家中温暖的书房,与沈知时这边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知时,”她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轻轻的,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还好吗?你爸昨天回来脸色铁青,关在书房半天没出来,你妈眼睛红红的,一晚上没睡好。家里低气压得厉害。你又跟他们……吵了?是因为爷爷寿宴的事?”

沈知时疲惫地闭上眼,又睁开,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无奈而苦涩的弧度,声音有些沙哑:“嗯。他们打算在寿宴后安排相亲,我明确拒绝了,并且告诉他们如果坚持,我可能没办法在老家停留太久。”他省略了那句最伤人的“上交国家”的话,但那话语里的决绝,想必姐姐也能感受到。

周知微轻轻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充满了了然和心疼,仿佛早已预料到这场冲突的不可避免。

“我猜到了。你妈今天上午跟我打了快一个小时的电话,情绪激动,哭诉了半天,说你翅膀硬了,完全不听话了,眼里根本没这个家了,他们为你操碎了心你不领情……”她顿了顿,下意识地压低了些声音,仿佛怕被隔壁房间的父母听去,“然后,”她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她让我来劝劝你,说这次给你物色的姑娘真的‘特别好’,是省里王厅长的独生女,刚留学回来,现在在省发改委工作,家世、学历、样貌据说都是一等一的。你妈的意思是,趁着爷爷大寿这么好的机会,两家大人都在场,让你们年轻人‘自然’地认识一下,是多好的缘分……她还说,只要你肯点头见一面,王厅长那边也表示很乐意,这对你以后在省里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姐姐复述这些话时,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无奈和淡淡的嘲讽,显然她内心对父母这种将子女婚姻与仕途前景**绑定的做法并不认同,甚至感到悲哀。

沈知时只觉得一股熟悉的烦躁和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像黏稠的沼泽,要将他拖拽下去。声音不自觉地冷了下来,带着防御性的尖锐:“又是这样。又是王家的又是张家的,难道我的价值在他们眼里,永远是需要用一场‘合适’的婚姻去兑换仕途的筹码吗?王厅长的女儿?呵,光是听听这个头衔就让人觉得窒息。姐,我不是货物,不是他们用来进行利益交换的筹码。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我的理想,我的事业,我想要的生活!”

“我知道,我知道。”周知微连忙柔声安抚,语气里充满了心疼和理解,像温暖的泉水,试图抚平弟弟激动的情绪。

“我根本没答应你妈来劝你。我打这个电话,是想告诉你,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但也尽量不要把话说得太绝,毕竟还是伤了和气,他们……终究是爸妈。”她试图在理解弟弟和维系亲情之间寻找一个艰难的平衡点。

她试着更理性地分析,试图让弟弟更深入地理解父母行为背后复杂的逻辑,而非单纯地陷入情绪的对抗:“爸妈……尤其是你爸你妈,他们那种根深蒂固的焦虑和控制欲,你又不是不知道。”

”他们总是坚信他们给你铺好的就是最稳妥、最光鲜的路,你不走,就是不懂事、不孝顺、不理解他们的苦心,是在走弯路,是在浪费他们为你精心规划的人生。”

“你也知道,老家那些亲戚们,平时没事就爱闲言碎语,说什么沈家这么优秀的儿子,三十多了还不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眼光太高……他那么好面子的人,怎么受得了?面子上下不来,心里憋着火,她就更着急了,手段也就更……直接,更不管不顾了。”

“还有,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几十年,习惯了各种资源的整合与交换,思维模式已经固定了。他自然也看重这些‘强强联合’的门面功夫,觉得这才是最有效率、最稳妥的上升方式,是为你铺路的最快捷径。”

姐姐的分析冷静而一针见血,轻轻道破了父母行为背后复杂的动机——那份深沉却因过度干预而扭曲的爱、无法摆脱的控制欲、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以及那种浸入骨髓的“资源交换”逻辑。

她试图帮弟弟看清,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听话”与“控制”的对抗,更是两种价值观、两种人生路径的激烈碰撞。

“面子?资源?”沈知时苦笑了一下,那笑容里浸满了深深的疲惫和一丝无法言说的悲哀,仿佛承载了过多重量的舟楫,“我的人生,我的幸福,难道就只是为了维护他们的面子和进行所谓的资源交换而存在的吗?我在MIT拼死拼活,在研究院没日没夜,不是为了学成归国后,去给他们当一枚精致的联姻棋子的!我有我想攀登的山峰,有我想看到的风景,那可能不是他们定义的‘成功’,但那是我想要的!”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执拗的、不肯妥协的倔强。

“我明白的。”周知微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充满了支持的力量,像黑暗中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知时,你做得没错。坚持你自己的选择,过你自己想要的生活,追寻你自己认定的价值,这比什么都重要。你还年轻,有能力,有资本去闯荡,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可能性。”

“姐姐打这个电话,只是想让你更清楚地知道他们现在的想法和压力究竟来自哪里,不是让你妥协退让。了解对手,才能更好地应对,不是吗?”她试图用轻松一点的口吻化解沉重的气氛,“爷爷的寿宴,该去还是去,心意尽到就好,别让自己留下遗憾。爷爷是疼你的。”

“至于相亲,”她语气转为坚决,“不想见就坚决不见,态度明确一点,不留模糊地带。你爸妈那边……”她沉吟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辞.

“我会尽量帮你挡着点,多安抚一下我姑的情绪。但你要有心理准备,他们尤其是我姑,绝不会轻易罢休的,特别是这次还牵扯到王厅长这种级别,他们更觉得是‘千载难逢’、不容错失的机会。后面的麻烦,恐怕不会少,各种软硬兼施,你要扛住了。”

听到姐姐这番毫无保留的理解、支持和充满智慧的分析,沈知时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了一些,一股温暖的涓流悄然涌过心间,冲淡了弥漫在胸腔里的疲惫和寒意。“谢谢你,姐。”他低声说,语气里带着真实的、毫不掩饰的感激。在这个家里,姐姐是唯一能让他感到理解和温暖的存在了。

“谢什么,傻弟弟,你是我弟啊。”周知微在屏幕那头笑了笑,笑容温暖而真诚,驱散了她脸上之前的忧虑,“照顾好自己,别太拼命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H市那边一切都还习惯吗?工作压力是不是特别大?我看你脸色不太好。”她的关心细致而具体,落在了最实际的地方。

姐弟俩又聊了些日常琐碎和工作上的趣事,周知微没有过多追问他在H市生活的具体细节,没有审视,没有评判,只是给予最纯粹的关心和毫无保留的精神支持。

这短暂的通话,像寒冷冬夜里的一杯热茶,温暖了沈知时孤军奋战的心。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挑战不会减少,但至少,他不是完全孤独的。

挂断视频,房间再次陷入寂静。窗外的霓虹依旧闪烁,映照着这座他选择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沈知时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如同一条光的纽带,延伸向未知的远方。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胸腔里那份混杂着疲惫、决心、一丝获得理解的慰藉,以及面对未来不可知挑战的沉重。他知道,在这片故土的新界上,他必须独自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无论多么艰难。

来吧,痛苦要开始了,他们也要重逢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故土新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