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心安处 > 第143章 第 143 章

此心安处 第143章 第 143 章

作者:很饿大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3:47:54 来源:文学城

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几盒薄薄的小卡片,说不定就能改变慈幼局孩子们的一生,用这理论去说服林县令,陆岑川的目的果然顺利达成。后面再说教习农人,与杨桥相互印证的事,就也不出意料的获得了准许。

在林县令治下,又是陆岑川出的主意,那首先受益的慈幼局,当然是本县的慈幼局,而所选的农人们,自然是出自青树村。

卫里正接到这消息的时候,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自家村子因有陆岑川,各种好事屡屡都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忧的是,好处这人是给争取来了,但后面的事,她就完全不管了呀!

“玲子啊……”

里正心中痛并快乐着,费了半天劲儿才从陆岑川冲击十足的消息里回过神来,难以置信到,

“不是叔不信你,可是……”

认字这事儿,连个教书先生都没有,光凭自己这半桶水,真能行?

儿子他都没教过,还是费劲儿巴拉的送去读了两年私塾,才能认字呢!

陆岑川虽然对识字卡有些信心,也已经跟瑞王预想过其中细节,跟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却不大包大揽,只到,

“试试看嘛~反正冬天大家也闲啊。”

里正叔哭笑不得,到底舍不得把这将要到嘴的好处吐出去,叫陆岑川仔仔细细的把那识字卡的用法跟教学模式说了。

他听到最后心里已经觉得靠谱,可祖祖辈辈的,从没有人能这样简简单单的读书认字,还是有点儿忐忑,担忧到,

“那怎么能叫他们好好儿学呢?”

教的人有了,教的方法也有了,但人有不同,怎么才能叫大家都学好呢?

陆岑川则根本没考虑过这个。识字卡的初衷是为了给幼儿启蒙,所以才要兼顾趣味,还要简易贴近生活环境等等。现下推广到成年人的实用学习里,已经是很低的门槛了,低成一个坑,还需得怎么才能好好学?哄着求着他们才肯努力用功不成?

“那当然是靠自觉啊。”

一大把年纪了,好赖不分那还要指望谁?她又不是他们爹。

后面那句陆岑川虽然没真的说出口,但嫌弃的意思充分传达了出来,卫里正觉得这小丫头性子愈发促狭,点了她一下叫她别乱占别人便宜。

“谁占谁便宜啊里正叔?”

她才没有那样没出息的儿女呢!

卫里正:“……”

对,儿女还得分爹的家产呢,这么说也是。

又笑着点了陆岑川一下,卫里正把她送出门去,便回了自个儿屋里。

谁也没找,连儿子都没商量,独自闷头想了半晌,把这事该如何安排琢磨了个七七八八,又在心里细细的捋了一遍,想着往后能够越来越好的日子,露出一个憧憬的笑来。

不过陆岑川这回没做个万事不管的甩手掌柜,毕竟相关的一些准备,都得陆岑川亲自参与,才能省了一道道跟人解释的麻烦。

其一就是教具。

除了主角的识字卡,陆岑川还准备配块儿黑板。黑板这东西,常在坊后院儿里便有一块儿,还是托杨大哥给做的。也没特意去寻什么粉笔,只给漆成纯正的黑色,在上面用白色虚线画了几行米字格。

黑板最顶以黑漆写了十个数字,最底有几个小勾,是拿来挂毛笔的,再配上一罐清水,把一张菜牌儿钉在黑板右上角,这就是常在坊的伙计们识字习字的所有工具了,闲暇空余之时,走过路过都能看上两眼,写上几笔。

这回认真拿黑板来做教具,陆岑川预备除了数字之外,再加几个固定的字。譬如上下左右、年月日、金银铜、米尺寸之类,合理分布在周边,把黑板本身的实用性再增强一些。

再有就是场地。

读书认字,是多少土里刨食儿的农人世世代代的心愿,能实现的却没有几个,无外乎一个字,穷。连偏远贫穷如青树村,从前都是有学堂的,然而有学堂没有用啊,请不起先生,就只有渐渐破败,年久失修的份儿。

如今陆岑川带来了这样一个机会,虽说能达到的只是非常基础的程度,但也足够卫里正重视了。所以当说起要特意寻一块地方以作此用,里正二话不说就应承下来,学堂是现成的,虽然破旧一些,大家伙儿动手修修,也能用了。

陆岑川出了里正家便往那个已经荒芜的小学堂走了一趟,这学堂还是在她刚穿过来的时候,注意过一回。

一个小院儿,几间土房,四处枯败杂乱的野草,冬日里萧条零落。墙面也好篱笆也好,都破败得十分磊落,若不是房顶还在,几乎要跟外面的野地融为一体,如果不是特意来看,任谁也不会多瞧上一眼。

唯一的好处大约就是地方够大,来往也方便。

不过这乡村野地的,最不值钱的就是地方,青树村又不大,去哪儿不方便呢?

在里面绕了一圈儿看过具体情况,陆岑川心里有数了,又转回头去找卫里正。

“什么?你要买下来?”

听陆岑川说要把整个学堂并外面的一片无主之地都买下来,自己出钱改建,里正有些不明所以。

场地既然选了学堂,里正就能说动村里人动手,为了能识几个字,为了自家的孩儿们的往后,想来大家不会吝惜那把子力气,并没有要陆岑川特意出钱的必要。

陆岑川却没有解释的意思,这地不但要买,学堂她出钱建,往后还要冠名。

没错,冠名。

这明显不是陆岑川做事的手段,也确实不是陆岑川的想法,是瑞王出了这个主意。

虽然陆岑川也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性子,可实在没往这方面花过心思,不过既然原住民瑞王特意提出来,必然有其用意,就也不着急询问,静待他给出下文。

果然,瑞王慢悠悠的吐出两个字,

“立世。”

失恃失祜,亲族散尽,无官无爵。

桩桩件件的,对陆岑川简直不利透顶,她想带着阿越在这世上站稳脚跟,不畏纷扰,光有本事能挣钱,是不行的。

从前瑞王在皇帝跟太后面前为陆岑川刷存在感,把她放在一个救命恩人的位置上,就是为了靠山二字在铺路。

而靠山,光有上位的掌权者,也是不行的。

套种之后农人们自发前来与陆岑川道谢的事,给了瑞王一个启发——这人有这样天然的优势,为何不好好筹划一二,把人心这护身符,给结结实实的带好呢?

瑞王知道她不太在意这个,可能是她从前所处的环境所致,也可能是她本身性子的缘故。但现在就是现在,在大祁,在此时,她跟阿越的情况,容不得她不重视这件事。

陆岑川的好名声已经因套种之法的传播,借林县令之口为众人知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后面如何维持积累,还是得要她自己上心。

瑞王的劝说并不强势也不冗余,方方面面点到即止,不过响鼓哪需重锤敲,尽管难以共鸣,陆岑川还是愿意入乡随俗,从来听劝。

然而也不用完全按照瑞王的说法来办,买地冠名都可以,建学堂,陆岑川觉得为时过早——村里根本没那么多学龄的孩子能凑成一堂请先生,何必早早做出个花架子来叫人干看?心里打得什么主意也太明显了。

瑞王也不强求,只要引起她重视就好,无论事情大小,一旦她开始做,后续就好办了。

这一众的心思,陆岑川都没准备跟里正讲,卫里正没得到答案,但陆岑川手头宽裕,又说是想随自己心意整改,不好意思折腾乡邻,就允了。

冬日不宜动土,于是房舍陆岑川只是使人略作整修,暂时能供遮风挡雨即可。外面的院子倒是大变样,杂草拔光,土地平整,旁边的一块空地也被圈进来,面积比原先大了两三倍不止。

已经废弃多年的小学堂忽然被陆岑川买了,还多圈进这么大一块空地,村人都纳闷她是要干嘛。

紧接着,院子被整齐的分作两部分,一边空空荡荡方方正正,另一边砌花池,修小道,竖几根高而粗的竿子,还挖了个两掌深、弧度曲折的小圆坑,从未有人做过这些东西,就愈发引人好奇。

直到花池培上了土,圆坑填上了沙,高高的竿子架起了秋千,滑梯,转椅,跷跷板、摇摇马,夏家院子里有的没的儿童娱乐设施一一立了起来,才发现这半边俨然建成了个供幼童玩耍的游乐场。

里正一脑袋问号,说好的学堂呢?

陆岑川指着与焕然一新的半边院子不同,只简单整理了一下、被对比得愈发寒酸的旧房舍,

“那儿呢。”

卫里正:“……”

眼见平素脾气最好的里正叔眼睛都要瞪起来了,李宝柱赶忙上前拍了陆岑川一记。他口才比从前好多了,隔开陆岑川,转身引着里正往里走,嘴里不忘给这倒霉妹妹找补,

“因着天冷不宜破土,这屋子才只是修整了一番,但挡风遮雨绝无问题,里面也是用心布置的。”

“院里这些玩意儿,是玲子想着孩子们好动,到时候大人们识字,他们也有个玩闹的地方,不用拘在身边添乱。”

卫里正听着点了点头,顺便嗔了陆岑川一记,明知自己对这事多么上心,偏偏先要开玩笑。

这年纪愈长,孩子心性反倒愈重了!

里正随着李宝柱跨进屋舍,一眼就看见里面整齐的桌椅,抬头对上正中墙面上挂着的大大的写了字的黑板,屋中宽敞,窗明几亮,心中腹诽顿时都抛到九霄云外,笑的眼尾皱纹都挤了起来,连道了几声好。

地方有了,教具齐备,选了个日子,村人们便热热闹闹的来了。

开课这天,陆岑川还弄了个颇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锣鼓鞭炮一个没有,而是在门口立了块板子,画好三行竖长格子,叫前来学习的村民,亲手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里面。

象征意义比较大,往后在下面画正字,也当个签到,记录村人们来学习的次数。

村人们的名字是之前卫里正统计有多少人愿意来学时,已经在纸条上写好,分发给个人的,所以此时没有不会写的,只有写得如何。

这一写乐子大了,哪个用功哪个偷巧,哪个就是来凑个热闹,哪个好多天了连自个儿名字都写不出来,惹得大家哄笑。

其中也有写得好的,最出乎陆岑川预料的便是张老头,他老人家并没报名,只是难得的来凑个热闹,见一群人抢着在板子上歪七八钮的写名字,握笔的姿势像是拿着个棒槌,一顿冷笑,上前给大家露了一手。

字不算好,但胜在工整方正,在一众蚯蚓般的鬼画符里,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在大家惊艳羡慕的眼神中,张老头哼了一声,很不以为意的说到,

“我可是认字的。”

得来众人赞叹,满足的走人了。

陆岑川:“……”

怪不得今天来凑这个热闹,合着是专门来显摆的。

剩下的写得好一点儿的,便是老孙一家。

大郎二郎写完了自己的名字,也不着急往屋子里凑,反倒是到了陆岑川面前,憨笑着给东家跟一旁的老爹行礼。原来打从常在坊的伙计们开始认字,老孙便也紧紧跟上,他们来往常在坊送食材,跟掌柜、丁艾俱是熟悉,问问几个名字怎么写,认认菜牌儿,都很方便。

“可以啊!”

虽然早知老孙有成算,却没想到嗅觉竟能敏锐到这地步。

老孙嘴上笑着谦虚,眼里俱是对自家儿子的满意,陆岑川便又问,

“三娘跟四娘呢?”

老孙可不是张老头,那是很疼女儿的,从吃穿到教养,三娘四娘从不比两个哥哥差什么。早等着陆岑川有这一问,老孙赶紧答到,

“三娘字儿飘些,四娘伶俐,算数也特别好。”

这就是不但认字儿,还能看账的意思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老孙的表现每每都叫陆岑川惊喜,在心中赞了一声,不耽误他们进屋占座,转头找院子里的瑞王去。

瑞王今天是跟陆岑川一起来的,但打从开始就坐在院子不起眼的角落。这院子里被陆岑川摆满了各种儿童娱乐设施,在不知情的人眼里十分稀奇古怪,又跟学堂分隔开没有特意开放,一时没人敢上前细看,村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在签名等等自顾不暇,也就没人注意到他。

这会儿奔着识字来的村人都坐在了屋里,因几乎是全村老少齐出动,但凡能走的都来了,人尤为的多。

陆岑川看里正统计的名单时就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提前把屋里书桌都撤掉,只摆放了许多长条的木凳。好多都是一家人挤在一条长凳上,拥拥堵堵的,虽然连个松快的地方都没有,但好歹算是都坐进去了。

冬天嘛,挤点儿全当暖和了。

此时卫里正已经站在了讲台上,他好像有些不适应,不过说了两句勉励大家的话之后,很快进入了状态,按照陆岑川的推荐,先从黑板上的那些字讲解起来。

村人们在屋里听,陆岑川跟瑞王坐在院子听。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只有里正简单直白的解释,答着这些农人们新奇又朴实的疑惑,答着这偏僻乡野里,不知多少人的希求。

头一堂课教的内容不多,所以时间并不长,只是还需得把定下的一些规矩跟村人们讲清楚,这才拖延得久了一些。

按照陆岑川的意思,她虽然买下了整块儿土地,并且出钱改建,但并不会限制他人在此处的来往。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今组织大家伙儿认字也是一样的,且因着没有回家自学的条件,在学堂自学才更要方便。所以教学结束之后,当日教授过的识字卡会留在学堂里,不拘是什么时候,只要想温故,自己来就好。

不但学堂随便村人们进出,院子里的设施也随便孩子们玩耍,寻常聊天或是村里商量事情,都可以当做个场地供大家使用。

卫里正却没有同意。

陆岑川不放在心上的东西,不代表别人就不会眼馋,人多手杂,难免就会有几个眼大心小的想要浑水摸鱼。几张识字卡几条木板凳,不一定能叫这些人捞到什么好处,却有可能祸害了全村人的福祉,毁了大家伙儿的希望,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学堂开放可以,识字卡留着也可以,但不能叫人任意拿用,里正早想好了应对,这会儿正在向村人们布置。什么每家轮换之类,何工何职分得细细的,还屡屡提及玲子如何如何,咱们都是托了玲子的福气等等,陆岑川听着听着就笑起来。

村人们学习热情高涨,教习结束还纷纷互相询问提点,许久才渐渐散去,并约好明日早些来,在里正教字之前把今天的再彼此提问一番,免得到时候丢丑。

陆岑川跟瑞王听闻,对视一眼相对颔首,这头开得不错,至于学习效果,过段日子就能验看了。

村里的识字班热火朝天的开始,慈幼局那边更是早一些就行动了,常在坊伙计们的识字之旅也顺顺利利的在前进。一时间陆岑川周围学习气氛浓厚,走到哪儿都能听到有人讨论什么字怎么写法,也许是被这样刻苦的氛围浸染,连秦河的九九乘法都背得顺溜了一点。

在这点点滴滴的进展之中,瑞王也没闲着。

他手下的侍卫们整天跑了村里跑县里,把两处的状况报与他知晓,哪怕一个微小的变化也不放过,慈幼局里幼童们一天学会几个字,他恐怕比林县令专门派去的文书知道的都清楚。

如何循序渐进的大略框架,其中利弊优缺的各项重点,言明自己看法的同时字字谨慎,全都已经落于纸上,直奔京城,往皇帝御案而去。

而且在这其中,瑞王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状况。

村里学堂与慈幼局习字是他跟陆岑川特意推动的,常在坊的伙计们也是陆岑川特意安排学习的,可是除开这些,陆岑川身边怎么人人都认字啊?

不但认字的人多,新字学得也快。

饶是他深居简出,还依然知道宗室里几个出了名的胸无点墨,甚至连笔都不会拿的败家子儿呢。陆岑川在青树村,身边怎么个顶个儿的都认字?无论认得多少,可这也太奇怪了些,说好的乡野村人多粗鄙,大字不识呢?

而且别处也并不如此,整天埋头捣鼓庄稼的农人们,就是少识字,只有陆岑川周围格外与众不同。

难道是这家伙歪理说多了,还能使旁人开窍不成?

陆岑川:“……”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自己的人品受到了质疑。

瑞王问得认真,陆岑川无语之后,就也认真的想了想。

这一想,单以“识字”作为标准,她身边还真没几个完全不认识的。

可能以前不认识,但现在都学了起来,常在坊的伙计跟老孙一家就不赘述了,连李宝柱,每天拿着陆岑川跟丁艾对货的单子,长久来往,也不知不觉中认识许多字了。

也不能算是全然不知不觉,最开始也有死记硬背,后来眼见耳听,只是稍稍用心,便忘不了了。再往后日积月累,顺理成章的就把什么食材、菜牌儿、数字全都学会了,账本也渐渐能看懂了,如今只要是常在坊营业范围之内,能难倒李宝柱的字,那是没有的。

陆岑川想明白,便对瑞王答到,

“耳濡目染吧。”

她习惯使用文字,也习惯文字是通用的交流方式,日常生活中自然就怎么方便怎么来。

可能刚开始对身边人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她视作寻常,周围人就会被这态度感染,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长时间频繁的使用,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品,简单常见,自然就会慢慢掌握了。

至于学得快,就更好解释。

都是平日里用得最广见得最多的字,时时刻刻挂在嘴边,也不附加什么艰涩的深意,成年人理解能力又没问题,学起来能不快么。

唯一有点出人意料的是石头。他读书读得全家人都发愁,一本三字经这么多年都过不去,可偏偏最近学了识字卡,屡屡学得快记得准,最先写出整句文字来的,就是石头。

杨大哥跟杨大嫂都惊呆了。

陆岑川却觉得挺应该的,就跟秦河难以背出乘法表一样,石头也许就是背不出三字经。

当下这种先死背的教书方法,连三字经都背不出来,就把石头后面的读书路全给卡住了。然而背是背不出来了,字儿他可见过不少,这么多年下来,还不能混个眼熟么?一旦从整篇儿拆成单字儿,也不让他背了,融入日常教给他,能不快么。

就说都怪杨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